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吧 关注:1,382,280贴子:7,695,483

每日分享,心宽体胖pán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身体和心的力量,
如果不用,也省不下来;
反之,越用,力气越大,
越不用,人越无能。
人累的时候,
常常觉得是为别人在做事,
被外缘逼着,烦恼就起来了,
正念就没有了。
应该去想:这些都是我自己要做的,
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积累福慧资粮而做的。
如果不做事、不承担、不学习,
那我们在做什么呢?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1楼2020-07-01 21:09回复
    迷茫,来源于对自己的怀疑。
    这种怀疑有两个方面:
    一是怀疑自己走的路到底对不对;
    二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
    前者又分三种情况,要仔细反思:
    第一种情况,自己走这条路的初发心是为了什么?
    是否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所做得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第二种情况,虽然有初发心,
    但是现在所做已经渐渐背离初心,
    就要去调整、改变;
    第三种情况,
    自己的发心没有问题,那就再次勉励自己,
    增长勇气,不畏困难。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2楼2020-07-01 21:10
    回复
      慎独的目的,
      就是防止自己被烦恼欺骗,
      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境界,
      特别是自己独处的时候,
      要学会杜绝很多不善之念。
      但是烦恼有伪装的能力,
      没有功夫,就很难识破它,
      就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对。
      慎独就是一种修行。
      像我们平时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
      可能都会不由自主地戴上一个面具,
      但私下里我们可能就不是这样的。
      慎独就是要求我们不管在人前人后,
      都应该知行合一。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3楼2020-07-01 21:10
      回复
        六祖慧能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
        但现实生活我们却发现不了自己的过,
        满眼都是别人的过错。
        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反观己身,
        否则听闻得越多,
        观照别人过失的眼睛越犀利。
        “己过如山己不见,他过秋毫亦明察,
        法不相应是由此,勤加忏悔常忆念。”
        要常常提醒自己,
        反省自己,策励自己,
        尤其是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之时。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7-03 19:29
        回复
          “如果你希望拥有更好的工作或者任何更美好的事物,就必须先在脑中勾画它的模样,然后幻想自己已然拥有的情形。
          而非不停地关注消极事物,抱怨现在的情况只能令美好事物越来越远。
          所以必须去发现工作(或当前事物中)中令自己感恩的细节,才有助于你找到更美好的事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7-04 17:13
          回复
            不是人善被人欺,
            是人弱被人欺,
            善良和软弱不能画等号。
            如果是一个有智慧、
            有胆魄、有力量、有福德的善者,
            不但不会被欺负,
            反过来还能用正能量去影响别人和环境,
            这就是菩萨。
            所以,
            若自认为善良而受欺,应该想办法增长智慧和福德,
            而不是怨恨善良。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7-04 20:32
            回复
              心中烦恼、嗔恨、怨气太重,
              就会总是看别人不好,
              却不会欣赏别人的好,
              为人处事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而非总是认为自己最正确,别人都不好,
              把自己与别人对立起来。
              和人相处,不是要处处表现自己、讨好他人,
              存这种心就会很累,
              而且外境是自己掌控不了的。
              要反过来,多去关注他人的优点,
              发自内心的欣赏、赞叹、欢喜,
              多去帮助和善待他人,
              自己内心会轻松、快乐,
              别人也自然会乐于与自己相处。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7-05 19:27
              回复
                修行需要以法自省、悔除过失,
                也需要观光明面、增长喜乐。
                前者如火烧,锻除烦恼;
                后者如水洗,润泽内心,
                缺一不可。若一味严苛,
                唯有火烧,无有法乐,则心容易过紧,
                久而久之失去信心,难以为继。
                俗话说“不怕慢,只怕站”,
                关键是自己要开始去做,
                哪怕只有一点点。
                否则不要说冲破习气,
                可能还会更加下堕,
                因为反复的懊恼与自责会摧毁自信,
                最后连想改变的念头都提不起来了。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7-06 22:26
                回复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指的是外在的事物容易改变,
                  改变一个人的内心却极为艰难。
                  因为人的心无形无相,
                  不像外物那样可以捉摸,
                  加上多生累积的习气已成惯性,所以很难。
                  最关键是,大部分人也没有意识、决心和方法去改。
                  但是,难,不等于不能改。
                  只要肯回过头来返观自己,
                  愿意改过、净化内心,
                  并且有改变的方法和行动,
                  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改。
                  修行就是改习气,
                  让人不断成长,从凡夫到圣贤。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7-07 21:41
                  回复
                    不能改变外境时,
                    就改变自己的内心。
                    遇到过不去的境界,
                    要这样去想:
                    在这个境界中,
                    我们应该学会些什么?
