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吧 关注:151,760贴子:2,261,949
  • 3回复贴,共1

谈神狙为何热衷于小团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倒错者在结构上处于这样一种极度不安定的位置,一方面他否认旧秩序与文化,另一方面他又不愿真正承认“无神圣”,把那一点点深埋的“神圣残核”视为仅存的真实,比如觉醒经验、受害身份、某种情感纯度、真正文明的文化、少许人知道的真相。
但这些东西过于脆弱,无法独自支撑他的存在。于是他们才需要同类,这样一群人拥有类似的破裂历史、相似的创伤结构、共同的幻象批判经验或边缘处境。
“同类”就这样成为一种集体镜像结构:我在你那里看见我的神圣碎片,于是我们共同为它防御、重构、排他。
这类“同类性集体”常见于对“主流秩序”有共同憎恨却不愿承认自己的幻象性期待的人群,必须把自己的神圣碎片封装起来,任何妄图讨论它的人都被扣上“魂斗罗”的帽子踢走。
倒错主体之所以结成小团体,就是为了保护他们各自深藏的神圣信仰不被戳穿。这个社群的本质就是形成一个彼此默认的缓冲区,你不揭穿我,我也不触碰你的。这唯一不能调侃的,就是彼此之间的“那一点点残余的神圣”,自己的受害经验,某种文化纯洁性,某个共同的历史记忆,某种“我们才懂的真实情绪”。
因此,这个社群本质上是一种互不侵犯协议:只要我们还在这个团体中,就可以彼此合法地存在,不必自我反思。这种倒置的优越感构成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那种“只有我们能看懂你是什么,只要我想就可以审视你”的快感促成了他们的集体荣誉,然而这种行为的漏洞就是容不得别人审视自己,任何一个外人把自己挂起来乱喷或是想要分析他们,都会气急败坏找人甚至花钱去开,开不了的只能把对方的吧主开了威胁十循他。然而这种幼稚的逗蒸手段在我这里完全没用,我这个号本来是挡刀号,但故意换成具体手机号发贴就是为了暴露这种伪权力机制的可笑性。
这种社群的本质特点就是靠着高度依赖情绪交换(分享生活)来回避上文所说的结构分裂,其实他们最怕的,就是那种来自外部的结构性凝视。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6-17 09:12回复
    下面谈谈“大头”的作用,因为倒错社群必须第一时间嘲讽结构揭露者,是因为他挑战的不是他们的“意见”,而是他们的“存在方式”。而自认为无法被归纳神狙不愿意承认他人的无法归纳性,就必须把他人的身份降格为可控,大头就是这样一种体现,“我们能够知道你真正的样子”,这种身份仿佛比直接扣帽子更可靠,大头的作用不在于让被开的那个人闭嘴,而是在于社群内的自我安慰。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6-17 09:23
    收起回复
      2025-08-01 20:39: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dd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6-17 10:28
      回复
        倒错团体内部似乎热衷于“分享现实生活”,让人隐隐感觉到这背后有种说不清的结构幻想,仿佛这并不是“现实”,而是一种表演化的现实性。事实上,这种“分享现实生活”的行为,正是一种另类的幻想结构,是一种倒错版的大他者搭建形式。
        我接下来回答三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要“分享生活”?
        因为在倒错结构中,他们无法用纯粹符号化的“真理”来组织自己,因为倒错主体的神圣经历过于脆弱,以至于无法被暴露出来,因此必须要一种替代性的凝聚形式,这种替代形式就是幻想“我们是真实的人,我们过的是真实的生活。”在这个层面上,分享生活不是单纯记录,而是确认彼此仍在现实中,用生活碎片建构集体的虚假稳定性。
        这“现实”到底是不是真的现实?不,这种“现实”是一种否认虚无的逃避机制,也是一种结构性幻觉的转向版本。它是以下几种幻想的合体,因为期望互认幻想,所以彼此点赞评论,发小红点,幻想“我们至少还有彼此在看”,这种人就像我前一个贴子说的那样,构建一个互不侵扰对方神圣碎片的小团体,并以此来骗自己“你们活在空想中,我们才是地面的人”这就是另类的幻想结构,只是它把大他者的碎片隐藏起来,靠生活拼出的虚构现实舞台。
        这有什么倒错性?
        倒错的核心是:对结构的享乐性认同,即你以为自己在批判权力,实际上正在借它完成自我认定。他们“分享现实生活”的倒错逻辑如下:第一步,他们曾经想靠理念和身份来组织自我,但失败。第二步,开始批判一切和自己隐藏起来的神圣碎片不同的主义者:“你们活在幻觉里” 。第三步,把生活拿出来彼此确认,幻想“我们是现实的人”。第四步,用“现实”这个空壳来代替大他者 → 搭建一个无意识的“生活性大他者”他们自认为成了幻觉的对立面,但本质上却创造了新的幻觉:“只要我过得像个正常人,我就不虚无。”
        这使得他们把神圣碎片(自己的经历,对某地文化的向往)藏的宗教更隐秘,但本质是同样的,都是以共享结构作为自我幻觉的支柱。总而言之,“分享现实生活”是倒错团体最后的幻想堡垒,是他们拒绝正视幻觉崩塌下的最后缝合手段。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31楼2025-06-20 19: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