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吧 关注:21,923贴子:463,725

呼吸和说话不重叠是口吃的根本原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呼吸包括各种方式的呼吸,说话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所以说话过程完全就是呼吸过程,说话时的呼吸过程完全就是说话过程,在别人那里都是这样的,所以别人的说话过程完全就是一个想怎么出气就怎么出气儿的自由呼吸过程。因为是个自由呼吸的过程,是个想怎么出气就怎么出气的过程,所以才能够自由说话,是个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的过程。
所谓口吃状态,就是当前要展开的呼吸过程和说话过程不重叠,不是一个过程。要有效展开呼吸过程就没办法有效实现说话过程,要实现说话过程,就会脱离呼吸特性没办法有效展开呼吸过程,而没办法展开呼吸过程其实就是没办法实现说话过程。这个呼吸和说话不重叠所造成的矛盾,就是当前不好说话的口吃症结。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4-27 11:08回复
    别人的临界发声点就是呼吸循环展开过程的临界出气点,接下来有效出气的过程就是有效发声的过程,过程中的出气动作就是过程中的声音变化。
    口吃心态下的临界发声点是要有效发声的开始,但是和呼吸循环正常展开可以有效出气并没有关系,所以开说的过程按当前状态进行下去就会是一个脱离呼吸特性去勉强中能够出气儿的过程,这是一个通过勉强能够出气去勉强能够说出来的过程。所谓口吃不能抗拒不能挣扎,就是要维持住当前能说感觉不好出气儿勉强出气的形成可说过程,虽然勉强但总算能说。如果不认命如果离经叛道的试图可以有效出气儿去能够有效发声,那么在满足呼吸特性的过程同步的其实也是一个脱离发声方式的过程,导致你从根本上逐步失去说的能力,所以口吃人在这种时刻要学会认命千万不要去挣扎。虽然外在效果不太好有点吞吐,但总算能够说下去,如果非要表现自然的语音效果去正常出气儿,那么反而根本不可说了。
    所谓挣扎中艰难能说的过程,就是在有效出气的意图下,还要抓住一丝能说的感觉不撒手,导致你没有能力有效出气;就是在正常可说的意图下,抓住一丝可以出气的能力不撒手,导致你没有能力自由去说。
    在那种艰难的力求可以说下去的过程,有些字音是需要去避免的是不能说的,因为说这些字音的动作会相对于当前所保持的出气能力幅度过大,维持不住当前所保持的出气能力也就失去了继续说下去的能力。
    在说某些字音的时候,你并不会保持呼吸能力具备出气能力,就是直接在躺平中完全放弃呼吸能力直接去实现和呼吸无关的说话能力,至于气息如何正常运用表现说的过程那是以后的事儿,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就是做好当下。完全没有如何说的概念也就是完全没有如何展开呼吸的概念,那些难发音就是这种形态。就是直接单纯的把说话的形式感觉给劲道十足的形成到位,然后才开始要说话要出气儿去开始能出气儿去能够实现说的过程,这个从根本上和呼吸特性完全无关的状态从根本上就连多少符合说的形式将就着能够出气儿去多少可以说下去的能力都没有,就是严重的卡在那里根本说不下去的口吃状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4-27 11:14
    回复
      说话不正常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呼吸不正常,因为说话形式下的呼吸是正常的,所以你的说话才能够正常。在说话中关注呼吸的正常实现呼吸的正常,本质上就是在关注中实现说话的正常。在说话中要让自己的当前行为百分之百的是有效的呼吸行为,你就能够百分之百的自由如意的随意说话。说话中刻意性的实现百分之百纯粹呼吸行为这个实现目标,你才能迅捷有效的实现自由说话的目的。如果在迷失中根本不能树立这个有效目标,那么你追求自由说话的付出在实现效果上就会大打折扣。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4-27 14:28
      回复
        别人的说话行为是在生成声音效果的念头下去展开,所以前行目标就是在实现声音效果,前行的轨迹就是真实的可以表现语音的轨迹。你容易在迷惑中失去对声音效果的锁定,为能够说而继续展开,这个继续展开的起点就是脱轨的起点,继续展开所导致的状态就会和能说无关,最终处于前方无路的口吃状态。
        在前方无路的口吃状态,不存在披荆斩棘后就能继续前行的可能,所以你再怎么调整也不可能靠拢接近正常状态。在前方无路的口吃状态,也不存在回头路,只有大梦惊醒后的瞬间正常。
        别人只会因为要表现的声音效果而去展开应有行为,脱离锁定的声音效果就不可能再有要说的付出。你会和实现声音效果无关的保持着要说感觉,去实现能说过程,所以你才能够维持住口吃状态。
