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吧
关注: 1,159 贴子: 112,277

平常心是道,禅在日常中。

  • 目录:
  • 其他生活话题
  • 29
    前几天刚刚对一位师兄说过要多多发帖,但是现在我感觉已经没有了发帖的兴致了,发这个贴也算告知一下吧,我这人心直,无法面对错误的观点视而不见,但是更不愿意继续分析解读每一个地方的错误,即使他根本无法反驳我,但仍会高高在上,没意思了
    如是3 6-23
  • 51
    百丈被马祖一扭鼻子后。突然行为大变。 第二天马祖讲法。百丈突然卷起席子就走! 关于为什么要卷席子。 其实在唯识二十论里有非常清晰的论述。 我在这里也不搬经文来证明。 这里就作为一个疑点存在诸位老参们的心底。
  • 39
    没有怀疑,就没有领悟!现在大多数人听讲座。看注解。看经文。唯注释讲解唯经文马首是瞻。说啥就是啥。这个其实就是最大的障碍。我们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哪怕是佛祖所云,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有人就说了,惠能一听那句话就会了。那是惠能。各人因缘不同。且慧根高下相差甚远。我们不能当下契入,只能按照自己根基老老实实参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近期几个师兄进吧。动辄即用经文知见一说了之。似乎几句就万事大吉了。自
  • 31
    不是! 若真一顿。刹那便如此。且看 孟冬改旦晓天寒 叶落归根露远山 不是见闻生灭法 当头莫作见闻看 你要看第一句是啥意思。落疑。如火是火。 露远山其实不是修出来的!一念相应故。何谓落叶归根?远山本分事已经完成了。如何是本分事?远落叶归根!你还见远山吗?至于后面两句就不用看了。 懂吗?
    如是3 6-1
  • 14
    你有拄杖子我给你拄杖子 你没拄杖子我夺你拄杖子
  • 87
    南泉问第一个人,是什么。此人举拳头👊🏻。 泉曰。水浅舟搁。 南泉问第二个人。是什么。此人举拳头。 泉曰。能消能杀。 这里且问。南泉认为那个好。那个不好?
    liminguang 3-28
  • 14
    把日常生活变为艺术,可以由下面一个故事得到某种程度的说明。第八世纪的道悟,是唐朝的一位伟大的禅师。他有一位年轻的弟子,想向他学禅。他伺奉了师父一段时期,但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教训。有一天,他对师父说:“我跟随你已经有一段时期了,但未曾听你为我指示心要,为什么呢?”师父说:“自从你来到此间,我没有一时一刻不为你指示心要。”弟子回答说:“请告诉我是什么呢?”“你送茶来,我接,你送饭来,我受,你行礼时,我点
  • 59
    一次,南泉在山上干活,有一个和尚过来问:"到南泉那儿去的路怎么走?"南泉举起他的镰刀说:"我这把镰刀是花了三十块钱买的。"和尚说:"我不问你镰刀,我问你到南泉那儿去的路怎么走?"南泉说:"这镰刀我用得正快!"
