焦虑吧
关注: 63,546 贴子: 175,703

焦虑症的康复,焦友们的家。

  • 目录:
  • 其他情感话题
  • 4
    如果你不能跳出你思维的局限性,就无法理解这个问题。 你的大脑 ≠ 你 事实上,你的大脑高于你,你只是获得了大脑正常运转时的一部分控制权。 在你具有控制权的那个范围内,你可以使用大脑的资源,但更多的大脑资源,是由大脑自己在掌控。 大脑自己怎么掌控?依据DNA传递下来的本能,犹如是一个具备高度智能的电脑程式。 我们常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用户即使使用管理员权限,也并非最高权限,上面还有更高的system级权限。如果我们可以使
    塞国焦驴 11-30
  • 0
    逃避,就代表着紧张、恐惧;而敢于面对,就代表勇气,无所畏惧。当你鼓起勇气去面对的时候,就真的会给你带来勇气。 接受,不去对抗,就代表获取平静。 大脑会收到这些暗示,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但是,猪大叔在这里重点指出,这些都是针对人类正常生成的情绪而言,对本能反应无效,对反常情绪无效。 焦虑症患者陷入了持续性的应激状态之中,被大脑的本能反应所掌控,被大脑自动生成异常情绪所左右,根本无法做到”面对、接受”了。
  • 3
    焦虑症病理入门——真假老虎 ~~~ 你的念头都是假的 ; 不要被不确定性所蒙骗 ; 不要去担心尚未发生的事情 ; 你害怕的事情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不是真的 ; …… 人们发现,焦虑症患者会害怕他们想象出来的问题,或者是不存在的、不可能发生的问题。所以他们自然就觉得,焦虑症患者只要不瞎想了,不自己吓自己了,病就好了。而怎么让焦虑症患者不瞎想呢?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直接告诉他,你想的都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只是你的想象
  • 2
    很多焦友服药后发出感慨,原来药物真的能改变想法,改变思维认知! 从表面上看,这个说法没问题。但如果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其实这这样说是不准确的。 大脑神经系统是如何产生一个想法的?目前人类并没有搞清楚。有神经科学家认为,大脑神经系统的每个细胞都参与了想法形成的过程。 那么,你怎么去通过药物改变人的想法?显然,药物研发时根本就无从下手,并没有办法把“改变想法”来作为研发药物的目的。 所以,目前为止没有任何
  • 0
    因为大脑神经科学的落后,目前的精神科临床会把心理层面的问题误诊为精神障碍,他们会因为没有可用方法、技术而分不清两者的本质区别。但这绝不是把心理和生理问题混为一谈、视为合理的理由。 不能因为暂时还无法分清,就干脆直接把他们视为同一种问题,模糊概念、不求甚解。很多精神科医生甚至会跟患者说“你心理根源不解决,光吃药没用”这种外行话。这是固步自封、自甘落后,岂有此理。 退一万步,即使遇到的病例是先有心理才发
  • 2
    焦虑症 好医生加安慰剂大于平庸医生加正式(活性)药物? ~~~ 不用怀疑,这不是什么骗子营销号写的文章,而是有正规资质以正规名义推出来的文章。 这也正是目前精神领域既可笑、又可悲的现状。 这篇文章写的情况,在实际临床上有没有?真的有,而且恐怕还不少。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不是焦虑症乱吃药,可能会吃出一个焦虑症》,就是对精神科临床普遍存在的、居高不下的误诊率
    小清净 6-24
  • 0
    我遇到的第一个精神科医生(还是专家号),也是叫我要练胆。在当时处于急性发作期,变态级胆小怕死的我来说,感觉受到了鼓励和鞭笞、提升勇气和毅力,所以曾经很感激这个医生。 直到我痊愈后,慢慢地回过味来了。我原本就不是胆小之人,只是得了急性焦虑症,一夜之间突然就超级胆小怕死了,而痊愈以后,我又恢复了,一点都不胆小了。 我要练什么胆? 焦虑症发作期,神经系统异常而导致的紧张恐惧,那是疾病的症状,跟你个人原先的性
  • 0
    暴露疗法、冲击疗法、系统脱敏疗法…… 这些通通都是针对具体的过敏源来进行脱敏的治疗方法。 如果你有明确、具体的敏感源,这些疗法的疗效是不错的。当然,前提是还需要注意介入的时机和掌握好火候。 但如果你根本就没有具体的过敏源,像焦虑症患者这样,直接就是大脑神经系统敏感以后,看啥都害怕、对啥都敏感,这类脱敏疗法就对你不适用了。 举例来说。 恐高症,克服了对高度的恐惧,他就好了;恐水症,克服了对水的恐惧(河,泳
  • 1