        口吃状态需要你的付出才能维持住,没有那种错误理解进入不了那种迷惑状态,你就没有能力去维持住口吃状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4-30 08:42
        回复
          锁定着语音效果的当前行为状态,是那种表现要说效果的布局及态势,保持的是那种可以呈现语音长度的出气能力,保持的是将要展现的可以呈现语音变化过程的相应出气动作,保持的是要从声喉区域这个位置为释放点的出气方式特性。如果你的前行方向脱离了对声音效果的锁定,锁定的目标瞬间只是你所认为的说话该有的感觉状态,因为什么样的目标才会有什么样的布局才会有什么样的态势,所以在失去原有目标的瞬间,实现原有目标的布局及态势也就瞬间不存在了,当前的付出所呈现的布局也不过是在维持住所谓的该有说话状态而存在。在你不知道怎么说而瞬间失去对语音效果锁定的时候,当前也就马上不存在什么表现语音效果的布局及态势了。
          别人要说的时候就会锁定语音效果,他的付出因为要实现语音效果而相应布局处于能够实现语音效果的态势下。而你在要说意念强烈的情形下却失去了对语音效果的锁定,那么这个要说意念强烈所导致的相应付出的实际布局就会和能够表现语音效果无关,只是和模拟说话状态有关。
          在要说的念头下,却失去了对语音效果的锁定,有这种能力才有能力口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就容易口吃。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4-30 09:13
          回复
            别人在说话意图下要表现的声音长度实际就是气息流长度,要表现的声音变化其实就是气息流变化,想怎么说的意图其实就是想怎么出气的意图,但在他们的意识里只有如何表现声音的概念,声音的感觉实质就是声喉区域释放气息的感觉。所以他们语音表达的基本意图,就是展现有效从声喉区域释放气息该有的效果,自由展开气息动态过程表现应有的语音动态过程。
            1、从声喉区释放气息的过程才会有声音效果,发出声音的心态所导致的出气特性必然会从声喉区域释放。要表现的语音在展开出气过程,有口吃经历的人某些时候会对即将出现的声音效果是否能够正常有着拿不准的心态,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你延迟落实声音效果的出现。说话行为的过程在展开,却不能及时落实气息从声喉区域释放这个该有的特性,随着说话行为继续展开,会导致在接下来让当前的出气过程失去从声喉区域释放气息的特性。也就是随着说话行为的展开不能及时落实有效发声,结果是过了这个村儿就没了这个店,在这种不可逆中完全失去了说的特性。
            2、气息的动态展开过程就是声音的动态表现过程,如何发声就是如何出气。想要如何发声却没有要如何去出气,直接先有个喉部放气中如何去展开出气动作的方式感觉,然后才会依托这样的方式展开该有的气息流出动态去表现该有的语音动态,但你按当前的空壳方式根本形成不了这样的气息流出过程。
            第一种情况,本来是真的在说,因为不能顺应大势及时落实声喉区域释放气息的特性,结果导致当前的气息运用能力失去了这个特性,失去了可说的能力。只有口吃的人才会在满脑子不可避免的口吃效果中,在延迟声音效果的落实中在接下来的继续展开中失去发声的特性。
            第二种情况,开始就没有真的在说,没有去直接展现该有的气息流出过程,却脱离实际的凭空生出一个如何展开气息动态的行为空壳儿方式,从动态的起点就不存在可说特性。只有口吃的人,才会有这种事前和实现说话效果无关的说话行为,然后在这个无关行为效果无关行为特性的基础上实现不出说的过程。
            别人的说话,说话行为在整体展开整体停止,整体迟缓整体加速。什么时候也不会出现第一种情况,及时落实声喉区域释放气息的特性相对整体进展有所滞后,接下来在事态的不可逆中从根本上不再存在说的特性。也不会出现第二种情况,起点行为和展开呼吸循环实现接下来的出气过程没有关系,没有要出气的凭空有了个如何出气的方式感觉,然后依托这样的方式感觉展现不出来该有的出气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真的在说,但是面对不确定的后果导致声音效果在延迟出现,在整体持续展开中导致的相对滞后使得发声特性不可再实现,结果最终没法说。
            上述现象使得口吃人身上出现第二属性,他不会在第一时点真的去说。他的起始行为和有效展开呼吸循环无关,和有效实现接下来的出气过程无关,这个第二属性就是口吃本能。
            因为说话过程本质上就是个呼吸过程,有效展开的说话过程就是在有效展开呼吸循环过程。那种本能出现的行为感觉,也就是一种出气方式,实际上根本没有要展开呼吸循环实现出气过程,结果不就是按当前的方式感觉没办法展开相应的出气过程了吗?
