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吧 关注:84,484贴子:711,541

回复:转贴:治疗自闭症的具体方法,每天更新,希望能帮到各位星妈_自闭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尝试让自闭症孩子认识自己
自闭症儿童往往没有自我意思,呼之不应,喊他他也不搭理你,如何让才能让自闭症孩子认识到自我呢?
使自闭症儿童学会当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时,会回头注视呼唤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进行这一训练,大声的叫自闭症儿童的名字,如果自闭症儿童回头看你,便立即奖励他;如果他没有反应,你便主动进入他的视线范围并寻找他的目光同时叫他的名字,唤起他的注意。
与自闭症儿童接近的范围可依其具体情况来调整,很困难的时候甚至可以与其面对面坐着,用双手扶着孩子的头的双侧,用你的力量来辅助孩子头的转动,同时你的头或身体也活动,还叫他的名字,一旦他回应你,便要立即奖励他。当开始有反应以后,逐渐拉长你们两者之间的距离并反复练习直到叫他十次有八次回应,说明他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
让孩子进一步认识自己
当自闭症儿童对自己的名字能做出回应,如回头或用眼光注视你以后,可以给他一面镜子,让他看镜子里面的自己。这时训练者便指着镜子里面的他,同时说出他的名字;还可以带他到穿衣镜前,指给他在镜子中的模样,让他走到镜子前摸一摸“自己”,或者在镜子前作一些动作,这样他会看到自己怎么动,镜子里的人就怎么动,从而提高对自己的识别能力。这样的活动十分有趣,每天可以重复多次。期间,当然也可以配合用他的照片以及他和家人的照片教他指出自己,或指出别人。


43楼2019-02-23 00:51
回复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技能缺陷
    一、语音意识缺陷
    语音意识是指个体对口语中声音结构的意识及运用。汉语语音意识主要包括音节意识、首尾韵意识、音位意识和声调意识四种成分。拼音文字中,语音意识缺陷是阅读困难儿童的核心缺陷已被很多研究者证实。例如Carsten Elbro等人(2005)对4-6年级的阅读困难者与普通阅读者的对比研究发现,普通阅读者在语音意识方面显著优于阅读困难者。而在汉语阅读困难儿童中是否是核心缺陷还存在争议,但语音意识在儿童阅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有研究( 2000)发现,与正常的汉语儿童相比,阅读困难儿童在语音意识测验中的得分明显偏低。国内学者刘文理和刘翔平等人( 2006)的研究也发现了汉语儿童语音缺陷亚类型的存在。由此推论,汉语阅读困难儿童也存在语音意识缺陷的问题。此外,语音意识的不同成分在不同文字中的作用与影响也不同,如在拼音文字阅读中,音位意识是核心的影响因素,而在汉字阅读中,音节和首尾韵意识以及声调意识则更为重要。
    二、快速命名缺陷
    快速命名是指快速而准确地命名的能力,主要包括语音加工、发音速度和快速视觉符号识别等成分。快速命名能力一般通过数字、字母、颜色和图片四种任务进行测量,其中数字和字母命名速度反映视觉符号对阅读的影响,图片和颜色的命名速度反映视觉刺激命名的普遍速度。无论是在拼音文字还是汉字中快速命名缺陷都是阅读困难儿童的主要认知技能缺陷类型之一。Brizzolara Daniela等人( 2006)的研究发现,无论是有学习障碍史的还是没有学习障碍史的阅读障碍儿童,大部分都存在快速命名缺陷。薛锦、舒华等人( 2008)的研究则证实了快速命名缺陷对汉语阅读具有选择性的预测作用。在此项研究中,研究者把汉语儿童分为三组,即高阅读能力组、普通能力组和阅读障碍组,结果发现阅读障碍组存在快速命名缺陷,同其他两组相比,快速命名能力对阅读困难者汉字阅读的预测作用更大,这一发现有利于鉴定阅读困难者,尤其是那些快速命名能力有明显缺陷的阅读障碍儿童。
    三、正字法意识缺陷
    正字法是一种使文字的书写合乎规范的方法。无论是拼音文字国家还是汉字国家,研究都表明正字法意识缺陷是阅读困难儿童的主要认知缺陷之一。对于拼音文字而言,虽然词形错误有时与语音错误同时出现,但在很多情况下会单独出现。并且阅读困难者在词形的整体知觉、词形的细节信息识别、视觉刺激的运动特征识别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和缺陷。汉语儿童的正字法意识是对汉字组合规则的意识,是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者对汉语儿童的研究发现,快速命名缺陷和正字法缺陷是阅读困难儿童的主要认知技能缺陷,而且在汉语阅读困难亚类型的研究中,也发现了正字法意识缺陷类型。
    四、语素意识缺陷
    语素意识是指儿童对口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元(语素)的感知和操作能力。语素意识缺陷会导致心理词典中语义表征和加工的质量差,进而产生词义和阅读理解的困难。舒华等人( 2004)对4—6年级小学生的研究发现,影响汉语儿童阅读的因素包括语音、语素和词典通达(语音通达和语义通达),而语素缺陷可能是导致阅读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另外一些研究却显示出了不同的结论,如彭红等人( 2007)在对三岁半的儿童进行汉语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早期筛选中发现,高危儿童在词汇、语素识别、句法、非词重复和看图说话五个任务的测试中都显著落后与普通儿童,其中句法缺陷和语音缺陷所占比例最大,而语素缺陷比例相对较小。导致以上两种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特点有关,也可能与不同的研究筛选被试的标准不同有关。因此,可以看出语素意识是否是汉语阅读困难儿童的核心认知缺陷还存在争论,有待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44楼2019-02-25 19:09
    回复
      孤独症儿童认知理论应用中应注意1.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合理利用家庭资源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合理利用家庭资源。孤独症儿童的训练的操作者首先是家长,训练成功与否。  首先取决于家长是否对患儿有爱心、耐心,与孤独症儿童交往,使患儿先对训练者感兴趣,双方能相互沟通,这一阶段往往是最困难的阶段。尤其在早期阶段,把孩子交给“保姆”、“阿姨”是起不到治疗作用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其次,把要学的技能分成若干个细小步骤来完成,而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教给他们。如教患儿正确使用筷子,先要把自己拿筷子的姿势展示给他;让他从数只筷子中捡出两只并粗细端对齐;用手握住他的手保持在正确握拿状态;反复进行直到他自己掌握握拿技术。当完成时便给予患儿适当的物质奖励(多为孩子喜欢的食品或玩具)。这种方法可能因患儿烦躁或放弃学习,所以在训练中要边教边做边鼓励。  第三,训练时要动作——言语——奖励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实际上是行为治疗中的“阳性强化法”。在教他们某一技能时,要不断讲解以增加孩子对训练的兴趣和减少不愉快情绪的发生。最后,在教育训练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要有恒心。不可期望孩子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一种技能。例如,“上厕所”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可能在很短时间内便学会了蹲马桶、擦屁股、洗手等一系列动作,并理解每一步的意义,但对孤独症患儿可能要半年、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去掌握和运用。  (2)孤独症儿童的训练目标是教会他们一些有用的社会技能,如生活处理能力,如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能力等。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社会教育环境。因此首先尽量为孤独症儿童提供较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因为当一个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即使他(她)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但如果被排斥在同龄伙伴的集体之外,获得良性发展的前景依然是渺茫的。家长可以让孤独症儿童上一些专门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学校,当然条件允许和适合的话,可以让孩子与正常的儿童一起上学。其次,作为训练学校应在特教专家和心理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而不应想当然的采用一些训练方法,训练的内容应系统和适合孤独症儿童,主要以让他们溶入正常人的环境为目标,训练时不宜要求过高或急躁,应多给予正面的强化,适当的运用一些适度的惩罚。  2.对能力不同的孤独症儿童应制订不同的认知心理干预方案。认知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着认知障碍,但不是所有的孤独症儿童的障碍都相同,有的平衡能力差,有的感知觉能力差,有的听力不太好等等,对于这些并不能千篇一律的采用一种训练方法,例如其注意听的能力很差,那么也就无法适应课堂教学,就应在注意听、听的记忆、听的敏锐度等方面进行训练。对于一些孩子的特殊能力应加以引导训练,例如有的孩子很有画画天赋,家长及教师就应在这方面多给予孩子鼓励。因此,在制定训练目标时,应根据其心理发展水平,本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进行。


