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780,002贴子:11,978,977

曹爽手里的牌到底如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发了一贴,不少吧友认为曹爽手里一把好牌打烂了,我个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似乎认为我夸大了司马氏和世家大族在当时的实际作用,以下我再做一下简析,同时也是对曹爽因何选择投降重新进行判断。
司马懿以日薄西山之年,冒着家族倾覆的风险发动高平陵夺权行动,这背后到底是为了什么,是要弄清楚的问题。
我在很多回复里都提到过,司马懿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功,这背后是整个司马氏家族几个房头共同奋斗的果实,无论是起步阶段凭借乡里秩序搭建的豪族势力,还是历仕三朝通过交游联姻和利益拉拢成为曹魏官僚集团领袖的望族宦门,都渗透着司马家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
所以敢于赌上家族前途奋力一击,司马懿必定有他的取胜之道;同样这也折射出曹爽构建的权力体系以及其所依附的政治架构,是存在致命弱点的。


IP属地:山东1楼2020-03-14 21:30回复
    先看曹爽集团把控和渗透的领域:
    1、挤走蒋济,毙了中垒、中坚两营,将这两营编制划到了中领军,当时中领军的最高长官已经是曹羲,借此掌控禁军,为把持朝政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剥夺刚刚向宫廷禁军军权插进一只脚的司马氏势力。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2楼2020-03-14 21:31
    回复
      2、拿下尚书台,执掌人事任免官员选拔,控制尚书台权力的是曹爽集团的何晏、邓飏、丁谧。官僚集团大部分是跟随曹操创业的元老勋臣,这些人里既有世家大族成员、也有寒门干吏,代表人物就是后来跟随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一役的蒋济、高柔、王观等人。何晏、丁谧们根据曹爽的改革目的进行人事调动,将上述人员“请”出了朝堂决策核心,触犯了这批人的利益,而这批人是曹魏朝堂地位极高,最具号召力的,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曾经身居中央重要部门的要职,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根基颇深。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3楼2020-03-14 21:31
      回复
        我们再看司马氏与官僚阶层对以上领域的制约:
        1、禁军方面。
        禁军自曹魏建国以来一直是诸曹夏侯直属,到了曹爽执政期间,为了控制朝政依旧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但是这中间出了个问题。时任中护军的夏侯玄因为调职关中,空出了中护军的位置,偏偏这个时候接任中护军的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一直想要制约打压司马氏的曹爽因何让司马师接任中护军这一要职恐怕是司马懿在其中与曹爽做了什么政治交易,但是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个推断,存疑。但是司马师任中护军是高平陵事件至关重要的伏笔。
        然而禁军大部分都在曹爽兄弟手中,司马师即使进入禁军也是被孤立被压制的,这也许就是司马师阴养死士的初衷,而司马师也在禁军中利用有限的权力选拔亲信,比如寒庶出身的石苞。另外我们再看看蒋济的作用:《三国志.蒋济传》曹丕世“入为散骑常侍”,“... …迁为中护军”,“就迁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齐王即位,徙为领军将军”。以上记载传达的信息就是蒋济在曹魏禁军任职多年,备受曹魏历朝帝王青睐,在禁军中资历人望非等闲可比,根基之深绝非曹羲之流可以撼动,曹羲取代的只是蒋济的位置,不能取代禁军将领对蒋济的爱重信任。所以司马懿借蒋济之“威重”是实打实的,蒋济与司马师可谓高平陵的定海神针,当然这也是司马懿选择曹爽兄弟俱出之际发难的根本依仗。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5楼2020-03-14 21:32
