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吧 关注:2,684,952贴子:46,364,014

【长篇】“牢底坐穿鱼”2.0版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8-01 14:17回复
    首先附上1.0的链接【醒目】关于“十年鱼” 本帖更新较慢,各位可以先将1.0看完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8-01 14:19
    收起回复
      2021年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布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名录内物种共计980种,同发布于1989年的初版名录相比有相当大的改动。本帖将逐一介绍新版名录内的鱼类供各位参考,以便日后如若钓获受保护的鱼类能够及时辨认并放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首先放上鱼类部分的名录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8-01 14:25
      收起回复
        在正式开始更新之前,还有几个需要讲明的事情。关于什么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我直接引用百度的定义,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依据,以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为认定者的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我国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分为一级、二级两类,一级的保护级别高于二级。除去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我国还设有“三有保护动物”。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买卖、运输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及其制品的,将视情节轻重处以五年以下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根据相关法规,国内还将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一、二中的物种一并列入保护行列,分别享受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同等待遇(注意是享受同等待遇,而不是直接列为国一、国二)。当CITES附录内的物种在我国有自然分布时,其保护级别依照国内自己的名录来评定。
        总而言之,国家级保护动物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未经许可的捕猎、杀害、买卖等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8-01 14:37
        收起回复
          由于新版名录内物种数量较多且部分物种资料稀缺,帖子工程量庞大,故本帖对鱼种的介绍有选择性。在全部附图并标注名称的基础上,按照物种分类和出镜率进行排序。相对常见的物种会详细或优先介绍,而鉴定困难、资料稀缺或十分罕见的则仅标注名称或做简略介绍。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楼主因不熟悉物种而产生误导,并保证效率。
          本帖由于工程量大,更新可能较为缓慢。楼主将尽量保持更新,预计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任务,请各位耐心等待。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08-01 14:45
          收起回复
            接下来,进入正题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1-08-01 16:37
            回复
              ——————分割线——————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1-08-01 16:38
              回复
                【1】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
                保护级别:二级
                分布:集中分布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尤以桂、滇、黔三省最多。个别种类分布于湘、粤、鄂等地。常出没于溶洞、暗河出口和深水潭区域。
                金线鲃属是拥有八十余个独立物种的大属。在旧版名录中仅滇池金线鲃(S. grahami)一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在新名录中,该属所有物种都升级为二级,也就是说所有种类的金线鲃都是受保护的。
                金线鲃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代表性鱼类,除滇池金线鲃等少数种类外,大多数金线鲃都栖息于地下暗河水系以及洞穴中,因此常被发现于溶洞及暗河出口处。这些地方往往光线较弱乃至完全黑暗,因此它们的身体出现了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例如眼睛退化,色素减少等。因为栖息环境不同,不同的金线鲃甚至同种金线鲃的不同种群外貌可能有较大差别。栖息于洞外的金线鲃通常表现出正常鱼类的外观;而洞内深处的往往呈现出典型的洞穴鱼特征,例如眼睛退化消失,通体透明或肉色,有发达的须等等。而洞口处的则呈现出过渡状态,介于正常形态和洞穴形态之间。
                图为季氏金线鲃(S.jii)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1-08-01 16:53
                收起回复
                  小眼金线鲃(S.microphthalmus),典型的洞穴鱼外观。其实不止金线鲃,许多洞穴鱼类都会表现出类似的特征,这是一种对洞穴生活的适应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1-08-01 16:55