      45楼2019-02-28 00:06
      回复
        如何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
        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但如果你已经在尝试这些方法了,孩子的学习进度还是很慢,也没有关系。自闭症儿童的确在学习上比其他的孩子慢一些,在理解事物的能力上较其他孩子弱一些。这不过是自闭症自身的特点。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理解力的方法有:简单的教学指令,辅助,和强化。如果你教自闭症儿童认图片,要先确定让他认识实物(在教他认识香蕉图片前先认识真的香蕉)。再有就是教他将图片和实物配对 – 这是让他理解抽象的图片就是具体实物的另一个方法。等他完成这些基本步骤后(简单的任务,简单的指令),再用辅助让他执行指令:“指一下苹果”(苹果图片)--- 辅助方式可以包括手把手,示范,或把这张图片放得离他更近一些(称为范围辅助)。接下来使用强化 – 在教新的技能的时候,要反复强化他的正确反应 , 不管这个反应是他独立做到的还是通过辅助得到的。用一小块饼干,水果,或任何一样自闭症儿童非常爱吃的东西作为强化物都可以鼓励自闭症儿童继续做出正确的反应。这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集中注意力,提高理解力,并使他喜欢这个学习过程。
          如果你教自闭症儿童很长时间,他还是学不会,一定要考虑你的教法的问题。是不是太难了?要求太高了吗?外界的刺激太多吗?教自闭症儿童新的能力时(比如,认卡片上的图片),一定要从最简单的开始。如果要让他认卡片上的苹果,先确定他认识真正的苹果。另外,自己要确定,是要他认识(“指给我看,哪个是苹果”),还是表达(“这是什么?”)。开始时,不要把这两个能力混在一起。先教自闭症儿童认物品,再教她表达,然后教她认识卡片上的那个物品。一步一步地做。越具体,越真实越好。从具体到抽象。从苹果到卡片上的苹果。记忆力的问题跟“重复”“复习”有关系。教自闭症儿童新的知识时,一定要重复很多遍。虽然他说了一次“香蕉”,但是明天你再问他“这是什么”时,他很可能不会了,不会学得那么快。所以,重复地联系新的能力或者认知知识,重复好几天,在外面联系,在室内联系,在厨房,在楼梯,等等。。。这叫泛化,就是让他在任何地方都会说这个字,都会做这个认知项目。


