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akg为首的低阻监听耳机的驱动,其实在接近十年前就已经有资深大佬给出方向和答案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隔壁akg吧自行搜索,什么推不好都是纯扯淡,还有“暖糊”“没低频”,“声场小”等等的招笑神论我就不多说了。812由于特殊的驱动属性,想让它发挥出应有的实力必须专门为其搭配系统,随便插个系统声音不理想是必然的,只能勉强及格。
直入主题
1. 现在812的主流HiFi解法分别为:(1),ha800+3~4w档解码。 (2),ear hp4韵味流。 (3),pass labs hpa-1 。(4),Goldmund tha3 +解码adda/尼夫rndac 一体机流。(5),宝达812,巴托克,nagra hiend富烧流
我这套系统选择了tha3来做耳放,是大佬们公认的可以将812真正搞推好的机器,这台机器刚拿到手开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之前1.5w大洋配的系统算是白玩了(悲),接下来说说它驱动的完全体812具备哪些因素:
首先最强烈直观的感受是声场整整扩开了两圈、结项变大,主要体现在纵向声场上,之前我对812的认识仅仅是在宽广的横向,没想到在纵向上刷新了我的认知,有了纵向的812声音好比从二维平面世界变为了三维,我也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这支耳机最与众不同的点就是它的声音框架竟然是会随着系统而变化的,原来我以前听的连声音框架都是残缺的,那么各大论坛上对812五花八门的形容也就不奇怪了。
二,低频。tha3让812在保留中上盘耳机这个大众刻板印象的基础上正式迈入均衡,足矣打破之前大众对akg低频的所有质疑,首先完全体812的低频下潜是极深的,比这套系统下的大乌和大风扇还要深一点,是的你没听错,在带有猛烈鼓点的OST曲目下能感受到像是“咚”一鼓锤敲进胸腔底,随之到来的大量弥散余振填满整个中下盘,量感恰到好处能让整体声音均衡,饱满而热情,回弹速度适中。(低频质感上实事求是要逊大乌一筹,出不来大乌在爵士乐中快速连续敲击鼓面的真实临场感,与大风扇各有千秋。)还有要注意,812的低频推好了也是呈扁球状,不是大乌那种高度浑圆,强调韧性弹性的表达方式,在这方面很在意的朋友谨慎考虑,如果说大乌的低频构型是一个篮球,那么812低频就是橄榄球,大风扇就是排球(不知道这种比较抽象的形容大家能不能get到)。
第三,极高频。高频部分从来都是812乃至整个akg家族的拿手好戏,完全体812高频依然保持着独属于她的华丽、透明和黄金质感,而驱动好以后又显露出可冲破云霄的极高频延展性,配合低频下潜使812整个音域变得宽广(在这里我不知道该不该引用频宽的概念),在没驱动好之前极高频是被砍掉的,但对此我是毫不意外,因为这就是我之前想象中完全体812高频该有的样子。
第四,微动态。借了它那漫无边际横向声场和分离度的光,有着极其鲜活灵动的微动态,可以在乐曲的伴奏和间奏中非常直观的感受出来,各个音符如山涧泉溪的流水,透明,好动。
第五,人声。812无论男声女声都是以还原为宗旨,不会刻意的削平齿音或者让歌手声音刻意年轻化也不会特意突出人声的频段,人声凹凸与否全凭音源本身,我认为齿音是让人声有真实感和感情的不可或缺因素,如果觉得刺那一定是没得到妥善的驱动,系统控制力足够可以使齿音、喉音、胸音共振达到最好的平衡(补充一下我这套系统的812人声口型是偏大的,也很迎合我的口味,口型大可以更清晰的聆听歌手的发音,带入歌手的感情)
第六,我相信任何听到推好的812的人都会感叹:“什么叫空气感? 这,tnd才叫空气感!”
