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吧 关注:84,474贴子:710,911

转贴:治疗自闭症的具体方法,每天更新,希望能帮到各位星妈_自闭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治疗自闭症的具体方法,每天更新,希望能帮到各位星妈_自闭症吧_百度贴吧

来自:tieba.baidu.com/p/4872043636



1楼2018-08-09 20:07回复
    在日常生活中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特征之一,对于学习语言困难的孤独症儿童来说,需要比普通儿童有更多的闻、听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训练中、在游戏活动中及其他能利用的时间段中不断地给他们讲身边的事物、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正在进行的活动,通过反复讲、反复说,使他们辨别和记住不同声音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一、给孩子多讲、多说。
    抓住机会、随时随地给孩子说话。例如:1、对着孩子感兴趣的人物或事物说话(告诉他“这是什么”“这是谁”)2、对着现实的情境(告诉他“看见什么”“这里有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事”)3、对着成人及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说话(告诉他“在做什么”)4、给儿童讲小画册、卡片上的内容(告诉他“这上面有什么”)5、给儿童说儿歌、歌谣,使其对语言感兴趣并记住部分内容。
    二、精说.所说语言要简而精。
    多说多讲并不是要求你喋喋不休,讲个不停。我们所讲的话要根据小孩本身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定。例如:1、对于只会发单音或双字的小孩,我们在给他刺激信息时,只能用2到3个字来表达,如:在教小孩认识“苹果”时,我们教给他的只能是“吃苹果”“红苹果”等 2、对于无语音的孩子,在教“苹果”这个词语时,我们只能跟他讲“果果”或“苹果”等中心词,尽量少用修饰词。
    三、代说。
    即将小孩要表达的内容代替他说出来。 语言障碍的孤独症儿童通常是用手势或哭闹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做父母的要根据孩子的需要代孩子把话说出来,例如:你的孩子口渴时要喝水,拉你去拿水杯,而不是用语言表达出来,那这时你就得代孩子说出“喝水”或“我要喝水”“妈妈,我要喝水”等。当别人问小孩:“你叫什么名字”时,如果他没有反应,那你应在3---5秒钟之后,代你孩子说出:“我叫XX”,然后要求孩子重复一次,再对他进行表扬等等。代说在训练孤独症孩子的这一块用得比较多,只要家长运用得当,你的孩子就会在某一天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四、诱说。
    即诱导儿童表达自己的需求。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通常我是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诱导儿童说话,给儿童提供表达的机会。如:在教小明说:“我要饼干”这个句子时,我拿出他爱吃的饼干来做强化物,出示实物饼干,就问:“谁要饼干?”而小明只懂得伸手过来抢我的饼干未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我做个“我要”的手势。小明就顺着我说“我要”,我给一小块饼干并表扬了他,接着再问:“谁要饼干”小明说“我要”表扬小明真棒,我大声说一句“我要饼干”再问:“谁要饼干”小明说“我要”几次练习后,小明会说“我要饼干”这个短句了。只要孩子喜欢的、想要的、有需求的,我们都先要诱导他们表达出来。
    总之,如果你在生活中能记住以上几点要求,即多、精、代、诱地给你孩子灌输每天生活中的人和事,相信有一天,你的孩子语言会大有进展,记住,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


    3楼2018-08-28 19:08
    回复
      在语言训练中应注意的的问题
      孤独症儿童在心理、性格、语言上存在特殊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平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孤独症儿童一个好的效仿及学习的对象。在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时,也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不要对他们的失言或失行,存有私人的成见。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差失,常常因于他们在困惑、迷失或震惊的感受中寻求表达情感的结果,他们大多不会解读别人的反应,因而行为也显得怪异。
      2.当与孤独症儿童交流时,请尽量避免以下的语言: 双关语、反讽语( 如他把脏物弄到桌上时,你说:“好极了!”)、绰号、时下流行语。
      3.言词的表达要清楚但避免过量,发现孩子听不懂时,改用简短的句子表达。
      4.对于不同或随时改变的环境,如代课老师、调课等。并以工作表方式告诉他改变的情形。
      5.一般程度的视听觉刺激,对自闭儿而言,往往可能太过或不足,例如日光灯的嗡嗡叫声,常使一些自闭儿分心。请仔细观查并去除“骚扰物,有时孩子在换位子以后,显得较容易分心或情绪不稳,也可能是由于附近的环境因素。
      6.当感觉压力或对某人或事有不确定感时,有的孩子会不断重覆某个话题或问题,通常话题内容与他承受的压力并无直接的关系。此时你须要打断它,并合理的回答他或将话题延伸,也可以请他将问题写下来,如此可以协助他冷静下来,否则先帮他写下问题,再请他写下合理的答覆,也可以达到抽离焦虑的效果。另外一种方法是采取角色对换,由老师扮演不断争辩、不断提问题的角色,让他来回答。
      7.老师与父母间正确且频繁的沟通,对于建立孩子正常的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8.要有耐心的听他说话。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每一位孤独症儿童的身心特点,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消除退缩行为,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空间,迈入新的环境中,接纳新的生活。


