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吧 关注:663,759贴子:11,813,377

【一日禅】——2013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日禅:“孝”字当头就是最好的修行

古人言“百善孝为先”,所有善行中最首要的就是对父母亲的孝顺了!可现在学佛的在家众中有种很奇怪的现象:他可以对学佛的上师非常恭敬、非常感恩,却不会相等地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和照顾,你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上来。而有些地方的出家众呢,认为出家就是一定要远离父母,离开家乡,不能回去,更不要说去孝顺父母了;所以导致这些人的父母,一听到儿女要出家,简直就是永远少了一个儿子或女儿一样,非常伤心悲痛。当然,出家修行之初,在学习的过程的确要有专心修行的阶段,但并不是说要你一辈子不再踏进家门一步,或是视回家为畏途,或是认为“回去探看父母会增加牵绊罣碍,还是不回家的好”。如果你是走小乘修行,只是为了自己一个人,不愿意发大心,那就很难改变了!大乘学佛和出家不是这样的。在我们藏区,出家的时候,都是父母高高兴兴送着我们去的。出家以后,父母亲还常常来照顾我们,拿吃的穿的,认为让孩子出家是对孩子今生与来世最好的安排。这是因为西藏人一生下来就是佛教徒,明白世间本来无常,因果轮回之中学习佛法是最好的解脱方法,如果这个出家的孩子能够利益众生,就更令父母亲高兴了。当父母亲年纪大了,我们很自然地会回家探望父母,家人还会留下家中最好的房间给我们住。当我们离开后,年纪大的亲戚朋友有空都会到寺庙去修行,寺庙中有喇嘛们照顾着,我们在外面也不会过度操心。这些观念造成很好的社会结构。事实上,依照佛陀的教化规矩,如果父母不同意,是不得出家的。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要学佛,修行的肉体是来自于父母啊!没有这个肉身,我们不要说是学佛修行,就连在世间你要追求功名富贵、吃喝玩乐都没有办法呀!有人说人世间太痛苦了,怨父母亲为什么生下他(她),当他(她)受不了生活上挫折时,就会用种种方式做出伤害自己的事。这都是非常不恰当、不明理的行为,在佛法上,如果自杀而身亡,也容易堕入恶趣中!一个学佛的人,虽然生命的解脱之道来自于上师、佛、法、僧,但是赖以修行的身体却是来自于父母;如果我们生生世世都在轮回,都有因缘福报可以修行,也都是因为有生生世世的父母在生下我们、养育我们的缘故啊!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在最根本上发出感恩和报恩的心,在生命解脱的修行上是根本不会有大成就的!因为修行成就的原动力,是要对广大无边的众生产生菩提心来行菩提道的,而发菩提心最基本的对象就是从自己的父母做起。如果没有菩提心,虽然会有短暂的福报与一点成就,但很难究竟圆满的!既然发菩提心要从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做起,因此有些学佛的人常常想要度化父母,于是勉强父母和自己一起来听法、拜佛、闭关等。其实,对于儿女来说,父母亲能皈依三宝,亲近佛法,了解因果轮回的道理和修行的方式,当然最好;但孝顺父母,不是一定要勉强他们来修行,而是先要深深了解父母对我们的恩德,这样就知道不去忤逆父母,不会埋怨责怪父母没有给你很多的财产或其他的什么。接下来就自然会“顺”着父母,用好的语言讨父母欢心,进而照顾他们的身体,让他们快乐,让他们有所依靠,这才是子女应该尽的孝道;当这些孝道都尽到了,因缘成熟,父母亲自然就会学佛修行,甚至比你还精进呢!我们想想:一个不知道感恩父母的人,他怎能够体会佛陀的恩德和众生的恩德呢?经典上常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父母恩就是其中之一啊!现代人常常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就把父母亲丢在一旁,反过来做“孝子孝女”,“孝顺”自己的儿女;他们没有想,没有孝顺父母的人,他的儿女也没有受到这方面的身教,以后儿女长大了,当然也不知道如何回报他!所以,人类社会就这样伦理颠倒了!父母恩重如山。我们做孩子的时候,很难理解父母的恩德有多大;当自己也成为父母时,才知道对小孩到底付出多少,那时才会反过来想一想父母给予我们有多少的爱和慈悲。要发菩提心、慈悲心,就要从对身边的父母亲开始做起,有了对父母的孝顺,再把整个爱扩大到我们的亲戚朋友,再扩大到所住的社区、城市和国家,再扩大到世界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六道有情众生。如此渐渐扩大,也比较容易做得到。要不然,一开始就忽略了自己身边苦难的人,反而很伟大地讲起一个广阔的菩提心,从遥远的广大众生做起,那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实际的啊!所以说,懂得感恩的人,要修行就比较容易,不然,念了多少遍的《父母恩重难报经》,或是修得多少遍的《大圆满前行》,做了多少忏悔和回向,如果没有从心里真正感受到这些恩德,那一切修行就只是限于外相而已,是没有办法产生真实效益的。所以,大家不要忽略:孝顺父母是供养三宝、善逝、善知识(上师)的开端,不论是学佛的在家众,还是出家僧众,都是应该牢牢记住的。最好大家由自己做起,成为其他人的典范,带动社会风气。