    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分为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等几项,其中病程标准明确规定: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六个月。 很多人只记住了“六个月”,没记住前面的必要条件“符合症状标准”。 经常看到有人说,我焦虑症好几年了,我上一次自己好了,我去年几月份就惊恐发作了,早就超过六个月了…… 这些都是对诊断标准没有真正理解,导致的误区。 很多人只是焦虑情绪、焦虑状态,发作一段时间(不满六个月)以后,就自行缓解了,甚
  • 1
    大家都知道人的力量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比如你现在能举起50斤,通过刻苦训练,就可以举起100斤。假如有个教练带着你练,说不定可以举起150斤。 这就被心理学理论借鉴过来了,他们认为你的心理认知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而被改变的,通过心理练习去提高的。但他们不懂的是,一个人骨头断了,还能去练习吗? 大脑是心理认知的生理器官,生理器官都异常了,你怎么去心理认知治疗? 进一步来说,我们还可以区分大脑特定功能的丧失和心理认知
  • 7
    一般来说,真到了焦虑症的严重程度,即使服药有效,也需要最起码六个月左右,才能初步达到稳定(神经系统修复规律)。某些轻症可能三个月左右即可稳定,但不具有普遍性。重症往往需要服药一年以上才能使病情稳定下来,达到基本临床痊愈。 但是,医院精神科大量的“中轻度焦虑症”患者,其实并没有达到焦虑症的严重程度,他们大多属于严重程度不一的焦虑状态。而焦虑状态属于大脑功能一过性的紊乱、异常,一般并没有大脑神经系统实
    haohaotttt 5-10
  • 0
    唯心理论的代表“精神分析理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就被边缘化了,为何却跑到中国来死灰复燃,近十几年还能长盛不衰? 今天有个焦友在朋友圈转发了某个医生的“伟论”,说双相障碍其实就是缺乏安全感的抑郁,而躁狂是患者自救的表现。我去在回复里科普了一下,该焦友又搬出了更多更详细更深入的精神分析那一套说辞,我知难而退。 不要去拉已经被唯心理论深度洗脑的人,记得吗? 连双相障碍这种重型精神障碍都可以拿来信口雌黄,都
  • 0
    焦虑症患者强迫性杂念的原理和规律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反向配套原则”,最严重的患者会配套最严重的杂念(异常的想法、思维),来达到情绪、思维上的一种平衡。 而如果在焦虑症病情长期打击下,焦虑症患者会形成心理创伤及特定类型的习惯性思维,这个时候,即使患者大脑神经系统异常的严重程度已经降低了,但患者有可能因为习惯而仍然配套病情严重时的杂念上去。 这会导致配套的杂念级别高于当前的异常情绪,两者没有达到平衡,这
  • 8
    “三天摆脱焦虑 ” “一周治愈焦虑症 ” “焦虑症自愈的关键 ” “简单治愈焦虑症的重点 ” “焦虑症自我痊愈秘诀大全 ” “亲身经历教会你焦虑症如何痊愈 ” “看过来——焦虑症其实一点都不可怕 ” “学会这个方法,焦虑症痊愈一点都不复杂 ” “明白这个道理焦虑症就一定能够痊愈(亲测有用) ” “焦虑症自愈法——教你如何迅速定位焦虑的深层根源” …… 对于一个病急乱投医的新焦友来说,上述骗子营销号常用的、迎合患者迷茫无助、
  • 2
    如果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阶段,比如从树苗、小树长成大树,那么,大树一定会有小树阶段,不可能跳过,不可能凭空出来一颗大树。 只要有一棵大树,它一定有过小树的阶段。 我们来看焦虑症、抑郁症。 吃减肥药、打瘦脸针、脑震荡、吸毒、麻醉、新冠病毒……大脑神经系统被简单粗暴地破坏,直接导致了焦虑症、抑郁症。 如果一定要把心理问题、焦虑抑郁情绪来作为焦虑症抑郁症的小树阶段的话,这就是凭空出现了大树。 焦虑症、抑郁症,不
  • 3
    我很早之前就写过专门的文章,强调过如果你是被误诊的焦虑症,其实你只是严重一些的焦虑情绪,或者轻度的焦虑状态,那么吃药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甚至于,药物的初期反应、后期副作用会让你症状明显加重,仿佛真的得了焦虑症似的。 有病吃药,药是作用到病灶上去的。没病吃药,药自己就成了问题。比如,高血压患者吃药,血压正常了;你正常人吃高血压的药,那反而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 如果及时停药了还好,如果不该吃药还长期在
    haohaotttt 5-10
  • 0
