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法吧 关注:5,440贴子:31,903
  • 13回复贴,共1

我是新人刚从知乎看到推荐来的。希望能找老鸟交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自带过千例提升视力表行数的案例。前来交流。
也看完了吧里的精品。
但是跟吧里精品所说的情况很不同。机测度数基本上没降多少,比如说最好成绩的个别案例,机测近视300或散光400能看5M1.5-2.0(5.3)。摘镜也好,降镜片度数也好,案例里降的都是插片度数。甚至有不少高度数的,连5M插片度数都没降多少,只能做日常看手机摘镜或降大幅度数。
机测能降度数的,基本集中在8岁前被判为先天近视没救的部分,然后就是青春期前,这部分运气成分就很大了,也比较重男轻女。而且都是低度数,超过200度的,机测度数清零的案例为零。
而且绝大部分经不起散瞳的“打假”。
=======
我来是真心希望能找到一个突破大众成绩瓶颈的训练方法。最好是有能散瞳验证的成果,其次是机测度数能下降50%以上的,当然,必须是能普及化的训练方法。
网上众多能降机测度数的方法我很多都看过,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基于雾视法,各种做法,大部分也应用在客人身上,但绝大部分.......应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例能达到他们所说所达到的程度。
==================
吧里的公众号及群,不用钱的我都进去了。感觉好像还是老生常谈的东西。
一、最清点拉远一点点,太清用远视片辅助。
这是我们用来拉擅长调节范围的训练。提升范围外视力效果不佳。但如果刚好能把擅长范围拉到视力表距离,则短时间插片会有飞跃。
二、各种瞪眼视远,直至流泪刺痛等。
我们有很类似的几种重建视远能力的方法。但是绝对禁止做到流泪刺痛的程度。
因为锻炼恰当会进步,锻炼过火只会损伤。这是无数案例训练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铁律!很多客人以为学到东西了,就自己回家做,结果要不效果不好,要不就是过劳损伤,眼睛越做越差,结果我们又双叒叕成骗子了。
当然,不能否认有些人能可以通过过度的锻炼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效果,但案例总结中,这没有可普及性。甚至也许只能某个训练可以,换别的训练就损伤了。
其实这点是我比较希望能得到交流的,是不是因为我们为了安全太保守了,怎么样才能做得“过分‘一点,而又能保证不损伤?
三、配镜方案。
这点差别很大。
我们是视远加度数(足矫)视近减度数(欠矫/负矫),以培养成像清晰度。吧里视近的做法这是一致的。但视远减度数这我就想不明白了。有请老鸟解答。


IP属地:广东1楼2021-05-03 18:30回复
    我自己的摘镜经历及心得。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2245638
    我做矫正的局限性及流程。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9148663
    试试能不能发


    IP属地:广东4楼2021-05-03 23:26
    回复
      做矫正,能一个方法做到底的人凤毛麟角,所以我一个都没见过。
      练超负相对调节,能达到视力表在原眼睛基础不变的情况下多指1-3行,但必然导致焦点外周边成像差。
      用舒尔特表重建周边成像则必然导致插片度数上升。
      雾视法能提升视力表行数。
      但长期模糊不清则影响成像质量。
      针孔镜能有收束散光。
      光闪有机会激活眼底。修复眼底受损。
      但针孔镜+光闪约=激光直杀眼底。
      视力表短时间上升5行左右,多数会出现重合过度,分散不良。
      分散训练有助融像,及提高清晰成像,但很可能会导致3M后重合不能。
      做重合训练则多数插片度数会上升。
      印象中好像真没有任何一个训练称得上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至少。
      适当的训练可能有益。
      过度的训练只能损害。
      所以我们做训练需要猜想找出当时客人眼睛处于什么是最短板,针对来做,以达到最大收益最少弊端。
      所有训练如同健身,一个动作做久了,收益只会越来越差。
      很多时,我们也在试错中修改前行。只能保证对比错多,慢慢摸索。
      所有一个方法能包到底的,我都会存九分疑。


      IP属地:广东7楼2021-05-04 14:02
      收起回复
        回答了一些问题。
        有感,分享个日常训练的做法。.....原则。
        前面有说我们做训练时要找出最短板,并针对性来做。
        但短板做对了,很快就不是短板了。所以。
        一、需要一个次短板的训练方案,以接随时接上。有时间也可以间开做,有些相反类训练是可以降低第一方案“耐药性”的。
        二、针对同一个东西。有两套方法轮着做,也可以适当降低训练的“耐药性”。