  • 13
    而是古人当下就说破了。红炉一点雪。他说的明明白白毫无保留!就看你有没有这个道缘。并非古人害怕一说破天下皆知。而是说出来了唯有上上根一听就懂。比如慧能一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明白无误毫无保留的说给你了。古人说。既不依住。亦不做无依住知解。始得佛觉。能得此者名”无价宝”。
  • 19
    个人认为。参公案不是为了解公案。而是借助公案刹那开一线。顿开长久以来卡在公案里面的疑问。让自己的本自具足突然蹦出来。 比如这个红炉一点雪。炉火通红。忽落雪红炉。雪无法立足。 但实际上你顿悟刹那你的疑点的解决就如落雪顿无吗?实际上你的疑问是有答案的。而且刹那间的随机刺激。比如碰了一下。跌了一跤。答案却在毫无防备时。莫名其妙的突然实现了。的所以哪怕是最为精准的比喻那也只是个比喻。那么这个红炉一点雪究竟在
  • 51
    紧俏离水靴 踏破湖中月 手把铁蒺藜 打碎龙虎穴 翻身倒上树 如见无生灭 却笑老瞿昙 弹指超弥勒
  • 3
    还是老生常谈。德山听到“钟未响鼔未敲转身向处去。”便回头向方丈去。雪峰却说,次子未得向上一路也。 诸位。公案语言动作早就给大家弄的面目全非。谁都想挤眉弄眼。表示自己心领神会。实话告诉大家。我也从关照处参过。其实他现在还是处在娘未生的一毛孔里出不来! 大家还是老老实实的疑着去!莫被所谓的转语蒙骗。
  • 11
    何谓禅?其最终指向为何?所谓禅,特指中华禅宗之禅,是佛教结合中华道家滴产物;所谓教外别传、最上一乘者,不过都是一种内观训练,时机成熟而获得精神上之自由。禅之训练,其最终目的就是指向开悟、即解脱,或指向开悟之路。 以下是历年所作,曾经发于天涯诗词版块。。。图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好多年没有来玩,禅宗公案吧也算是旧地重游了。。。文中或有不对之处,望吧友多多谅解!
    幽獨 10-25
  • 20
    今晚刷抖音刷到一个视频,是一位出家的法师,讲解傅大士的偈: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该法师讲的可谓是玄乎其玄,云遮雾障。下面的听众,虽也有掌声送上,但我知道,此人对傅大士的这首偈没参明白,就上台讲得说法了。看过视频后,我翻看了评论区,果然没有一个人整明白这首偈的。 一时兴起,想发发我对这首偈的解读,欢迎同参指正!
    无死生非 10-22
  • 8
    我现在只要提起话头就会言语道断,不知道怎么才能向上一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13
    赵州因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曰。我在青州作领布衫。重七斤。
    空空悟 10-4
  • 5
    道法自然,平常心就是道
  • 7
    山色无非清净身
  • 5
    佛教公案是指,禅宗的一种修习形式。 禅宗公案 公案,原意指官府用以判断是非的案牍。所谓‘案牍’即指文书而言。官府之文书成例及讼狱论定者谓之‘案’或‘公案’。由此转而为佛教禅宗用语,即指佛教禅宗祖师、大德在接引参禅学徒时所作的禅宗式的问答,或某些具有特殊启迪作用的动作。此类接引禅徒的过程,往往可资后人作为判定迷悟之准绳,犹如古代官府之文书成例,故亦谓之为公案。古代专著 自古以来,有若干种集录此种公案而成
  • 26
    有僧问赵州从谂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庭前柏树子。” 僧云:“和尚莫将境示人。” 师云:“我不将境示人。” 僧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庭前柏树子。
  • 7
    春发秋落叶缤纷, 朝霞暮雨日复新, 终日奔忙心不乱, 向外驰求亦是真。
  • 0
    #师们常带着一根棍子或棒子,那是走山道时用的。但日子久了,在禅#师们的手中就变成了权#威的象徵,往往用来证明他的观点。 他会把这根棒子放在会众面前,说出类似这样的话:“这不是一根棒子,你们怎么说?”有时他会说出这类的话:“如果你说它是棒子,你就“触”(或肯定);如果你不称它为棒子,你就“反” (或定)。既不用肯定,又不用否定,你们怎么称它?”事实上,这样的公#案已经不仅是辩证性的了。 下面是由一个有能力
  • 59
    有個与生具来的東西,时时刻刻都在伴随着我们,甚至未出生时就已经存在了。有时已经开悟的人能够看到它。但是却发现,悟了也没有多得到多少,没有悟你也没有失去什么。那么这个东西在哪里?它到底是什么?