    中国的心理治疗问题在于行业还很不规范,其实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远远不够,比如社区心理医生、中小学心理辅导员、老年人心理关怀等,目前还都没有配备到位。即使是正规医院里,重大疾病需要的心理支持治疗远远没有跟上,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就人民群众的需求来说,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的数量存在巨大缺口。当然,精神科医生的缺口同样巨大。 需要的地方看不到他们的影子,但不该有他们的地方,却又处处可见。心理咨询师被
  • 4
    过度通气导致的呼吸性碱中毒,是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足导致的,因此会有“把呼出的空气再吸进去”的应急解决方法,比如找一个信封、容器,罩在口鼻上呼吸,利用呼出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高的原理,尽量多吸一些二氧化碳回去,提高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浓度,来消除问题。 正常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约0.03%,那么,人呼出的空气里,二氧化碳升高到多少了呢?4%左右。 再来看惊恐发作。惊恐发作具有比过度通气综合征复杂得多的生理、生
  • 6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得焦虑症以后,神经系统大致分为初步修复(症状显著缓解)、基本修复(临床痊愈)、良好修复(正常情况下恢复正常人)、牢固修复(基本回到生病前的抗压能力)四个阶段。 1、初步修复:把血止住了,该缝针的缝好了,伤口也包扎好了。 重度患者脱离(急性)发作期,就像溺水的人从拼命挣扎中被人一把捞出了水面,得到了喘息之机。 社会功能还是明显受损的,工作、生活有困难,但已经可以坚持了。 这个时候其实各
  • 0
    狗狗出生后才慢慢地长出眼睛、耳朵,但一个月就能给人抱养了,八个月就长大成狗,可以生育下一代了。人类婴儿出生的时候比狗狗发育完善得多,五官齐全的很,但我们的大脑,要直到成年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从外部形状来说,刚出生的小孩子头骨是软的,可以睡出扁头来,也可以睡出偏头来,甚至可以睡出三角头来。但大一点就不行了,头骨硬了,形状就固定了。 大脑内部也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因为大脑在发育成熟
  • 3
    今天又听到了耳朵里已经听出三寸厚老茧的几句话,每次看到听到都特别辣眼睛,有一种隔夜饭要吐出来的感觉。 1、不找到焦虑的心理根源(或者是导致你焦虑的内在源头)你的焦虑症就不会好。 有确切心理根源的,那就不是焦虑症了,那叫焦虑情绪。如果你说的根源是佛洛依德精神分析那套理论,那就省省吧,佛洛依德本人来都没办法给你确定到底有没有“深层次”的心理根源,以及到底什么才是你的心理根源。这一套在它的发源地早就过时了,
  • 7
    只有疾病本身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远远大于药物,我们才会用药物去治疗疾病。这不是说药物没有副作用,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为了防止更大的危害,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谁让我们生病了呢? 不去正视疾病本身的危害,却光盯着药物的副作用,是舍本逐末。而妖魔化药物,把药物的副作用夸大到比疾病本身还严重,则属于别有用心,或者愚昧无知。 一个国家,药物审批不严,导致一些治疗作用不明显、副作用倒是一大堆的药物上市,可能性也是
  • 0
    到了阴影模式往后,焦虑症患者轻松了,躯体症状轻微得很容易就接受了,心理上也似乎没啥需要特意去调节的了。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已经是处于“双通”状态了。 但这个时候,会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就是强迫性地重复检查、确认自己是不是已经好了,比如:一直存在的那个典型躯体症状,真的没了吗?一直纠缠我的那个思维杂念,真的消失了吗? 他们还很难相信,焦虑症会就这么老老实实地离开他,就这么轻易地放过他,他曾经无时无刻不
  • 1