      4楼2018-09-17 20:39
      回复
        怎样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提供语言刺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学说话是从听和模仿成人说话开始的,成人给予他们的任何一个口头言语的刺激,都是对他们听说能力的训练。在与孩子交谈时,要做到用词恰当、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说话速度适中,使孩子听清每一个字的正确发音,以规范的语言去影响幼儿。要培养孩子学会听别人说话,不插嘴的好习惯。经常播放一些孩子们喜爱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录音磁带,使孩子们在良好的语言刺激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父母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幼儿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父母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生活经历丰富了,孩子想说的话就会越来越多,但由于词汇贫乏、常用词不确切,句子不完整,说话的语句不连贯。这时,要帮助幼儿丰富词汇,教他们运用词构成句子,引导其完整地、丰富地、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如,幼儿观察自然中生物的变化,看到绿色的葱叶,教幼儿说:“绿油油的叶子”。请幼儿触摸乌龟、启发幼儿说:“乌龟的背真硬啊!”这样长时间的示范和启发,孩子们就能学会讲完整的话。
        一日生活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幼儿接触交谈,结合每天的生活,让他们说说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或教师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如,“今天小朋友想去哪里玩扩”“今天你们玩了什么游戏?怎么玩的?”“今天小朋友学到了什么本领?”等等。如果带幼儿出去散步、参观、浏览更是发展孩子口语表达的好机会,可以边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边引导孩子说话。例如,带幼儿春游,看见天空中有风竿等。幼儿会说:“风筝风筝”。这时就问:“什么地方有风等?”是什么样子的风筝?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你放过风筝吗?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都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父母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三、抓住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使幼儿有话愿说
        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父母应关注幼儿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有话愿说。如让孩子们给我们讲故事,教他先要向大家问好,再要介绍自己是哪个班的小朋友,今年几岁了,故事的题目是什么。而每次我自己讲故事给他们听的时候都会说:“今天,我讲的故事是……。”等我讲完了故事,我会要求孩子们说一说今天我讲的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上去讲故事都不会自我介绍,只会说一个题目,这时,我会一句句地教孩子们说完整话,让孩子知道话要说完整。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这一语言活动,孩子们不仅知道了各种有趣的事情,还增加了词汇量,说话清楚了,完整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幼儿在听故事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进行辩论,在聊天中学会相互交流,让幼儿在与同伴和父母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而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又会促使幼儿乐于交流与表达。
        四、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两个幼儿为一件玩具发生了矛盾,一方想从对方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则千方百计不让对方拿走。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交往的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父母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父母的语言可为幼儿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重视培养孩子“听”的习惯,而忽视了倾听孩子的表达。我们应及时调整,在倾听中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口语水平。孩子曹欢把自己看到或听到什么告诉老师,虽然他们语无伦次,我们都要认真、耐心、欣赏的态度听完,并用眼神鼓励他们,激发他们不断说话的兴趣,这样孩子的语言表达力才能提高。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是他们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小班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最迅速,最敏感的时期,加强对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6楼2018-10-22 20:45
        回复
          儿童语言发展7个阶段
          第一阶段
            婴儿从出生至4个月,属于无意识的交流阶段。父母对小儿的咕咕声或啼哭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作解释,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之为解释性的交流。小儿开始时也没有意识自己的发声或啼哭声能够影响父母的行为,但父母自小儿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当做交流的个体,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的父母会用短的简单句对小儿说话,特别是母亲,有时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孩子。涉猎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寻找交流对象,渐渐地产生父母与小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声示意要父母抱、饿了或尿湿了要父母关照等。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
            4~9个月,为有意识交流阶段。4个月的小儿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儿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时,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词,对孩子说物品的名称。大约6~8个月的时候,父母可对着图片说出名称。而在9个月的时候,小儿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反应,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小儿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不仅如此,9个月的婴儿还可理解一些名词,如"灯"、"球"、"狗"等。
            第三阶段
            9~18个月,为单词阶段。约12个月的小儿会说出单词,单词的性质大多数为名词。尽管小儿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动词,但说动词要落后于说名词。在这个阶段,小儿会在情境中使用会说的一些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词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一般来说,小儿至少能说50个单词,才会发展词组。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大概在18个月左右,两个字的词组就会出现。
            第四阶段
            18~24个月,为词组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儿会用单词和词组说自己的事情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语句形式。父母们无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儿词语的内容上,而是训练孩子使用句子表达,其中包括了语法的成分,而且语言的训练应在小儿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鼓励他们与父母和老师交流。在这个阶段开始时,父母为孩子提供词组示范,如说"坐凳子"、"吻娃娃"。对这种"电报式"的说话示范,语言专家各执己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不过,有一条原则应当记住:语言不只是用简单的词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是要用语法组成句子后才能说明意义。因此,在对儿童语言的干预中,父母要避免用语法不确切的话与孩子沟通。
            第五阶段
            24~36个月,为早期造句阶段。小儿说事物已不再局限在此时此景,还能说不在眼前的事情,能用简单的短句如名词加上动词。在说话中,小儿还能使用代词"我、你、他",介词"上、下",形容词"好、坏、多、少"等等。至36个月左右,小儿基本上能用短句进行表达,并且开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统。
            第六阶段
            3~5岁,为句子掌握阶段。小儿可以使用简单句和较复杂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语法结构形式,而且能够有一点点理解词语的抽象关系。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小儿这一阶段的词汇已接近成人,说话俨然像个"小大人"。这时,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要注重完整的句子表达,为孩子起示范作用,同时要培养孩子听从指令做事,从而为入学做好语言的准备。
            第七阶段
            5岁~成人,为完整的语法阶段。从此,儿童逐渐建立了成人样的语言能力,而这个过程中的儿童,也还是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词汇,改善自己的表达及语言在环境中的应用,但不再增加新的语言形式。这个时期是个体交流能力明显增长的时期,有些专家认为,5岁是语言发育的一个分水岭,从这时开始至12岁,语言的发展将出现根本性改变,不仅仅是句子的复杂化,而且句子的含义和语言的用途向高级发展,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儿童用语言学习阅读和书写。