        46楼2019-02-28 20:26
        回复
          孤独症儿童认知教学-配对
          目标:
          1.学生学会将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
          2.增强对细节的注意力(例如,将穿绿色衬衫的男孩编为一组,穿红色衬衫的男孩编为另一组)。
          3.培养用符号代表事物(例如,用图片表示物体)的能力。
          4.学会怎样使用材料。
          5.给学生多种东西进行分类,以培养其独立性。
          6.培养在游戏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技能。
          7.为理解事物名称和说出事物名称奠定基础。
          8.培养能用于更高级概念(例如,相同∕不相同)学习的技能。
          程序:
            学生坐在桌子边,教师坐在学生的旁边或对面。把两个物体放在桌子上,分开摆放,把能同其中一个进行配对的物体交给学生,并对他说:“把和它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如果物体不好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把它们放在盘子里或托盘上。必须把要配对的物体放对了盘子才算正确。每次尝试之后,都要改变物体的位置。最后,要逐渐增加桌上干扰物的数量。
            为了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使用更加自然的语言,如果学生理解了“一样”的意义,就要用意义和“一样”相同的短语进行口头提示了。不过,如果你准备教学生理解或说出事物的名称,那么在要求学生进行配对时说出事物的名称(例如,不是说“和一样的放在一起”,而是说“和饼干放在一起”),这样有助于学生熟悉事物的名称。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概念(例如,食品、玩具等)。
          提示:使用身体引导、用手指或位置提示。
          入门标准:学生能坐在座位上,并能抓住物体。如果学生目光接触不好,这倒是个培养目光接触这一技能的好课程,因为要正确进行配对就 必须要看着。
          掌握的标准:在有两个选择时,学生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十次能有九次配对正确;在有三个或有三个以上选择时,学生十次能有八次配对正确,并且至少应在另一位老师那里也能得到这一点。
          第一阶段:实物与实物配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组成对子,选用的物体要容易配在一起有是学生的所熟悉的(例如,碗、杯子、调匙和积木等)。开始时,选两样东西,把其中的一样放在桌上(不要在桌子上放其他任何物品作为干扰),再把另一个同样的东西交给学生,并要求他说:“把和它一样的放在一起。”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配对之后,再把另一样学生还没发现的东西放在桌上作为干扰物。如果学生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得到提示也能连续三次正确进行配对,就教学生进行第二样东西进行配对。在学生学会了用第二样东西进行配对之后,再复习用第一样东西进行配对,等完成之后再复习用第二样东西进行配对。最后,将两样东西同时放在桌上,随机进行两个相同物体的配对,这叫作随机轮流配对。在学生掌握了用这两样东西进行配对之后,再加一样东西进行配对训练。如果学生已经学会了用这种新东西进行配对,就要把它同先前已经学会配对的东西放在一起,随机进行配对。
          可以叠在一起进行配对的物体
          杯子 盘子 碗
          篮子 倒置的锥形蛋卷筒 馅饼罐子
            如果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在桌子上进行配对,就可以让他在房间里相同的东西。开始可以让学生带着要找的东西的样品,使他更容易在房间里找到相同的东西;之后就不要让他带着要找的东西的样品了(只让他看一下然后再去找)。
          第二阶段:图片与图片(相同的物体、人、动物)配对。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一阶段中的十个项目,就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用完全相同的图片组成对子,图片上的事物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开始,选两种图片让学生进行配对,采用第一阶段所用的辨别训练的方法。在学生上午了用两种图片进行配对之后,再加一种图片进行训练。
          如果学生从实物配对过度到图片配对有困难,就选用较为扁平的物体,如坐垫、茶杯垫、衬垫或正方形的布料等,逐渐减少厚度和质地这两个特征。
          第三阶段:图片与图片配对(相同的动作图片)。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二阶段中的十个项目,就开始进行第三阶段的训练。该方法和第二阶段一样,但拥戴是描绘动作的图片。
          第四阶段:颜色配对。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一阶段中的十个项目,就开始进行颜色配对的训练。要用除了颜色不同而其他完全相同的物体或用建筑用纸剪成的图形组成对子。可以根据布里甘斯儿童发展调查表确定各年龄段儿童对颜色的辨别能力,括号里的数字表示年龄。
          1.红色、蓝色(B: 2岁)
          2.绿色、黄色、橙色、紫色(B: 2岁6个月)
          3.棕色、黑色、粉红色、灰色(B: 3岁)
          4.白色(B: 4岁)
          第五阶段:形状配对。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一阶段中的十个项目,就可以进行形状配对的训练。要用除了形状不同而其他完全相同的物体或用建筑用纸剪成的图形组成对子。
          1.圆形、正方形(B: 3岁)
          2.三角形、长方形(B: 3岁)
          3.菱形(B: 5~6岁)