    #焦虑症#那些因外界因素而导致的严重紧张焦虑,我们称之为“条件性焦虑”。典型的例子是“杯弓蛇影”。 对于条件性焦虑,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这几点,一是改变外因,把引起焦虑的条件直接解决掉;二是解决内因,就是改变对外部因素的看法和态度,接受它;三是先放一放,等以后再来处理。 “杯弓蛇影”这个故事,就是直接解决了外因,当事人也就不再焦虑了。而“卧薪尝胆”就是先把问题放一放,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当引起你焦虑的外
  • 3
    #焦虑症# 大家一定听说过,当你觉得呼吸急促(过度通气),并出现头晕胸闷紧张恐惧四肢麻木等症状的时候(严重的会抽搐、晕厥),很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了,解决方法很简单:那个信封或者牛皮纸袋子之类的当容器,罩在口鼻上呼吸(就是多吸自己呼出来的气),就可以缓解。 原理也很简单,过度通气型的呼吸性碱中毒就是呼出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足。所以在口鼻上罩一个容易,多吸点自己呼出来的二氧化碳含量
  • 0
    不要被“不改变认知就不会痊愈”吓倒 ——“假性心理问题”只需服药即可消除 ~~~ 焦虑症患者因大脑神经系统异常,导致他们的思维认知被扭曲,甚至被颠覆,这是不由自主、不受控制的,患者自己无能为力。 比如“疑病”、“恐惧死亡”等具体思维杂念,把任何问题都进行夸大的“放大效应”,以及各种丰富的联想,甚至无中生有的“奇思妙想”,如害怕自己去裸奔,害怕自己拿手里的任何东西去砸人等等。 这就是我说的“假性心理问题”
  • 0
    正常人自杀都是有具体原因的,比如悲观绝望、走投无路,或者受到刺激后一时想不开等等。正常人的“怕死求生”本能是正常的,所以他们对于自杀这件事往往是想的多、做的少,而且很多情况下,想想自杀容易,真的去实施自杀,求生本能就会跳出来阻止。 抑郁症患者自杀,是没有具体原因的,他们就是因为想要自杀。抑郁症患者的本能已经变成了“怕生求死”,光是自杀欲望就已经很难抑制,一旦真的去实施的时候,那种求死的冲动就会更加
  • 1
    在焦虑症的治疗上,太多的人无法摆脱习惯性思维根深蒂固的影响,难以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就比如这个似乎是自然而然就产生的观点: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你自己也得去努力。 这个观念看起来是如此正确,以至于很多人丝毫都不会去怀疑。但如果把焦虑症患者换成高血压患者,你再说这句话试试? 自己也要“努力去把血压降下来”?这显然就成了笑话。 所以,说这话的人,往往还是没有把焦虑症当成是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病症,他们还是
  • 2
    吃药痊愈的复发率高? ~~~ 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吃药痊愈的复发率较高,不吃药靠自己痊愈的、靠心理痊愈的,复发率较低。 上面这句话,非常正确。喜欢这句话的人,看到这里可以走了,下面的科普你不会愿意看。 我从三个方面来说吧。 一、由资料显示,经过足量足疗程药物治疗而痊愈的焦虑症患者,复发率很低。那么实际情况中,服药痊愈的为何复发率还挺高的呢? 因为擅自减药、停药! 这个现象太多太多了,不想多说,主要就是药物
    DJX路DONG 4-25
  • 4
    有少数焦虑症患者,明明是服药治疗到(临床)痊愈的,却非常矫情地说自己是靠强大毅力、靠心理建设获得痊愈的。 但恰恰是这种错误指导思想,使他们忽略药物才是关键、主要的作用,极易导致在没有巩固牢固的时候就过早减药、停药。而造成的后果呢?就是一段时间以后,随着血药浓度归零,尚不牢固的神经系统独自面对外界各种压力,慢慢地症状又回来了。 但这些人在反复(复发)以后,很少有说自己是因为毅力不强、心理不足导致的,而
    阴阴胖 5-14
  • 61
    连载一 未完待续…… 【阳光灿烂猪大叔原创】 #焦虑症#
    jiaqinglu 7-19
  • 0
    假如把大脑回路比作电路——再谈条件性焦虑和原发性焦虑的区别 ~~~ 一、正常情况 正常的大脑,会和外界条件精确互动,产生各种正常的情绪和思维。如果外界条件一直存在,大脑一直作出反应也是正常的。比如,遇到一条毒蛇,你就会害怕,在毒蛇离开之前,这种害怕会持续。 而过于强烈的外界刺激,有可能直接导致大脑超负荷而短路。比如范进中举,也就是CCMD_3里的“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这相当于家里的电路,正常情况下,你插上用电
  • 1
