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吧 关注:4,636贴子:149,254
  • 83回复贴,共1

聊一聊什么是围歼战(歼灭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网上有些人诈癫假痴,颠倒黑白,故意将自己偶像打的低端“炸鱼”击溃战,包装成高端围歼战(歼灭战),妄图鱼目混珠,以次充好,掩盖自己偶像不会打围歼战的尴尬事实。
下面,本人从语文的角度、理论的角度、正常人类逻辑和常识的角度,对围歼战(歼灭战)来一个正本清源的分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8-02 17:46回复
    一、从字面上来理解围歼战
    围歼战,顾名思义,有“围”才有“歼”,能“围”才能“歼”,先“围”然后“歼”。
    -
    首先,必须能围,就是要达成四面包围的形态。
    如果做不到四面包围,仅仅是一面攻击,或者两面夹击,或者三面包围,敌军就会从空虚无兵的一面、两面或三面“缺口处”四散逃跑。
    -
    其次,必须能歼,包围只是手段,歼灭才是目的,也就是必须吃掉包围圈内的敌军。
    理论上,对于包围圈内的敌军,必须全部吃掉,一个不剩。但是,战争毕竟不是电子游戏。在实战中,包围圈再怎么严密,也不可能做到严丝合缝,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一个苍蝇都飞不出去,应当且必须允许存在极少量的漏网之鱼。
    -
    再次,必须是野战,即运动战。
    如果把全歼敌军的攻坚战也算作围歼战,那就没意思了。
    因为攻坚战,敌人一般固守据点或城池,不会自行逃跑,而进攻一方也往往占有兵力优势,达成四面包围简直不要太容易。
    这种敌军保持静态固守,极容易达成四面包围,全歼基本没有悬念的战役战斗形态,不应该纳入围歼战的范畴。
    -
    况且,战争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战史爱好者最关注最感兴趣的经典战例,基本都是野战(即运动战)。
    徐向前元帅称攻坚战为“打死仗”,运动战为“打活仗”,原因正在于此。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8-02 17:47
    回复
      2025-08-26 23:48: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从理论上来理解围歼战
      -
      在毛泽东同志一贯且权威的定义中,歼灭战就是围歼战,围歼战就是歼灭战。
      -
      早在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就对歼灭战(围歼战)作了初步描述:
      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歼灭战和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同一意义。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
      -
      1947年,毛泽东同志总结解放战争一年来的经验(主要是华东战场的经验),在《给各野战军首长的指示》(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八日)中,对歼灭战(围歼战)作出了详细、准确、权威的定义:
      给敌以歼灭,是说将敌整旅整师干净全部地加以歼灭,不使漏网。
      执行这一方针,必须集中三倍或四倍于敌之兵力,以一部打敌正面,另一部包围敌之两翼,而以主力或重要一部迂回敌之后方,即是说四面包围敌军,方能奏效,这是我军作战的基本观点。
      -
      紧接着,毛泽东同志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将歼灭战(围歼战)升格为“十大军事原则”之一: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权威定义,歼灭战(围歼战),首先在形态上,必须达成四面包围,没有四面包围,就没有歼灭战(围歼战);
      -
      其次在操作上,必须以一部打敌正面,一部打敌两翼,以主力或重要一部迂回敌之后方——正面、两翼、后方,加起来就是前后左右四个方向,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四面包围”这个歼灭战(围歼战)的根本性标志;
      -
      再次在战果上,必须做到将敌整旅整师加以歼灭,而且是干净全部地加以歼灭,不使漏网——当然,这里的干净全部、不使漏网,用词过于绝对化了,在实战中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
      如前所述,战争不是电子游戏,在实战中,包围圈再怎么严密,也不可能做到严丝合缝,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一个苍蝇都飞不出去,只要做到了将敌军绝大部分消灭,纵然有极少量漏网之鱼,也可以且应当称之为歼灭战(围歼战)。
      -
      综上所述,无论是字面意义上,还是权威理论上,围歼战的概念都是清晰的、直观的、容易理解的,是符合正常人类思维和认知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8-02 17:50
      回复
        三、如何界定一个战例是否围歼战?
        -
        可以分为以下两大步骤:
        -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看有没有达成四面包围,凡是没有达成四面包围的,必然不是围歼战。例如,上党战役打援部分,三面突击,北面空虚(用刘帅的话来形容就是,先按住两条腿,接着掏卵子);高山铺战役,西南方向有一个大缺口。
        这是最简单的排除法,正常人都明白,不必多说。
        -
        第二步要做的,是分析最终战果,看是否将包围圈内的敌军全部或绝大部分消灭。
        对于因史料缺乏、表述模糊,无法直接判断是否达成四面包围的战例,只能跳过第一步,直接进入第二步——考察分析宣称被包围的敌军(或被攻击的敌军)是否全部被消灭,或绝大部分被消灭。
        -
        如何判断敌军是否被全部消灭(或绝大部分消灭)?