          7楼2018-12-17 19:24
          回复
            自闭症语言训练由模仿动作开始
            任何人都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从不会说话到开始说话,要经过大脑、身体器官、精神心理的一系列发育准备。家长一看到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话,就着急教孩子学说完整的句子,却忽视了他的能力发育落后于生理年龄的客观事实。小孩子学习说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包括多方面的模仿。模仿是示范者和学习者两个人的活动。声音模仿是动作模仿的高级阶段,所以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一般都从测试他在何种程度上具有模仿能力开始。语言基础弱的孩子在语言训练开始之前,都要进行动作模仿的训练,切忌不加分辨地要求孩子张嘴模仿语言。
            动作模仿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顺序,训练过程中要遵守行为训练的强化原则,正确使用“奖励”和“辅助”的技巧。动作模仿的训练,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1)帮助孤独症儿童逐渐减少“面对面”与人交往的恐惧感,直至感到愉快而发生兴趣。“说话”对孤独症儿童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从学说话开始就进行面对面的交往,会使他们因畏难和挫折感而退缩;动作模仿则容易辅助,容易成功,有助于克服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障碍。
            (2)帮助孤独症儿童感知到另一个人的举动与自己有关系,建立起对“示范者”的感觉及对“示范者”的反应意识,通过奖励的强化,使孤独症儿童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反应结果。一旦这种意识建立、巩固,并随着动作模仿的复杂程度而增强,语言模仿的能力就具备了前提。即使是语言模仿已经有相当能力的孤独症儿童,动作模仿训练也仍然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及学习活动中的配合能力,只是模仿可以进入较复杂及多步骤的动作。


            8楼2018-12-18 20:19
            回复
              如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问答训练
              自闭症是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的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与人的交往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的症候群。这种症状在少年人群里更易发生。常见的表现是:孤僻,胆怯,自私,任性,不帮助别人,也不让别人帮助。忽而自傲,忽而自卑。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不错,显示智商颇高,但情商可能偏低,不仅交往能力不足,而且不会妥善处事。
              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会影响一个人的视觉、听觉和感觉方面的正确得理解能力。自闭症主要是影响人的沟通,患者会对他人的口头及非口头的交流无法很好的理解,也无法学会与人、物或事件相关的恰当的处理方式。自闭症的表现可能会因人而异,但通常会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严重的语言发展问题。语言发展缓慢,通常还带有某些特别的说话模式或词语模式,对一些词语人为的赋予不合适的特殊含义。就象小孩子还只会说'妈妈'一个词汇时,妈妈要从当时的情境中去理解孩子的真正要说的话。
              2、严重的偏离正常的社会关系。自闭症的孩子很少使用眼睛来交流,不愿让他人抱,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玩耍,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朋友。
              3、感知反应不正常。有时可能会显得对说话或声音毫无反映,象聋子一般,但有时却又会对一些日常普通的声音反应过激。有时对冷热、疼痛毫无反应,但有时却又会反应过激。
              4、智力问题。大多自闭症患者智力发展迟缓,只有约四分之一的比较正常。但他们中有些人会具有一些特别突出的才能,比如绘画,算术,音乐等方面。
              5、活动与兴趣方面的固定模式。可能会习惯于不断重复身体上的某个动作,也可能会按每天的固定习惯行事,如走同一条路线,按同一个顺序穿着衣服,而一旦固有的习惯发生了什么变化,则会感到心烦不安。自闭症的起因,可能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有脑部的生理问题,也可能有外部环境的影响问题,这些方面都有相关的研究在进行,目前还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但自闭症是可治疗的,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研究表明自闭症患都能通过合适的治疗,使自己的理解与交互能力得以提高和改善。像我们班的王某某,在听懂别人的话语方面会有一定的障碍,常出现语意异常,往往造成答非所问、词不达意的情况。
              (1)不能遵从前、简单的动词指令。像:“拿……。”
              (2)不能回答问句。像:“你叫什么……?叫我什么……”
              (3)只重复别人的话,像鹦鹉学舌。
              根据她的特点,我对她进行了一定的语言训练,贯穿于她整个学校生活的过程中。
              我觉得语言训练不只是指老师对自闭症儿童一对一的训练,它应当贯穿于课堂教学、个别化训练、各科科目、社会实践等一切学校生活之中,只有做到这样,儿童才能得到应有的令人满意的发展。不然,儿童的语言发展不但非常缓慢,还会直接影响其其它能力的发展,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语言的改善更加困难,即会出现智能倒退的现象。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贫乏,思维也就难以发展。
              研究一般儿童的语言习得,我们会发现:儿童的语言最初并不是从正规的学习(如认读卡片、面对面模仿发音)开始的,而是经过了从出生到八、九个月生活中各种体验与语音的同步刺激之后才逐步建立了对不同语音及其意义的辨别,同时自身也不断地试图发出与亲近人相同的声音,这种声音随着分辨的精细化而逐渐代表了与周围共同的意义,儿童的语言系统由此随着经验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完善。怎样听懂别人的话,理解别人的心情,并能够向别人表现自己的需求、愿望、思想?最主要的就是要逐渐能理解语言,能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沟通。
              王某某的特点正在于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无法用恰当的方式与别人沟通,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会回答我“什么名字。”我对她说“叫我一声老师。”她会高兴地叫我“叫我一声老师。”我批评了她,她只会喊“妈妈不哭,妈妈不哭。”让我又好气又好笑。
              为训练她能正确回答简单的问题,我选择了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来培养她的观察力。通过鲜活物品教会她各种名词,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教会她动词,让她充分用看、听、闻、尝、摸来体验和感知事物,从而达到一定的认识。比如认识苹果或香蕉,首先要让她看,然后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同时不停地用语言给她刺激:这是苹果,要不要吃……让她从全方位来认识事物,增强了理解的能力。


