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吧 关注:487,015贴子:22,826,699

我的经验与教训之考学之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小我们被告知:读书改变命运。这篇帖子来谈谈我是怎么改变命运了。


IP属地:江苏1楼2024-03-28 13:35回复
    我是出身在一个小县城,全市除了市区,都属于国家连片贫困地区,直到18年才脱贫。我父母是都是工人,以上是大背景。
    我从小在县里面上小学,六年级毕业时,我母亲想让我上镇中学,因为离家近。但我父亲认为镇中学有什么,让我去了县中寄宿。在县中三年后我顺理成章的考入了高中部。也就是县一中。这是我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如果我去了镇中学,以其教育质量,我可能中考只考个二中,然后好一点本科,差一点大专。


    IP属地:江苏2楼2024-03-28 13:35
    回复
      县一中的模式就是“学生苦学老师苦教家长苦供”。我高中的时候,衡水中学展露头角。于是我们学校学习衡中模式,早上六点半起来跑操,7点早读,倒退六点就得起床。而晚上一般是十点半睡觉。而高中时期正是人长身体的时候,我晚上睡不够,自然就白天上课睡觉。我的数学老师带完我们这一届就走了,上课比较佛系,睡觉不管。加上数学的催眠,于是我几乎大多数数学课都在睡觉,课下也很少做数学习题。因为没人督促。
      恶果也是会显现的,高二有次月考,我数学考七十来分,讲卷子的时候,老头微微一笑,说:“这次数学题的难度考到九十分说明平时作业有做,考到110说明认真学了。我站在教室后面听到这,低头丧气,“自己怎么混到了这个地步?”似乎那是我考的最差的一次,总成绩出来,在年级上排三百多名。我们年级有近一千人。我当时很诧异,我都浪荡成这个样子了还排个三百名,那后面的七百人是怎么学的?


      IP属地:江苏3楼2024-03-28 13:38
      回复
        我们一向被告知: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老师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我的同桌是个女生,她学习很认真很努力,作业按时做,下课也不娱乐,午饭吃完早早进了教室,更不会像我一样在晚自习看闲书。但她从未考的比我高过。这是对共识的有力反例。我问她这个问题,她的解释是:“你脑子聪明,比我好使。”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不是学习的料的人在中考就被刷下去了。我也理解不了函数,在上完物理课后脑子犯迷糊。总之,我比她强不了多少。
        在观察班上众人,尤其是我的同桌之后,我第一次发现从未有人告诉过的这个现实:大多数人都在伪努力。他们看似在一起上课,一起做题,实则没有去理解知识。为了努力而努力,努力到感动自己。但是,错误的方法你尝试一千遍都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他们按照学校和老师的指挥棒走,看到大家在学于是就学,从未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想达成什么。方向错了,走的越远越偏。


        IP属地:江苏7楼2024-03-28 13:52
        回复
          我那时候模糊的意识到:世界上有两套逻辑,一套是口头上教育人的逻辑(宣传),一套是客观运转的逻辑(真实),聪明人“应该能”区分出来。
          此外,我意识到:学习是讲方法的,考试是有技巧的。


