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数量是32个,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的数量是10个,清北第二轮自定就按第一轮来算。
而生物工程,或许是由于该学科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时间较晚,无论是在第一轮还是第二轮都没有任何一所高校的生物工程是一流学科。
结合国家战略,合成生物、生物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成为了国家层面大力发展的行业,因此我认为第三轮的双一流名单里,生物工程一定能新晋一些学校,但数量应该不会太多。
目前我从公开资料里能查到的拥有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大概有8所,分别是北化、华理、上交、大工、天大、江南大学、南工、浙工,不知道有无遗漏,基本上也差不多了,有实力的无非也就这几所,生物工程一流学科将从以上高校产生。
大平台方面,全国重点实验室里属于生物工程领域的大致有6家,分别是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合成生物技术全重、华东理工大学牵头的生物反应器工程全重、中科院天工所牵头的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重、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牵头的定量合成生物学全重、中科院过程所牵头的生物药制备与递送全重、大北农集团牵头的绿色生物制造全重(北京化工大学共建),合成生物技术那家基本可视为天津大学牵头,其实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全重里有个生物基材料研究室,还有个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工也算是有生物工程的牵头大平台。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除了南工,中科院过程所、华理、深大三家也有,但是都要转建为新序列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难度很大,目前生物工程领域只有中科院天工所有牵头的国家生化技术创新中心。综合来看,高校层面目前只有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有大平台。
大成果方面,第三轮周期很显然只有2023和2025两届国家科技奖,好消息是2023国奖里,没有任何一所高校拿到了生物工程领域的国奖,我大致看了一下是这样,应是没有遗漏。暂且乐观估计郭凯今年能拿一个技二,那么生物工程领域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不知道效力如何,能否足够作为大成果让南工的生物工程评上一流学科?另外今年国奖可以关注一下天大和华理,看看他们有无生工领域国奖,如果都没有,那生物工程也总得选上一两所高校进入一流学科吧,这种情况下我对南工能入选持乐观态度。
最后提一下,生物工程第五轮学科评估,虽是小道消息但基本也能坐实,北化、华理是A+、大工是A、大连民族大学是B+,B+及以上只有四所,南工最多是B和B-,也有可能没参评呢,未解之谜。









而生物工程,或许是由于该学科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时间较晚,无论是在第一轮还是第二轮都没有任何一所高校的生物工程是一流学科。
结合国家战略,合成生物、生物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成为了国家层面大力发展的行业,因此我认为第三轮的双一流名单里,生物工程一定能新晋一些学校,但数量应该不会太多。
目前我从公开资料里能查到的拥有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大概有8所,分别是北化、华理、上交、大工、天大、江南大学、南工、浙工,不知道有无遗漏,基本上也差不多了,有实力的无非也就这几所,生物工程一流学科将从以上高校产生。
大平台方面,全国重点实验室里属于生物工程领域的大致有6家,分别是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合成生物技术全重、华东理工大学牵头的生物反应器工程全重、中科院天工所牵头的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重、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牵头的定量合成生物学全重、中科院过程所牵头的生物药制备与递送全重、大北农集团牵头的绿色生物制造全重(北京化工大学共建),合成生物技术那家基本可视为天津大学牵头,其实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全重里有个生物基材料研究室,还有个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工也算是有生物工程的牵头大平台。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除了南工,中科院过程所、华理、深大三家也有,但是都要转建为新序列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难度很大,目前生物工程领域只有中科院天工所有牵头的国家生化技术创新中心。综合来看,高校层面目前只有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有大平台。
大成果方面,第三轮周期很显然只有2023和2025两届国家科技奖,好消息是2023国奖里,没有任何一所高校拿到了生物工程领域的国奖,我大致看了一下是这样,应是没有遗漏。暂且乐观估计郭凯今年能拿一个技二,那么生物工程领域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不知道效力如何,能否足够作为大成果让南工的生物工程评上一流学科?另外今年国奖可以关注一下天大和华理,看看他们有无生工领域国奖,如果都没有,那生物工程也总得选上一两所高校进入一流学科吧,这种情况下我对南工能入选持乐观态度。
最后提一下,生物工程第五轮学科评估,虽是小道消息但基本也能坐实,北化、华理是A+、大工是A、大连民族大学是B+,B+及以上只有四所,南工最多是B和B-,也有可能没参评呢,未解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