    为什么青少年焦虑症抑郁症检出率那么多?和哪些因素有关? ~~~ 焦虑症抑郁症是大脑神经系统异常了,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焦虑症患者的紧张焦虑死亡恐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自杀欲望,是大脑神经系统异常带来的症状,就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会高一样。去给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的这些思维情绪自杀念头进行逻辑上的分析,去跟患者讲道理,就是闹笑话。你能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高去讲道理吗? “你保持心情好,血压
    leyuyon 2-12
  • 9
    最近,我根据有关资料和一个焦友的观点,写了两篇文章,提出了焦虑症患者在服药到临床痊愈并充分巩固后,继续用小剂量维持治疗的建议。 有焦友回复,说咨询了精神科医生,医生说四分之一颗药物,已经没有疗效了,纯属心理作用。 这是一个“想当然”的典型例子,也是一个有关抗抑郁药物的知识盲区。因为我以前同样是持这样的错误观点,而且这也涉及到焦虑症患者减停药物的重要问题,因此我再专门补充说明一下。 众所周知,一线抗抑郁
    ym19890217 2-26
  • 2
    新焦友共有的心理特征——爱喝毒鸡汤 ~~~ 绝大部分新焦友会有以下心理倾向性: “我已经痊愈了,我没吃药,靠自己好的”——爱听; “我痊愈了,我是服药痊愈的”——不爱听。 “只要你有信心,你就一定可以依靠自己来痊愈”——爱听; “这是病,得去医院正规治,靠自己好不了”——不爱听。 “焦虑症没有器质性病变,对身体没有影响”——爱听; “焦虑症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伤害很大”——不爱听。 “焦虑症
    阴阴胖 5-14
  • 1
    正、负能量此消彼长的关键——焦虑症患者须知 ~~~ 很多焦友告诉我,他们不想看太多的病理知识,因为不大看不懂,以及我文章里很多时候是在告诉大家哪些是没用的、骗人的、不要去做的事情。他们建议我多写一些温暖的、励志的,可以给焦友信心和勇气的文章,以及让我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做,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这些具体的措施、方法类的文章,其实我也写过不少,只不过在我的众多文章里面,显得沧海一粟,不容易被发现。
  • 0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一样,都会有副作用。寻找童年心理创伤、号称要给你根治的“精神分析疗法”,是副作用最大的,有研究显示,采用精神分析疗法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康复的比率,反而低于不做任何治疗的患者,可见其副作用已经大于疗效了。 精神分析治疗有效率低于不做任何治疗的自愈率 精神分析最终被精神科临床淘汰,沦为骗子割韭菜的工具 正念冥想、认知行为治疗相对来说要安全许多,疗效也好很多,但也并非“纯天然无公害”。如
  • 6
    我以前在文章里面就讲过,从稍微严重一点的焦虑状态开始,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焦虑症了。在焦友群里,经常会发生“比惨”现象:你有的症状我都有,而且还都比你严重;我有的症状你却没有。 很少有人会觉得自己比别人轻。事实上,如果连自己都觉得自己不算严重,那基本上可以排除焦虑症的可能性了。 判断焦虑症严重程度的具体方法,我专门写过文章,这里不展开。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谈为啥自我感觉到的严重程度
  • 5
    森田正马强迫症痊愈了,写了一本《森田疗法》,希望强迫症患者看了他的书都能痊愈;威克斯克莱尔医生焦虑症痊愈了,写了一本《精神焦虑症的自救》,希望焦虑症患者看了她的书都能痊愈。 这就相当于马云发财了,写了一本《如何致富》,希望看他书的人都能发家致富;巴菲特靠炒股暴富了,写了一本《炒股秘诀》,希望大家都能从股市捞金…… 这些都是成功人士在他们自己成功以后才写的经验,在他们已经做到了以后,才去反证自己是如何
    阴阴胖 5-14
  • 0
    肠子和大脑还真的有点像,脑肠轴的存在也说明了两者的确存在某些神秘的联系。但是,人类目前对大脑的研究都还处于史前时代,别说脑肠轴了。 不被忽悠,就是不要被人把你的大脑忽悠成肠子,两者形状相近,但装的东西不一样。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 0