                    把对外境的执着
                    扭转为对自己内心的观照。
                    当自己内心足够强大时,
                    就不会在意他人的误解了。
                    忍让不是忍让外在的人与事,
                    而是降伏自己内心的烦恼,
                    是内心厚德、有力的表现。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7-08 18:49
                    回复
                      完美主义者很容易,
                      把心聚焦于负面的境界,
                      乃至于自己幻想出糟糕的未来去担心,
                      这就造成了容易紧张、焦虑、对立的心态。
                      我们的心好比一个摄像镜头,
                      取什么景,照出来的就是什么相,
                      爱担心、惯于关注负面的人,
                      心就犹如一个镜头有偏的相机,
                      角度总是对着事情不好的一面,
                      自然自己内心就会累积许多包袱,
                      难以快乐。要把这个偏的镜头扭转过来,
                      多看好的一面,少一些妄想。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7-09 20:04
                      回复
                        不安,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
                        对业果没有信心;
                        是因为没有找到心的归处,
                        我们的心在流浪;
                        是因为我们没有发心。
                        因为觉得未来不可捉摸,
                        所以觉得恐惧、担忧。
                        在当下一念心上下功夫:
                        是反求诸己,还是推过向他?
                        是助人为乐,还是漠不关心?
                        是勇敢担当,还是逃避退缩?
                        是利他发心,还是排斥厌恶?
                        是宗旨清明,还是含混茫然?
                        是专注宁静,还是躁动不安?
                        是柔软理智,还是情绪当道?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7-10 21:45
                        回复
                          修行人常说一句话叫“如救头燃”,
                          如果自己头发着火了,
                          还会懒散拖沓吗?
                          另一个角度,
                          如果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或者商人面临一本万利的生意,
                          还会躺在那里睡大觉吗?
                          也就是说,要首先解决心理建设,
                          对做这件事的必要性、
                          重要性认识得非常到位。
                          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就不会懒惰了。
                          这个心理建设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要常常去思维体会,
                          同时尽力培养勤奋的习惯。
                          习惯养成后,
                          不需要刻意提策,就能够做到。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7-12 10:38
                          回复
                            佛法告诉我们,
                            人的行为是由心决定的,
                            要帮助别人改变一个错误的行为,
                            首先要帮助他转心。
                            我们自己的烦恼如果没有先调伏,
                            就没有办法去解决问题。
                            所有难处理的境界,
                            其中都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对提升自己的慈悲与智慧是很好的机会,
                            不要简单地以对立心态去面对。
                            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然后想想:如果是佛菩萨,会如何做?
                            想长远地解决问题,必须要有耐心。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7-14 07:01
                            回复
                              日常中,我们常常自以为是,
                              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别人的想法不如自己。
                              我们常常是这样:
                              需要听的话,喜欢听的话,我们才听;
                              不喜欢听的,不愿意听的,可能就会不听。
                              但是,结果有时候恰恰是相反的。
                              可能有些话,
                              我们不喜欢、不愿意听,
                              但实际上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
                              恰恰是我们需要的。
                              如果我们总是自以为是,
                              就不容易虚心的接受别人的经验,
                              和别人对我们的帮助。
                              摘自 芙蓉寺 至信法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7-14 21: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