        回复
          2、人事任免,官员选拔。
          何晏、邓飏等人主持尚书台,请注意尚书令是司马孚,只是司马孚躲得远远的,不管罢了。这一段可能都会以为司马孚就是个摆设,细品之下却可以推断司马孚这么做固然符合他的本性不喜与人结怨,但是通读过司马孚传记的朋友会发现司马孚每每出场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这段记载“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这就是司马孚。司马孚不管事不代表他不上班,不说话不代表他没有留心,曹爽改革的目的第一步是通过控制人事任免权架空九品官人法,这一项举措势必要革除朝堂上各部门中时任的旧有官吏,触动曹魏官僚阶层功臣集团的利益,司马孚在其中的作用恐怕除了收集何晏、邓飏等人肆意妄为的证据之外,还要拉拢失意的官僚群体,以增其怨。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6楼2020-03-14 21:32
          收起回复
            3、军事。
            这里我们先看一下一些人的关系网。
            第一个,王淩。王淩比较出名的是他在贾逵庙前大呼“贾梁道,王凌固忠于魏之社稷者,唯尔有神,知之”,我们要看清楚一个人既要察其言,也要观其行。王淩是曹魏忠臣吗?他会勤王?看王淩一生所作所为,私以为就是利欲致祸。
            淮南、雍凉军区承载着曹魏最大的两个强敌孙吴、季汉的军事防务工作,其最高军事统帅向来直属中央,由诸曹夏侯一系担任。淮南第一任军事长官是曹休、第二任夏侯尚,王淩历任东南防务,上面有曹魏嫡系压着,一直安分守己,而且官声不错。这种表面上的“老实”维持到满宠接任征东将军开始宣告结束,王淩企图染指淮南军区最高领导权的第一个表现,是因满宠年龄大了有点懒政这样可笑的理由上表弹劾满宠不适合做部队首长。王淩上这一条弹劾背后的意图就是自信以自己的能力和资历,将满宠赶下台之后他王淩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接任征东将军,可惜的是他上面的主子是曹叡,曹叡脑子很好使,满宠没事,倒是王淩被调离了。
            就是这么自信的王淩,满宠因为年老调回中央荣养之后拖了很久,征东将军还是悬而未决,什么原因没选王淩?怕是朝廷对王淩并不信任,不只是王淩曾经无厘头上书弹劾满宠这一件事拉低了中央对王淩的印象。
            后来王淩被任命为征东将军,除了他确实军事才能出众,熟悉淮南军事情况,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实在没得选。我上面已经陈述了曹爽对淮南做的人事安排,在安插文钦、诸葛诞以遏制王淩在淮南的势力膨胀之后,接着利用令狐愚和王淩的特殊关系来缓和与王淩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到王淩的行为模式,拥兵自重拉帮结伙以稳固自己的地位,这和朝堂之上的官僚功臣集团唯一的区别就是所处位置不同。
            我们再看看王淩起兵的原因。
            司马懿处置曹爽之后“进淩为太尉”,“弼按:当时之迁司空、进太尉者,欲解其兵权耳。甘露元年,征诸葛诞为司空,亦犹是也”。这就是王淩起兵的真正原因。倘若王淩真曹魏忠臣,作为当时唯一一个有军事实力可以叫板司马懿的军区总司令,因何直到司马懿要解除其兵权时才发难?另外王淩立楚王彪的动机就曾经被王夫之质疑这种行为本身是包藏祸心的表现:“王凌可以为魏之忠臣乎?盖欲为司马懿而不得者也。为懿不得,而懿愈张矣。齐王芳,魏主叡之所立也,懿杀曹爽而制芳于股掌,其恶在懿,其失在叡,而芳何尤焉!使霍光而有操、懿之心,汉昭亦无如之何,而可责之芳乎?凌诚忠于魏而思存其社稷,正懿闭门拒主、专杀宗臣、觊觎九锡之罪,抗表而入讨,事虽不成,犹足以鼓忠义之气,而懿不能驾祸于楚王以锢曹氏之宗支,使敛迹而坐听其篡夺。而凌欲废无过之主以别立君,此其故智,梁、隋之季多效之者,而终以盗铃。”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7楼2020-03-14 21:32
            回复
              再来说说毌丘俭。
              毌丘俭,曹叡太子时旧臣,多以为毌丘俭真“精白乃心,魏之纯臣”,事实果然如此吗?
              毌丘俭果“魏之纯臣”,因何没有在司马懿处置曹爽之后立即起兵“清君侧”、树义旗?贞忠亮直的毌丘俭尚不如王淩?