        IP属地:广东13楼2021-05-06 15:47
        回复
          【真·放松】
          这是一个蛮麻烦的东西,本来不大想展开的。
          就我了解的程度,诸多合理性推论里,太多地方只能假设。或者说只有临床数据肯定的结论,没有基于传统官科基础推论的过程。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展开这个很容易会误导人。
          网上有分享一些睫状肌用表意识调节的案例,有天生的,也有后天练出来的,各种传说级的成绩分别能在6-10米看2.0。
          当然也必须是散瞳前。
          一般所说的远眺放松,其实是当人已经近视,或者说主动远视能力比较好弱的情况下,看远看不清,而后又不执着去看清,这才能达到一个放松的状态。有利于把负相对调节范围拉到无限接近正相对调节范围。
          (这一节其实多少是默认了官科视远不能用力的说法。)
          而看近时,就算是比你擅长范围中点远一些,但因为能比较容易努力看清,睫状肌又是潜意识调节,大部分情况下会自然地去看清,不容易做到放松,或者说不容易做到相对长时间的放松。
          (这一节又承认了可以通过调节视远)
          但其实只要是正常人,潜意识行为都可以用表意识行为去暗示去“参股”去改变。
          我改眯眼的训练方法就是这样发明出来的。
          超负相对调节这个民科用词也是这样“发明”出来,应用在训练上,并得到事实的验证。
          而散瞳及5M1.0的配镜,则是刚好相反,会摧毁这个表意识参股的能力,让眼睛更回归真实的潜意识调节。
          所以我猜,这也是我们的训练结果再好,也不能免役散瞳打假的原因。
          当睫状肌调节能改为用表意识调节时,随时都能达到一个在视远视近任何距离都能自主放松休息的状态。
          这时应该是轻松而又模糊的。刚好就是【闪现】的相反。
          我当年当小白鼠时,通过摸索,已经练习到很接近前辈描述的这一步。但当时把我当小白鼠的医生,他自己也没想明白这玩意,事实上没有师傅,训练方案及实际效果全靠估,并不能确定对不对。
          在看近东西时,我可以在重合不变的情况下,自主模糊眼睛,进入一个类似失焦的状态。当工作时间过长感觉有点累时,失焦5分钟,个人感觉多少点放松效果,不过仍然没有视远放松来得明显。
          不确定的地方有两个。一是按推理及前辈的描述,模糊时焦点应该是擅长调节范围的中心,但我的插片验证结果却是更近我自己。二是前辈模糊时,会有两眼重影,也可以同步交叉控制模糊及融像,也就是说眼外肌也是可松可紧的。但我分散时不能模糊,先模糊可以分散但最多只能做到控制重合,不能随意地、同步地交叉控制(模糊清晰)+(分散重合)。最终只能做到自控眼球发抖。
          这里有另一个无法证实的猜想:“像素”的变化也许不一定是焦距的变化,也可能是眼底视细胞唤醒及休息的多少。又或者是两都都有,不是单纯的一方面。
          这跟你说的【刷新频率降低,深浅分辨变差,视力下降】应该也算异曲同工吧。
          当然,也可能是当时已经快稳固摘镜了,没动力再练下去的原因。
          在分享案例里,能做【真·放松】到这一步后,还有部分前辈会继续分享进一步训练,达到甚至远超类似【闪现】的效果,而且流泪什么之类的负状态都是没有的。不少最后能达到6米以上看2.0的,就是开始近视后自己从100多度不足1.0开始乱练,最后练出成果来的。
          也许是我度数比他们高太多,自己练不到这程度,真实性没办法证实,一直对这个是抱着存疑的。
          我最强时也就做到通过反复的模糊----清晰,来获得临时的视力表多一行。并没有【闪现】的额头用力、眼肌向后拉的感觉。
          这也是我没深入练【闪现】的原因之一,我拥有几个更安全的方法,都能达到类似视力效果,而且过程中散光及近视都是逐步改良的。
          至于训练方法。
          先天的不提。
          后天的训练方法多数需要通过心理暗示来达到。所以我一看这个吧的做法,看了开头,后面完全不出所料。就知道是什么回事了。
          有兴趣先去那个吧里看看。他们的尽量暗示不行了,再想办法用自己的。
          不过,要有心理准备,你看他吧里只有一个发起者自认成功的案例就知道了。


          IP属地:广东23楼2021-05-07 19:00
          收起回复
            @半雪皮儿
            一、看很细节的东西的时候会不会有放大的功能?
            能,不过是把分散训练时的放大“复制”出来而已。
            这也是我说的另一种能达到类似“闪现”效果但又不会流泪的方法。
            而且这个方法也有很大的普及可行性,比23L更容易上手。
            二、关于你让我做的实验。
            趴着床边那个,我做了,没有试到你说的这种效果。
            不过倒是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也是极可能会误导人的训练----气功。
            突然间想泪奔啊,鬼知道当年为了摘镜,做了多少稀奇古怪的训练。
            吃瓜群众看到这里可以出门右拐了。这是一个多次被证实骗人的训练。
            我仅是猜想一下可能的原理及尝试的结果。以供@半雪皮儿 参考。
            当年气功治近视有很多神奇的流派,抛开什么师傅发功,实质是按摩类的;再抛开纯臆想类的,只说说自己练习过的。
            大致就是闪现+你说的“趴着床边”BUFF+各种滚眼球的方法。
            重复的类似闪现的做法及滚眼球瞪眼的训练略过,只说“趴着床边”。
            一、入门水平。
            用倒立来练眼睛。
            猜想也许有几点有好处。
            1、血液上头BUFF。
            眼部附近供血增加,这点应该是有利的;
            2、眼压增加BUFF。
            在血液上头时,有机会增加眼压,达到在不同眼压环境下训练的效果。
            这一点我们当年也查了不少资料。倒立会导致眼压增加这是肯定的。眼压变化会导致眼轴或前庭组件发生变化也是肯定的。大部分人眼压越大,眼轴越长。
            问题在于各种资料表明,这种情况的眼轴增长,在视力表上套不上增长1MM近视300度的公式,表现在视力表上反而是有升有降。也就是说,眼压增加也有可能有助于睫状肌拉伸晶状体。具体的数值就与各人情况有关了。也许有的人轴性增长大于球性增大,有的人则相反。
            这里没有找到进一步文献,证明眼睛非自然球性增大,是否有助于睫状肌的拉伸视远调节的证据。
            【有两个民科知识点】1、以前有些文献是承认睫状肌有拉伸能力的。2、眼轴的增长不一定等于近视的增长。
            你趴床边看手机,有可能就是属于眼压增加,球性增大比眼轴增长多的情况,所以能获得约300的额外调节力。而我的情况应该是相反的。
            无论如何。增加眼压的调节训练。除了高度数高眼压人群外,应该是无害的。
            3、倒立可以获利一个新视角,能有利于大脑发出有别于前的新的调节指令。
            二、学员水平。
            是用憋气(不是不呼吸,只是一个类似的用力方法)来达到不倒立也可以脸红的状态。眼球训练方法大致不变。变的是呼吸、内视、眼球瞪出去看清等功法。
            我以前就练到这里的前段,手的动作跟倒播的蛙泳很像。反抱水能憋气脸红,提手反划水勉强能吸气保持脸红,但马步+手下压+呼气时,一直找不到压气入下腹保持压力的感觉,一呼气就感觉头部血气泄掉,回流身体,一直练不到保持脸红。当年练到这步,还感觉不到有啥鸟用,于是放弃了。
            三、师傅的水平。
            这就牛了,可以随时用意念做到脸红,而且还是青筋乱跳的程度。我估计他血管平滑肌都练成表意识控制了吧。就是不知道他小头能不能练习到随时充血的程度........
            至于师傅师兄们的视力,基本上2.0没问题。不过人家还兼职教硬气功,户外活动很多,正常人视力也不会差啊。


