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780,208贴子:11,979,517

回复:司马懿形象流变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心胸宽广之人既能容人,亦能容己。司马懿自知智谋不及孔明,并没有怨天尤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人贵有自知之明,充分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扬长避短,取得最终的胜利。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战役中虽然屡遭败绩,然而他深知蜀兵“远道而来,利在速战”的道理,坚守不出,既避免了失败,又可保境安民,使蜀军不战自退。面对着诸葛亮各种挑衅,遭受着魏国将士“畏蜀如虎”的嘲讽,司马懿为顾全大局,不予计较,这需要多大的胸襟气魄啊!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7-10-09 14:33
回复
    3.目光敏锐,狡诈多谋
    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心,这在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体现得很明显。鹰视狼顾,意思是说一个人目光锐利,如同老鹰一样,凶恶残暴,如同豺狼一般。在《孔明初上出师表》一章中,诸葛亮用马谡的反间计,假称司马懿谋反,曹睿起疑,便问群臣的看法:
    太尉华歆等奏曰:“司马懿上表乞守雍、凉,正为此也。先时太祖武皇帝常与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之兵权,久必为国家之大祸也。’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言未尽,王朗又奏曰:“司马懿深明天文,熟谙韬略,善晓兵机,常有一匡天下之心;今若不除,久必成王莽之患也。”
    太尉华歆和司徒王朗都认为司马懿有异志,早晚必将成为国家的祸患。这可以成为一个佐证。前面我们分析过,司马懿目光长远,深谋远虑,而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司马懿的目光岂止是“长远”二字可以形容。先来看一下,司马懿与曹爽之间的斗争。在《司马懿谋杀曹爽》一章中,司马懿与曹爽同为辅政大臣,曹爽采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入奏魏主曹芳曰:“司马懿功高德重,可加为太傅。”此时的司马懿虽被尊为太傅,但兵权落入曹爽手中。司马懿采取的措施是“推病不出”,避其锋芒,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然而,司马懿敏锐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时时刻刻关注着朝中动态。当然,曹爽也关注着司马懿的状态。只不过志大才疏的曹爽哪是司马懿的对手。曹爽派李胜去打探司马懿的虚实,司马懿则在李胜面前上演了一出好戏: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17-10-09 14:33
    回复
      胜至床前拜曰:“一向不见太傅,谁想如此?今天子命为荆州刺吏,特来拜辞。”懿佯答曰:“并州近胡,好为之备。”胜曰:“除荆州刺史,非‘并州’也。”懿笑曰:“你方从并州来?”胜曰:“乃汉上荆州耳。”懿大笑曰:“你从荆州来也?”胜曰:“太傅如何病得这等了?”左右曰:“主公耳聋。”胜曰:“乞纸笔一用。”左右取纸笔付胜。胜写毕,呈上,懿看之,笑曰:“吾病的耳聋了。此去荆州建功,可以保重,保重!”言讫,以手指口。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胜佯哭曰:“众言太傅旧风举发,果然如此。”懿作哽噎之声曰:“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二子不肖,请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
      罗贯中的这一段描写堪称精妙。司马懿在与李胜的交谈中颠三倒四,故意将荆州与并州搞混,让李胜觉得自己年老耳聋,神志不清。继而在汤药上大做文章,“将口就之,汤流满襟”,制造出自己年老体衰,命在旦夕的假象。最后,还假装将自己儿子托付给曹爽,更让李胜相信司马懿已经构不成威胁了。曹爽得知这一情况后,断言“此老即今只有余气也,形色已离,乃泉下之人,不足虑哉”。曹爽不听桓范的劝谏,带领兄弟三人以及心腹一同出城,司马懿抓住时机,控制城池,断曹爽归路。
      司马懿在曹爽出城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是很讲究的。司马懿让高柔、王观夺取了曹爽兄弟的兵营之后,并没有立即采取军事行动,而是奏请太后,参奏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自己的做法是“以春秋之大义,诛皇室之不贤者”,给自己行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同时也减轻了阻力。司马懿还派人游说曹爽,欺骗曹爽只是削掉他的兵权,不会伤其性命。待到曹爽放弃兵权后,司马懿又通过审问张当、何晏,让其供认曹爽的谋反,最终将曹爽族灭。如此种种,司马懿的狡诈多谋显露无疑。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7-10-09 14:34
      回复
        (二)毛评本《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形象
