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文字,满足不同口味的吧友,也方便未来搜索



part4 文字版
(正文部分:黑暗,流行)
内心的阴暗面与流行之间的关系
宇多田: 基本上来说我是非常重视作品的流行性的。不过大概从3、4年前开始,最后完曲的时侯,我经常会专虑是不是还要把曲子做得像以往流行过的曲子一样。
浦泽:这么说来,你最近的作品感觉都不错呢。
宇多田:哎?你是说《 KeepTryin'》吗?
浦泽: 不是,是之前那首《 Passion》。
宇多田: 啊,好高兴!
浦泽: 我一开始在音乐节目上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曾觉得不安,心想“做成这样真的没问题吗”。不过在听完整首歌之后就觉得被震撼了,从歌曲中能感受到作曲者想要挑战流行歌曲界的心情。
我觉得这和我在画《怪物》时的心情非常像。《柔之道》结束后开始画《怪物》的时候,我并没有打算勉强去迎合读者的期待,而是想要略微从读者的期待中脱离出来。
宇多田: 没错没错!这就是我最想获得理解的一点,也是特别希望周围的人能理解的一点。
大众的反应其实是很好懂的。对于出过一个以上热门作品的人,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人,都会根据大众的喜好来继续创作。他们已经了解了如何处理就能让人哭出来,或者如何处理就能让人产生怀旧的感伤。这都是可以控制,虽然我一直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在 《Passion》的时候,我也想试试稍微背离一下FANS的期待。
虽然喜欢那首歌的人比喜欢First Love的人要少,但之前我也曾幻想着有人对我说“做得不错”,从而心生期待,于是就决定要用这首歌。不过相应地,接下来的歌我就彻底做成了以往的流行风格,也就是《 Keep Tryin'》。
浦泽:我在开始画《怪物》的时候有一种“新篇章就要开始”的感觉。如果说此前是我的练习时间,可能对读者来说会非常失礼。《怪物》这个标题也是带着“正式开场后的节目可是会不得了的哦”这种感觉而定下的。
宇多田: 噢,原来是在表决心啊!我则是觉得既然FANS能接受之前的歌,就一定也能理解之后的作品了,就好象摸着石头过河一样。
如果是在《 Automatic》之后出这首歌,大家可能就不会再听我的歌了,但是毕竟过了这么久,我也出过各种各样奇怪的歌了,我想大家一定已经可以理解我的味觉了,就在积累了自信之后,最近才开始慢慢地把我的“怪物”释放出来(笑)
浦泽:其实这也并不是说要舍弃流行性,而是要有无论做什么都能让它流行起来的信心,我觉得只有在有了这种信心之后才能够释放出怪物来。其实宇多田的小姐的东西无论怎样都是会流行起来的吧,你也是有这个自信的吧?
宇多田:也许是有吧。而且反正只要卖得好就算是流行了,大家就追随着宇多田光病毒跟我来吧(笑)。
浦泽: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审美标准的问题。虽然可能有悖于一般意义上的美的概念,但是只要不背离宏观意义上的美的标准,就算是走得非常极端,也仍旧是可以流行起来的。
宇多田:也许我潜意识里就是这么思考的吧。虽然我也可以将最核心的阴暗面表现出来,但我绝不会这么做:之所以会发表各种各样的作品,也许更贴近于一种实验的感觉在一步步的实验中,了解大家究竟能接受什么程度的阴暗,之后我就会考虑生许可以尝试着再黑暗一些。
浦泽:我认为世界上存在两种对于阴暗面的表现方式,一种是最终能够被大冢接受的,另一种则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接受的真正意义上的黑暗。如果采用了后者,也就等于背离了宏观意义上的美。
宇多田:这其实也证明了我心中最黑暗的部分其实是违背宏观意义上的美的。不过我认为自己有能力辩别这两种黑暗。浦泽先生是如何做判新的呢?
浦泽: 比方说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就会自己构思大约5种剧情进展。看《七宗罪》的时候也是一样,并且我也想到了电影版最终的那个结局。但同时我在心里否定了那个结局,因为我认为那样就走入了真正意义上的黑暗。所以说如果是我的漫画,我就不选择那个结局。
宇多田:我非常喜欢《七宗罪》这部电影。
浦泽:那看来你比我还黑啊。
宇多田:说不定呢(笑)。因为我做的是音乐,和漫画、电影相比更抽象一些,也就更容易表现出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我认为像浦泽先生那样通过故事和画面来调节阴暗面的表现程度是非常难的,音乐相对来说要好处理得多。这也可以说是音乐特殊性吧。
浦泽:是啊,音乐有一种魔力呢。迪伦在唱 《Like a Rolling stone》的时候,直对着下面的观众大骂,但观众们反倒变得异常狂热。我一直想不通,这种狂热的气氛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字多田: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而且是很难理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