    金归子 4-27
  • 14
  • 23
    如果对佛法的认知不能用自己日常所用的语言说出来,那是否说明这个人其实根本不懂。
  • 31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牛(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半夜起来贼咬狗,捡个狗来打石头。从来不说颠倒话,阳沟踏在脚里头
    紫檀君 7-17
  • 51
    吧里很多大德讲的法理都很棒。 我想问问:假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不慎(或者说被人推入)落水,请问怎么办?先给他讲明白这些法理呢还是先伸手把他拉上岸呢?
    龙门道长 10-30
  • 36
    清醒2024
    2021-11
    据佛经记载,佛曾经说:我说法四十二载,未曾说过一个字。 请问“字”是什么意思?标准答案两个字。 如果你答对了,我会回复“如是”或者不回复。 这并不是“帮我”参,因为我早已参出正确答案了,这是为你们自己,切记。
    空空悟 11-21
  • 25
    这汉悟的,诸仁者认为如何是修行
    htmgxnn 5-15
  • 28
    四、公 案 1 公案是禅师给弟子的难题。然而,“难题”并不是个很好的用词,我宁喜欢日文或中文的公案二字。“公”原义为“公开的”,“案”是一个“文案”。但“一个公开的文案”却是与禅根本不相关的。禅的“文案”是我们每个人生到这世界来时所带来的文案,并且在他离开之前得设法解明的。 依照大乘传说,佛陀从母腹中诞生出来时说:“上天下地,唯我独尊”。这乃是传给我们的佛之“公案”,而那能正确领会的人,乃是禅的追随者。
  • 118
    之前我发了一个帖子是问贴吧各位师兄狗子有没有佛性。得到了很多师兄的回答和开示,最近这几天有些感悟,发表下,希望各位善知识能看看悟处对不对:1.狗子有佛性,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如果我说狗子没佛性,那我就是不怜悯众生,所以狗子有佛性是可以这么说的。2.狗子无佛性,因为狗不是佛,佛是具足圆满不漏,狗是狗身,赵州说狗子没有佛性别人问为什么没有,他回答说:有业识在,明知故犯。所以说狗子无佛性也可以成立。
    紫檀君 7-17
  • 94
    公案出处:居士庞蕴参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有问于无 12-22
  • 21
    时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柏树子。”学云:“和尚莫将境示人。”师云:“我不将境示人。”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柏树子。”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简单一句,明明了了,多说一句已多余,如果不会,听,庭前柏树子,如果还不会,什么时候听,石头和你说法,在和你说。
    紫檀君 7-17
  • 15
    为什么千百年人们喜欢公案,祖师与徒弟之间对话太玄妙,人们想得到答案,从中悟出个什么?虽然公案不能直接明心见性,因为别人的悟证,说出来也是别人的,但是禅是人悟的,就是人懂的,人心的通性和对佛学的学习,给出了不怎么好走但也路的路子,禅的确是个好东西。
    空空悟 9-12
  • 31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吃茶去,本是一则公案,其主角是多年驻锡赵州柏林禅寺的赵州从谂禅师。有一年,有两位僧人不远千里而来,向赵州禅师请教禅理佛法。赵州禅师问其中一人:“你以前来过吗?”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就对他说:“吃茶去。”
  • 32
    如何是一条白练去?
  • 75
    石霜庆诸禅师说“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这些都是修行方法,为什么会有一条白练去?
    生活禅 6-12
  • 68
    它是引导学习禅宗的人,为了开悟的法门。比如六祖坛经,有一句对话,弟子问师傅,何为道?师说,无
    liminguang 3-29
  • 33
    横贯三世常在, 动静语默不离, 用尽心机难见, 不费丝毫彻明!
  • 7
    动次大词 动次大词 动次大词 污……
  • 39
    这句够直接吧?
  • 3
    为何总被坑?
    hejt89 2-25
  • 59
    白隐禅师道: 你虽担一肚皮禅,到生死岸头,总无着力, 如果要痛快平生,须听我‘只手之声’
  • 12
    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
  • 4
      黄檗禅师出家后,认为“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实的报恩”,因此过了三十年禅者的生活,却从来不曾回过俗家,探望亲人,但他内心深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禅者

目录: 其他生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