        首先要明确,构成一支军队的三大要素——将领、士兵、武器装备。
        没有将领,军队就是乌合之众。
        没有士兵,将领就是失水蛟龙。
        没有武器装备,军队就是被拔掉爪牙的老虎。
        因此,判断一支军队是否被消灭,关键在于将领、士兵、武器装备被俘虏、毙伤、缴获的数量和占比。
        -
        1、看包围圈内的敌军(或被攻击的敌军),将领被俘虏了多少,毙伤了多少,漏网了多少,比例如何?凡是敌军将领大比例漏网的,必然是击溃战。例如定陶战役,敌整三师除师长赵锡田一人被俘外,其余将领全部漏网。
        -
        2、看包围圈内的敌军(或被攻击的敌军),士兵被俘虏了多少,毙伤了多少,漏网了多少,比例如何?例如,上党战役打援部分,敌援军2万人,只歼灭9000人,漏网1.1万人,绝对不可能是围歼战。
        -
        3、看包围圈内的敌军(或被攻击的敌军),武器装备缴获了多少,其类型、数量和占比如何?如果史料足够丰富,能够对比战前和战后缴获武器装备的类型数量,那就最理想了。
        -
        4、看战役结束后,包围圈内的敌军(或被攻击的敌军),番号是否彻底消失,是否重新组建,是否降级使用,是否继续保留在一线作战等等。
        -
        (1)彻底消失:必然是围歼战,而且是干净彻底的围歼战。
        -
        (2)重新组建: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有可能仅仅保留原来的番号,将领和士兵靠重新调配、招募,等同于彻底消失;也有可能靠收容残部,再加上调配、招募新生力量,这种要结合上面1-3点具体分析,主要看损失或收容(保留)的占比,收容(保留)部分如果占比极小,说明围歼战成立,反之则不是围歼战。
        -
        (3)降级使用:说明损失明显,但不至于失去战斗力,围歼战不成立,具体还是要结合上面1-3点分析,看损失或收容(保留)的占比。
        -
        (4)保留一线:必然不是围歼战,因为损失有限,建制完整,战斗力下降不明显,只需稍作休整补充就能恢复,继续留在一线充当“拳头”和“打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8-02 17:51
        回复
          这么说、古代除了柴壁之战还有啥符合的战例?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8-02 18:01
          收起回复
            操作上用口袋阵怎么算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8-02 20:41
            收起回复
              好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8-02 20:48
              收起回复
                我觉得四面包围就行了,将领这个就算了,毕竟就算是包围起来,他们也有很大概率拼死逃跑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8-02 21:03
                收起回复
                  2025-08-26 23:42: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杨行密灭孙儒算不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8-03 20:44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8-05 09:40
                    收起回复
                      长平?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5-08-05 23:43
                      回复
                        不一定要四面包围,因为有的战役不存在“四面”一说。比如扎马之战,迦太基军和罗马军的正面宽度极宽,纵深极薄(大西庇阿为了防止汉尼拔钳形攻势,后期已经把二线和三线放到和一线平行的位置,也就是说三线阵直接变成一线阵),因此整个战场完全变成横向的长条形,侧面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了正面和背面,因此只能实现正反合围,但这种合围的难度要比四面合围大,因为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长方形的周长是要比正方形的周长大的,也就是说需要完成的包围圈的长度更长,而且由于长条形的战场,军队的指挥难度要大于传统战场(比如坎尼),因为最左翼和最右翼部队离中军距离较远,而坎尼这种左翼右翼距离近很多。另外扎马还有一个难点是努米底亚骑兵只有六千人,而迦太基军此时起码还有三万人甚至更多,所以对迦太基的背面合围必须是动态合围,利用骑兵机动性对溃兵进行阻击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8-06 17:03
                        收起回复
                          围歼战的关键点在于我方将对方团团包围,对方暗叫一声“不好!这咋就被人围的了?”
                          然后对方洗干净了脖子,我方开始大刀片子砍。
                          砍的好爽啊!


                          IP属地:山东14楼2025-08-07 12:10
                          回复
                            我方被包围的原因:
                            要素1:我方没有基础的谍报系统,被对方包围,或者进入对方的大规模包围圈而不知。
                            要素2:对方相信我方没有发现对方布置,并按对方布置进行行动,并相信我方全体集中力量也无法冲破对方一个点。


                            IP属地:山东15楼2025-08-07 12: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