            IP属地:广东26楼2021-05-08 15:03
            收起回复
              @平时散漫惯了
              《眼外肌主动控制的训练方法》
              这是我们矫正斜视(15度内)的训练方法。
              过程有会导致近视或双眼重影!近视散光的请出门右拐。
              一、裂隙尺基础训练方法。
              分散从1到7后,努力做到8-9。
              重合从12到7后,努力做到6-5。
              二、用3-5号图做分散训练。
              做到可以抽起裂隙尺直接用图做的程度。
              三、手操练主副眼切换。
              两大拇指。一个画圆,一个画正方或十字。
              用分散或重合的方法两图互套。
              然后看清副眼图,学会主副眼互切。
              两指移动时学会分散及重合不间断互换。
              四、祼眼看左右格式3D动画片。
              ......呃......动作片也是可以的....
              要求是不要太黑也不要太亮,线条必须要明朗清晰。最好不要太多线条。
              其实高清的小猪佩奇就蛮好。.......其实除了少儿动画,还真是只有少场景变动,少人物出演,但又会动的动作片可以了。
              A、内斜的。在60-70CM用分散看法看。习惯了就走近点看,到了40CM左右,再习惯后就放大一点+后退一点看。不断重复就能矫正内斜。
              B、外斜的。比较麻烦,用重合看法看。其他相同,但需要间中用分散方法看。
              这些训练,特别是重合的训练,很容易导致人近视!!!必须配套做很多拉伸类训练。而且必须有人盯着,抽验眼红程度。5-10分钟闭目休息1-2分钟。
              五、出厂后,用【三】的手操固化成果。
              斜视及散光的人,视力上来后会有单眼重影。能练习到把左右单眼最黑的影随时重合在一起,双眼视力表能比单眼多1-1.5行。
              当发现视力表单眼成绩接近双眼时,就需要手操巩固。
              ======================
              @平时散漫惯了
              固化时,双指可以各种移动。这时眼球会跟随一上一下(15度内)、同时向外、一个不动另一个动等。
              做久了,可以想像手指移动,这时不需要手指也可以做到以上动作了。
              当然,做到这么入魔的程度,除了融像好之外,对单眼视力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帮助。