          49楼2019-03-05 20:19
          回复
            提高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的方法
            人的认知发展绝不是孤立的,“人的心理实质乃是移置在内部并成为个性的机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渐进性。因此,在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与之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相应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更要注意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1、注意形象直观教学
            在正常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低龄儿童的教育总是从形象直观教学入手的,这是由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由远及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所决定的。
            由于自闭症儿童是“长不大的婴儿”所以更具有低龄儿童认知的一般特性。根据自闭症儿童一般认知过程中,具体形象性占优势的特点,在他们各种心理活动的有意性〔有意注意、有意记忆〕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对行为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教育教学尽可能注重直观形象性、生动趣味性。
            譬如我们教自闭症儿童认识卡车。通常情况下,教师就是通过卡片或者影响资料片来让他们认识卡车。其实,这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起不到认识实际生活中卡车与其他机动车辆的区别的。这是因为,首先,卡车的种类很多,用途各异;其次,外形不同,色彩也很丰富;第三,一般来说,卡车的驾驶室是与装载区分离的。而这些在教学中由教师或他们看是无法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或家长带孩子在实物前进行讲解,并要求他们通过实物观察,进行与小汽车、公交车、特种车辆、商务车、旅行车的辨别。
            2、注意引导性发展
            引导性发展就是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对他们迁移功能的开发与发展。在引导性发展中,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必须符合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其次,必须注意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第三,必须注意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自信心。
            譬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自闭症儿童到学校或去商场、超市时,走他们熟悉的道路时一切相安无事。突然某一天,家长因为疏忽或者因为市政建设,行进道路改编,自闭症儿童会出现极度的不安或出现剧烈的情绪问题。实际上这是因为平时教师和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必要的引导,导致浙西孩子的迁移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学和总,要告诉他们,到同一目标,不仅仅只有一条路,还可以从其他路线绕行,并由此可以引导到对其他相关事物发展的认知上。
            3、注意引导自闭症儿童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分析、思考,提高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首先通过对类比和序的认识,然后再建立诸如数及基本运算、空间、测量、空间、因果关系、运动和速度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等等。
            譬如,一个正常1岁儿童,经过家长的反复告知,知道附着在墙体上发亮的物体叫做“灯”,然后家长又告知他,放在桌子上的发亮物体叫做“台灯”,在道路两侧用于夜晚照明的叫“路灯”等等,但是,一开始他并不明白凡是“灯”同属同一类,他们仅仅把灯作为一个词来标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才开始逐步认识到类别间的关系。又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使他们逐步知道白天过后是黑夜这样的周而复始,这就是“序”的概念的建立。
            正是由于有“序”,才使世界变得可以预测。对于这些,儿童们并不知道,但是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依据这一规律来组织我们的教学。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是这样,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同样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特点,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
            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组织我们的教学。
            4、要十分重视和加强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多半为儿童最初的非交流性言语,也称为自我中心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有三种表现形式:仿说;独白;集体独白。
            皮亚杰认为,2岁前儿童智能有真实事物的心理意向。儿童看东西、抓东西,把他们同化到正在形成的心理格局中,但还不具备把这些符号转化为词的能力。大约2岁,儿童开始能思考,他开始用他听到的词来标志周围环境中他感兴趣的事物。而儿童此时所用的词通常是非常奇怪的、不正确的。此时,儿童能够把过去的经验和词联系起来是非常有限的。儿童一旦开始把客体同词联系起来,也就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实际上,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也离不开这一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皮亚杰在对6~7岁儿童的观察中发现: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逐渐向社会性言语过度。这种社会性的言语是一种交往的言语,是用来促进与他人相互间交流的。可见,儿童的社会性言语是在自我中心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上,我们必须重视他们自我中心的发展。
            5、要积极引导自闭症儿童参加社会活动和实践
            人的思维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式教育,提倡开放式的教育康复。作为教师和家长要积极组织他们参与和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好社会实践,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发展他们的认知水平。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的开发,注意自闭症儿童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51楼2019-03-12 21:52
            回复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结构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结构
              什么是认知能力:是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是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有三种:
              1.言语信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
              2.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
              3.认知策略——有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
              什么是认知训练: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3-5岁的儿童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5岁儿童以能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除步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能初步理解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等。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应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认知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认知训练应以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选择训练内容。以培养与提高自闭症儿童多项认知能力为目标,以图型、数字、符号及文字为训练资料。
              认知训练的具体目的: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等各方面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康复目标。在家庭康复训练中,认知训练的内容包括:注意训练、图形认知、颜色认知、数字认知、同类匹配、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比较排序等等。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新生儿出生后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反射活动,如吸吮、抓握、游泳、步行反射等。不久又在这些无条件发射的基础上,形成一些条件反射。当然这些活动还不是认知,只能说是认知发展的最初基础。婴儿出生4-5个月,还不能认知外界物体是永久存在的。在他看来,存在的只有他直接感知到的东西。比如,他正在玩皮球,皮球滚到别的地方看不见了,他不会去找皮球,而是转移注意去看或玩别的东西了。从半岁到两岁才逐渐认识到物体的永存性。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结构分为基础认知:奠定孩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和
              综合认知:孩子对事物的思维反应和理解。


              52楼2019-03-13 22:58
              回复
                家长教育自闭症孩子做作业的方法
                 (1)关于脾气暴躁、恐慌、害怕
                 自闭症孩子会脾气暴躁、恐慌都是难免的。又,这些现象若不减轻,想要让孩子工作是不可能的。所以,孩子有恐慌的状况出现时,用叱责来抑制或放手不管,都不是好的解决之道。因此,孩子会恐慌时不要担心,应以毅然的态度面视,并经常让他做有目的的行动才好。通常,会引起孩子的恐慌,一定是对行动很固执,而行动模型又崩溃了,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总之,要有耐心,就算花很多时间也在所不惜;该做的事,一定要让孩子做完才是重要的。同时,一定要彻底的指导,并且反复的做。渐渐地就会产生正确的行动模型,而恐慌也必定会减少。如果在作业中,特别容易引起恐慌,这时要积极的面对恐慌,让孩子继缤完成工作;让孩子多注意工作,就能忍受不必要的恐慌

                  (2)要和孩子一起工作
                  自闭孩子在作业时,容易造成我行我素,所以让他一个人单独地做,不知不觉就会把自己关在象牙塔内。和老师一起作业时,需做把工作一个一个完成的这样指导。经常看到有些老师站在监督的立场,只是指示或加以注意,让孩子很容易进入恐慌的状态。坦白地说,老师若不做示范或和孩子一起工作,作业能力就无法提高。和孩子一起工作时,与其在孩子面前工作,倒不如在孩子的旁边或后面作业,如此,孩子的情绪渐能安定,精神也较能集中。
                  (3)要了解孩子的实态,给予适应特性的作业课题
                 因为容易脾气暴躁,而引起恐慌,所以不能使用机械及工具],基于这种情形,因此就只给孩子单纯的工作,也不做特别的指导,经常有此现象。的确,光看孩子的异常行动,几乎所有的作业都不会做,可是如果给子实际作业的机会,能做得很灵活的孩子也很多。
                在农场上,让自闭的孩子使用耕耘机,他会很高兴的去工作。曾有这样的例子,一个从未使用过机械的自闭孩子,给他使用缝纫机的机会,竟做出连老师都无法做的作品来。能做工作的孩子,恐慌自然会减少,而且集中力确实会持续下去。
                 所以,要趁早了解孩子的实态及特性,以设定合适于孩子的作业,这是有必要如此做的。例如:对机械的声音有兴趣的孩子、对机械振动的韵律,心情会感到舒适的孩子,凡事都要做得一板一眼的孩子等,各有各的特性。因此,能利用孩子的特性,设立合适的作业,这些孩子的作业能力必能提高,障碍也必能克服或减轻。