1楼2013-01-01 21:27回复
    一日禅:用禅的精神去承担

    三千年前人的生活,可能在物质层面上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没有任何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但是三千年前人的生活是自足的,是小富即安的,是自我愉悦的,因此在那样的一个状态下,我们中国传统的儒、释、道都有各自发展的空间,所以从传统儒家的“怡心养性”,从传统道家的“修身练性”,从传统佛家的“明心见性”,大家都可以来享用它…… 在今天我们的发展是一个不均等的发展,不均等的发展带给我们的灾难就是:我们兜里的钱越来越多,我们脑子里的想法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的心却越来越无所依、无所安,越无所依、无所安,结果就越想把这颗心安置在一些可以让心“安”的地方。所以火车提速到一个小时300公里了,飞机可以提速到每个小时1200公里了,但是我们还不满足,我们再去打造另外一个星球…… 越探测我们越把自己的生命、心灵、精神、我们的家园异化为自己的创造物,就是科技文明。这种异化就是把我们生命异化为一个外在的科技文明,这个异化导致人类信仰的滑坡、道德的沦丧、内在精神生活的严重匮乏。反过来,我们现在知道了,那该怎么样去做呢?是一味地指责别人、指责政府、指责某些精神导师的不负责任,还是我们现在知道这个问题后就从我做起呢?禅的精神是承担,禅的精神是当下,禅的精神是不二。当下、承担,这个问题是我们众生、我们所有生命所共有的,所以我们必须共同来面对,共同来解决,共同来负责任,谁都没有权利去指责别人,谁也没有权利去推卸责任,所以这个世界的净化、生命的升华跟我们每个个体息息相关,这就是禅的精神,禅的承担。


    2楼2013-01-02 21:08
    收起回复
      2025-08-28 21:12: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拜读……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1-02 21:10
      回复
        基督徒路过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1-02 21:16
        回复
          一日禅:人若沉香 不怕浮世若水

          沉香能够供佛、能够静心、能够去除秽气。它有着坚实的心,谦虚如水底,永远散放木质的芬芳。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浮世若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我们要像沉香一样保持深沉、永恒的芳香和定力。


          5楼2013-01-03 16:26
          收起回复
            一日禅:感谢昨日的贫穷和坎坷

            在颁奖典礼上,他说:“我要说,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的心情。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虽然瞎,但给了我生命,至今我还跪着给他们喂饭;我还感谢苦难命运,是苦难给了我磨炼,给了我这样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我也感谢我的丈母娘,是她用扁担打我,让我知道要想得到爱情,必须奋斗必须有出息……” 自古磨难出英雄,从来纨绔少伟男。磨难养人,它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体魄,还有如何在暴风雨中航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历练了我们的心灵和品格。那些真正的苦难使人们放弃幻想、直面人生,与困难搏斗,让他们经受住了命运的折磨,变得坚强。时下的“凤凰男”与其说是靠求学“飞”出山村的,不如说是“浴”苦难而重生的。虽然他们留在城市工作生活,但是早年农村生活的残酷与艰辛,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吃苦的日子使得他们普遍具有了那些家境良好的人所不具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拼搏的狠劲。当城里人经不住挫折、打击,拈轻怕重求安逸时,凤凰男们正靠着困难中磨砺出的韧性,扛起了更多重任;当城市里的富二代在挥霍烧钱的时候,凤凰男们懂得珍惜生活,珍惜目前的拥有;当城市里的青年人在混吃啃老的时候,凤凰男们正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为父母和下一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当城里人浑浑噩噩度日的时候,凤凰男们正在各行各业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你觉得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当你觉得前途未卜的时候,不要停下来,向前走吧,尽自己的所能努力奋斗,去看看未来究竟会怎样。如果你有梦想或愿望,那就先让心灵到达那里,然后就朝着那个地方,脚踏实地,采取出行动。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猛虎的人,可能会惧怕豹子,但是一个战胜老虎的人,面对更强壮的狮子都不会退缩。苦难就像人生的拦路虎,今天你战胜了它,明天就无所畏惧。一句话安慰不要抱怨我们人生路上的贫困和坎坷,未来总有一天你会感谢今天的所遇。