        毛评本《三国演义》是三国题材流变过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清代的毛纶、毛宗岗修订点评的版本。相对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客观公正,毛评本《三国演义》在人物、情节、文字方面更具有倾向性。“拥刘反曹”也相对更为明显。毛评本对于嘉靖本的修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小说回目名称的修改,将原来嘉靖本的240则合并为120回,使小说内容更加紧凑。二是对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删减,更能凸显人物的形象特征。三是增加了毛氏父子的点评,增加或修改了一些评论性的诗词,使小说的文艺性、观赏性大为提升,增加艺术美感。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7-10-09 14:35
        回复
          1.善谋多智,突出谋略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善谋的司马懿,无论是身为“谋士”的司马懿,还是身为军政大臣的司马懿,其出众的谋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评本《三国演义》关于司马懿的内容嘉靖本相似,情节也没有多大变化,主要增加了毛氏父子的点评,依然围绕司马懿谋略展开。这里姑且不讨论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智谋孰优孰劣,也不讨论司马懿谋略的出发点为何,单说司马懿谋略出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毛宗岗在评论修改《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过程中,司马懿的情节却没有多大修改,原因就在于毛宗岗对司马懿智谋的认可,对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描绘的司马懿形象的认可。毛评本将这一形象继承下来,并加入点评,进一步加强了司马懿善谋的形象。
          毛宗岗恰到好处的点评,使文章增色不少,也有利于读者更好理解司马懿这一形象。《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夺得东川,司马懿向曹操建议,抓住时机进攻夺取西川,刘晔也赞同司马懿的意见,认为诸葛亮善于治国,稍微迟缓,民心稳固,夺取西川就不容易了。毛宗岗对二人的言论做了点评:“一言取蜀之利,一言不取蜀之害”,[54]寥寥数语,将司马懿谋略出众的特点表现出来。
          第七十三回,刘备进位汉中王,曹操欲起倾国之兵与刘备一绝雌雄,“一人出班谏曰:‘大王不可因一时之怒,亲劳车驾远征’……操视其人,乃司马懿也。”毛宗岗点评道:“仲达此时渐渐出头”。[55]司马懿向曹操建议利用吴蜀之间矛盾,派舌辩之士说服孙权攻打荆州,到时候再率兵攻打西川,使刘备首尾不能相顾。毛宗岗继续点评道:“不消自家费力,却去挑拨他人”。[56]可以看出,毛宗岗的点评言简意赅,却能画龙点睛,抓住要点。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7-10-09 14:36
          回复
            第七十七回,孙权杀了关羽父子之后,害怕刘备报复,将关羽的首级送与曹操,意欲嫁祸。“阶下一人(司马懿)出曰:“此乃东吴移祸之计也。”毛宗岗点评到:“又早识破”。[57]简简单单四个字,将司马懿敏锐的洞察力刻画出来。“操问其故,懿曰:‘昔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东吴害了关公,惧其复仇,故将首级献与大王,使刘备迁怒大王;不攻吴而攻魏,他却于中乘便而图事耳’。”毛宗岗点评道:“如烛照而龟卜”。[58]意思是说司马懿的话如烛光照得那么明亮,如同占卜那么准确,更说明司马懿谋略高超。
            除了在小说的正文中有毛宗岗的点评,在每一回的开始也有对整回的点评,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出司马懿谋略高超的证据。毛宗岗在《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一回的开始评价道:
            孟达不足咎,而孟达之不知人,则可咎也。于诸葛亮之小心不之信,于申仪、申耽则信之矣;于司马懿之机警不之信,于李辅、邓贤则信之矣。不能料申仪、申耽,而何能料司马懿?不能识李辅、邓贤,而何能识诸葛亮哉?盖惟诸葛亮能知司马懿,亦惟司马懿能知诸葛亮耳。[59]
            在《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陈仓武侯取胜》一回中写道:
            进兵有进兵之奇,退兵又有退兵之奇。使人不知我进而进,而后我不为敌之所防;使人不知我退而退,而后我不为敌之所掩。夫胜则不退,不胜则退者,人之所知也。不胜则不退,一胜则急退者,则非人之所知也。人不知而武侯知之,我于此奇武侯;武侯知之,而司马懿又知之,我更于此奇司马。[60]
            前一段文字写诸葛亮能知司马懿,司马懿亦能知诸葛亮,借孟达兵败来赞扬司马懿的知人之能。后一段文字则是讨论进兵退兵的艺术,“不胜则不退,一胜则急退”的做法出其不意,非独诸葛亮知晓,司马懿亦知晓,再次强调了司马懿高超的智慧。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7-10-09 14:36
            回复
              2.心怀异志,老奸巨猾
