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交易吧 关注:231,608贴子:19,172,732

k812驱动方案分享、解惑,到底如何才能搞好这支幕后的宝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以akg为首的低阻监听耳机的驱动,其实在接近十年前就已经有资深大佬给出方向和答案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隔壁akg吧自行搜索,什么推不好都是纯扯淡,还有“暖糊”“没低频”,“声场小”等等的招笑神论我就不多说了。812由于特殊的驱动属性,想让它发挥出应有的实力必须专门为其搭配系统,随便插个系统声音不理想是必然的,只能勉强及格。
直入主题
1. 现在812的主流HiFi解法分别为:(1),ha800+3~4w档解码。 (2),ear hp4韵味流。 (3),pass labs hpa-1 。(4),Goldmund tha3 +解码adda/尼夫rndac 一体机流。(5),宝达812,巴托克,nagra hiend富烧流
我这套系统选择了tha3来做耳放,是大佬们公认的可以将812真正搞推好的机器,这台机器刚拿到手开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之前1.5w大洋配的系统算是白玩了(悲),接下来说说它驱动的完全体812具备哪些因素:
首先最强烈直观的感受是声场整整扩开了两圈、结项变大,主要体现在纵向声场上,之前我对812的认识仅仅是在宽广的横向,没想到在纵向上刷新了我的认知,有了纵向的812声音好比从二维平面世界变为了三维,我也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这支耳机最与众不同的点就是它的声音框架竟然是会随着系统而变化的,原来我以前听的连声音框架都是残缺的,那么各大论坛上对812五花八门的形容也就不奇怪了。
二,低频。tha3让812在保留中上盘耳机这个大众刻板印象的基础上正式迈入均衡,足矣打破之前大众对akg低频的所有质疑,首先完全体812的低频下潜是极深的,比这套系统下的大乌和大风扇还要深一点,是的你没听错,在带有猛烈鼓点的OST曲目下能感受到像是“咚”一鼓锤敲进胸腔底,随之到来的大量弥散余振填满整个中下盘,量感恰到好处能让整体声音均衡,饱满而热情,回弹速度适中。(低频质感上实事求是要逊大乌一筹,出不来大乌在爵士乐中快速连续敲击鼓面的真实临场感,与大风扇各有千秋。)还有要注意,812的低频推好了也是呈扁球状,不是大乌那种高度浑圆,强调韧性弹性的表达方式,在这方面很在意的朋友谨慎考虑,如果说大乌的低频构型是一个篮球,那么812低频就是橄榄球,大风扇就是排球(不知道这种比较抽象的形容大家能不能get到)。
第三,极高频。高频部分从来都是812乃至整个akg家族的拿手好戏,完全体812高频依然保持着独属于她的华丽、透明和黄金质感,而驱动好以后又显露出可冲破云霄的极高频延展性,配合低频下潜使812整个音域变得宽广(在这里我不知道该不该引用频宽的概念),在没驱动好之前极高频是被砍掉的,但对此我是毫不意外,因为这就是我之前想象中完全体812高频该有的样子。
第四,微动态。借了它那漫无边际横向声场和分离度的光,有着极其鲜活灵动的微动态,可以在乐曲的伴奏和间奏中非常直观的感受出来,各个音符如山涧泉溪的流水,透明,好动。
第五,人声。812无论男声女声都是以还原为宗旨,不会刻意的削平齿音或者让歌手声音刻意年轻化也不会特意突出人声的频段,人声凹凸与否全凭音源本身,我认为齿音是让人声有真实感和感情的不可或缺因素,如果觉得刺那一定是没得到妥善的驱动,系统控制力足够可以使齿音、喉音、胸音共振达到最好的平衡(补充一下我这套系统的812人声口型是偏大的,也很迎合我的口味,口型大可以更清晰的聆听歌手的发音,带入歌手的感情)
第六,我相信任何听到推好的812的人都会感叹:“什么叫空气感? 这,tnd才叫空气感!”