          IP属地:江苏8楼2024-03-28 13:55
          回复
            高二下气氛开始紧张起来,要备战高考。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于是我开始研究高考。
            高考是全省的排名,很多学生只关注考试的成绩,每次考完没出分就打听别人成绩,牵挂于自己考了多少分。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好考坏不取决于你,而取决于和你一同参加考试的人。好一点的重视在年级的名次,很少有人想过大环境。但我想过。
            我们省的高考形势是这样的,省城有五大名校,这五个学校能把重点大学的名额拿去一半多,据说普通班都能考个211。而我们县中,普通班要争取一本,二类班能保个一本(我在的班),尖子班要冲刺985。我想:虽然我智商不比省里面的天之骄子们差,但是:
            1.我一个县城学生,在教育资源,眼界,教师水平上都不如,那我怎么追上他们呢?
            2.而且我学习习惯不好,周末放学回家从不学习,在校一天也就学个晚自习,课间和三餐时间都不学,晚上也不开夜车,怎么和那些勤奋者比?
            3.在省一级的范围内,我的参照对象是什么?我放弃了学校那一套学习方法,决定“用自己研究的的”,怎么知道我的学习方法对不对?
            我于是就看知乎上的经验分享帖,现在看来我很幸运,赶上了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教育。写到这,我很感谢我的母亲,在那个时候肯给我拨款去买一些闲书。我那时候看的有:《认知天性》《人性的弱点》《社会心理学》《学习之道》《大学之路》《精力管理》《习惯的力量》《拖延心理学》······这些书都是外国翻译过来的,价钱都不便宜,动辄三十块一本起步。这些书的内容到现在看也不过时,它们帮助构建了我初步的世界观。


            IP属地:江苏9楼2024-03-28 14:05
            回复
              经过阅读和思考,我最终的答案是这样的:
              1.虽然教学资源差,但大家都做同一套高考题,而高考题的出法和考法是有一定规则的,只要掌握了这个,那我和他们就处在同一起跑线。这个能抹掉素质教育的差距。
              2.决定成绩的不是智商,眼界,思维能力,而是对考纲知识点的掌握度,我应该以掌握知识点的进度为衡量标准,做懂一类题型就拿到一定分数,然后算总分。
              3.高考不是学科竞赛,而是区分度考试,我的对手不是那些少年天才,而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以绝大多数人的水平,考试不看天赋看努力——在正确方向上的努力
              4.大多数人虽然远比我勤奋但效率不高。我应该提高我在有效学习时间内的全神贯注和思维速度,换句话说,管理精力而不是管理时间。


              IP属地:江苏10楼2024-03-28 14:23
              回复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无法用逻辑理解的事情。
                比如之前提到了,高中生睡不够。就这样,还有人晚上回去在被窝里继续学,还有不吃早午饭而是以饼干充饥,直接待在教室不出来的。矿大的都是理科生,应该知道数学的导数和圆锥曲线,物理的力学和电学大题的难度。非常消耗脑细胞,有时候一道题做一个晚自习。你睡不好吃不饱也不锻炼,大脑亚健康,怎么可能做的出来大题?
                再比如学校统一定的高考大纲说明,发下来居然没一个人看。拜托,你既然要参加标准化测试,连考试厅的考纲,出题人的想法都不看?这说不过去吧。
                还有做题,放着往年的高考卷子不做,做一些不知道什么人出的野题。大学教授和不知道哪里来的教研老师的认知,在一条水平线上吗?做模拟卷完全是在污染自己的解题模型,做的越多对高考的把握就越差(当时没有AI概念,所以只是模糊感受)
                我和同学谈起这些,他们都好意笑笑,没几个听进去。我那时候就意识到:对世界的认识不一样,就会导致鸡同鸭讲的效果。


                IP属地:江苏11楼2024-03-28 14:24
                回复
                  当然,方向对了,认真和踏实也很重要。我高考数学只考了72分,就是因为高一高二基础不牢,那一年出题方向变了,题型也变了,结果就哇抓了。
                  高考的成功也给我了一个认识:凡事都有一个通关秘籍或者说最优解法,照着做就能事半功倍。后来花了三年时间我才认识到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接下来就是选大学了。