            6楼2013-01-04 21:34
            回复
              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1-04 21:41
              回复
                一日禅:有三种东西必须注意

                有三种东西必须控制:情绪、语气和行为;有三种东西必须思考:生命、死亡和永恒;有三种东西必须摒弃:罪恶、贪婪和背叛;有三种东西必须避免:懒惰、野蛮和嘲讽;有三种东西必须挽救:信仰、和平和快乐;有三种东西必须尊敬:宗教、自尊和仁慈。


                8楼2013-01-05 21:44
                回复
                  2025-08-28 21:06: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日禅:不孤立自己 不远离他人

                  我们是独立的。我们和别人相联系。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机整体中各自独立存在的一部分。我们不会和别人分开,除非在你的意象里,在你对现实的错误理解里。如果你认识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联系性,认识到我们需要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整体的价值,我们的恐惧感就会消亡。人们常说,通过近距离观察自己对别人的言行举止,我们能更了解自己。我们会在别人身上与自己相遇。他们就是我们的倒影。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或许正是我们没有学会如何去爱的那部分。我们要对自己、对他们有信念,我们要信任自己的高层次能量。记住每个人之间的联系性,就没有什么人、什么事能难倒我们。今天,我会抬起头,看看身边的人。我会看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也是相联系的一个整体。所以,我不会恐惧,我会为这种完整性感到欣慰。


                  9楼2013-01-08 22:46
                  回复
                    一日禅:学会爱人 你会更美丽

                    学着扮演心中想成为的那个人。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待人接物,有着神奇的力量,即使你现在并没有体验到它的魅力。我们的行为在前面带路,我们的心态和思想将会随行。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一醒来就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心怀关爱。我们反而希望他们先向我们显示出爱意。然而,如果我们主动伸出自己的手,无条件地给出自己的爱,关注他们的需求,我们的回报将是十倍的爱。爱人的举动,将提升我们的灵魂。我们会懂爱;我们会感到心中充满对自己、对身边许多人的爱意。对待每一个人的态度,都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品质。不管他是可爱的人,还是自私的人,是卑微的人,还是尊贵的人,我们用心展现出自己应有的姿态。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给生活一个微笑,给出我们心中的爱,我们将会发现,生活的道路上随处都有值得我们去微笑、去爱的事物。我的态度将决定这一天是否美好。我将微笑地迎接它,满怀爱意;我向自己保证,这将是美好的一天。


                    10楼2013-01-09 20:17
                    收起回复
                      一日禅:人生在世 难得是无为