最后,结项。结项这点我就没必要多说了,公认的结项最优秀的动圈,“手术刀一般精准的结项”已经可以说是最高评价了。
说回tha3,让我总结它的声音是带有鲜明瑞士机特有韵味的中性声,又不失鲜活富有生命力,驱动低阻监听动圈的答案之一,诠释了什么是控制力,也于现在台机市场过度推崇平衡的时代证明了好的单端可以做到素质与韵味兼得,如果你也有玩好812为首akg全家桶的意愿我是极力推荐用这款机器入门的,无脑冲,即使不外加解码adda单用自身dac也能得到一个完成度极高的声音,而且与耳机本体调音是高度契合的,外加高文的东西不用我吹大家也知道其含金量(我相信评论区不会存在那种说我在给高文打广告的唐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15 03:00回复
    再说adda。(或许有些初烧朋友对adda不了解我临时解释一下,adda就是外部的独立解码对音源数字信号加工成音频模拟信号后经rca进入此机器,入机后先adc把模拟信号重新处理成数字信号,再用机器自身dac二次解码后由放大器放大,现在在专业领域已经很常见。以我自己的浅薄理解就是外接的独立解码变成了一个“超级音源”,好巧不巧,这也正满足了812对音源的挑剔)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15 03:01
    回复
      2025-09-14 01:11: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拆开tha3的顶盖,可以看到左侧的耳放部分是由自家功放改成的(早期解法的ha800也是),在这个级别的机器中属于见怪不怪了,这也是为何它满足812对大电流驱动需求,右侧的数字转换模块便是此处的主角。我曾非常不解为什么tha的耳放部分如此强悍,厂家非要给设计成adda,就不能绕过去直接让耳放独立做工吗?后来请教了前辈得知他们曾经也不信邪尝试过给这机器改机,剔除掉数模模块后声音变得非常不理想,所以这个模块对这机器的声音完整度有着关键作用,随之我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厂家这么设计一定有他们的道理,我自己的推测是当时设计时是走的想hapi这种专业解码的线路然后把dac部分调教得更“HiFi”,耳放部分调教成对各种HiFi耳机更加适配从而打造一个驱动低阻监听耳机为主高阻为辅的集成化家用机,只不过不像那种纯专业机可以随便换模块。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15 03:01
      回复
        sds签名版的到来使我的tha3系统得到了再次完善。我为何选择sds?首先我的需求也就是觉得还能再完善的点:一是整体密度,二是高频信息量,三是有些节奏非常快的acg歌曲略显拖沓,导致听的不那么劲爽。而sds果然没让我失望,以上全部满足,在完好保存了瑞士机仙气调音的基础上信息量明显增加,我本以为tha3的dac就到头了,万万没想到玩到这个程度还能让我在每天听的曲子中迸发许多之前没有的细节,这个“一耳朵”不亚于我第一次从便携设备转换到上台,当时我兴奋得手都在颤抖相信正儿八经玩过的都懂这种感觉,如果用再往上的大罗、msb、Nagra Classic那我都不敢想。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5-15 03:05
        回复
          第二惊喜的点是sds对于动态的优化,接上sds后整体动态幅度变大,能够直观发现非常多大编制交响和OST中之前没出来的动态起伏,并且竟然能让以各少女乐队为典型的混音和动态稀烂还节奏飞快的acg歌曲开始呈现出非常良好的中小幅度动态,再加上sds本身的调音是奏尾收得很快,不会留下多余的泛音,清脆,干净利落。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这种各个细节纤毫毕现又不炸不糊不燥的渣录音acg,被系统硬生生救回来了,这种感觉非常之奇妙无以言表,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在系统能够足够承受之前这道难题还是用hufi来解吧……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5-15 03:05
          回复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使用adda后貌似对外接解码的音源方面包容度大大提高,我竟然听不出来sds接idap8数播和USB直连电脑的区别,是adda的特性? 是idap8级别不够? 还是sds自带界面太好了? 对此我就不得而知了,总之……adda战未来! 欢迎大家加入adda这个更权威的大家庭。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5-15 03:05
            回复
              2. 关于控制力,我相信查过以往关于如何推812的贴子中都出现过这个词,没有太多把玩前端经验的朋友可能对此表示困惑,我引用一个前辈的总结:控制力就是“能在电压,电流,阻尼系数三者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均衡点从而完美驱动监听耳机。”我用大白话的理解就是让声音中各个细节哪怕再微小都进行合理妥善的安置使其错落有致、鲜活、并最大限度的还原其真实质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5-15 03:06
              回复
                3.关于为何812的驱动门槛和成本如此高昂,有没有低预算把812搞好的搭配呢? 很遗憾并没有,我个人经验总结来说这耳机就两个玩法:要么用个入门的3,5k的单端还凑合的机器听走个过场,要么就一步到位让它成为六边形战士,脱胎换骨发出牛而B之的退烧声,要问为什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5-15 03:06