                54楼2019-03-16 09:42
                回复
                  游戏在孤独症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认知是指对人类和人类事物的知觉、思维和推理。社会认知发展重点研究儿童如何把社会世界即他们观察到的人(包括他们自己)、人们之间的关系,他们参与的各种团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进行推理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概念和推理发生什么变化,社会认知功能又是怎样与社会行为发生联系的等。
                    社会认知发展主要包括:关于人的概念和推理,如认知人类个体(包括自己和别人)的心理过程、动机、个性等的发展,特别是社会观点采纳或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关于人们社会关系的概念和推理以及制约这些关系的道德准则的认知发展,如认知同侪关系、亲子关系,团体中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等;关于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如儿童如何依据公正、关怀的道德原则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做出道德决定并进行推理;儿童获得各种有关社会常规或社会期望的行为方式的社会知识的发展。社会认知属于社会性发展和认知的一个交叉领域。
                    游戏对于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的作用是早已被证明了的。讲到游戏,人们往往会把它与“玩”联系在一起,就像人们一讲到教育就会把它与学校的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一样。对于儿童来讲,通过“玩游戏”,他们获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获得了快感。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载体,是儿童情感交流、互助协作、学习生活、认识世界的重要形式。“玩”游戏是孩子们的本能,世界上不论哪个民族,儿童游戏的发展都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城市儿童还是农村的孩子,尽管游戏的形式和内容不一样,但是他们总是在游戏中成长起来的。
                   皮亚杰从认知的角度理解儿童的游戏发展,他把儿童游戏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这三个阶段分别与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郎感觉运动阶段、前运思阶段和具体运思阶段相对应。他把幼儿经常玩的各种假装游戏,如假装当妈妈、假装开汽车称为“象征性游戏”,认为它跟延迟模仿、绘画、表象和初期语言一样都是使用符号表征或象征事物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儿童进行的各种假装游戏,是他们模仿并渴望参与成人的社会活动的行为。在他们尚不具备参与社会活动的条件情况下,游戏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解决内心矛盾的最好方式。同时在假装游戏中,儿童通过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既满足了感情上的需要,又促进了智慧的发展,使他们头脑中的“表象图式”得到练习和发展。
                   在对游戏的认识上,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象征性游戏才是游戏。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虚假情景”应引进想象的因素,创造有关情节。如儿童不仅会玩喂洋娃娃、照看洋娃娃的游戏,而且能把自己想象成妈妈去照看它。这种带有主题的角色游戏是儿童依据自己的想象构建各种虚假情景的创造性活动。游戏不是起源于认知因素,而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带有情节的角色主题游戏是儿童在社会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积极活动形式,是儿童与社会联系的特殊形式。他把游戏划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进而论证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及其指导的方法。


                  55楼2019-03-18 23:35
                  回复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
                    所谓“认知”是指人们的认识活动,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讲,是信息被人们接受以后,所经历的转换、简约、合成、储存、重建、在先和使用加工等过程。孤独症儿童的大脑对信息的整合有明显的障碍,以至于不能与人正常交往。现在就认知的训练顺序介绍如下:
                      1.颜色视觉训练黄—红—绿—蓝—紫—橙,混合色一定要给予明确命名。正确认识颜色的指标有三个:配对—指认—命名。
                      2.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训练 先训练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然后训练认识客体的整体部分,最后训练既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又认识客体的整体。
                      3.色、形两维的感知训练。先训练形状抽象,然后训练颜色抽象,最后训练同一抽象。
                      4.形状和知觉训练。先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然后训练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接着训练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圆柱形,再训练把长方形纸片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纸片折成三角形,最后训练对字的认识。
                      5.大小知觉训练。先训练判断圆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的大小,再训练判断椭圆形、菱形、五角形。
                      6.方位和知觉训练。先训练辨别上下,再训练辨别前后,最后训练辨别自己身体部位的左右。
                      7.记忆训练。短时记忆的容量是5~9个项目,为了夸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小的记忆单位组合为大的记忆单位(如将单个的汉字变成双字的词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然后把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转入长时记忆系统。训练要把熟识的内容和生疏的内容混在一起,并且要重复(每次训练开始都要把先前的内容重温一遍),直到转入长时记忆系统。卡片(事物)记忆训练和生活事件记忆训练都是一样。
                      8.生活记忆训练。先训练前几天的事,接着训练前几个星期的事,再训练前几个月的事,最后训练一年前的事。
                      9.思维训练。首先训练直觉行动思维,接着训练具体形象思维,最后训练抽象概念思维。思维训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理解、分类等。很多训练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是联系在一起的,训练时要按部就班进行。如概念中的数的概念首先训练能口说10以下的数词,能点数5以下的实物,但说不出实物的总数;再训练点数后能说出总数;能进行少量实物加减运算;能按数取物(5~15个);能认识第几和前后顺序;借助实物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最后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直觉行动思维:是与对物体的感知,跟孩子自身的行动分不开。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只能在动作中思考感受自己所接触的事物,只是一种行动的思维)。
                      本章可以看出,有关孤独症的评估和康复训练体系并不是一个,所以使用时就有选择的问题,这也是一些家长和某些专业人士常遇到的问题。有关训练和康复的章节可以看出,每种评估或康复训练体系的产生都有它的特点和实际意义,而且他们之间常常是交叉的。比如所有的训练体系中都可能用到ABA的奖励或惩罚,结构化训练所提供的视觉提示或环境提示等是所有训练体系都可使用的。所以每种方法和体系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辅助的关系。对于个体差异较大的孤独症评估和康复训练来说应将所了解的各种方法和体系熟悉后,合理的结合并安排在每天的计划中才是最科学的。


