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吧 关注:8,974贴子:653,251

甲申之变时,太监曹化淳有没有开门迎贼???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甲申之变时,死太监曹化淳到底有没有开门迎贼???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7-08-18 08:29回复
    《崇祯遗录》说回回献城。近年有人搬出乾隆《武清县志》,说顺治已帮曹化淳平反。但是这几天,俺翻阅杨士聪《甲申核真略》,又一口咬定就是死太监曹化淳献城,因为当时派守彰义门的,就是这个曹化淳。我都看蒙了,到底该信谁???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7-08-18 08:35
    回复
      乾隆《武清县志》曹化淳传:。。。世祖章皇帝鉴其悃忱。召侍讲幄。准不受职。时有流言诬以广宁、东直门事者。上疏奏辨。奉旨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跡已明。不必剖陈。该部知道。钦此。。。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7-08-18 12:56
      回复
        乾隆《武清县志》曹化淳传:。。。世祖章皇帝鉴其悃忱。召侍讲幄。准不受职。★★时有流言诬以广宁、东直门事者。上疏奏辨。奉旨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跡已明。不必剖陈。该部知道。钦此。。。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7-08-18 12:57
        回复
          乾隆《武清县志》曹化淳传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7-08-18 13:06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7-08-18 13:10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7-08-18 13:11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7-08-18 13:12
                回复
                  但是呢,这《武清县志》有个问题,什么问题呢?★★《武清县志》分纂:翰林院检讨邑人,曹涵。★★这个曹涵什么来路呢,简单给大家百度下。
                  明清两代,曹氏家族多人受封或科举为官,成为乡贤或朝中重臣。
                  明朝时,曹氏始祖曹道聪以曾孙曹化雨贵,赠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二世祖曹廒以孙曹化雨贵,赠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三世祖曹万德以子曹化雨贵,赠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左都督。
                  四世祖★★曹化雨★★,字次渠。初为锦衣卫南堂理事,后凭武功晋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时值魏忠贤当朝,恣意结党营私,为非作歹,殃及水乡。他不畏强暴跋扈,列举其罪上书朝廷,惠及村民,捐俸佐军,代民纳税,使民免罪。对贫不能娶,穷不能葬者,都曾慷慨相助。乐善好施,建立义塾,教育乡人子弟,历春秋四十年。
                  到清朝时,五世祖曹文度,字坦之。以孙曹涵贵,赠儒林郎。
                  六世祖曹传,字书言,号近野,别号虚极道人,以子曹涵贵,封文林郎翰林院检讨,晋赠儒林郎,再赠承德郎。天资聪颖,工诗画,尤擅书法,自成一家。仗义疏财,创建“庆成书院”培养人才,捐献船只治理水患。
                  七世祖★★曹涵★★,十五岁入中南海万善殿读书,康熙六十年成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元年(1723)授职检讨,充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督修畿辅水利,营造农田。
                  那么,我们的曹化淳与曹涵有何关联呢,这个曹化淳啊,与曹化雨是同胞兄弟。所以曹化淳与曹涵是一个家族的。


                  来自手机贴吧24楼2017-08-18 16:18
                  回复
                    由于,《武清县志》分纂曹涵与曹化淳间的特殊关系,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曹涵可能添加私货。首先呢,这曹化淳辨冤的奏疏全文,我们看不到,县志也只是截取顺治批复部分,大致经过无从了解。其次呢,按《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宦官二:[初,內臣奉命守城,已有異志,令士卒皆持白楊杖,硃其外,貫鐵環於端使有聲,格擊則折,至是賊即以其杖驅焉。廣寧門之啟,或日太監曹化淳獻之,或曰化淳實守東直門,★★而化淳入國朝,上疏奏辨甚力,時倉卒莫能明也★★。]也就是说,曹化淳开门迎贼这档破事,在顺治朝根本就没整明白。按《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七,流賊:[十八日,賊攻益急,自成駐彰義門外,遣降賊太監杜勛縋入見帝,求禪位。帝怒,叱之下,詔親征。日暝,★★太監曹化淳啟彰義門★★,賊盡入。帝出宮,登煤山。]明史最终还是认为曹化淳开门迎贼。因此《武清县志》关于曹化淳的记载以及顺治圣旨的引用,是否经过移花接木或断章取义,值得商榷。