              IP属地:广东27楼2021-05-08 15:57
              收起回复
                《散光用针孔镜矫正的做法》
                一、插片。
                具体方法略过,重点是散光轴位要准。
                原则上不建议散瞳插片。
                做得细的,球镜插片距离按比例公式用75CM视力表来插,散光用5M0.8-1.0来插。检查有没有斜视或隐斜。
                做得粗糙的散光也可以直接以机测数字试训练,但也必须确定是否不规则散光。
                二、日常配镜。
                散光(柱镜)必须足配,但插片改善后需要及时更换镜片。
                近/远视(球镜)参考其他楼层,略。
                三、矫正训练距离。
                以近距离(30-65CM)为主,约占85%;中距离(2.5-3M)为次,占10-15%;除个案外,不做远距离训练。
                四、训练时看什么。
                尽量找线条明朗清晰的目标,75CM视力表是最好的,练习到中后期能自动地把淡影收回来,但只适合极懂事听话的。
                所以我们一般以电脑动画片、连连看、打飞机等小游戏为主。必须找光线变动不大的,严禁放个大招或变个身屏幕忽然从黑转大白的种!!!!否则针孔镜极容易伤眼!!!。
                时间有限的,也可以直接在家工作时佩戴。但要注意留下足够的放松时间,具体训练、放松、日常用眼的比例需要依各人情况而定。
                一切确定标准以视力表提升为准。最高行清晰度下降或已经渐渐收束的重影又散开为过劳的特性,注意及时放松。放松的方法见其他楼层。
                五、训练工具。
                订制针孔镜。
                我们的土方法是用薄款轻便墨镜,一次买同款多个,以后方便改镜片。
                远近视严重+眼底成像差的,一般以30CM针孔不能清晰成像为判定标准,需要球镜辅助,墨镜以能套在眼镜上为准。或直接用插片镜架来做。
                监护得力的,比如在店,我们一般就是用插片镜架来做矫正,但在店占用时间过长,所以一般制订用后主要让客人在家做。
                镜片用油性笔或颜料涂黑,低龄可建议手工磨砂或贴纸,但越透光训练效果越差。
                开孔以标准瞳距+高于眼平线10±5度的瞳高为基础。视情况略为微调。
                1、简化版。
                平民版。从3mm的圆孔开始看 逐渐缩小到1mm,甚至更细。
                优点是在家容易做,不会搞错轴位。不上色的话,甚至对日常用眼影响不大,也不容易过劳。如果使用恰当,对近视也有一定效果。
                缺点,效果比较慢,个别人没有效果。因为效果慢,所以需要增加时间,不少人戴上就忘记了摘下,从而增加了碰上光差大情况的机会,容易伤眼,另外也很容易忘记训练时间,导致过劳。
                2、常用版。
                早期训练根据轴位+90度来开孔,一般开始尺寸宽贷为2-2.5MM,长为8-12MM。越高度数尺寸越放宽。
                中期也可以直接用插片箱SS裂隙片电工黑胶布贴短来做。墨镜开孔尺寸也参考同样标准。
                中后期可以直接用插片箱针孔镜。墨镜标准相同
                以上前中后期,没有一个严格而固定的标准,进度放缓到一定程度就换镜试试,旧镜片不要扔,可以来回用,感觉哪个进步快就用哪个,每个人都不一样的。
                最后部分客人用100度以下散光片旋转90度轴位来做。要求与雾视法相同,让客人学会把散出去的阴影收回来。
                最后这步适合于100度以下小针孔无进度的情况,
                3、其他情况。
                A、斜视。
                部分斜视症状为机测无散光或少散光度数,但能显明看到重影,甚至双影的。
                可配合分散重合训练后情况更改开孔瞳距。
                瞳距要逆斜+3-5MM。
                B、分散重合训练。
                一般散光,只要不是有太久的斜视,通常都会有一个比较黑的成像,我们叫主像,然后有1个或多个淡淡的成像。
                分散重合训练要做到随时能把主像重合起来的程度。详细见斜视训练里的手操这一节。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9666278
                我左眼受过伤,是创伤性不规则散光,被判了死刑,这一步训练前后的区别就是2-3行的区别。
                C、双目参差的。
                视年龄段,先遮挡主眼来做。否则弱眼/斜眼是做不动的。
                太老的就算了。
                D、不规则散光的。
                这个。....说道理,一般是做不了的,正常我们也会直接跟客人说不在无效退款范围内。不过其实有部分人还是能做回来。先从最大的淡影做起,有小部分人能一个个把不同方向的重影回收掉,还有近半人虽然只能做一个方向的重影,还有一到两到重影在外,只要是同一方向的,都起码有了配镜的资格,尽插水平能明显提升几行。
                E、改正日常压迫眼球用眼的习惯。
                看其他楼层,我印象中说过的。
                部分做不大动的,可以用分散的看法来做,或加大瞳高来做、部分人有奇效。
                ============
                想想好像还有很多东西要写,时不时应付一下客人,回来再写就忘记刚才想写什么了。
                请多提问在,有助我回忆。
                @树荫斑驳well


                IP属地:广东39楼2021-06-16 19:40
                收起回复
                  1 轴位的问题,比如说我的验光单上轴位是177和12,那么我们一般都是默认为0。
                  开孔方向就是90。
                  2 开孔高于眼平线。
                  与瞳距无关。就纯只是高于眼平线。这一点的确有点唯心,没有很具体的数字标准。
                  目的有二。1、为了减少眼皮对眼球压迫的可能性;2、正常人大部分的视角是低于眼平线的,训练需要培养一个新的用眼习惯,就需要开拓一个新的阵地。或者你可以理解为改良一幅画不如新画一幅画。说到底就是让你略高于平视的角度去做训练。理解了这个,大约就行了。
                  3 开孔的位置问题,你那是配镜的方法。
                  没这么复杂的,一副歪左一点,下一副歪右一点,感觉效果更好。
                  瞳高也是一样,不要固定死的角度效果会比较好。
                  4 非斜视者的分散重合训练,这个。.....这样理解我想了想好像也没什么不对的。
                  5 日常改变压迫眼球的习惯。
                  你说的这是其中之一,是训练防止习惯性眯眼的部分。
                  具体哪我也忘记了,不然也可以直接给个链接。
                  除了眯眼,还有葛优躺、托脸注视、躺着注视等等,你能写这么多字的,自己也能总结了。


                  IP属地:广东41楼2021-06-17 14:14
                  收起回复
                    必须要分开【日用】及【训练】还有【放松】三类!!!!!!我记得这段话打了NNNNNNNN次了。
                    度数一切以插片为准,机测只能是参考!!!这段话也打过NNN次了。
                    训练对否一切以视力表为准!!!!!!这段话也打过NNN次
                    一、球镜及插片。
                    1、训练以你做训练的距离插片为准,除了轴位可以参考机测数据外,机测数据会相差很远很远很远.........必须要注意有孔与无孔插片度数是不一样的。
                    在非高度数的情况下,有孔很多时不需要加球镜。孔越大,球镜影响就越大。孔越小,球镜就越不起作用。所以必须!只能!一定!!!一切以插片为准!!!!
                    2、日用是........不对呀,以上这些都在39楼有了。你就不能仔细看看吗?所以我很不放心直接写训练方法,就是担心没看明白乱练........
                    ===============
                    如果连插片都没看明白,请不要进行下一步!!!!!!!!
                    ===============
                    @树荫斑驳well
                    我不清楚你做得对还是不对。只能乱猜。
                    首先,你自己清不清楚视力表的成绩怎么样?
                    1、有可能近视进步比散光快,这样会出现能指多几行(非重影方向)的情况。但同时也因为看东西清了,必然就会出现重影加深的情况。可是你根本没说怎么做的,视力表上的具体表现及变化,我哪有办法判断你是属于什么情况?
                    2、90度宽片不是必然的。一般是200度以上。......不一定,或者说300度以上重建成像的过程。这必须只能以视力表成绩为准。有一定机会能把部分非规则散光成像先收掉。之后可以集中力量做主影的回收。这是分散重合训练的基础之一。到了100-200度以下,改为同轴位宽片及小圆孔交错来用,哪个效果好就用哪个。标准一样是视力表。
                    估计你会看得很心烦,我也解析的烦,建议你直接用大圆孔做就好了。
                    怎么看视力表我记得本贴回复过,太多楼,找了一下找不到,你自己慢慢找找吧。这段时间我被贴吧及知乎封了又解,解了又封。心实在是很累了。