    查阅焦虑症有关科研资料必须学会“过滤” ~~~ 真正有科学头脑的人,不是盲听盲信,记住一大堆专业词汇和描述。而是要用科学常识,科学的怀疑精神,去过滤你所看到的科研知识。 科研的目的,是要出成果。科研经费的投入,是指望着有产出,有回报。而有些科研还没有到“实证”阶段,成果倒先出来了,是怎么回事? 你懂的。 骗子骗人的时候,不会十句话全是假的,而是会十句话里有九句是真的,只有一句是假的,而假的那句话,才是关
  • 1
    前两天才写过一篇文章,提醒大家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和情绪波动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要上当受骗。今天再补一篇,同样是和肠道相关的。 学习过焦虑症抑郁症病理的人,都听说过一个名词:血清素,也就是五羟色胺。可是你知道吗,人体的血清素,只有10%是在大脑里合成的,其他的90%,是在肠道里合成。 而现在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的一线药物,原理就是提高大脑血清素水平。看到商机没有? 骗子不会放过任何可用的机会。 这里我分几个方面,来说明
  • 9
    人体的心脏以及肠胃的神经系统特别丰富,有第二大脑之称。所以,只要是真的得了焦虑症,心脏和肠胃的躯体症状尤其突出。 为啥要说真的焦虑症?因为被误诊的、假冒的焦虑症患者实在太多了,他们的大脑神经系统没有明显问题,当然和焦虑症患者不同。 焦虑症患者的胃部症状也很多,但这里主要讲肠道。因为研究比较多的,是脑肠轴,肠道菌群对大脑神经系统的影响。 科学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和正常人差异很大,所以就开始研究肠道
  • 7
    焦虑症患者会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极度恐惧死亡,尽管患者会给自己“反向配套”一些怕死的原因,但在正常人看来根本不成立。 【反向配套的原理和规律请参阅我的文章《杂念的原理和规律系列》】 正常人无法理解焦虑症患者为啥会因为一些明显不成立的、违反常理的奇葩理由而如此怕死。 洗澡怕被淹死,睡觉怕忘了呼吸被憋死,走路怕心脏突然停止而猝死…… 你能理解吗这些奇怪的想法吗?这些想法能用心理、认知问题来解释吗?其实就连
    王凌煜0 8-23
  • 8
    不能因为时间长了就忘了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 29
    一、反复后感到疲劳和犯困 重度焦虑症好转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每次出现症状反复的时候,等症状慢慢消退了、紧张恐惧情绪平复了、思维杂念停止了,患者就会感觉到疲劳、犯困。然后,睡一觉,状态就恢复了。 如果你到了这个阶段,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离痊愈不远了。 为什么要强调是症状反复以后呢?因为,症状反复以后,患者的神经系统是保持较长时间的持续紧张,还是能够很快放松,就是神经系统修复程度、功能恢复程度的
  • 5
    焦虑症诊断标准要点解读——广泛性焦虑症 ~~~ 广泛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也就是慢性焦虑症。 诊断要点: 一是以持续性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 二是躯体症状、精神症状缺一不可; 三是明显影响社会功能,非常痛苦但无法摆脱; 四是症状至少已经有六个月。 解读: 1、症状必须是经常或持续。即使是入门级的轻症,症状也至少是经常存在的。经常,是指大部分时间、绝大部分时间。也就是说,到了焦虑症,哪怕是轻症患者,每天的
  • 32
    我是重度惊恐障碍,曾经被社会偏见和过时理论所误导,硬抗了半年,结果越来越严重。后来严重到没法熬了,才开始正规服药治疗,症状很快得到控制,一直到完全痊愈。 所以我痊愈后,一直致力于澄清社会偏见和谣言,传播焦虑症的病理知识,劝中重度患者赶紧吃药,不要延误治疗。但我没想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同时还得经常劝一些没到需要服药的程度,还不是焦虑症的朋友不要乱吃药。 和那些已经被社会偏见蒙蔽,你让他吃药以为你是
    渐冻症 5-17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焦友

目录: 其他情感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