                    57楼2019-03-21 00:35
                    回复
                      自闭症儿童认知学习中的强化方式
                      每次上认知课,小乔就开始不配合,我也是想尽办法的来引导,最后把我累的是够呛,可是小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有时候让他分辨几个常见的物品(杯子、手机、钥匙),孩子都不能正确的来进行选择,孩子越是不会,我就越是大量的给他强化练习,有的时候一强化就是大半节课,甚至两节课的时间。
                      从那次强化之后,我只要一给小乔上认知课,他就开始闹情绪,不配合。之后我有一段时间都没有再给孩子强化认知,那段时间小乔来上我的课也不再闹情绪。看来还是我在给孩子上认知课的过程中,方法运用的不得当,所以才导致孩子只要一上认知课就有压力。
                      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后,一个方法不行,我就试着去尝试用另外一种方法,后来我发现,只要我不连续性给小乔强化认知,而是间断性的强化,他不仅很配合,而且积极性也很高。在间断性强化的过程中,每一个回合只进行两到三遍,然后停止,并奖励他感兴趣的东西,如饼干或玩具,得到奖励之后,让他放松一会儿,小乔一受到奖励的时候,就会很高兴,这个时候再给孩子发指令去拿指定的物品,他就会拿的很好。


                      58楼2019-03-23 07:55
                      回复
                        家长培训 儿童的认知发展 提纲
                        什么是认知能力?
                        什么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提出3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
                        什么是认知训练?
                        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3-5岁的学龄前儿童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5岁儿童已能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能初步理解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等。应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认知训练应以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选择训练内容,以培养与提高孤独症儿童多项认知能力为目标,以图形、数字、符号及文字为训练材料。
                        认知训练的具体目标是: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等各方面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康复目标。在家庭康复中,认知训练的内容包括注意训练、图形认知、颜色认知、数字认知、同类匹配、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比较排序等等。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儿童的认知活动是有规律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新生儿出世后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反射活动,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游泳反射、步行反射等。不久,又在这些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条件反射。当然,这些活动还不是认知,只能说是认知发展的最初基础。婴儿出生4~5个月,还不能认识外界物体是永久存在的。在他看来,存在的只有他直接感知到的东西。譬如,他正在玩皮球,如果皮球滚到地下看不见了,他不会去找皮球,而是转移注意去看或玩别的东西了。从半岁到2岁,才逐渐认识到物体的永存性。
                        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容:(11点)
                        儿童认知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基础认知,综合认知。基础认知是奠定孩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综合认知就是孩子对事物的思维反映和理解。下面我们主要讲述基础认知。
                        基础认知包括11个方面:
                        1. 命名(这个事物的名称)
                        为了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我们一般要求孩子掌握150种的命名量,主要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作为切入点。例如:蔬菜,水果,动物,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等。
                        2. 配对(最先教给孩子的)
                        一样的形状,一样的颜色等等。
                        1) 实物与实物配对(经常做的)
                        2) 实物与卡片配对
                        3) 卡片与卡片配对(经常做的)
                        3. 模仿(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1) 大动作模仿:拍手,举手,拍腿,拍肚子……
                        2) 精细动作模仿:(小肌肉)
                        3) 声音模仿:啊,窝,额……
                        4) 仿搭积木:A.一次一块 B一次2块 C一次搭完 D镜面仿搭(不让孩子看到)
                        4.物品的功用(功能)
                        1)例如:杯子是干什么用的?喝水
                        2)用什么喝水?用杯子喝水
                        5.认识颜色:红,黄,蓝,绿,黑 ,白
                        在教授孩子颜色时一定要切记:红色与黄色要分开,绿色与蓝色要分开。
                        例如:我们一般先教给孩子红色,黑色,白色三种颜色,有利于孩子掌握。因为这三种颜色的色差比较大,利于孩子在视觉上分辨。
                        6.认识形状
                        1)理解(知道)例如:我们拿出2个形状,问:哪个是圆形,哪个是三角形
                        2)表达:这是什么形状的
                        3)泛化:例如:桌子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饼干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7.对人物的认识:
                        1)基本人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弟弟,姐姐等等
                        2)职业人物:医生,警察,老师,司机,厨师等等。让孩子知道这些职业人物的基本工作性质。例如:厨师是干什么的?做饭的。
                        8.对地点的认识:
                        1)命名(对地点的命名)例如:超市,医院,学校等等。
                        2)对地点的应用:例如:生病了去哪?去医院。上学去哪?去学校。
                        9.区分比较:
                        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厚—薄,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强我们可以忽略一些环节。
                        1)理解:用相同的东西(让孩子抓住你所给的事物的主要特征,排除干扰)
                        2)表达:哪个是高的?哪个是矮的?
                        3)泛化:例如:我们拿出2个不同的物品,提问孩子:哪个大?哪个小?
                        10.分类(一定要从最基础的开始)
                        1)能吃的----不能吃的
                        2)水果,蔬菜,动物:例如:让孩子把一类的放在一起(一样的放在一起),动物放在一起,水果放在一起。一定要切记:水果----蔬菜不能一起教给孩子。水果一定要选择颜色鲜艳的,蔬菜一定要选择绿色的。例如:
                        11.数学:(孩子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1)认识数字:1----10,认识并会写
                        2)唱数与点数:A 唱数:1----100,段数:1---10,1---100,2---5,4---10。
                        B 点数:摆成一条直线----摆成2列----拿出一堆数
                        3)按数取物:给孩子一个数字,让孩子拿出相应的量。