              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司马懿就表现出心怀异志、阴险狡诈的形象特征,在毛评本《三国演义》则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一形象特征被进一步加强。司马懿的不臣之心,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表现的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司马懿并未代魏称帝。“诈病赚曹爽”将其阴险狡诈之心显露无疑,然而取代曹氏政权是他的孙子司马炎的“功劳”。然而,毛宗岗为《三国演义》做了一些点评,并增加了一些诗歌,从一开始就处处暗示司马氏必将代魏称晋,为司马懿贴上了反叛者的标签。
              《三国演义》中,在司马懿一出场就详细叙述了他的家庭背景,较之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略微详细,毛宗岗点评道:“叙司马懿独详其家世,盖在魏未代汉之先,早为晋之代魏伏笔”。毛宗岗的点评,一开始就给司马懿戴上了“心怀异志”的帽子。类似的点评很多,举例如下:
              今腾已死,昨夜复梦三马同槽。主何吉凶?”(曹丕未篡,早为司马氏预兆)[61]
              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在许昌,凡国政大事,并皆听懿决断。(便为司马氏专权之兆)[62]
              马谡曰:“司马懿虽是魏国大臣,曹睿素怀疑忌,何不密遣人往洛阳、邺郡等处,布散流言,道此人欲反;更作司马懿告示天下榜文,遍贴诸处。使曹睿心疑,必然杀此人也。”(此一时反间之计耳,孰知后来果应司马氏篡位)[63]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17-10-09 14:37
              回复
                却说司马懿引兵到长安城外下寨。懿入城来见魏主。叡大喜曰:“朕一时不明,误中反间之计,悔之无及!今达造反,非卿等制之,两京休矣。”(孰知用了司马,两京终不姓曹)[64]
                毛宗岗的点评延续了其一贯的特征,言简意赅却能抓住要点,在他看来,书中处处设伏,为后面司马氏的反叛做铺垫。而司马氏的反叛源头在于司马懿,司马懿心怀异志也就说得通了。曹操梦见“三马同槽”,本以为“三马”指的是马腾父子,然而马腾被曹操杀害,曹操又梦到“三马同槽”情景,却不知“三马”指的是司马懿父子三人,暗指司马懿心怀异志。曹丕、曹睿重用司马懿,使得军政大权落于司马懿之手,客观上为司马懿的“不臣行为”提供了条件。
                前文已经分析,“司马懿诈病赚曹爽”最能体现司马懿阴险狡诈。在毛评本《三国演义》中,毛宗岗的一些点评除了给司马懿戴上了“心怀异志”帽子,还体现了司马懿的老奸巨猾,世故圆滑。
                第九十八回中,司马懿前去曹真府中去取大都督帅印。为了防御诸葛亮再出祁山,曹真提议让司马懿做都督,往前线御敌。司马懿明明已经得到了曹睿的许可,却十分老道地一再谦让。直到曹真“欲抱病见帝以保之”时,司马懿才吐露实情,但仍然假意推辞说:“天子已有恩命,但懿不敢受耳”。前后三次假意推辞,司马懿可谓是奸诈之心尽显,毛宗岗在此处评价司马懿说“老奸猾,老世事”。第九十九回,曹真病好仍然做大都督,司马懿担任副都督,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毛宗岗评价道:“此时大都督印又是曹真挂了。可见前番司马懿谦让,正是老世事处”。毛宗岗这两处评价,将司马懿处事圆滑的特点巧妙的指了出来。第一百回中,曹真在战场上输给了诸葛亮,打赌又输给了司马懿,况且司马懿不计前嫌来救自己,曹真感到无地自容。司马懿却假装好心宽慰曹真说:“切莫言赌赛之事,只同心报国”。毛宗岗再次评价司马懿“老奸猾,老世事”。司马懿圆滑处世的风格再次被印证。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17-10-09 14:38
                回复
                  明清时期是司马懿形象的定型时期,这一时期司马懿形象的主要特点是兼具智者和反叛者的形象,司马懿的正面形象和负面经过长期发展变化,最终确立。关于司马懿这一时期形象流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17-10-09 14:38
                  回复
                    第一,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明清时期,长达五六百年的大一统时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外交流也更加频繁。此时期,世俗化、平民化的通俗文学迅速发展。作为一个智谋出众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的这一特质在明清时期最终确立。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发展演变,每一个时期的司马懿形象虽然有所差异,但在智谋这一方面却是不断加强的。从最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马懿多谋善断,善晓兵机,军事才能出众,经历隋唐五代时期和宋元时期的积淀,司马懿的智者形象表现在越来越多的方面:军事上的善于用兵,政治上的韬光养晦,为人处世上的圆滑世故、老成练达等等。
                    第二,受《三国志平话》和“帝蜀寇魏”思想影响的《三国演义》表现出明显得“拥刘反曹”的倾向。毛宗岗恰如其分的点评,使得司马懿反叛者形象更加突出。司马懿的负面形象从最初的萌芽,到明清时期的定型,其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相对于平话中司马懿陪衬者的地位,在《三国演义》有所提升,但其负面形象却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17-10-09 14:39