              毌丘俭迟迟没有发动讨伐司马氏的军事行动,其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本应旗帜鲜明不容姑息司马氏的毌丘俭不但在王淩起兵时没有声援没有任何动作,还接受了司马氏的人员安排,他竖起讨伐司马氏“义旗”的时间点又恰恰是司马师诛杀夏侯玄、李丰之后。《三国志.魏书.毌丘俭传》“初,俭与夏侯玄,李丰等厚善”,再看下一段“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曹爽之邑人也… …”,这样信息就很明显,毌丘俭之所以到了夏侯玄、李丰被害才决定起兵,是因为他感到不安,怕受株连,如此而已。
              文钦、诸葛诞就不赘述了,也差不多是因为类似原因。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8楼2020-03-14 21:33
              收起回复
                再把目光放到雍凉军区,单举郭淮一个例子。
                郭淮是曹魏百战名将之一,自建安时代就跟随曹氏南征北战,主要功绩就在对蜀作战,驻守雍凉多年,关中羌胡诸部对郭淮多怀畏惧之心。司马懿镇守关中期间,跟随司马懿拒蜀,战功赫赫。曹魏将领自曹叡时代晚期开始镇守一方多邀买人心,拥兵自重,司马懿也不例外。司马氏的触手延伸到了曹魏军政两界,上面我已经陈述过,曹爽为了控制关中,用夏侯玄、夏侯霸出镇雍凉并策划伐蜀之役,就是为了削弱司马氏在该军区中的政治人脉影响。从曹爽覆灭后,司马懿用一纸文书就召回了夏侯玄,惊走了夏侯霸,雍凉却平静如常,可知,曹爽渗透雍凉的计划收效甚微。
                曹芳时代,曹爽、司马懿共理朝政,下面军区的将领多怀己志,且与中央官僚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曹爽对部队的掌握仅仅是形势,禁军一只都有着致命的隐患,说曹爽利用曹芳登高一呼有与司马懿一拼的能力只存在于理论上。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9楼2020-03-14 21:33
                回复
                  司马懿控制帝都之后,曹爽的胜算已经微乎其微,嘲讽曹爽无能多少忽略了一个问题,曹爽以前毫无政治斗争经验,更别说军事能力了,就是个纨绔子弟。他从政就是与司马懿共受托孤之后,之前只是任职禁军,能够选拔任用相关人才进行整治改革并压制官僚集团、世家势力十多年已经充分说明了他在政治斗争方面是有很高天赋的,不过因为未经历过风雨,缺少历练和经验而已,至于他投降,私以为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可惜的是只知己,不知敌。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10楼2020-03-14 21:33
                  收起回复
                    另外补充一点,郭淮和王淩是同乡,而且!郭淮是王淩的妹夫。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13楼2020-03-15 01:25
                    回复
                      @snow是个大呆瓜
                      指的讨论的内容如下:
                      第一、司马懿西拒诸葛到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过去很久了,司马懿并不是抵御诸葛之后就被调离,他在关中的经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这是曹叡调司马征讨公孙渊以及曹宇画策将司马懿调离关中的原因,也是曹爽不断对雍凉军区采取人事调动安插楔子的清醒认识。这绝不是司马氏和雍凉将领的关系仅仅是友好能解释的,倘若仅仅是友好,曹叡曹宇曹爽就不会在处理司马懿及雍凉关系上那么煞费心思、夏侯玄被调走、夏侯霸叛魏为什么这样轻描淡写未做挣扎?这都在侧面证明司马氏在雍凉地区的基础多么牢固。
                      第二、淮南军区并非铁板一块。王淩确实与淮南实权将领关系密切,但是因何淮南三叛不是一同起兵而是不同时间段各自采取军事行动?王淩起兵无人响应?郭淮是王淩的妹夫不假,可曾考虑过王淩为什么没有联络郭淮?在司马懿处置王淩家族时,郭淮只是出面求情留下自己妻子?
                      王淩对王基有提携之恩,何以王基在收到曹爽牵连不久又被起用?这里面有一个关键原因,王淩与王基、王昶、郭淮之间仅仅是恩亲情义,另外这些人也都与司马懿有着紧密联系。当时的司马懿以皇权收到侵犯为由名正言顺,等于是“挟天子正硕以令诸侯”,兼与淮南军区部分将领亦有渊源,背后雍凉军区形势稳定,这种潜在的力量架构是曹爽不能动摇的。再看看诸葛诞、文钦之流,当初都是曹爽安排在淮南的楔子,在司马氏取得高平陵行动成功后,稍稍给点好处就老老实实,可见也不过是首鼠两端之辈,本身王淩和他们也不是一路人,淮南军区处在各自为阵的情况下,期待他们能有什么作为?这一点从后来淮南三叛后一叛是前一叛的讨伐者就能看得出来。这样看来,有没有令狐愚,影响并不是那么大,令狐愚接任兖州刺史才多久,一个稳固且紧密的人脉利益关系网并不是几个小恩小惠能拿下的。