              9楼2018-12-24 20:25
              回复
                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分析
                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对于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智力等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的自闭症儿童来说,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对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习得日常生活技能,而且可能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
                  一、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分析。
                  第一,引人注意。
                  语言迟滞、沟通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他们缺乏与人沟通能力,往往形成人格瑕疵,内心充满自卑感;无法与人沟通,内心世界无法向人表白,于是就会产生许多问题行为,其中最严重、最明显的就是情绪行为。他们企图借助于情绪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抒解其内心压力或达到某种目的。
                  第二,固执行为受到限制或改变。
                  自闭症儿童适应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活动大多无新意。80%以上的儿童拒绝环境改变,其行为多固执、刻板。 每当指导者(老师、家长)试图阻止或改变其固执、刻板行为时,立即会引起儿童强烈的情绪反应。
                  第三,逃避要求。
                  自闭症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如果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整天都让他随心所欲,不加任何约束,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极少出现情绪问题。但是,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应该有一定约束和规范。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大多是在指导者对儿童有一定教育训练要求、生活及社会行为规范时发生,而且表现极其强烈。如:乱吼乱叫、哭闹、跑跳甚至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他们企图借此逃避要求。
                  第四,身体疾病。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的自闭症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脑部机能障碍(如:脑波异常等),而且有相当部分在少年期和成年期会发生癫痫症。脑波异常可能会使他们莫名其妙地打头、哭闹等。除癫痫外,也可能因为其它病变(如:牙痛、感冒头疼、肚痛等等)无法表达而导致情绪行为的发生。
                  第五,指导方法不当。
                  教育训练中指导者没能切实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制定训练计划、没能找到适合儿童接受的教育训练方法、没能在社会适应活动根据儿童的实际状况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也能引起儿童的情绪问题。
                  第六,自闭症病症所致。
                  有的研究者认为,自闭症儿童大脑中枢神经(包括前庭系统和周边神经)的感觉刺激调整功能受损,也就是脑干无法将各种感觉感受器接收并传达来的所有感觉刺激完成初步的调整作用,乃至大脑皮质无法加以统整、判断认知而做适度的行为反应,进而使儿童在新事物、新环境面前无所适从而产生情绪行为。


                10楼2018-12-25 20:34
                回复
                  孤独症儿童的语前训练
                  网上看到许多的家长的孩子都是很大了,还没有语言,想训练又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作为一个老师,我把我的一点经验写出来,大家可以参考
                  1。气息是说话的基础。所以,训练无语言儿童要先从气息入手。但是,也并不是每个无语言的孩子都需要气息训练。主要是观察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平时的发音(包括无意义的)洪亮,底气很足,就不需要,可以跳过最简单的气息训练。
                  气息训练的方法,“小乐”有一些总结。跳跃、爬楼梯等运动。深呼吸的练习。压胸推腹练习。吹蜡烛、吹口琴、吹泡泡、吹纸条、吹气球等
                  2。唇舌齿的运动练习。
                  气息达到能嘴不碰口琴吹出声音时,就可以开始单音练习了。单音练习要先从唇齿舌的运动练习开始。
                  可以先从舌的控制入手。包括舌外伸、舌绕唇、快速吞吐舌、弹响舌等。主要以食物为诱导,引发儿童的自我控制运动。舌尖音、舌中音、舌后音,可以将海苔贴在儿童的上颌上某一部位,引导儿童的舌部相应部位运动。
                  唇部运动比较简单,主要是唇部放松、唇撮起、唇撅起、抿唇、咧唇等。由于唇部在口外,可以手部辅助。
                  齿的运动,叩齿、左右移动下颌。
                  3。单音练习
                  儿童对唇齿舌的运动比较能控制之后,单音练习就比较容易了。有的儿童不能运用声带,声音是虚的,需要让儿童触摸,帮助发音。儿童感冒咳嗽时,可以用介入法进行引导。
                  4。声调练习
                  5。词的练习
                  6。主动语言的培养
                  a:应该是要张大嘴巴,舌头自然放松,贴在嘴底部,从口腔发出的音
                  u:应该是嘴唇撮起,口型略圆,舌头自然放松,气息从口腔呼出。有的孩子会错误的用鼻腔呼气,教师可以捏住鼻子。
                  i:应该是嘴唇裂开,牙齿略咬,舌头自然放松,发出的音。有的孩子嘴唇不能很好的裂开,有的孩子牙齿不能咬合,都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可以试着让孩子练习叩齿,帮助孩子学习牙齿的咬合与嘴唇的裂开。
                  上面的三个音是基本的韵母音,主要是口型的变化。涉及的主要肌肉是唇部的长大,撮起与裂开。
                  b:唇部合起又自然放松,气息从口腔爆破发出的音。但是发音时不送气。也即只是用口腔里的气息爆破发音。
                  p:唇部撮起,气息从口腔爆破发出的音,发音的同时气息吹出。也即需要有胸腔里的气息爆破发音。
                  上面的两个基本的声母音。主要涉及的是气息的控制。
                  n:舌头前部翘起贴在上颌前面,气息从鼻腔出,然后舌头放松,气息从口腔出,发出的音。——奶奶
                  y:爷爷,阿姨等里面都有y的音。舌头后部翘起贴在上颌后面,气息自然发出,大部分是从鼻腔,小部分从口腔发出的音。
                  上面的两个声母音,涉及到的主要是舌位的变化。这时候就需要用海苔贴在上颌相应部位帮助孩子舌部对应部位肌肉的发展。将海苔放在自己的食指上送进孩子口中,压在孩子的上颌前部(后部),然后拿出手。孩子会自然的翘起舌部对应部位用力去舔海苔,这样来发展孩子的舌部肌肉。
                  上面的这些音是循序渐进的,应该先练习前面的。
                  舌部按发音部位分为舌根、舌面、舌尖
                  g、k、h都属于舌根音,但g、k是塞音,h是擦音。
                  g:舌根前部用力顶住上腭,同时肺部用力压出气息,造成气流的阻塞,形成一定的气压,然后突然放松,发出的声音。
                  k:舌根前部轻轻抵住上腭,肺部稍微用力,然后放松发出声音。
                  h:舌部放松,嘴部张大,从肺中自然呼出气息。
                  g与k很相似,有稍微的区别,g是浊辅音,k是清辅音。还有其它的区别需要仔细的体会。
                  h相对比较容易,但有的儿童舌面舌尖部总是翘起,这就需要用压舌板辅助。
                  哥哥发为多多,主要还是舌根音发为了舌尖音。