                      老子讲的无为实在是深刻极了美妙极了,那是因为人的各种各样的轻举妄为胡作非为无效劳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自讨苦吃的为太多太多了。也许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大贡献大创造大德行大智慧,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尽量少做那种连常识都违背了的坏事与蠢事。第一,不要反科学、反常识、违反客观规律地一厢情愿地为即蛮干地为。如企图用群众运动来破百米短跑的世界纪录。第二,不要为了表白自身的需要而乱为。我写过一篇微型小说,说是一个老人病了,他的几个孩子纷纷为了表达孝心而找一些江湖术士给老爷子治病,结果把老爷子吓跑了,即此意。第三,不要过度地为。为办成一件事也许你需要找15个人帮忙,但如果你找了1500人呢?只能引起大反感、大麻烦,反而办不成了。第四,不要斤斤计较地为,不要得不偿失地为。你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大动干戈,徒徒贻笑大方,至于造成的后遗症更是不堪设想。第五,不要为那些丢人现眼的事,如钻营、吹嘘、卖弄、装疯卖傻…… 第六,不要张张扬扬、咋咋呼呼地为。如一般写作人都是愿意自己的东西发在大报大刊上,更愿意发在头版头条上。但我对自己的探索性的东西,都特意寻找小报小刊上发,并特别关照不得发头条。我对于获得三等奖或不获奖也特别心安理得,无他,有利于平衡,有利于你过别人也要好好过也。第七,可以树立远大目标,以求自己有所作为,但也可以调整与修改目标,不“为”那种已经被多次证明“为”也“为”不成的事。如发明永动机之类。其他属于“无为”范畴里的注意事项还多着呢,如不投机取巧,不感情用事,不忽冷忽热,不滥发脾气,不标榜自己,不整人害人,不算计得过于精明,不预报自己即将取得惊人成就。总之,也许我们无法为众人设计规定出谁谁应该为什么做什么的蓝图,因为各种人条件、处境、志趣、价值选择是太不同了,正常情况下应该允许这种不同这种多样性。我们不可能建议人人成为炸碉堡的烈士,就像不能建议人人成为赚大钱的企业家;我们无法建议人人都去搞发明创造,就像无法建议人人都去当一辈子老黄牛。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建议他们不要去做什么,不要去做蠢事坏事,不要去做愚而诈的事,不要去做逞一己之私愤而置后果于不顾的不负责任的事等等。人生苦短,百年一瞬,我们无法要求大家都有一样的成就,却可以希望人人都不把生命和精力,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最最不应该有的行为上。没有这些本应该没有的行为,没有这些劣迹和笑柄,没有这些罪过和低级下作,即使你的成就极有限,起码你还是正直地正确地正常地从而是心安理得地度过了一生。你回忆起自己的一切的时候至少不必那样惭愧那样羞耻那样懊悔。一个人的一生,应该从正面要求自己达到这个,做到那个,得到这个,感到那个等等。同时,也许更重要的是树立反面的界限,即不可这样,不得那样,摆脱这样,脱离那样。如此这般,也许你的人生反而更清晰更明朗了,你将得到更多的光明与智慧,离开黑暗与愚蠢的苦海。那有多么好


                      11楼2013-01-11 21:23
                      回复
                        一日禅:放下抱怨 世界自然清净

                        我们说闲话或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让自己在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至少我不像某某某那么糟。”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抱怨就是自夸,没有人会喜欢爱吹牛的人。还有一个事实你也必须认清: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就像那些觉得“身边的人都满腹牢骚”而来索取紫手环的人,通常也都有惯性抱怨的倾向,你会发现自己对其他人的厌恶之处,就是你和他们的共同点,只是你对自己个性中的这一部分,还处于“无意识的无能”阶段。在另一个人身上注意到这个缺点,是宇宙指引你在自己身上认出它,并且加以修正的一种方式。如果你想指出某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察觉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还有,请好好牢记这项推论,因为别人的优点(亦即你赞赏别人之处)会吸引你,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你会在别人身上看到这些优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这也是你的特质。这些正面的特点可能潜伏着,但如果你聚焦于此,在自己身上认真寻找、而且好好培育,你就会凭藉着专注力,让这些优点浮现出来。你不只是通过思想和言语创造了自己的现实世界,同时也在影响着周遭的人。下次坐在观众席里,当大家开始鼓掌时,请注意一件事:如果掌声够长,每个人就会渐渐开始以同样的韵律拍起手来。他们会保持同步的节奏。这称之为“曳引”作用(entrainment)--人类在振动中会趋向和谐,若是无法达到和谐,振动就会消散。人们在鼓掌时能够“曳引”,掌声便有延长的倾向,反之则会停止。这样的现象,在我对大批群众演讲时,已经证明过好几次。我没有告诉观众理由,只是要他们继续鼓掌,直到我请他们停下来为止。有时候,同步的现象顷刻就发生了;有时候则要等一两分钟,但最后一定会出现。掌声成为一种拍子、一种节奏:这一群人开始有韵律地鼓掌,就像是同步的人类节拍器--这就是曳引作用。