                      第三、再说禁军。禁军真的听命于皇权,曹爽和司马氏在掌控禁军问题上就毫无意义,借重蒋济的威信就是空谈!想想王淩为何会冒出另立曹彪的想法,这里面的原因就是曹芳继任的合法性合理,但是曹芳出身的问题成为了质疑焦点。王淩并不是草包,否则司马懿也不会亲自处理王淩的问题,他是有脑子的。回到曹芳号召力的问题上,曹芳皇权号令天下顺理成章的是曹叡指定了曹芳为继承人的遗命,而不是曹芳本身被官僚阶层心悦诚服的认可。
                      第四、引入一个上面没有提到的问题,武库!武库的地位至关重要,武库是国家储存兵器的重地,战略意义非常,当时洛阳是天下的中心,从汉朝开始,武库就被置于洛阳,用以震慑关东,规模相当庞大。秦汉的诛逆征伐行动,武库都是命门,禁军武器亦均在武库,司马懿占领武库本身就拿到了最有利砝码。
                      第五、有一点您说的不错,政变计划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蒋济、高柔、王观乃至之前向司马懿表示过不满的孙礼都是官僚阶层曹魏元老的代表,他们要么是高平陵行动的支持者,要么就是同情者。世家大族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但是不制止不参与司马氏军事行动,已经表明了态度。世家大族多为文职官员,军事行动需要他们做什么呢?曹爽改革的目的就是废掉九品官人法,已经触动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从事后世家大族多有年轻成员进入司马氏政权决策核心可见这种司马氏与世家大族联系之紧密。
                      第五、司马懿本身的价值,司马懿受命托孤、功勋、威望当时无出其右者,为什么高平陵行动由司马懿主持?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无论是官僚阶层还是世家大族都想要恢复到旧有的皇室与官僚世家互相制衡的旧有格局,曹爽改革触动了他们根本利益,正需要一个在军政两界功勋赫赫又德高望重的旗帜,司马懿就是他们需要的人。孙礼曾经如是说:
                      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 ...此礼之所以不悦了也。
                      司马懿倘若不具备这种镇定全局的能力,孙礼可能就是老糊涂了,曹爽倘若没有以上漏洞,司马懿还要发动高平陵一役,那就是司马懿真的老糊涂了,跟随他的蒋济、高柔等人也只想壮烈一把。
                      说的再透彻一点,曹魏自曹芳开始,其统治根基已经失去了诸曹夏侯的有力支撑,整个国家命脉都在这群官僚世家手里,无论是中央禁军还是地方军事力量,在钱粮供给上都需要这些势力的支持。皇权稳固除了思想禁锢,还有施惠以恩泽天下,禁军听命皇权的基础都不复存在,何谈其他?
                      皇权号召力仅都不能保证,桓范分析的再透彻也不过停留在理论上。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16楼2020-03-15 12:44
                      回复
                        @snow是个大呆瓜
                        我也是以高平陵政变当时的形势进行分析,过程中以事后淮南三叛中涉及将领利益取舍得态度来判断高平陵时他们可能的选择,而不是肯定。
                        王淩企图在淮南拥兵自重的这个想法在高平陵之前就有了,这是事实。
                        您上面阐述的中央军听命曹爽这个结论如此笃定,有什么证明材料能够支持吗?
                        仇鹿鸣先生曾经提出过,淮南将领的心态并不统一,这其中因为分属不同派系将领之间存在制衡关系,相对于皇权,他们实质上是听命于中央实权派,这从他们的人事调动完全出于曹爽、司马懿辅政班底的安排可见一斑。
                        高平陵政变时间很短,如你所言,皇帝诏旨与太后懿旨同时传达到各个军区,即使有人愿意拱卫皇权,也要有一个利益取舍的过程,当时的皇权已经远远不是曹操父子当政的时代那样令行禁止,统治基础也与曹魏建国之初大不相同,等到所谓的勤王部队采取军事行动恐怕已经为时已晚。
                        另外我想强调一点,我以上的分析并没有肯定各个势力肯定会采取何种选择,因为高平陵时下面军区站位态度不得而知,只能从事后反应来反推。
                        以雍凉为例,司马懿事后对雍凉的人事任免安排意在巩固其政治影响,为魏晋嬗代做准备,已经和高平陵时的目的完全不同,淮南三叛至少有两叛是因为司马氏欲架空当事将领的兵权才发动的,这都是在魏晋嬗代做准备的表现。支持司马懿对抗曹爽时部队未必就支持司马氏代魏,这是后来司马懿对雍凉做调整的真正原因。
                        上面您说曹芳没有对高平陵做出反应是默认,我恐怕并非如此,这里面更多的恐怕是皇权已经形同虚设,决策权不在曹芳而在权臣。这么说吧,司马氏营建家门是上意吗?不是,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可以因为曹芳这么做了就肯定他是想让司马氏洛阳立庙吗?