                  收起回复
                    尽管彼此间外貌差别较大,但金线鲃属还是有一些共同特征。位于西南地区的朋友尤其是靠近溶洞、暗河的,有必要记住这些特征,以便钓获金线鲃时快速识别。
                    1. 金线鲃属的成员都有四条较长的胡须。有时鱼出水后胡须贴于体表不明显,这时需要仔细观察,如有四条须则要考虑是否为金线鲃。
                    2. 金线鲃的背部普遍隆起,直观看上去就是驼背。一些非洞穴种类可能并不明显,例如滇池金线鲃。但头部到背部一定是有向上的弧线的。
                    3. 洞穴种类往往无眼或眼极小,通体呈白色或肉色,背部剧烈隆起。所以如果你在洞口或水潭钓到一条白色的盲鱼,不要犹豫,就地放流。
                    图为滇池金线鲃、疑似小眼金线鲃、金线鲃属未定种。可以对比图片来辅助记忆上述特征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1-08-01 17:07
                    收起回复
                      作为偏好洞穴栖息的物种,金线鲃绝大多数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狭域分布。这一点在洞穴种类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西南省份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发育溶洞,地下暗河水系发达,而某一种类的金线鲃往往只栖息于某个特定的洞里,一洞对应一种,一个小小溶洞里的几百乃至几十条鱼就是这个物种的全部种群。这样的分布格局导致许多金线鲃犹如走钢丝一般,一个意外例如一次污染、塌方、电鱼、旅游开发乃至过度捕捞、垂钓都可能直接导致该物种灭绝。洞穴鱼因为栖息环境封闭且稳定,已经产生了依赖性的适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当堪忧,因此尤为脆弱,这也是金线鲃属全员入保的原因之一。
                      除分布于洞穴中外,部分金线鲃还栖息于深潭中,这些深潭往往与地下暗河相连,因此它们可以通过地下暗河进行扩散。例如19年发现于湖北长江干流水深约二十米处的三峡金线鲃(S.sanxiaensis),其发现地距离金线鲃的传统分布区域甚远,是鱼类通过地下水系扩散的有力佐证。
                      金线鲃是洞穴鱼类的代表类群之一,对于研究我国洞穴鱼类的进化拥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同时由于绝大多数种类徘徊在灭绝边缘,我国已经尝试进行金线鲃的人工繁育。目前已经实现滇池金线鲃、尖头金线鲃等种类的成熟养殖并进行增殖放流。但真正珍稀的洞穴种类尚无法进行人工繁殖,对其的保护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原产地民众和政府的保护意识和自觉性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1-08-01 17:30
                      回复
                        需要注意的是,洞穴中的鱼类不仅有金线鲃,还有一些鳅类等。这些洞穴鱼有着和金线鲃同样的珍稀程度,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未受到保护。要维系这些不受关注的洞穴鱼种群,目前只能靠政府和民众自己的自觉。在这里呼吁各位钓友,如果在洞穴或暗河附近钓到不认识或呈现明显洞穴鱼特征的鱼,不管是不是金线鲃,都请第一时间将其放生。对珍稀物种的保护很多时候就体现在这举手之劳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21-08-01 18:51
                        收起回复
                          较为典型的金线鲃栖息环境,以及水下的小眼金线鲃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21-08-01 18:59
                          收起回复
                            【2】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
                            分布:长江及闽江流域 (闽江种群已灭绝)
                            胭脂鱼是钓鱼人最为熟悉的受保护鱼类之一,由于其外貌极具特点,几乎不会被认错。
                            胭脂鱼属于大型鱼类,大个体体长可达一米。成年胭脂鱼背部隆起,体表呈红色,体侧有一条深色纵带;背鳍狭长,从背部一直延伸到尾柄上方且前端高耸。如此独特的外形,以至于我国再无其他鱼类容易和成年胭脂鱼混淆。实际上,胭脂鱼也是它所属的亚口鱼科在亚洲残存的最后一个物种,亚口鱼科发源于东亚,胭脂鱼则是该类群在其发源地的最后一个遗孤。
                            胭脂鱼曾广泛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流域,但受人类活动影响,闽江种群已经消失许久,仅存的长江种群则被评为濒危(EN)。目前,胭脂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已经成熟,可以进行大规模养殖。由此产生的幼鱼不仅用于放流,还大量流入水族及食用市场。胭脂鱼幼鱼被称为“一帆风顺”,是广受欢迎的观赏鱼。
                            然而即便人工繁育个体充斥市场,野生胭脂鱼仍旧濒危。实际上,单纯的人工繁育和养殖对一个物种的生存并无太大意义,只能保证该物种不至于灭绝(EX),甚至难以避免野外灭绝(EW)。对物种生存至关重要的是栖息地,而不是人为的养殖放流。这也是为什么在评估一个物种的生存状况时,通常不考虑人工种群而仅关注野生种群。毕竟对于一个物种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它们以原本的方式在原本的栖息地生存下午。
                            图为成年胭脂鱼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21-08-01 19:22
                            收起回复
                              胭脂鱼从幼年到成年的体色变化。隆起的背部、高耸且延长的背鳍是不变的特点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21-08-01 19: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