            第二属性根深蒂固的时候,就是口吃本能相当严重的时候。
            本来是真的在说,真的在展开相应的气息长度去表现相应的声音长度,真的在实现相应的气息变化去表现相应的声音变化,但是声喉释放气息的特性相对延迟后,导致接下来的状态中声喉区域不再具备释放气息的地理优势特性。这种时候你的思维已经明显意识到事不可为,在这种败势已成的局面下,气息如何展开的运用布局瞬间消失,整体搁置在饱满的气息上维持着说的感觉去寻找可说的出路。当前虽有声喉释放气息的感觉,但是已经没有了展开相应气息流出的动态能力了。
            真的在说,因为过程中没有真的在说,导致最终保持着说的形式没有说的能力。
            在由此衍生的口吃属性下,从开始就没有真的在说,直接进入到上述连锁反应后才会出现的最终阶段。
            所以那些口吃严重的人,他们直接把口吃结点当成说话起点,开始说话就是开始无路可走的口吃起点。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4-30 09:34
            收起回复
              别人有想说话的念头就会锁定声音效果这个目标,使得自身状态时刻处于有效实现声音效果的状态,过程展现的各种说话姿态,在锁定声音效果中都是各种有效实现声音效果的各种姿态。脱离声音效果这个实际,去想当然形成自以为是的合理状态,就是在闭门造车的脱离实际,脱离实际的状态就会在现实中没办法实际应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4-30 16:04
              回复
                回复12号楼:发声前的积累、蓄势、发力,必然是出气前的积累、蓄势、发力;当前是适合发声的临界发声点,也是适合出气的临界出气点。真实在展开的说话过程,才具备消耗气息的特性,当前具备消耗气息特性的说话行为,才能通过消耗过程实现语音过程。
                真实的说话行为,才能实现出气过程,出气过程消耗气息的能力,才是生成语音效果的能力。没有在真实的生成语音过程,就是和能够消耗气息无关的有一个要说状态,因为要说状态和要出气状态的不重叠,所以就卡在那里,没法说了。
                所以关注呼吸过程实现呼吸过程,只要所关注的呼吸循环在正常展开,你的说话过程必然在正常展开。
                出气过程和发声过程的重叠,消耗气息的过程就是生成语音的过程,消耗气息的动态就是生成语音的动态,你的出气动作本身就是你的说话动作,你的说话动作就是你的语音变化,生成语音的力感在展开整体动作,过程动作的力感在生成当前语音。这种完全重叠的情形下你就会天然的好说天然的能说,因为没有非重叠所导致的相应矛盾。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5-02 19:26
                收起回复
                  发声前的蓄势过程,必然是出气前的吸纳过程,要出气的吸纳蓄势,才能展开该有的出气过程,实现相应的语音过程。
                  如果发声前两点之间的说话蓄势,并不是要展开出气前的吸纳蓄势,这种情况所形成的要说话和要出气的不重叠,就是没法说的口吃状态。
                  别人是在形成接下来的语音过程,所以所展现的行为实质上是在实现该有的出气过程,可展开的气息消耗过程才能生成相应的语音过程。
                  和语音过程无关的去形成能说状态,状态结果实质就是和能够展开出气过程无关。只有在不知道如何说的心态下才不会实现语音过程的生成要说感受,不去实现语音过程所生成的要说感觉,按这样的感觉特点趋势就没办法去展开实现说的过程。
                  感觉不好说不可说的时候,你已经没有在落实说的过程,为了能说下去而维持住的当下说话感觉,已经和能够展开有效的消耗气息过程无关,就是已经和表现语音过程无关。在已经无关的前提下,为了能够说而继续下注继续投入,立足于和展开过程无关的继续付出,只会让你更加没有能力展开呼吸循环中的出气过程,去能够通过有效消耗气息的过程生成过程中的语音效果。
                  别人感觉不好说,是感觉到自己不能有效展开气息消耗过程表现该有的动态语音过程,他们去有效实现该有的语音过程,就是在有效的实现该有的出气过程。