                    IP属地:广东45楼2021-06-21 14:25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aZ1teNQ
                      【裸眼视力提高了的人中,他们的屈光度和眼轴一般怎么样呢,是都在增长吗?】
                      不一定。
                      ===========
                      眼轴。
                      眼轴的数据不多,大致上来说,做得好的,大都略有增长,少部分控制住变化不大,只有极少部分才是不长的。
                      相反,做得不好的,大部分眼轴是不增长或少增长,估计是缺少成长的刺激,也很难刺激其他眼球配套部分的补充发育吧。
                      眼轴不是决定视力的唯一原因!官科的东西抛开散瞳及5M1.0后,很多东西在临床上的验证是相反的。
                      视力是由角膜曲率、晶状体弹性、睫状肌用力、外眼肌对准、视网膜成像质量、大脑P图能力以及以上是否能配套组合,这些才是决定视力的主要要素。
                      眼轴不是!它只不过是角膜到视网膜凹点的距离。跟5M1.0本来只是确定度数的标准而不是配镜标准一样。都被强行赋予太多不应有的东西了。
                      单反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不等于成像能力。反而通常越长的单反大炮,成像越优秀。
                      所以如果你看完了我知乎专栏里的文章,你也能发现。我们的训练一项项分开看,实质性也是逐一针对除角膜曲率、晶状体弹性外的几项。足矫配镜、闪频激活眼底到大脑的环节;雾视离焦针孔镜蝴蝶镜训练睫状肌;分散重合训练外眼肌等等。
                      再来个比如就是。官科是默认在车辆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控制车辆的长度(重量)。这的确有利于提速。而我们的做法则是增加引擎输出的力度、优化悬挂系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车辆的重量与长度都大机率增加,当然也会控制重量,但绝不会因为担心重量增加而放弃改装,需要计算哪个方案更划算。
                      可见,眼轴是否增长,在我这里的重要性只能算第三层次。就是“必须”、“主要”、“其次”中的【其次】。
                      控制眼轴增长最常用的就是通过日常戴镜。前离焦控制增长,后离焦刺激成长。
                      因为我认为在没坏习惯的前提下,又不戴眼镜的情况。眼轴的增长就是后离焦造成的。大脑会认为眼睛不够大,需要成长才能弥补经常后离焦(远视)的缺憾。当成长到某个程度,经常出现前离焦(近视)了,就会发出停止生长的信号。所以正常人没坏习惯的前提下,又不戴眼镜的情况下,度数及眼轴是不会再增长的。而完全没变化的眼轴,上面列的真正影响视力的配套也就失去了补充发育的机会。训练成果自然就有限了。成(%……&*)人不容易刺激再成长,所以我的方法也很难做出效果。
                      当然,训练时可以刺激增长与压抑成长交错进行。但完全不增长的眼轴基本上=没法做。
                      ========
                      一、幼儿。
                      增长比较大。理想的都是就是最大化的远视储备转视力。这期间如果过度控制眼轴不增长的话,极有可能导致过了发育年龄,一辈子戴远视镜。
                      二、儿童。
                      青春期前略有增长。但不一定,有部分之前过度增长的,是可以做回去的。哺光仪做出成绩的基本都这种情况。
                      三、青春期。
                      运气就很重要了。我们的训练方法局限最大就是这里,越大机会越少。某一天忽然就无法刺激增长了,然后大部分的训练都无效了。
                      四、成(%……&*)人。
                      基本上只能做散光,斜视及极个别可以刺激眼轴变化的。
                      ===================
                      屈光度。
                      这要看怎么确定了。
                      纯插片,按5M1.0测肯定是没度数了啊。
                      --------
                      机测的话。
                      一、幼儿。
                      远视不说。近视的,渡过幼儿期前有增有减。
                      二、儿童。
                      通常能慢慢降下来。
                      三、青春期。
                      急促长高期之前能慢慢降下来,期间大机率会增长,之后要如果训练坚持得比较好,会有报复性下降,再后一点就要靠运气了,渐渐就死水一潭,变化不大了。
                      四、成(%……&*)人。
                      越高度数,越能做低部分。不过,都是因为现在死板5M1.0的配镜标准及眼镜店行规配镜方法的原因。部分高度数的眼镜能降40%以上,但其实前后眼睛机测已经变化不大了。