                  11楼2018-12-27 00:17
                  回复
                    在语言训练中应注意的的问题
                    孤独症儿童在心理、性格、语言上存在特殊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平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孤独症儿童一个好的效仿及学习的对象。在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时,也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不要对他们的失言或失行,存有私人的成见。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差失,常常因于他们在困惑、迷失或震惊的感受中寻求表达情感的结果,他们大多不会解读别人的反应,因而行为也显得怪异。
                    2.当与孤独症儿童交流时,请尽量避免以下的语言: 双关语、反讽语( 如他把脏物弄到桌上时,你说:“好极了!”)、绰号、时下流行语。
                    3.言词的表达要清楚但避免过量,发现孩子听不懂时,改用简短的句子表达。
                    4.对于不同或随时改变的环境,如代课老师、调课等。并以工作表方式告诉他改变的情形。
                    5.一般程度的视听觉刺激,对自闭儿而言,往往可能太过或不足,例如日光灯的嗡嗡叫声,常使一些自闭儿分心。请仔细观查并去除“骚扰物,有时孩子在换位子以后,显得较容易分心或情绪不稳,也可能是由于附近的环境因素。
                    6.当感觉压力或对某人或事有不确定感时,有的孩子会不断重覆某个话题或问题,通常话题内容与他承受的压力并无直接的关系。此时你须要打断它,并合理的回答他或将话题延伸,也可以请他将问题写下来,如此可以协助他冷静下来,否则先帮他写下问题,再请他写下合理的答覆,也可以达到抽离焦虑的效果。另外一种方法是采取角色对换,由老师扮演不断争辩、不断提问题的角色,让他来回答。
                    7.老师与父母间正确且频繁的沟通,对于建立孩子正常的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8.要有耐心的听他说话。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每一位孤独症儿童的身心特点,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消除退缩行为,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空间,迈入新的环境中,接纳新的生活。


                    12楼2018-12-27 20:50
                    回复
                      自闭症是怎么形成的?
                      自闭症的病因尚未明白,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遗传因素是易患本症的素质。单卵双生儿自闭症的一致性为90%以上,双卵一致性为24%。本症患儿的同胞患自闭症较正常人高3~4倍,提示本症与遗传因素相关,但   具体的遗传方式尚不明了。
                      脑器质性因素: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脑电图异常、神经系统软体征以及癫痫发作较多见,少数病例CT头颅扫描提示脑室扩大;磁共振影像检查见部分患儿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故认为本症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所致功能障碍有关。
                      神经生化因素:儿童行为与神经递质密切相关。有研究资料,认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和(或)多巴胺活性下降。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则可产生自闭症。也有认为本症表现孤独、与别人建立不起感情等症状是因脑内啡呔类物质的神经递质作用异常所致。
                      认知缺陷因素:有人提出了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关的学说,认为心理认知缺陷损害了自闭症患儿对他人精神状态的理解能力,导致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甚至对待人就像对待无生命的物体,常错误理解别人有意识的行为。
                      多种病因:许多研究表明、自闭症常与某些疾病同时存在,如脆性X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肌营养不良、先天性风疹、苯丙酮尿症以及瞟呤代谢病等,故认为自闭症是一个多种病因的神经综合征。
                      由此可见,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自闭症的原因,也有少数做到某些生物学基础,但导致自闭症病因的性质,目前还不大清楚,有待研究阐明。


                      13楼2018-12-28 20:08
                      回复
                        教导发音应从易到难
                        (1)一般而言,唇音如e、o、m、p、b、f比较容易模仿,因可以看见嘴唇动作及用手协助。例如:饼、爸、妈、鼻、花、猫、饱、波等。
                        (2)l、t例如拉、兔、提、汤、糖、梯等,因需要配合舌头的活动才可发准确的声音,帮适宜在学会唇音之后学习。为加强舌头运动,可鼓励孩子舔雪糕、朱古力糖等,或教孩子玩鬼脸,把舌头伸出,左右摆动,增加学习的情趣。
                        (3)鼻音和喉音n、k、h、a、g、d例如“唔该”“凳”“骑牛”“钢琴”这些音,由于无法从视觉模仿,较难学习。我们应尽量利用环境教学法,捕捉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由浅入深,鼓励他发声。初时勿要求过高,尤其是一些难度较高的发音,待他跟声和口型后,再重复正确的声音给他听。切勿勉强孩子反复地发声。