                    来自手机贴吧25楼2017-08-18 16:37
                    回复
                      《武清县志》分纂:翰林院检讨邑人,曹涵。


                      来自手机贴吧26楼2017-08-18 16:40
                      回复
                        俗话说的好,冤有头债有主。这一日没找出开门元凶,这曹化淳的嫌疑就一日不能排除。好在17年后,终于有人说出了真相。按清代叶梦珠撰《阅世编》载:[甲申之變,相傳開彰義門獻城者,曹化淳也。據山東總兵楊禦蕃塘報,又云是兵部尚書張縉彥。其後明紀編年及紀事本末,俱不載縉彥事。竊疑縉彥歸順本朝,見在仕途,載筆者為之諱耳。順治辛丑,松江城守營游擊張國俊曰:「★★開彰義門者,京營副將韓濟明也★★。」國俊亦京營武職,城將陷時,從濟明在城,見其事。]
                        这个作者据百度百科:叶梦珠,上海人,生卒不详。《阅世篇》中记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金伯固设塾于上海城南,叶梦珠前往就读,叶时年十二岁(《金伯固先生》),可考知叶梦珠当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另外叶梦珠所著《续编绥寇纪略》卷首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自序,而此书中亦有康熙三十几年的纪事,表明作者康熙中叶尚在世,因此可以推知叶梦珠活到十七世纪九十年代,享年七十多岁。
                        老实说,这十几年后突然蹦出来一个人,揭开了历史谜团,我是不太相信。但作者说得有模有样,而且当事人姓名职务皆有,又不得不让人相信。这个京營副將韓濟明,是否存在,暂时没头绪。但这位松江城守營游擊張國俊,确有其人。按《江南通志》卷一百十一:[松江城守营。游击。张国俊。顺治十八年任。](见下图)。


                        来自手机贴吧28楼2017-08-18 20:27
                        收起回复
                          松江城守营游击。张国俊。顺治十八年任


                          来自手机贴吧29楼2017-08-18 20:29
                          回复
                            既然開彰義門者,京營副將韓濟明也。那么是怎么赖到曹化淳头上呢?别急,作者随后写到,[郝大司馬惟訥曰:「曹公故司禮監,坐城時,事急,值運面餅上城,當分給軍士,★★曹欲他往,漫謂眾軍曰:『你們散了罷!』其意似指面餅,★★而眾軍聞言大嘩曰:『官令我等散矣。』遂紛紛下城,不可複止。」然則謂化淳獻城,亦非無因,但不知縉彥開城之說,又何所據也。]
                            这么一解释,就很好理解。曹化淳无心的一句话,被守城官兵误解,以致哄然而散。其实曹化淳原意是,你们把饼散了吧,把饼分了。而这些守城军士下城后,肯定逢人就说,是曹化淳让我们跑路的,于是乎,这个锅曹化淳背定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作者口中的郝大司馬惟訥,又是从何得知呢?那位松江城守營游擊張國俊还好说,毕竟亲身经历。而这位郝惟讷,简单介绍下,不是什么大司马,作者可能搞错了。但很牛,六部尚书中,当过五部的尚书,唯独没当过兵部尚书。简单百度百科下:郝惟讷(1623—1683),字敏公,一字端甫,直隶霸州人,顺治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刑部郎中、通政司右参议、大理寺卿、户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康熙二十二年卒,谥恭定。《清史稿》有传。《清史稿》所载之郝维讷、郝惟讷,实为一人,地方志亦载其名为郝惟讷。
                            由于郝惟讷说法,无法确定来源,因此仅供参考。


                            来自手机贴吧30楼2017-08-18 21:00
                            回复
                              阅世编:開彰義門者,京營副將韓濟明也


                              来自手机贴吧31楼2017-08-18 21: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