                  口吃人感觉不好说,会在不说中瞬间先维持住现有的合理说话状态,你所维持住的合理说话状态也就在没有说下去的念头下,以不说为前提瞬间失去自由出气的活性特性,你是在立足于静止稳定的画面去协调说话系统内部相关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接下来依托当前这个失去呼吸特性的说话状态去能够展开出气过程实现说的过程,当然就是标准的口吃状态了。
                  别人是依托要生成的语音过程形成说的能力,所以他们的能力能够表现语音过程。你是立足于静止稳定的画面排布生成内部关系形成整体说话系统,这种没有动态能力的说话感觉当然实现不出说的过程。
                  不管是动态结构还是静止状态,说话系统内部的各个部位都和相邻其他部位有合理的相互关系,所以你都会感觉这些部位儿很正常。在静止状态中,你关注的任何部位儿控制的任何部位儿都不可能有效展开表现说的过程。在动态结构中,你关注的口舌动态就是你的说话过程,你关注的出气动态就是你的说话过程。因为整体有能力,所以每一个局部才有能力。并不是某个局部出现问题了,才导致的整体没有能力。所以并不是因为嘴巴舌头不灵活所以不好说话,也不是因为什么声带不能正常拦截所以不能正常说话,更不是什么肺活量低的问题导致你不好说话。而是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整体,整体就不存在那种可说的特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5-04 09:35
                  回复
                    以发声点分界,发声点之前的过程是在形成说话能力,发声点之后的过程是在生成语音过程。
                    发声点之前任意两点间的积累都是在形成接下来的语音过程,那么就是在形成接下来的气息消耗过程。
                    发声点之前任意两点间的积累,是以静态的合理说话状态为目标去实现,没有在形成声音过程,实际上就是没有在形成接下来的出气过程。那么这两点间积累出的力感态势,就会和接下来能够展开出气过程没有关系。那么在发声点也就是出气点,因为无法形成消耗气息的过程所以也就无法生成表现语音的过程。
                    正常要说的态势感觉,完全是正常要展开出气过程的态势感觉,所以别人的说话行为百分之百的是呼吸行为,百分之百的呼吸行为当然能够有效地展开呼吸过程,所以能够有效的实现语音过程。
                    在你这里有那么一点说话的态势,和有效展开出气过程完全无关,但却是当前能够说话所必不可少的,所以你必须以能够展开这个态势为核心,让你当前的呼吸能力跟进这个态势形成一个出气过程。这种不能自由呼吸因为语音的需要,违背呼吸特性刻意能够出气的过程,这种难受中的不可能,就是在憋屈中的很难说,就是不好说的口吃感觉。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5-04 10:04
                    回复
                      说话过程完全就是个呼吸过程,但并不是平常那种简单的能出气就行的呼吸,是在实现气息长度气息变化出气形式如意的呼吸过程。
                      所以出气前的行为,是形成这个出气过程的行为,然后才能形成这样的出气过程。
                      你有能力去形成你要形成的语音过程,那么出气前的行为就是在形成这样的出气过程。如果思维意识对于如何表现这样的语音过程处于短路状态,完全没有如何才能形成这个语音过程的概念,你就不可能在出气前有形成这个出气过程的行为,所以在临界出气点你没有能力展开你所要的出气过程。要么保持着出气方式感觉、形成不了出气过程,要么形成出气过程就会脱离当前保持的出气方式。
                      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说的时候,你的意识里是那种正在说话时候该有的感觉,正在说话时候的感觉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过程,你并没有在实现语音过程,你是在进入这种状态。
                      在不知道怎么说的前提下没有能力去形成说的过程,意识里直接浮现出正在说话时的状态感觉,然后去生成这样的状态感觉。