                回复
                  2025-09-14 01:05: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 主要原因还是归结于812特殊的驱动属性上,追根溯源,812的诞生就作为专业用途,首次开售时是作为顶级的录音室的特供耳机存在的(k1000好像也一样),开放民用购买渠道后拥抱HiFi圈,这也是为什么二手市场上几乎没有流通过头版的812。而在录音室里是没有“耳放”这种东西存在的,直到今天市面上的绝大部分耳放也都是为驱动高阻动圈和平板这种家用hifi耳机而生的,而低阻监听耳机则是插在录音棚里的调音台、多通道监听放大器、专业解码、碟机、话放上使用。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5-15 03:07
                  回复
                    也正因为812在专业音频领域扮演的角色,它的本职工作赋予了它擅长“挑刺”的职业病,这个职业病不单单表现在对音源里,也更反应在前端上,它本身的揭示力和器乐分离度是极高的,加上它的声场属性以致于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变数和漏洞都会给你无情的揪出来,直接影响声音呈现,音源和电处理尤为明显,812也可以说是尤为依赖安定感的耳机,处理不好声音轻浮,扁平化,背景脏而燥,导致声音的质感稀巴烂、一些乐曲里小而精致的微动态信息全给你吞掉。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5-15 03:07
                    回复
                      (2). 控制力是跟耳放的等级直接挂钩的(同理,解码信息量和等级成正比),是检测一台机器硬实力的关键要素,至少入门机是没有控制力可言的,能把调音调好已经谢天谢地了,并不是我以价论声,至少在大耳台机市场从来不存在越级打怪,投入多少就会给你反馈相应的回报。
                      (硬要说的话低成本玩法其实也有,就是去买个小型家用声卡或者调音台或话放或带耳机孔的专业小解码,可以小成本听到812原本的声音,但是就不那么“HiFi”了,最终目的还是取悦自己的耳朵)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5-15 03:08
                      回复
                        4. 关于812声音素质:对于之前的5 6 7系是断崖式领先的。越往深去挖掘,越感受到其潜力的恐怖,我这套系统明显还没有摸到上限,随着系统的不断更迭升级,愈发现812对信息量的胃口是个无底洞,和800坐一桌的选手,只要耳放系统的控制力足够承受,那么升级解码就可以一直喂信息量,我在玩了一众的旗舰动圈后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放到现在它的声音素质在整个动圈界依然是t0级别,它的大磁通量换铍振膜来也拉不开什么差距(现在动圈技术处于断代状态)。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5-15 03:08
                        回复
                          声音质感上还可以通过电源线和过机线调整,电源线还是上次用的线世界极电7,过机线选择的是范登豪的the bey海湾皆为原厂线,有能力折腾线材的富哥们可以试试更好的,卡达斯晶彩音乐丝带什么的都尽管往上怼,812对线材的敏感度很高玩起来很有意思。至于避震……纯纯宿舍桌面HiFi实在条件有限哈哈,不过这个小实木架子我力推,对声音通透感很有帮助,花小钱办大事。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5-15 03:09
                          回复
                            5.关于换线:当我还是个用便携播放器推812的懵懂小白时,换了一根铜线确确实实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声音素质硬是被拉高了一小截,并且抹去了一些边界感。而后来开始深入把玩系统的时候重拾起了这根原线,我发现当我的系统足够驱动812时,原线的声音是独一份儿的,换成其它线立马失去了akg在中高频独有的绵密丝滑韵味以及声音整体的完成度,并且原线在素质上也毫不逊色其它所谓的升级线,换升级线乍一听好像是细节更多了,一两首歌细听下来过后发现是某些本该是乐曲背景的频段被强行拉凸,导致某些渣录音acg曲目下声音变得非常之抽象。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05-15 03:09
                            回复
                              2025-09-14 00:59: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对于升级线的看法是你可以永远相信大厂老机的原线(akg和拜亚为主),原线的选材用料、焊接焊锡、插头插尾都是老一辈声学工程师们进行无数次的试错、研究得出来的,高纯度或贵金属不一定换来更好的声音。(每当我在二手市场上看到不能换线的老机被剪线改插头都为此感到惋惜例如初代T1)。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5-15 0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