                  IP属地:江苏12楼2024-03-28 14:30
                  收起回复
                    我的父母没有什么见识,他们希望我去当老师,但免费师范生的分数太高了(那几年教师待遇提升,师范生很火)。也希望我去铁道学校,毕业后进铁路系统。但西南交大的分我够不上,石家庄铁道大学我去又太亏了。我当时的处境就像《OUR KIDS》中描述底层家庭学生一样,全靠自己摸索做选择。
                    我那时候知道“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因为开设的学校太多但就业岗位太少,供过于求;“土木机械”左右护法,因为行业进入成熟期,待遇太差。“XX智能”这种专业明显是把传统专业换皮来骗学生报考的,就和两千年前后的“xx自动化”一样,换汤不换药。计算机最火,但分最高,而且一般高考状元报哪个专业,哪个专业就离下坡路没几年了。
                    然后我就想: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革命,第二次是电力革命,第三次是计算机革命,不管什么科技进步,不管什么工业部门,自动化程度是越来越高是大势所趋。于是我决定选“自动化专业”,也就是“控制科学与工程”。
                    然后我看了一下,在我们省招这个专业的,我的省排名能报的,就是矿大了。我把它当第一志愿,我在这种重大抉择上向来不喜欢冒险。
                    如果当时广东工业大学能在我们省招自动化的话,我现在应该在那里写这篇文章,毕竟他的自动化学科评估是A-。当时还有一个深圳技术大学,是一个新办的大学,据说对标美国还是德国来着,也让我很意动。最后我想,我们的高等教育是计划时代的,有牌子(211)才有地位有拨款。
                    最终我成为了矿大的一份子


                    IP属地:江苏20楼2024-03-28 14:54
                    回复
                      但是有些事情由天不由我。我按着往年的排名来留有余量才选的矿大,然而我那年不知怎么,矿大比往年热门了一点,导致我压着录取分数线一两分过的,因此没录上自动化,而是进了机械类。只能说,或许这就是人生吧(笑)。


                      IP属地:江苏21楼2024-03-28 15:02
                      回复
                        当时高等教育在改革,社会变化太快,学校培养的人才跟不上形势。于是开始办书院,搞大类招生,培养“宽口径人才”,把基础打扎实,后续在看个人兴趣培养成不同专业。再一个,把专业一打包,避免某些专业招不到人,跌破分数线。
                        机械大类就是这么来的,后续有几个方向:机械工程;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工业设计;过程与装备控制。
                        大二要专业分流,这又是一次选择。


                        IP属地:江苏23楼2024-03-28 15:08
                        回复
                          我的考虑是:机械工程果断放弃,我一个毕业学长给我讲这个专业有多差。过程与装备控制在化工学院,俗称”烧锅炉的“,机械加化学,双重buff;智能制造,当年新开的专业,进去是当小白鼠。而且如前所述,带智能的都是忽悠。工业设计,感觉还不错,毕竟产业升级,对这个有需求。机器人工程,最钟意,时代所趋,这不果断第一志愿?
                          于是我的专业次序依次是:机器人工程,工业设计,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过程与装备控制。


                          IP属地:江苏24楼2024-03-28 15:14
                          收起回复
                            但让我意外的是,居然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机械过程作为第一志愿。我钟意的机器人工程的受欢迎程度居然远逊于机械工程。
                            我去了解这些同龄人的想法,他们的思考路径是:机械工程专业排名高,是B+;保研名额多;考研也好考。此外,还有从众心理在起作用。我对此非常不能理解:选专业不应该以出路为首要因素吗?不管是搞学术研究还是找工作,机器人比机械出路都广阔多了啊!这和我上上一级学长的情况不同,他们那时候机器人工程卷破天。
                            还有一个让我理解不了的就是:我们年级有23个女生(四年了我都还记得这个准确的数字),她们居然都报了机械工程而不是工业设计。哪怕不调研行业一线的工作环境,招人的性别考虑的大环境,单是从身边统计学出发,给机械系开课的老师,除了大物马原这种基础课之外,有女老师吗?我至今不明白那些女生是怎么想的。


                            IP属地:江苏27楼2024-03-28 15:26
                            回复
                              接下来的节点来到大三,面临考研和找工作之间选择了。
                              当时的大环境很不好,都知道变差,统计局的数据也不好看。考研人数连年上涨,竞争压力增大。
                              而于我个人,我的认识较之于两年前产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


                              IP属地:江苏28楼2024-03-28 15: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