                        12楼2013-01-13 15:51
                        回复
                          前排出租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1-13 16:47
                          回复
                            一日禅:平淡美丽 宁静致远

                            一份淡淡的情愫,一种淡淡的逸致,一股淡淡的幽香,构筑起人生的闲逸自在与美丽!在恬淡人生中,让生命鸣唱出天籁妙音,那是生命中弥足珍贵之所在,是生命中溢出的光芒!平淡是真!平淡是福! “淡”字为水火交融。水火既济共融,构筑起易学中挂象之完美。我惊叹于造字者的睿智与神秘!淡,是水与火的交融!是清凉后的温暖!是水与火的完美结合,是水火共济之象!平淡是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是睿智的人生态度。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平淡能派生从容,平淡能升华人生的境界。淡淡的情愫,像月光下百合花的甜香,清雅恬淡,萦绕于心尖。淡淡的月光、柔柔的清风、薄薄的山岚、清清的溪流,天然自成一种唯美自在超然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固守一种平淡,即使身在闹市,也能独享“采菊东篱下”的恬淡与超然。把世俗与喧嚣过虑,心灵的天空就能如雨后初晴的树林,纯净而美丽。人总是在冲动时犯错,冲动是心魔,它会吞噬人本原的智慧,会让聪明人做出蠢事。而平淡的心态,却能让人变得从容,动静相宜、不偏不倚、不出差错而宠辱不惊。来自摇吧的音乐,一定让人心更加迷乱。而,淡淡的古乐却能让心惬意、安静。我喜欢清幽的洞箫、二胡、古筝里流出的音乐,那种清幽、静雅的音韵,如清风、流泉、月辉!当凄婉的乐曲滤过心尖,丝丝切切百般悱恻;淡淡绵绵,轻轻地揉动着淡淡的情丝而随风飘逸。我喜欢淡淡的山谷里幽兰的馨香,那种浅浅的若有若无的气息,在空气中流动时沁入心灵,撩起那一丝丝的淡淡的美丽与心颤,那是何等的美丽啊!山谷幽兰,弥漫着幽幽的馨气,却不争红斗艳,默默地传递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因此,我设想一个人如品若幽兰,那是何等的一种禅意!品若幽兰的人生,便会多一份坦然、多一份真实、多一份宽容。淡然的心境,一定会少许多烦恼、多许多快乐。淡然地对待权势名利,便会少一份在为争取权势、名利时的烦恼与不安。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若以平淡的心去对待一切,所有,所有的一切自然也将风轻云淡,快乐幸福的感觉便会自自然然而涌上心头。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许就是这个道理了!


                            16楼2013-01-15 22:43
                            回复
                              2025-08-28 21:00: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日禅:幸福的七大元素

                              ——不分心。全心、真心、用心投入,是成事的根本,所以应当纯真、率真、认真的处事。 ——明白己心。要明白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不论对错、有无、得失、是非、真假,都只是世俗的定义。世上没有真正的错误,相对的错误并不是真正的重要,重要的是要看清楚事物内在的本质。 ——戒除贪心。贪心使心境凌乱,让生活中的感知变得茫然,而无法深入其中,无法养成内涵与良好品质,变得虚浮飘忽。无法满足,必然痛苦。 ——修养。这是走向更高一层境界的途径。平心静气感受自然界里的生命能量,以及所有平常事物运行的轨迹。渐渐明白己心、奉献自我,无有贪念。沉着于大地,于是会有幸福感生成,所有知觉缓缓向上。 ——理解与宽容。一些时候,自己喜欢的,别人并不一定喜欢。各人经历不同,享受与残缺方面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也就不同,所爱好的事物同样有所差别。只能尽量理解,但不论如何,心胸都始终应该包容世间万物,坦荡开阔、自在豁达。 ——给自己一个舒适的定位。许多时候,幸福原本就存在,只是许多人看不清它的模样。……在适当的时候静下心来,好好珍惜眼前拥有,即是幸福! ——把心放松。经历得越多,人就会越有耐心。所有的技巧,都是要打破固态的思维。把心放松,是耐心与技巧的有利前提。以上文字,只能促进幸福的形成,并不能直接生成幸福的感觉。幸福,从来不拘任何外在的形式,只在心灵会有着点点滴滴的感动!


                              17楼2013-01-17 21: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