                      IP属地:广东46楼2021-07-29 12:19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aZ1teNQ
                        ============
                        关于哺光仪。
                        我们在上级要求的情况下也强推过一段时间。
                        现在没有了。
                        从数据上看,的确有点控制眼轴的成绩。
                        但是,按1MM300度来算,没有见过跑出正常人日常度数浮动范围的。所以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而把用哺光仪的时间换了普通其他训练。则眼轴数据略差,但视力表成绩更好。
                        所以在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家长强调一定要哺光仪的情况下,我们就没再要货了。
                        你有需要我也可以再拿货。
                        =========
                        控制眼轴增长最常用的就是通过日常戴镜。
                        一、我上面说过了。控制眼轴成长,包括诱发增长及控制增长。一开始当然是以抑制为主,但稳定后想做出成绩来,则往往需要眼轴的增长,哪怕是临时的。
                        一味压制眼轴这是现代官科做不到摘镜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官科的眼科教材中,医生以病理性为主,视光学占学分很低。但偏偏专业的视光学学校又拿不到医生资格。结果十来二十年后的今天就出现了无法摘镜的理论。你要理解,现代医患关系的原因,医生不求有功但为无过。走的都是免责的路。所以本身在生理上眼轴的增长从压制不利变了无法摘镜的借口。就跟5m1.0本身仅仅是确定度数的一个标准却变成了配镜的国标一样。有问题是国家给出的标准问题,与医生无关。摘不了镜从你自己用眼习惯的原因变成了科学或者说国家规定摘不了镜。
                        你不从这个牛角尖里钻出来,你小孩的眼睛就完了。因为你所考虑的方向都向是加深配镜或压制视力成长的方向去的。
                        二、有多少人通过佩镜控制了眼轴的成长。
                        应该问的是有多少人能通过刺激眼轴增长的方法,来获得视力表的成绩,从而摘镜!
                        如果是压制了眼轴成长还能训练出成绩的,有,但不少多。原因在46楼说过了。
                        这也是我对一些压制眼轴成长,还能提升机测度数,也能提升视力的案例,感兴趣的原因。因为我从生理角度看,想不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三、通过佩镜控制了眼轴的成长。
                        你去官科配镜也是做不到的。
                        因为正规点的配镜标准都是5M1.0或附近。
                        这样配镜后,你看近于5M的东西时,比如在50CM写作业。就需要十倍的调节力。也就是说十倍的疲劳。当疲劳后焦点难免向凹点滑去形成后离焦(远视)。这时小孩的大脑就会认为眼球不够大,还需要增长。于是眼轴就越来越长了。
                        本吧有一些方法我是想不明白也不大认同的。但前离焦是大家公认的共同点。只不过他们的做法多数是远离焦,而我的做法跟哺光仪原理一样是略离焦。只在训练时保证能回焦的情况下才略远离焦。而日常配镜的时间少说有5小时以上吧,根本不是做半小时哺光仪能比的。这也是成绩区别的原因所在。
                        所以最终还是得你自己去学插片,然后自己去上眼镜店定配或者直接购买设备自己回家配。


                        IP属地:广东47楼2021-07-29 18:24
                        收起回复
                          关于【400度左右机测度数降100的话题】这是回复51楼的。
                          因为刚好在某群说相同话题,所以直接贴过来了。
                          ================
                          银色战车自己也说日常维持需要大量的户外时间。否则都会掉回去。
                          这也是我另寻方法的原因。
                          平时除了开店还要回复客人。只能抽空上来抛砖。昨天我说了一些现实中接触的眼轴回缩的情况。今天再说机测减少的情况。
                          分几类。
                          幼儿。
                          幼儿的重塑性极强,所以一点近视很容易训练好,难的只是配合。
                          青春期后。
                          这是眼球基本上定型了,急促增长的机会不大。所以只要日常用眼习惯好,视力只会越来越好,机测度数也会慢慢下降,只是这个下降会极慢,如果不是日常记录拉平均值,4-5年也许都不能从日常浮动中跳出来。
                          ======
                          到特殊而普遍的了。
                          成人。
                          成人也要分几类,我想到哪说哪,尽量不漏吧。
                          成人非近视或极低度近视的,日常用眼习惯好的,见上面【青春期后】。开始有近视趋向的。就是所谓【假性近视】。这时只要能改习惯。多半机测度数也是能降的。
                          中低度近视先略过。
                          高度近视的。多半伴随有5M1.0配镜在50CM用镜的长期经历。长期的后离焦导致眼球轴性变形大于等比眼球增长,度数其实是虚大的。
