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吧 关注:337,988贴子:3,256,404
  • 8回复贴,共1

从妙高级的角度看旧日本海军一等巡洋舰的超重问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日本的条约巡洋舰来说,并非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超过条约限制的排水量让她们获得了更强大的火力、防护和速度。
恰恰相反,她们在被最初设计时,在条约的框架内,就拥有了强大的火力、防护和速度。而超重反而影响了她们的防护和速度。


1楼2016-07-24 10:01回复
    那智在设计时:
    标准排水量约为10550公吨,约合10380长吨,可以看到,这并不是一条像"〇拉"一样刻意超重的巡洋舰。
    而2/3常备排水量,即通常的试航排水量为12358.6公吨,约合12150长吨。

    —————————————————————————————————————
    1929年,那智率先建造完成。在还未安装水密钢管,开始海试时,其排水量已经超过了13300公吨 或者说13100长吨。
    而标准排水量也达到了11300公吨左右,约合11100长吨。

    注:日本看起来并不把水密钢管算入舰船的标准排水量,虽然个人认为应该计入,但在本贴中依旧遵循其习惯排除在外,妙高级的水密钢管重约200公吨。
    海军事先考虑到了可能会有不到2%超重,然而实际上却超过了10%。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船体,舾装等本身的在建造中的超重,这些占了2/3的额外重量;
    第二,军令部要求增设的设备,包括两门额外的高角炮、一些鱼雷、和更大的舱室等,这些大概占了1/3的额外重量;
    从古鹰级到高雄级,四级12艘一等巡洋舰都伴随了此类超重问题。但在1925年高雄设计完成时,古鹰级的试航才刚刚开始,因此在当时,至少是在高雄级之前,海军完全没有意识到对这一潜在问题。


    3楼2016-07-24 10:04
    收起回复
      如此严重的超重问题当然不可能让舰艇保持原有的性能:相比于设计时,妙高级的干舷高度下降、纵向强度降低、储备浮力减少、速度和机动性也低于设计水平。
      举个例子,在妙高级各舰试航时,并未采用实际的13300公吨排水量,而是选择了把排水量控制在12350公吨,即设计常备排水量上。
      在这种情况下,妙高级才能在主机功率为13万马力时将航速提升到超过35节,这也意味着“在常备状态以13万马力达到35.5节”的设计目标并没有被达到。
      干舷高度的下降影响舰船的航海性能,在高海况下巡洋舰只能以更低的航速航行;
      结构强度、储备浮力更是和装甲同等重要的指标。虽然不太恰当,但如果把军舰比作一个士兵,那么装甲是他的铠甲,结构强度是他的体力,储备浮力是他的生命。
      这些意外和人为的超重,最终也导致了12艘一等巡洋舰或多或少性能的下降。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日本巡洋舰很重,所以很强很快”。
      再说个后话,1940年经过了更多的改装,妙高级的航速已经进一步下降到了13万马力33.5节左右,彻底沦为大众水平。
      题外话:在设计妙高级时,平贺海军造船少将在1922年底或1923年初认为,在一等巡洋舰上安装鱼雷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
      虽然新式61cm鱼雷可以在远距离对美国舰队率先发动攻击,但是由于如果鱼雷安放在上甲板,发射时入水角度太大,因此只能安装在中甲板上。
      而此时在动力舱直上方的鱼雷一旦“在战斗中被炮弹或者大火波及而爆炸,将会引发严重的损害”
      ……一口毒奶


      4楼2016-07-24 10:07
      收起回复
        造船也要遵守基本法,作为一个动力落后的国家不可能面面俱到
        日本人只肯放弃炮塔防护,采用的主机又是咸鱼水平,其“在条约框架内同时兼顾火力、防护、机动”的设想必然失败。
        下面来扒一扒这个咸鱼国家的动力系统:
        落后不是很糟糕,法国人从迪凯纳到拉加利索尼埃完成了巡洋舰设计的飞跃;
        落后还不思进取也不是很糟糕,但日本不仅落后而不思进取,甚至取得了进步还没能保留。


        57楼2016-08-02 16:23
        收起回复
          这破度受怕是药丸了,也不知道又新划了什么敏感词进去。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自一战以来,日本海军在试航中选取的吨位低于作战状态的吨位,其动力系统的"10/10 power"的出力基本上都超过了正常水平。换言之,虽然还有更上一层的过载功率,但日本海军的全功率仍然是在一种强压状态下达到的,并非西方国家常用的正常全功率。


          62楼2016-08-02 17:41
          收起回复
            1、1919年,龙田以58690马力的出力在试航中达到了32.77节的航速,公试时功重比56.28;天龙甚至达到了34.2节。其设计指标是51000马力达到33节,正常水平下功重比约为49。虽然超出7000多马力,但是基本达到了设计指标,两舰在公试时的排水量在3500吨上下,可以说天龙级的吨位控制没出什么问题。


            63楼2016-08-02 17:41
            回复
              2、5500吨级轻巡洋舰的设计水平均为90000马力36节,正常水平下功重比为50-55。
              从1920-1925年,球磨、长良、川内各级进行了试航。
              球磨在1920年以91229马力跑出了34.27节的航速,而这种公试航速不到35节的情况在球磨和长良两级中非常普遍,而这种情况到了川内级才有所改善。除川内一艘外,没有任何5500吨级巡洋舰在试航中达到36节的设计航速。5500吨级在试航中的功重比,大致在53-57的水平,其中川内级由于更多混烧的原因,功重比较低。
              为了给联合舰队的吞油大户省油,川内级安装了更多的混烧锅炉,其吨位也增加到5700吨上下。除了川内级以外,5500吨级轻巡洋舰的吨位控制也都正常。


              65楼2016-08-02 17:45
              回复
                4、20年代的一等巡洋舰
                青叶级还有古鹰级作为7500吨级的一等巡洋舰,从开端就奠定了日本8英寸火炮巡洋舰超重的基石。
                在2/3公试状态下,两级巡洋舰普遍超重11%,接近1000吨。
                但由于其设计指标仅为102000马力下34.5节,较为保守。因此在试航中各舰都超过设计航速,最快的衣笠达到了35.49节,各舰试航状态下功重比在47-50之间,对比5500吨级在试航中普遍超过55的功重比,这是一个相当咸鱼的数值。这个低下的功重比也伴随了妙高级和高雄级
                据说超重的主要原因是对各部分吨位综合计算时的错误,如本贴之前所言,这种错误导致的超重伴随了30年代前日本全部的一等巡洋舰。
                妙高级因为说的比较多了,和高雄级在一起简略的讲一下。
                两级舰的设计水平均为130000马力下35.5节,在试航中超重情况同样明显,当然相比于古鹰和青叶级也有更多增设设备的原因在。在试航中两级巡洋舰都以设计时应有的2/3公试排水量进行测试,两级巡洋舰都有个别舰艇在10/10出力状态下达到了设计航速。


                67楼2016-08-02 17:56
                回复
                  最后吹一波军令部的改高雄型一等巡洋舰。
                  通过降低2.5节航速来强化防护并改善诸多早期一等巡洋舰的诸多问题。
                  军令部只要求了8门主炮,4座连装鱼雷发射管,4门127mm高炮,33节航速,14节8000海里的续航力,以及熟悉的弹药库防护8吋,动力舱防护6吋指标。
                  如果采用最上级的动力,军令部的指标无疑是很务实的,甚至连炮塔都能被完善的防护起来,但舰本会不会像妙高那样继续递一个过高的设计交回去就不清楚了,所以只是说"军令部的改高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6-08-02 2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