                        16楼2019-01-02 22:17
                        回复
                          自闭症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解决方法
                          在训练中常常会听到很多家长问: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特别?总是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行为,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在这里大家需要了解的是:问题行为是孤独症儿童常见的功能障碍,在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我们应该找寻适当的方法去纠正与解决。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些常见的问题行为及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孩子挑食怎么办?
                            解决方法:运用强化法来解决挑食问题。具体实施:挑一样家长希望孩子吃的食物,比如青菜,同时放一样孩子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鸡肉。下达指令,让孩子先吃一口青菜(很小一口),再吃一口他喜欢吃的,这样用孩子喜欢吃的东西作为强化,来解决孩子不吃青菜的挑食毛病,以后每个不喜欢的菜都可以用这个方法。
                            实施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坚持,如果孩子不吃青菜,无论他怎么哭、怎么闹、怎么不愿意吃东西也吃不到他想吃的东西;吃的量可以从少到多,循序渐进。
                            二、孩子兴奋的时候喜欢跑来跑去,控制不了怎么办?
                            解决方法:家长要区分孩子出现跑来跑去这个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是孩子自我的感觉刺激还是孩子表达高兴的方法。如果跑来跑去,只是孩子表达高兴的方法,他跑两下,行为很快消失,不影响他的生活,那没有关系;如果是自我的感觉刺激,那家长最重要的就是想好怎么给孩子安排活动,跟他交流、玩,转移注意力,来替代孩子的感觉刺激,让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情,因为长时间(几分钟)的乱跑行为是一种自我封闭,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三、孩子每天都要坐玩具车,不给坐就大闹,怎么解决?
                            解决方法:家长要知道孩子这种行为是一种刻板行为,在孩子的认知中,这件事每次他一定要做。家长在带养中要让孩子知道,坐玩具车可以坐也可以不坐,你不让每次坐车的行为是对的。家长要想好的问题是:玩具车是每天必须经过的吗?如果是,那家长在经过玩具车之前跟孩子说今天我们要去什么地方,不坐玩具车了,可以明天再坐,然后到时间一定要带孩子去坐车,并夸奖孩子的行为,这样让孩子觉得你的话是可信的,有成就感。家长需要知道让孤独症孩子做事情需要给他一个心理准备,所以最好是提前跟他讲,也可以写下来或者是给他看一个照片或者图片,我们今天要干什么: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有图片或者文字给他看。每天都这样给他看,然后有时候这些活动里有玩具车,有时候没有。
                            四、孩子在教室里坐不住,不肯进教室,进去就哭,出来就没事怎么办?
                            解决方法:家长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孩子出现此行为的目的是逃避,孩子的哭闹是为了避免待在教室里学习,那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考虑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呆在教室里,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首先要保证使用足够的强化,如表扬、休息或其他对表现好的奖励。这里有几条具体的办法。例如,先用动作及语言辅助让孩子坐下来,注意不要强迫,如果孩子安静地坐了 3分钟,给他一点儿吃的,逐渐延长他在得到强化之前需要坐在那里的时间(这叫作“塑造法”)。事实上,第一个奖励应该是奖励他进来并坐下。他一坐下就奖励他(告诉他“坐得真好!”,然后给他一小块饼干或是他喜欢吃的东西)。 当他安静的时候也要表扬和奖励他。另外,要考虑课堂上讲的内容的难度,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制定所教内容,逐步增加难度。总而言之,请记住孩子是想要逃避教室,那你就必须向他表明,坐在教室里没那么糟糕,相反那是个他可以得到奖励、取得成功的地方。只有这样他才会愿意去。
                            五、如果孩子离开了康复中心,离开了个别化的训练课程,出现倒退怎么办?
                            解决方法:家长要清楚的是孤独症孩子需要持续不断的支持和引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参加一个终身的“训练项目”。他们更加需要的是参加各种活动:学习活动也好,休闲活动也好,来避免他们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自我刺激”行为上。孩子只有在被撇在一旁,没人教他学东西,没人跟他交流, 没人和他互动使他做出恰当行为的时候,才会产生行为退化。这需要家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耐心。 所以,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忙碌起来 -- 和他谈话,让他参与你正在从事的各种活动(做饭,打扫卫生,散步等等)中,这点很重要。