                          又放学了,我下午再续。
                          是的。(这回复某人的可以略过)
                          =======
                          所以高度成人的降度数要分两种。
                          一是配镜虚大的情况。
                          在改用常用距离配镜而不是5M1.0配镜后。
                          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人都能度数下降。越高的度数,下降幅度越大,总的来说可以下降20-40%,机测度数没这么多,但也能力10-20%的下降。注意,这是没有任何训练的前提下。我现在店里做成人,效果里,这一块是大头。而且只要理顺了日常用眼(可以回看上面的【三类用眼】),根本不需要任何训练,机测度数也能渐渐向镜片下降幅度的20-40%靠近。
                          但这并不是训练的成果。
                          也就是说假如400度,经过半年的“训练”,机测掉了100度。很有可能是日常50-75度的浮动+日常注意合理用眼的结果,是之前过矫配镜的“赔偿”。训练的成果其实极为有限。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根钢丝向右掰弯30度20分钟。开始几次是可以恢复的,但多次后就有了金属疲劳,渐渐就弯向了右边。这是近视的原理。
                          银色战车的做法就是向左掰弯40度以上,15-20分钟。久而久之就掰回来了。
                          这是他们成功后也依然需要大量户外时间远眺来维持的原因。
                          正常人根本做不到。所以方法是对的,但成功率却极低,没有可普适性。
                          你尝试统计一下自己有多少时间是处于后离焦,有多少时间是处于前离焦就知道了。训练多半是在安慰自己。度数的下降也很难说是训练的成果。
                          ======
                          二、训练成果的下降。
                          这里又要分两部分。.....呃2.5部分吧。
                          1、闪现的成果。2、非闪现的成果。3、真正的眼轴缩短+机测度数的下降。
                          =======
                          陆续有人做完了,要做放松了,约两点半或三点回来继续。
                          也对,也不对。我继续往下抛砖。
                          ========
                          1、闪现的成果。
                          刚刚说了战车日常维持。但他突破则是【闪现】。
                          【闪现】是什么呢?有很多版本,正常人凝视几分钟也能看多1行半行。这算不算闪现呢?我认为也算。各种生理原理有解释为眼外肌后拉,缩短眼轴的,也有解释为睫状肌除了收缩视近外还有超越散瞳水平扩张视远能力的。我算是不否认前者,比较肯定后者的流派。因为我这边矫正的成果除了部分幼儿外,基本都会散瞳死。也就是说散瞳前的祼眼必然是远大于散瞳后的。而我又查找不到散瞳对眼外肌有作用,所以我比较认为训练就是激活眼球(睫状肌)超越散瞳能力的视远功能。
                          很多人知道婴儿耳朵会动,甚至有些能做出掩盖耳洞这么复杂的动作。但到了幼儿,多半已经遗忘了这些功能。这是典型的【用进废退】。
                          我猜测,【闪现】,或者说比凝视能再看多1-2行的能力, 本来就是生而俱之的。只是后来遗忘掉而已。
                          训练就是让人重新激活这个能力。
                          前面说到机测度数很难下降。但其实也不尽然,其中有看目标后面的训练。做过这个训练的人进行机测,在提示用这个用力方法时,会发现机测数字浮动很大,有跳高当然也有降低。典型的可以有200度以上的浮动。当然,实话实说,平均值仍然是没有明显下降。这是我这边最为人垢病的地方。
                          不说我这边。模糊吧及银色战车类群的成功前辈。属于随时随地能处在闪现状态的,有不少说机测度数下降了,甚至还有人说可以经历散瞳的考验。我希望,并期待是这种真下降。但我自己过千摘镜案例中,也试过不少自己练不成的方法,除了幼儿,一直没碰到一个实例。
                          2、非闪现的成果。
                          刚才我说了我是偏向睫状肌派的。以下是另一个原因。
                          因为纵然是青春期前,没那么多长久的固定用眼习惯,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激活【闪现】能力的。毕竟官科也说睫状肌只能收缩用功及放松拉伸,无法主动扩张用功。
                          这部分客人又怎么办呢?
                          还是实话实说,有不少是我们主动退最后一期款放弃了。没办法,当期做不出效果不收款,多几期员工成本就划不来了。
                          没放弃的部分,也是有机会做的,只是需要时间长一点。
                          以下会比较长,请耐心慢慢看。
                          眼轴论是说调节到尽头后,因为眼轴长了,焦点落不到凹点上。我认为是错的!或者说至少是会误导人以眼轴为唯一判断标准。这跟我吃饭了肚子就肯定会有饱腹感一样是废话。但其实吃面、生气、吃错东西一样可以有饱腹感。
                          前两天我也提到了只说眼轴不说角膜曲率没有意义。这里我再展开一下。
                          以上的文字其实很多都在知乎发过,但很多被404了。希望这里可以引来玉石。
                          以下多段是复制粘贴,序号会比较混乱。大家见谅。