                        私以为看问题除了看史料的事实描述,也要从他们的行为模式判断行为背后的真实目的。
                        倘若曹魏军事系统都有以君命死节这样的政治觉悟,司马懿能够迅速控制洛阳的军事力量而不见禁军中有人奋起反抗,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单纯看史料表面的陈述永远只能一页账目,有事实依据的推断绝不是空想和YY,否则我阅读和比对过的那些今人名家的著作就是无病呻吟毫无价值可言。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22楼2020-03-15 14:51
                        回复
                          @snow是个大呆瓜
                          我在这真的很感谢您的分享
                          三国魏晋之际的史料确实缺失很多,不实记录也所在多有,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倘若一切事件都明明白白,那史料就是教科书,可供我们研究和发现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史学研究最大的乐趣在我看来就是发现和重组那些碎片,从中去伪存真了解真实。
                          比如卫广来《汉魏晋皇权嬗代》、卢建荣《魏晋之际的变法派及其敌对派》、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刘显叔《东汉魏晋的清流士大夫与儒家大族》这类书籍真的让人受益匪浅,这里面有些书我还没读到,有些只是看了个皮毛就已经有一种醍醐灌顶发人深省的感觉,相比之前自己的认识完全是个孩子。这些书对照史料给人的提升更大,需要学的还很多。讨论归讨论,可能我说话方式有点硬,对您本人我是没有任何敌意的,谢谢回复,从您的回复里我也看到了很多自己没有看出来的东西。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23楼2020-03-15 15:01
                          收起回复
                            @烦烦烦啊烦烦
                            上面大呆瓜说的其实没错,世家大族不掌兵,尽管世家大族是曹魏政治社会运转支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因为诸曹夏侯执掌兵权的传统,直到正始年间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时才发生重大变化,遗憾的是依旧不在世家大族手里。高平陵政变司马氏借助的是官僚集团中已经被边缘化,跟随曹操创业的一批老臣。这批老臣虽然已经被束之高阁,位高没有实权,但是他们的政治资历和人望以及履历上待过的部门影响力还是很高的。这种影响这种现象在今天也有现实例子,就是利用影响力犯罪这个类罪。
                            世家大族通过默认的方式支持以司马氏为代表的官僚集团实施政变,这里面比较深层的原因就是司马氏已经不单纯只代表官僚阶层的利益,同时司马氏也兼具世家大族的特征,与世家大族多有往来联姻通婚,同时司马氏与宗室亲贵也关系密切,以上这些原因只是利益上的重合,最重要的是司马氏掌握了曹魏军事权力。即使司马懿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然而司马懿的儿子们,司马氏的其他房头仍旧在权力中心任职,掌握部分兵权,司马懿对部队的影响尚在。世家大族正是看到了司马氏的这个优势,所以在政治倾向上倒向司马氏。
                            曹爽专擅朝政侵犯皇权的行为,史料有明确记载,因为史料描述比较扁平,我们很少能看到曹芳对于曹爽行为的态度。这里我们是可以用常理和逻辑判断,曹芳因年幼不能理政,原以为应该拱卫帝系的曹魏皇室亲贵曹爽却藉辅政之名架空皇权,可知曹芳态度。
                            曹爽的行为是被朝臣看在眼里的,孙礼等人的牢骚说明了他们对帝系重振朝纲并没有抱有希望,而是寄希望于司马懿凭借三朝老臣身份和威望拨乱反正,可见曹爽集团对皇权的威胁是朝野皆知的。
                            所以司马懿可以以太后名义公布曹爽罪行,前提就是皇权羸弱。
                            司马氏借助官僚集团曹魏功臣的威望和影响力控制洛阳,代表人物是蒋济、高柔、王观等人,他们本身并非世家大族出身,这里面有寒门士人、有名士,而世家大族手中并无兵权,所以只能观望默认,实际作用并不大。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37楼2020-03-17 22:47
                            收起回复
                              @£霜之哀伤£
                              王懋竑曰:司马懿与曹爽各领兵三千人,更宿殿内。是年转为太傅,而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但不言录尚书事。然懿至正始八年,始谢病不与朝政,则前此固未尝不与也。正始二年、四年,懿出拒吴。五年,爽出征蜀。彼此出入,未有疑忌,自爽出无功,晏等乃有猜防之意。六年,以羲领中垒、中坚营。七年,与懿异议。八年五月,懿谢病。盖已定诛爽之计,特以稔其恶而毙之耳。懿受文帝遗诏辅政,已有不臣之心。东擒孟达,西拒诸葛,威名甚盛。迨辽东之役,大肆诛杀,藉以服众。爽之愚騃,晏等之浮华,夫岂其敌。懿盖玩之股掌之上,而犹迟而后发。诛爽之后,自为丞相,加九锡,俨然以操自居,而俛仰之间,国祚已移矣。即使爽用桓范言,奉天子诣许昌,不过稍延月日之期,终必为懿禽灭。盖懿之阴谋已久,威胁已成,内外诸臣皆为之用,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39楼2020-03-18 02: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