                          17楼2019-01-03 21:50
                          回复
                            培养自闭症孩子社交,至少先做好这三步
                            在培养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能力前,处于自闭症世界之外的我们,必须首先亲近他们,熟悉他们的思维和视角。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要乐于走出自我,真正地去体会主宰着他们的举止、反应、思想和感觉的自闭症思维方式,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培养社交能力。
                              自闭症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
                              哲学家笛卡尔曾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很好地描述了自闭症孩子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
                              他们的思维是绝对化的,刻板而重复,执着地关注事物的细节。他们对自我世界的兴趣大于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有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自闭症孩子实际上存在三种思维模式,他们均有一个特定优势的大脑,擅长某个方面,其他方面则非常糟糕。
                            (自闭症电影《星星的孩子》剧照)
                              这三种类型是:
                              ➤ 视觉思维:依赖图片思考;擅长画画;数学很差。
                              ➤ 音乐和数学思维:依赖模式思考;擅长下棋和设计;立刻就能发现数字之间的关联。
                              ➤ 语言逻辑思维:擅长记忆或外语翻译;画画很差。
                              当然,有些个体是以上三种思维模式的结合体,在情绪情感上也各有不同。
                              对于家长和老师们来说,找到孩子的思维特点,找准匹配的干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培养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一、搭建合适的社交情景
                              激发孩子社交沟通的动机
                              ▌营造孩子喜欢的环境,激发他主动与他人沟通:如在旋转游戏中忽然停止,只有当他主动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旋转。
                              ▌营造孩子需要他人协助的情景:如把孩子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子里,在他跟前不时地晃动,吸引他的注意力,刺激他向人寻求帮助。
                              ▌互动游戏中进行角色转换,轮流进行某活动:如在躲迷藏的游戏中,轮流扮演寻找的人与躲藏的人。
                              ▌一些天然的生活场景也要利用起来:如让孩子辅助接听电话。
                              对孩子的社交行为给予积极反应
                              ▌动作回应:如竖大拇指、注视孩子、拍拍肩膀、亲吻等。
                              ▌话语回应:如表扬语「你刚才....,真棒」等。
                              ▌食物奖励:如每主动发起社交行为就奖励食物一次(食物最好是他平时不能轻易得到的)。
                              ▌其他奖励:如孩子每主动发起社交行为就允许他做喜欢的旋转游戏一次。
                              二、寻找合适的社交介质
                              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社交故事书
                              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友谊、同伴冲突的书,通过讲故事,或是漫画式对谈——借着简单的人物图形、符号、文字和颜色,促进自闭症孩子的纸上交谈能力。
                              还可拍摄自闭症孩子的行为片段,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并与他们一起谈论什么是适当或不适当的社交行为,从而作出纠正。
                              三、创造合适的社交团体
                              为孩子制造接触社会的机会
                              ▌实地体验:散步时多带孩子认识学校和家附近的社区环境;
                              ▌积极参与:有些学校会组织课余的小型跨校活动,多参与,多融入,扩展孩子生活圈子,体验群体生活;
                              ▌安排服务社群的活动:如探访老人、清洁社区等,培养他们乐于服务社会的态度;
                              ▌亲人间的走访:与亲友或邻居保持良好的关系,增加自闭症孩子与人接触的机会。
                              训练自闭症孩子与他人的接触
                              ▌培养自闭症孩子对人的兴趣。例如:按自闭症孩子的喜好进行游戏。
                              ▌引导自闭症孩子与他人目光接触。
                              目光对视训练注意事项
                              刚开始训练时难度要低,只要儿童将目光注视到我们后就给强化物。
                              进行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可以把对视的时间逐渐延长,例如从原来的1秒,逐渐增加到3秒。
                              强化物要经常改变,以保持儿童对它的兴趣。
                              每次对视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以免儿童产生厌烦情绪。
                              最终目标是不拿强化物,只要我们发出指令:看我,儿童就能够与教师进行对视。
                              可以在自然情景中,进行巩固练习,已达到泛化。
                              引导自闭症孩子进行社交模仿
                              语言和游戏技能的发展与模仿关系密切。因此,对孩子来说,学会如何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自发地模仿他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加入来回的「社交游戏」中,家长和孩子可以在其间轮流相互模仿。在互动过程中,由家长完成大多数的模仿;我们只期望孩子每1~2分钟模仿你一次。
                              社交模仿训练策略
                              ▌反向模仿孩子
                              使用玩具、手势、身体动作和发声来模仿孩子所有的游戏,这项技术为教导社交模仿奠定了基础,因为孩子认识到模仿是一种来回互动。当你运用模仿孩子时,有两个相同或相似的玩具会有所帮助。
                              ▌描述你的模仿
                              描述一下你和孩子正在做什么,强调你正在做相同的事情。对你和孩子的游戏进行连续的「实时报道」。这就像是自言自语。
                              例如,如果你正在示范如何玩一辆小汽车,你可以说「呜,呜」或「推车子」。当描述你的游戏时,确保是围绕孩子的兴趣点展开的。
                              ▌示范希望孩子模仿的一项技能
                              一旦你已经开始模仿孩子并对模仿进行描述时,获得孩子的关注并向他示范一项新技能。然后提示孩子模仿新技能。你可以根据孩子的目标来选择示范如何玩玩具或者示范手势。
                              ▌等待!
                              当你对一个动作进行示范及描述后,停下来,等待。
                              给孩子提供自发模仿你动作的机会。如果孩子无法进行自发模仿的话,重复三次,示范相同的动作并使用相同的言语。
                              ▌提示模仿
                              当你做出三次示范后,如果孩子仍然无法进行模仿的话,你可以使用言语指令,比如「你来做」。
                              如果他还没有反应的话,那你可以辅助孩子的身体来进行模仿。
                              ▌给予强化
                              一旦孩子对你进行模仿,立即对他进行表扬,并在下一分钟让他玩喜欢的玩具。
                              对孩子来说,能做到与你的动作大致相当要比准确完成一个特定的动作更加重要,因此,确保对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模仿进行表扬,即使并不完美。一旦孩子已经做出模仿,你应该反过来模仿他。