最后,结项。结项这点我就没必要多说了,公认的结项最优秀的动圈,“手术刀一般精准的结项”已经可以说是最高评价了。
说回tha3,让我总结它的声音是带有鲜明瑞士机特有韵味的中性声,又不失鲜活富有生命力,驱动低阻监听动圈的答案之一,诠释了什么是控制力,也于现在台机市场过度推崇平衡的时代证明了好的单端可以做到素质与韵味兼得,如果你也有玩好812为首akg全家桶的意愿我是极力推荐用这款机器入门的,无脑冲,即使不外加解码adda单用自身dac也能得到一个完成度极高的声音,而且与耳机本体调音是高度契合的,外加高文的东西不用我吹大家也知道其含金量(我相信评论区不会存在那种说我在给高文打广告的唐人)。

直入主题
1. 现在812的主流HiFi解法分别为:(1),ha800+3~4w档解码。 (2),ear hp4韵味流。 (3),pass labs hpa-1 。(4),Goldmund tha3 +解码adda/尼夫rndac 一体机流。(5),宝达812,巴托克,nagra hiend富烧流
我这套系统选择了tha3来做耳放,是大佬们公认的可以将812真正搞推好的机器,这台机器刚拿到手开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之前1.5w大洋配的系统算是白玩了(悲),接下来说说它驱动的完全体812具备哪些因素:
首先最强烈直观的感受是声场整整扩开了两圈、结项变大,主要体现在纵向声场上,之前我对812的认识仅仅是在宽广的横向,没想到在纵向上刷新了我的认知,有了纵向的812声音好比从二维平面世界变为了三维,我也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这支耳机最与众不同的点就是它的声音框架竟然是会随着系统而变化的,原来我以前听的连声音框架都是残缺的,那么各大论坛上对812五花八门的形容也就不奇怪了。
二,低频。tha3让812在保留中上盘耳机这个大众刻板印象的基础上正式迈入均衡,足矣打破之前大众对akg低频的所有质疑,首先完全体812的低频下潜是极深的,比这套系统下的大乌和大风扇还要深一点,是的你没听错,在带有猛烈鼓点的OST曲目下能感受到像是“咚”一鼓锤敲进胸腔底,随之到来的大量弥散余振填满整个中下盘,量感恰到好处能让整体声音均衡,饱满而热情,回弹速度适中。(低频质感上实事求是要逊大乌一筹,出不来大乌在爵士乐中快速连续敲击鼓面的真实临场感,与大风扇各有千秋。)还有要注意,812的低频推好了也是呈扁球状,不是大乌那种高度浑圆,强调韧性弹性的表达方式,在这方面很在意的朋友谨慎考虑,如果说大乌的低频构型是一个篮球,那么812低频就是橄榄球,大风扇就是排球(不知道这种比较抽象的形容大家能不能get到)。
第三,极高频。高频部分从来都是812乃至整个akg家族的拿手好戏,完全体812高频依然保持着独属于她的华丽、透明和黄金质感,而驱动好以后又显露出可冲破云霄的极高频延展性,配合低频下潜使812整个音域变得宽广(在这里我不知道该不该引用频宽的概念),在没驱动好之前极高频是被砍掉的,但对此我是毫不意外,因为这就是我之前想象中完全体812高频该有的样子。
第四,微动态。借了它那漫无边际横向声场和分离度的光,有着极其鲜活灵动的微动态,可以在乐曲的伴奏和间奏中非常直观的感受出来,各个音符如山涧泉溪的流水,透明,好动。
第五,人声。812无论男声女声都是以还原为宗旨,不会刻意的削平齿音或者让歌手声音刻意年轻化也不会特意突出人声的频段,人声凹凸与否全凭音源本身,我认为齿音是让人声有真实感和感情的不可或缺因素,如果觉得刺那一定是没得到妥善的驱动,系统控制力足够可以使齿音、喉音、胸音共振达到最好的平衡(补充一下我这套系统的812人声口型是偏大的,也很迎合我的口味,口型大可以更清晰的聆听歌手的发音,带入歌手的感情)
第六,我相信任何听到推好的812的人都会感叹:“什么叫空气感? 这,tnd才叫空气感!”
最后,结项。结项这点我就没必要多说了,公认的结项最优秀的动圈,“手术刀一般精准的结项”已经可以说是最高评价了。
说回tha3,让我总结它的声音是带有鲜明瑞士机特有韵味的中性声,又不失鲜活富有生命力,驱动低阻监听动圈的答案之一,诠释了什么是控制力,也于现在台机市场过度推崇平衡的时代证明了好的单端可以做到素质与韵味兼得,如果你也有玩好812为首akg全家桶的意愿我是极力推荐用这款机器入门的,无脑冲,即使不外加解码adda单用自身dac也能得到一个完成度极高的声音,而且与耳机本体调音是高度契合的,外加高文的东西不用我吹大家也知道其含金量(我相信评论区不会存在那种说我在给高文打广告的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