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吧 关注:13,112贴子:157,045
  • 2回复贴,共1

破解自我与意识的奥秘——叔本华哲学探索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存在或生命的理解,当然绕不开对人的自我的理解。柏拉图的三驾马车的比喻、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洛克的心理白板说等等主张,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关于自我的问题。叔本华以植物作比,直观地给出了自己的解答:“植物的根代表了意志,叶冠则代表了理智,而两者的中介点,茎部,就是“我”——它同时是两者的终端,所以属于两者。“我”是认知和意志暂时的同一主体,我把这种同一性称为一个最高意义的奇迹”。
叔本华的植物比喻颇具深意。自我作为意志与理智的连接,意味着自我绝非是两者的简单叠加。一方面,人扎根于意志中。人总是能直接感知到自身的欲求、冲动。不管外部世界如何,意志总是存在于我们身上,是我们生存的真正动力所在;另一方面,人又具有一定的理智能力。它是意志开出的“花朵”。意志总是需要有所满足、有所实现,但是它也必须面对外部现实的种种境况。人的理智在此时就扮演起重要的角色。它会权衡、调节强烈而盲目的意志活动。¹
意志与理智之间还夹着一个自我。自我既不纯粹是意志,也不纯粹是理智。否则,就又会遁入一种对自我的机械化和片面化的理解之中。自我的“根”是意志,但是由于这个根长埋地下,因而不易让人察觉;同时,自我的“冠”是理智,它露天生长,因而容易为人所见。叔本华对此说道:“自我意识是我们全部意识中的一个十分狭隘的部分,它的内部是昏暗的,它以它的全部客观的认识力量完全顺应着外部世界”。自我意识的狭隘和昏暗,正在于自我的根是长埋地下的意志;同时,自我能够顺应外部世 界,也正在于它拥有理智。叔本华对自我的理解相当深刻,其主张完全可看作是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的先声。
何为“我”?
在叔本华看来,“我”是那认识的主体以及意欲的主体本身,他将其称为“世界之结”。这一本身是无法得到解释的,其处在充足根据律范围之外。由于“我”是当即被给予的并且是不可被解释的,叔本华称其为“卓越的奇迹”。²
因此,“我”不是那纯粹的主体(意志),而是经由意志的客体化之后,在衍生出来的认识力中〔对客体〕认识的主体,同时也是直接和意志关联着的意欲的主体(譬如意志对人的动机做出反应),因此,“我”具有「双重属性」。
正如叔本华的这段描述所言:
“如果有人不觉得下面这一看法太深奥的话,则下列论点也能有助于他弄明白个体只是现象而不是自在之物。每一个体一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即整个客观世界所以可能的补足条件;另一方面又是意志的个别现象,亦即在每一事物中自行客体化之物的个别现象。但是我们本质上的这种二重性并不是基于一种独立自在的统一性的,否则我们单就我们自身而无待于“认识”的客体或“意欲”的客体就能够意识到我们自己。然而这简直是我们做不到的。为了想这样做,我们一旦反躬内省,并在我们把“认识”向内转的时候彻底思索一下,我们就会迷失在无底的空虚中;就会发现我们自己像个空心玻璃球,似乎从球内的空际中发出一种什么声音而又不能在球内找到这声音的来源。于是在我们想把握自己的时候,我们会要战栗悚惧,除了一个没有实体的幽灵之外,我们什么也拿不到手。”³
在叔本华看来,人有两种类型意识:对其他事物的意识和自我意识。
什么是对其他事物的意识呢?叔本华区分了两种类型的意识:自我意识和对其他事物——即未被意志即刻理解(identify)的事物的意识。对其他事物的意识是对外在世界的认识或察觉(awareness),它由处在因果关系中的个体化的、空间-时间的客体所组成。这些事物包括物质客体、其他人以及作为直观表象的自己的身体。他还列入了普遍的和先验的条件——空间、时间和因果性,其属于我们对其他事物的意识但并不属于自我意识。叔本华认为,对其他事物的意识构成了我们认识或意识(awareness)的主导模式。
那么自我意识又是什么呢?前文提到,叔本华区分了两种类型的意识,以其对象区分为:对其他事物的意识和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不是对某种被称为“自我”(self)的客体或对象的意识;相反,它是对自己意欲(willing)的直接意识或认识。叔本华在《论人类意志的自由》一文中,将意志的自我意识描述为除了意志活动之外,还包括个体的情感倾向以及愉悦和不快的感受的全部范围。这样,他承认所有的意愿、欲望、努力、希冀、憧憬、渴望、期望、喜爱、喜悦、欢欣,以及不情愿、厌恶、痛恨、逃避、恐惧、愤怒、憎恨、悲痛、痛苦等感受,以及所有的感动和激情,作为自我意识的内容,当中的每一种都以极其不同的程度和种类而存在。最终,叔本华强调,自我意识的对象是愉悦或不快的情感的不断传递。叔本华利用意志的自我意识经验发现了解释所有经验的关键。这里就和上文中「我」的概念关联起来了。
(江雪晴撰文)
参考文献
[1]吴晓平.哲人的心灵探索——叔本华的心理学要旨述评[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36-141.
[2]David E. Cartwright.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Schopenhauer's Philosophy[M]. Scarecrow Press, 2005.
[3]阿图尔·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第54节)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9-14 12:34回复
    @贴吧包打听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9-14 13:43
    回复
      @贴吧包打听 概括本帖主要内容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9-14 16: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