                            19楼2019-01-09 17:04
                            回复
                              这份自闭儿认知训练法,99%家长都纷纷效仿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训练,和正常儿童的认知发育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这个规律,孩子就算学得慢,总是在沿着上坡走,科学研究表明,除了深重度的智力障碍是无法接受训练的,中重度、中度和轻度的****都可以在科学连贯的训练中得到进步,并把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
                                从认知训练角度来说,孩子学习任何一个课题(项目),都要走“感知——理解——表达——泛化(扩展)”这条线路,以学颜色为例,孩子把红色做为颜色学习的第一步,要先“感知”红色是什么、再“理解”什么是红色、再用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方式“表达”红色,再把红色“泛化”到生活中,比如过马路时见到红灯知道停下来。如果不了解这个学习规律,要教颜色时,拿出一堆五颜六色的气球,一个个教给孩子“这是红气球”、“这是绿气球”、“这是蓝气球”、“这是黄气球”,这种教法如果遇上一个连视知觉都有问题(无法分辨红色与其它颜色的不同,就是说,他连红色物体与红色物体的配对这一关都过不了),孩子只会被一堆气球搞兴奋或搞迷糊。
                              说到这,必须要提ABA教学法了。以前认为ABA是一种刻板地教孩子做这做那的训练自闭症孩子的方法,大概就是指令发出了、孩子去执行。其实ABA是个适合所有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方法,甚至在与正常孩子的沟通中,都可以运用ABA。例如,在玩“记忆搭积木”游戏时,有的孩子很聪明直接上六块积木,中间一张白纸一挡,老师搭好六块积木后,打开白纸,让孩子记忆十个数,再挡上白纸,发指令“跟我搭一样的”,这时候我们观察孩子的表现就会知道这个课题设置难了,马上后退,撤掉两块积木,变成四块搭,明显这个设置符合孩子的能力,他在记忆模型时说“太简单了”,但真正搭时又忘掉了某个细节,我马上给予辅助,再给他快速看一眼,他搭完后我把两堆积木摆在一起,让孩子自己去总结“哇,一样的”,等孩子稍微熟悉这个游戏规则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也当当老师,角色互换表演!
                              以下是对自闭症孩子进行ABA教学时精髓的分解课题、并给予辅助、及时强化的理论实践总结:
                              一、 分解课题
                              课题是指孩子应该学会的一个能力,这样说来,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的课题成百上千,ABA强调把每个能力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这个过程就是“分解课题”。比如教认识颜色,从红色开始教(先不教其它颜色),第一步应该是配对分类,让孩子“把一样颜色的放一起”,这就是刚才我说的学习规律的“感知”阶段。说到这,可能有许多人要问“为什么教颜色时不直接告诉孩子颜色的名称,比如拿着红气球、红杯子等教‘红色’,而是先让孩子去配对去分类呢?”因为在认知发展规律中,知觉算是最基础的能力,如果人在视觉上都无法分辨并理解一个物体与其它物体的不同,又怎能理解更复杂的物体命名和功用呢?
                                接着讨论“分解课题”之学习颜色的例子,第一步是配对分类,如果孩子能在有干扰物的情况下把红色与红色物体快速正确地放在一起,说明孩子已经感知到了红色,注意:随着教学的深入,老师的指令语已经从最初的“一样颜色的放一起”变成了“红色的放一起”,在孩子具备这个能力后,进行第二步训练——理解,就是让孩子“拿红色给老师”,如果孩子能在有多个其它颜色物体的干扰物中间快速正确地拿一个至多个红色物体出来,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理解红色的能力,就进行第三步的训练,让孩子表达红色,比如老师问“它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回答“红色”。
                              ABA强调无论教孩子什么能力,比如物品认知、形状、数学、说话、画画等,都要遵循这个分解课题、循序渐进的原理。
                              二、 给予辅助
                              自闭症儿童之所以学东西很慢,是因为情绪认知的问题,让他们无法象正常儿童那样顺利地接受外界信息并输出这些信息,他们很难通过观察而自然地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孩子一个新的课题时给予辅助,刚开始时可能是手把手的全部身体辅助,随着孩子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渐减少辅助。这是ABA的一个主题原则。比如教孩子画一棵大树,一开始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他画,然后不再手把手教、而是给他一个视觉提示,即大树图片让他照着画。再是老师先示范画一棵大树,收走,让孩子自己去画。最后是直接让孩子画一棵大树。
                               做一个合格的特教老师,一定要掌握辅助的方法和技巧,不能辅助得太慢太晚而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不要过多给予辅助而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
                              三、 及时强化
                              在课堂上听的最多的几句话,就是“太棒了”、“做对了”“你真聪明”,这就是强化。强化的意思就是在孩子做出一个正确反应后,老师给予的反馈。在孩子反应后,及时给予强化会让孩子愿意配合,更愿意继续学习那些新的、好的行为和能力。
                               其实“强化”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在学校当老师时,系统学习过《教育心理学》,里面就有一章专门讲“强化”,在正常儿童的教育中,强化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小时候爱学哪门功课,主要是因为喜欢教那门课的老师,而为什么喜欢那个老师,当然是那个老师对自己好总表扬自己了。
                               特殊孩子虽然在认知发育上存在多多少少的障碍,但爱听表扬是全人类的共性。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对你的要求有了正确反应,而你不强化他,他怎么知道他的反应是正确不正确?如果他不确定这点,那怎么还愿意继续跟随你的教学呢?
                              分解课题、给予辅助和及时强化是ABA教学的内涵,了解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探讨一下自闭症儿童认知训练中有哪些课题可以去做呢?
                               按照儿童认知发育的规律,我把训练步骤大概理一理——
                               1、模仿:动作模仿、仿说、使用物件模仿,随后进行听指令的教学
                               2、视知觉:从配对和分类开始
                               3、搭积木(也可以和配对、分类同时进行):搭积木属于使用物件的模仿,练习孩子的视觉空间、顺序等。如果孩子搭积木不行,就要退回到动作模仿。
                               4、自己的认识(五官、名字等)、日常用品认知、水果蔬菜动物卡片认知、人物认知
                               5、功能性配对:比如了解牙刷和牙膏都是刷牙用的。
                               6、分类:先把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给归归类,再进行类别教学。
                               7、形状(如果孩子对颜色敏感,也可以先教颜色)
                               8、颜色
                               9、对比性认知: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等
                              10、方位词:上下、里外、前后、左右、中间、旁边
                              11、肯定与否定的教学
                               12、数的概念:唱数、任意起止数、点数报总数、按数取物、认识自然数、序数、量的多少、数的大小、数的分解与合成、加减运算、应用题
                               13、时间教学:钟表、一天的时间、星期几、年月
                               14、所有课题的结合(泛化),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方法都是专家和老师根据多年实战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大致套路,并不表示孩子非要学会前一项、才能进行后一项的学习,有许多课题是可以穿插着同时进行的。而且孩子能学的课题绝不仅仅为上述十几项,课题是无穷无尽的,只要老师和家长肯用心,就能从基本课题上演化出许多子课题,即纵向上可以不断延伸。
                              认知训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除了用爱心牵引孩子外,家长和老师还需要掌握更多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到我们的孩子。给爱注入智慧,这份爱会更加有意义。


                              20楼2019-01-14 2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