                        59楼2019-03-25 19:46
                        回复
                          家长培训 儿童的认知发展 提纲
                          什么是认知能力?
                          什么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提出3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
                          什么是认知训练?
                          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3-5岁的学龄前儿童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5岁儿童已能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能初步理解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等。应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认知训练应以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选择训练内容,以培养与提高孤独症儿童多项认知能力为目标,以图形、数字、符号及文字为训练材料。
                          认知训练的具体目标是: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等各方面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康复目标。在家庭康复中,认知训练的内容包括注意训练、图形认知、颜色认知、数字认知、同类匹配、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比较排序等等。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儿童的认知活动是有规律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新生儿出世后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反射活动,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游泳反射、步行反射等。不久,又在这些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条件反射。当然,这些活动还不是认知,只能说是认知发展的最初基础。婴儿出生4~5个月,还不能认识外界物体是永久存在的。在他看来,存在的只有他直接感知到的东西。譬如,他正在玩皮球,如果皮球滚到地下看不见了,他不会去找皮球,而是转移注意去看或玩别的东西了。从半岁到2岁,才逐渐认识到物体的永存性。
                          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容:(11点)
                          儿童认知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基础认知,综合认知。基础认知是奠定孩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综合认知就是孩子对事物的思维反映和理解。下面我们主要讲述基础认知。
                          基础认知包括11个方面:
                          1. 命名(这个事物的名称)
                          为了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我们一般要求孩子掌握150种的命名量,主要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作为切入点。例如:蔬菜,水果,动物,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等。
                          2. 配对(最先教给孩子的)
                          一样的形状,一样的颜色等等。
                          1) 实物与实物配对(经常做的)
                          2) 实物与卡片配对
                          3) 卡片与卡片配对(经常做的)
                          3. 模仿(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1) 大动作模仿:拍手,举手,拍腿,拍肚子……
                          2) 精细动作模仿:(小肌肉)
                          3) 声音模仿:啊,窝,额……
                          4) 仿搭积木:A.一次一块 B一次2块 C一次搭完 D镜面仿搭(不让孩子看到)
                          4.物品的功用(功能)
                          1)例如:杯子是干什么用的?喝水
                          2)用什么喝水?用杯子喝水
                          5.认识颜色:红,黄,蓝,绿,黑 ,白
                          在教授孩子颜色时一定要切记:红色与黄色要分开,绿色与蓝色要分开。
                          例如:我们一般先教给孩子红色,黑色,白色三种颜色,有利于孩子掌握。因为这三种颜色的色差比较大,利于孩子在视觉上分辨。
                          6.认识形状
                          1)理解(知道)例如:我们拿出2个形状,问:哪个是圆形,哪个是三角形
                          2)表达:这是什么形状的
                          3)泛化:例如:桌子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饼干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7.对人物的认识:
                          1)基本人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弟弟,姐姐等等
                          2)职业人物:医生,警察,老师,司机,厨师等等。让孩子知道这些职业人物的基本工作性质。例如:厨师是干什么的?做饭的。
                          8.对地点的认识:
                          1)命名(对地点的命名)例如:超市,医院,学校等等。
                          2)对地点的应用:例如:生病了去哪?去医院。上学去哪?去学校。
                          9.区分比较:
                          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厚—薄,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强我们可以忽略一些环节。
                          1)理解:用相同的东西(让孩子抓住你所给的事物的主要特征,排除干扰)
                          2)表达:哪个是高的?哪个是矮的?
                          3)泛化:例如:我们拿出2个不同的物品,提问孩子:哪个大?哪个小?
                          10.分类(一定要从最基础的开始)
                          1)能吃的----不能吃的
                          2)水果,蔬菜,动物:例如:让孩子把一类的放在一起(一样的放在一起),动物放在一起,水果放在一起。一定要切记:水果----蔬菜不能一起教给孩子。水果一定要选择颜色鲜艳的,蔬菜一定要选择绿色的。例如:
                          11.数学:(孩子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1)认识数字:1----10,认识并会写
                          2)唱数与点数:A 唱数:1----100,段数:1---10,1---100,2---5,4---10。
                          B 点数:摆成一条直线----摆成2列----拿出一堆数
                          3)按数取物:给孩子一个数字,让孩子拿出相应的量。