                    回复
                      结语
                      司马懿的形象流变自陈寿的《三国志》开始,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其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者的形象贯穿于司马懿形象流变的始终,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智者形象是其正面形象最主要的特征。负面形象在司马懿形象流变的萌芽期不太明显,在发展时期开始显现,经历基本形成时期和定型时期两个时期的积淀,司马懿阴险狡诈的反叛者形象逐渐被认可。
                      纵观司马懿形象流变的整个过程,正面形象与负面形象在不同时期的演变非常清晰。魏晋南北朝时期,司马懿的形象以正面形象为主,《三国志》孕育了司马懿形象的雏形,其形象主要表现在突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上。这也是司马懿作为智者的具体表现。裴注对司马懿的军事才能进一步加强。负面形象很少涉及。隋唐五代时期,司马懿的形象仍然以正面形象为主,其正面形象在《晋书》中被无限扩大,显得不太真实,这与史书编纂者不严谨的态度有关。负面形象在这一时期也开始显现,其作为反叛者的形象出现在唐代的小说中。宋元时期,司马懿的形象由前一段时期的“完人”形象逐渐发展为优缺点都有的不完美的形象,其形象的负面进一步展现出来。善于隐忍成为这一时期主要形象特点之一,“良将”的形象则是对其军事才能的进一步加强。负面形象方面,对蜀作战中军事战略上的失误给人一种智谋不高的感觉。《三国志平话》中司马懿则开始作为诸葛亮的陪衬而存在,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司马懿形象的发展变化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的司马懿形象是对宋元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智者的形象贯穿于司马懿形象流变的全过程,并在这一时期最终确立下来。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司马懿的智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与其多疑的性格也有一定关系。圆滑世故、阴险狡诈是这一时期司马懿形象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其反叛者的形象相比前一时期更加突出。毛评本《三国演义》则进一步突出了司马懿的智谋和反叛。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17-10-09 14:40
                      回复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78.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78. [3]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52.
                        [22]杨俊才.《三国演义》拥刘反曹倾向的历史考察[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1):14-15.
                        [21]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1.
                        [25]王晓毅.司马懿与曹魏政治[J].文史哲.1998(6)
                        [28]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58.
                        [33]于涛.一种解释:司马懿的“不欲屈节”
                        [36]柳春藩.正说司马懿[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42]司马光.资治通鉴[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8.
                        [50]郭秀琦.评司马懿的战略战术特点[J].阴山学刊.2013
                        [51]杜云.论智者司马懿[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4
                        [54]罗贯中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4.485.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17-10-09 14:45
                        回复
                          流水帳也沒有論証晉書如何多處失实不嚴謹,晉書也收錄了世說新語那借王導之口的負面形象。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17-10-09 15:21
                          收起回复
                            好长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17-10-09 22: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