                          IP属地:广东53楼2022-02-25 21:32
                          收起回复
                            ================
                            一、眼轴论在现实中的相反案例。
                            先说说一个验光会碰到的常见情况(这些数据都是官科的)。
                            按现在公布的数据(这里标准已经变过多次了),小孩大约8岁远视储备会正常消失;正常眼轴是20.3-21.5,反正平均不超过21就是了。按眼轴论,增长1MM的眼轴会增加300度的近视。那么长到成年眼轴24那不是所有人都会有900度左右的近视?但现实中,只要不乱来,很多眼轴长到25以上的,仍然可以机测无度数看2.0,就不算2.0的少数份子,众所周知现实中也并不是人人都有900度近视。
                            这就让我怀疑眼轴论了。
                            除了眼轴外,肯定还有其他对视力的影响因素。
                            =======
                            二、眼球等比例成长案例。
                            入行后,随着案例的累积。以下案例也是很常见的。
                            做青春期前的小孩视力训练。接手时23的眼轴,200的近视,做到1.2,只要能保持过青春期,这时大机率眼轴会是24-25。但看1.2-1.5多半是没问题的。青春期后眼轴仍然大机率会增长到20-25岁,再增加1Mm左右。然而视力并不会倒退300度的成绩。如果日常用眼习惯良好,没有繁重的学业,反而有可能冲到1.5-2.0。
                            至少能证明,【眼球如果成球形比例成长,眼轴必然也增长,但视力及度数不变】,甚至会因为眼底的成熟而更好。
                            三、眼轴与角膜的一些统计。
                            在训练过程中,我发现,讲眼轴,不讲角膜曲率是没有意义的。
                            于是我对200度左右的眼睛数据统计了一下。
                            刚好那段时间上级要求强推哺光仪,所以收集了一些眼轴数据。大概按0.5MM平均了一下,简单分了级。
                            1、训练前。
                            ①21.0MM眼轴:47D曲率:5M视力0.5;下同。
                            ②21.5MM:46D:0.4;
                            ③22.0MM:45D:0.6;
                            ④22.5MM:44D:0.6;
                            ⑤23.0MM:43D:0.4;
                            ⑥23.5MM:42D:0.5;
                            ⑦24.0MM:41D:0.6;
                            ⑧24.5MM:42D:0.4;
                            ⑨25.0MM:40D:0.6;
                            ⑩25.5MM:39D:0.8;
                            ⑾26.0MM:38D:0.4。
                            其中,⑤⑥⑦以下三组都是官科双正常发育数据,也是数据样本最多的,但却仍然有200度,而且视力都不理想!
                            平均视力意义不大,因为200度能看1.0的也有,只能看0.2的也有,分布与眼轴及曲率关系不大。样本最多的都在0.5附近。取数样本少就影响大,两头数据样本少的就容易出偏激数字。
                            总得来说,可见
                            A、视力与度数关系不大。
                            B、眼轴与角膜曲率大致成反比。
                            2、二个月训练后。
                            算了,还是不抄数据了。第一组数据也只是让行内人看了知道都是常规数据,不是假的就好。
                            慢慢看极限视力基本上在0.8-1.2之间,中点大约在0.9,严格按0.5-1秒看一个算,视力则约0.7。
                            不上哺光仪的数据,眼轴普通不变或增长0.1-0.2MM;
                            有哺光仪的数据,眼轴普通不变或减少0.1-0.3MM。
                            但哺光仪组的视力成绩提升略差于普通训练组。
                            角膜曲率数据基本不变。
                            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眼轴及角膜曲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视力可以有提升!
                            与本小题有关的就是眼轴浮动数据大于角膜曲率浮动数据。特殊情况下,眼轴小范围浮动与视力成反比。
                            根据结果倒推原因猜测:
                            A、哺光仪在压抑眼轴成长的同时,也压抑了眼球前庭的成长(补充发育)。
                            B、训练可以影响发育,让眼轴与角膜曲率不再成比例成长。也就是说,有机会在压抑眼轴成长的同时,通过眼球前庭的训练来诱发眼球前庭调节能力或超越眼轴变动比例的再发育。让眼球减少轴向发育的同时进行径向发育。回归开始例子的【成球形比例成长】,从而达到提升视力的目的。
                            ===========
                            如果太长有人直接滚到下面来的请直接看最后一段话。
                            训练可以影响发育,让眼轴与角膜曲率不再成比例成长。也就是说,有机会在压抑眼轴成长的同时,通过眼球前庭的训练来诱发眼球前庭调节能力或超越眼轴变动比例的再发育。让眼球减少轴向发育的同时进行径向发育。回归开始例子的【成球形比例成长】,从而达到提升视力的目的。
                            这就是中午的【2、非闪现的成果。】
                            这里机测会有很奇怪的表现。儿童期前,可塑性极强,所以机测能明显下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青春期后,眼球的增长也渐渐停止,所以也能慢慢下降。
                            儿童期+青春期则多半是上升的。也就是说在机测时得不到度数下降的验证。以下又是猜想了。毕竟民科不能系统性地研究。所以只能供大家参详。希望能找出更合理的解释。我猜测这是机测原理的原因,机测属于【他觉验光】,涉及眼球主动调节的比例不大;而训练后看视力表属于【主觉验光】,眼球主动调节的比例很大。我猜测,眼轴与角膜曲率这两兄弟还有两个同胞,一是睫状肌,另外一个是晶状体。而且主觉验光时,角膜曲率也大机会因晶状体的拉伸而略变扁平。
                            好了,到了最后【3、真正的眼轴缩短+机测度数的下降。】这一点是我最大的希望。前面反复说过了。我成功摘镜的案例绝大部分集中在青春期前。虽然我也是成人摘镜,但店里成人几乎是做不到的。我也卧底过很多群。但【真正的眼轴缩短+训练后机测度数的明显下降】。都只存在于群文件里,能上线实时跟踪出数据的真人案例至今没有!现在实体不好做。我准备开拓纯线上业务。但知乎及模糊吧来的大部分却是成人。能不能在我抛砖后能引来玉,大家集腋成裘找到一个成人通用的方案?
                            ==============
                            哦对了。【2、非闪现的成果。】还真漏了一点。复制复制着就忘记了。在【闪现】激活不了的情况下,当然能激活更好,这里说不能激活的情况。日常维持需要大量的户外时间。否则都会掉回去。但有没有更有性价比的方案呢?========
                            有兴趣的先翻翻我昨天说的作法。
                            =======
                            为什么我这边是拉伸时间大于训练时间,并不建议过长时间的前离焦训练呢?
                            睫状肌是括约肌。能不能激活扩张能力这是能不能【闪现】的问题。就算能,也必然是如鳄鱼嘴一样,咬合力远远大于张开力。
                            不能闪现激活不了张开的能力怎么办?前面说了锻炼眼球前庭。每次锻炼务求接近撕裂边缘,然后再拉伸。这样做有什么用呢?肌肉撕裂后拉伸是延长肌肉里的韧带膜还是肌肉这个可能会有争议,但整个肌肉组能拉长这是无可质疑的。代入括约肌(睫状肌),就是径向成长,眼球前庭径向增大。也就是说负相对调节行程增大。从而实现视远调节上限提升。
                            为什么15分钟左右的训练就需要搭配半小时的拉伸呢?我也母鸡丫。这是几年做视力训练慢慢累积下来的比较合理的经验数据。
                            ========
                            一味收缩(5M1.0配镜在50CM用)只会正相对调节用力越来越强,负相对调节越来越差,疲劳后形成长期后离焦,导致眼球呈轴向成长。一味的前离焦训练,就算成功能看远方了,也需要长期的前离焦时间来维护,方法算是对的,但能做到的人并不多。所以我尝试走的路就是多方面结合。
                            单说这一点的话,就是尝试把健身房锻炼肌肉的方法引入眼球训练。能激活【闪现】直接学会拉远的,就拉远。就算不能的,通过日常【三类用眼】控制眼睛多处于放松状态,减少后离焦机会的同时,通过配镜及用眼的规划让日常不需要户外,在看近东西时也能处于前离焦;训练时则加大力度,力求达到过劳边缘,然后再放松拉伸,希望眼球前庭径向发育。所以如果你只看到我一组5-15分钟的训练,认为时间太短。
                            我这里就算解释一下吧。其实这是因为我认为撕裂后的拉伸比一味前离焦的训练更有效。而且放松拉伸的时间比训练更重要。总时间比你一天几小时的硬拉更长。


                            IP属地:广东54楼2022-02-25 2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