                          60楼2019-03-26 19:56
                          回复
                            与自闭症儿童建立关系,要注意这八点
                            自闭症是一种关系受损的障碍。自闭症儿童很难与他人建立起深入的交流关系。教学中,教师或家长如何打开自闭症儿童心扉,走进他们的世界?美国自闭症治疗中心罗恩·考夫曼(Raun Kaufman)从八个方面介绍了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训练关系的经验,虽然多是基础知识和常识性技能,但确实非常有效,值得关注和借鉴。
                            1、不要立即反应
                            不要立即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过度反应;
                            不要立即裁定行为本身;
                            首先在心理上接受孩子的行为,可以列一张你所希望看到孩子的行为的单子,当发现孩子有好的行为时,哪怕只是很微小的表现,都需要立即作出夸张和赞赏的反应。比如,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放慢反应速度,平静地对待。
                            要 点:
                            对孩子如何反应将直接影响孩子是否重复相同的行为;
                            不要对你不赞成的行为过度反应;
                            鼓励你想看到的那些行为;
                            你的内在心理反应和外在的表情都可能影响孩子的行为;
                            与其随意评判孩子的行为,不如对孩子的行为暂时不作反应。
                            2、眼神交流最重要
                            要把眼神交流作为重中之重!
                            人类通常通过眼神交流来建立关系,在跟孩子对话时务必要看着孩子。事实上,孩子看得越多,他学习得就越多而且越快。眼神交流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交流的核心。
                            教你一招增强眼神交流的小技巧:
                            调整你的身体姿态跟孩子的眼睛保持同一水平;
                            把他想要的东西举在你面前,让孩子来拿;
                            当孩子跟你有眼神交流时,尽量作出赞赏和夸张的表情;
                            当孩子对你提出任何要求时,要求他看着你,然后立即作出应答。
                            3、参与孩子的自我刺激活动
                            参与到孩子的自我刺激的活动之中,是跟孩子建立眼神交流和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过程。为了达到好的效果,你需要从内心里对他的自我刺激行为感兴趣。
                            在开始时,可以在孩子边上模仿他做自我刺激的动作。 通过参与孩子的自我刺激中教他,同时让他对他人的参与更加感兴趣。 参与有可能不会立即产生效果,但它的确会产生效果。
                            4、让孩子获得更多控制感
                            尽量避免强行地对孩子进行身体操控;
                            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控制感有助于跟孩子建立更深层次上的关系;
                            在你要做什么事以前最好告诉孩子,尊重孩子说“不”的意愿和行为表示;
                            在你不得不强迫孩子做某件事情时,尽量简单、明了,保持平静,避免过于情绪化。
                            5、留意自己的态度
                            在孩子面前要留意自己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说话的方式等等反应你态度的一切细节。
                            你在孩子面前如何表现将极大地影响孩子,不同态度的结果是非常不同的。
                            人们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他们把事情看成是坏的,了解自己不高兴的原因将帮助你改变自己的态度。
                            6、不受打扰地一对一训练
                            理想的训练环境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干扰的程度;
                            可控制的程度;
                            周围的人对孩子的态度。
                            如何不受打扰地一对一训练?
                            不要把学习定位于首要目标,更重要的是眼神接触,专注力和语言。
                            给孩子布置一个专门的无干扰房间。
                            和孩子在这个房间里互动、游戏。
                            7、充满激情
                            充满激情是跟孩子互动的有效方式。
                            你需要真正感觉到充满激情,即使你是一个性情安静的人也要努力学会表达激情。
                            表达激情的三种方法:
                            变换声调;
                            变换表情;
                            变换身体姿势。
                            8、注意语言表达
                            要注意与孩子说话的方式,尽量使用描述性语言说话,并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
                            语言技能的四个关键是:词汇,语音的清晰,句子的长度,会话互动性。
                            当孩子对你说某样东西,特别是学会一个新词或句子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反应。
                            如果孩子只是重复你说的话,同样要把这种重复当作语言来对待。
                            当孩子要求什么事,可进行挑战游戏:让他说一个超出他掌握的字。


                            62楼2019-03-28 18:31
                            回复
                              如何对认知能力差的自闭症儿童进行常规训练?
                              熙熙(化名),一个比较活泼的自闭症儿童,和熙熙相处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对他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对自闭症儿童熙熙一个简单的评估以及孩子近期的训练重点。
                                熙熙的语言处于简单的看口型仿说的阶段,对于简单的字,词能够与老师在相应的情境中进行简单的仿说。只是,熙熙在仿说这些简单的字,词的时候口型转换的流畅性,以及对气流的应用方面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自闭症儿童语言的应用能力较为的薄弱。解决策略:
                                (1)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意思的工具。学习语言就是为了应用。为了让熙熙能够在生活中慢慢的学习运用自己的语言。在生活的情景中多给自闭症儿童机会,多给自闭症儿童创设情景,让孤独症儿童有机会在生活中应用学习的语言。如:“孤独症儿童有需求的时候,给孤独症儿童设置适当的障碍,让孤独症儿童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例:我要XX,给我等等。语言有简单到复杂。”
                                (2)孤独症儿童的口型转换能力以及对气流的应用能力差。可以让孤独症儿童与老师大量的仿说简单的,比较有节奏的儿歌。通过简单的儿歌的仿说以此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口型的转换的能力以及对气流的应用能力。
                                (3)可以借助生活中孤独症儿童经常接触到的,常用的物品。待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借助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表达相应的物品的名称。通过表达相应的物品名称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口型转换能力以及对气流的应用能力。
                                熙熙的认知,理解处于最基础的阶段,对于生活中常用的生活物品、水果、蔬菜、动物均不认识并且对于实物与实物的配对孩子也有些欠缺。生活中简单的生活化指令他理解起来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困难。解决策略:
                                (1)熙熙对食物较感兴趣。借助于熙熙对食物的兴趣,让自闭症儿童进行实物与实物的配对,以此来建立自闭症儿童的视觉观察,视觉辨别的能力为孩子下一步的认知打基础。
                                (2)固定一两样相同的物品让孩子从两个物品中做选择,有了前面配对的基础,自闭症儿童对物品也有了简单的认识,让自闭症儿童逐渐的过度到从2—3个中物品中选择固定的一个。提高孩子的视觉观察,视觉辨别的能力。待孩子慢慢的能从2—3个中物品中做选择的时候逐渐增加物品的数量。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方位让自闭症儿童学习。
                                (3)自闭症儿童对生活化语言理解差。可以在近距离的方位内,从简单的生活化语言让孤独症儿童做起。在给孤独症儿童学习简单的生活化语言的时候,我们可以辅助有简单的动作,借助于这些简单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生活化语言。以此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化语言。
                                (4)孤独症儿童学习的内容我们要及时的给孩子进行相应的泛化学习,环境的泛化,人物的泛化,内容的泛化。让孩子有近距离——远距离——空间逐渐的在生活中应用。以上内容仅此是对孩子的某一个点展开的,孩子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应在学习每一项内容的细节中让孩子提高。欲速则不达,学习也是一样的。知识要一点一点的吸收。


                              63楼2019-04-01 1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