                      别人的行为感觉是形成语音过程才会出现的行为感觉,你的行为感觉却是直接模拟出正在说话时的方式感受。在临界出气点按这样的方式感受当然形成不了你要的那种出气过程。这个消耗气息的过程无法展现,过程的外在效果(语音)也就无法实现。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05-05 08:56
                      回复
                        别人要表现的语音是个过程,是个消耗气息的过程,是个出气过程。所以在出气之前过程中的任意两点,都有生成出气能力的累积。你在不知道怎么说中,意识里直接浮现出正在说话的状态感觉,这个状态感觉是一个静止画面,你当前所谓的说话行为是在实现这个静止状态的行为。所以在出气前过程的任意两点,不存在形成出气能力的累积。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3-05-05 09:10
                        收起回复
                          你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去实现这个意图。
                          别人的意图是语音过程,他在实现语音过程。
                          你在不知道怎么说中,意识内浮现不出来语音过程这个效果目标,只能观想正在发声时该有的状态感觉。这样该有的语音过程效果目标就被发声状态应有的状态感受所替代了,结果你和别人就有了不一样的实现目标。
                          说话过程完全就是呼吸过程,别人在实现语音过程就是在实现这个出气效果过程。你把发声时才有的感觉状态当成目标直接形成,并不是在实现该有的出气过程。所以在出气的起点,也就是在临界出气点,你没有能力形成该有的出气过程,所以这个出气过程才有的外在过程效果也就实现不出来了。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你的目标和别人不一样,你的过程就和别人也不一样,所以你不可能得到别人的那种结果,你只能得到你要的那种结果。
                          所以口吃套路一般都是分两步走,第一步以发声时才有的状态感受为目标形成这种最佳说话状态感受。在第一步的结果上去努力实现空想出来的语音过程,这就是第二步。
                          在第二步的过程,你没有能力放弃第一步所形成的成果,你就没办法从零点起步正常实现你要的语音过程效果。
                          放弃也是一种能力,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步的成果?第一步的成果为什么要放弃?在什么都不知道的前提下,你怎么可能放弃?
                          你天然的有形成第一步成果的能力,从根本上你没有放弃第一步成果的能力,这就是不可消除的天然口吃属性。
                          正常的说话过程是正常的呼吸过程,时时刻刻是呼吸循环正常展开的过程。如果说话的动态过程中任意两点之间的效果没有在展开呼吸循环,和展开呼吸循环过程没有关系,那就说明出现了和说话无关的行为,形成了和实现语音过程无关的成果。在这样的成果上接下来你根本没办法正常说话。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3-05-05 12:18
                          收起回复
                            说话前的正常意识里,能够浮现出要表现语音的婉转曲折长度过程,所以就能够去实现这个语音过程。
                            说话前的非正常意识里,在没有方向的意识内没有语音的过程只有语音发生时该有的状态,所以你只能去形成这种状态该有的发力姿态时的特色感觉。
                            口吃人很多时候都是在非正常意识下近乎条件反射本能的有了要说的感觉及其相应姿态,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开始去观想说的过程试图能够实现说的过程。但你要说出来所保持的当前已有状态,根本不具备能够展开可以表现说话过程的特性。
                            如果关注呼吸过程实现呼吸循环,你能够在意识内浮现出气息释放的婉转曲折长度过程,并能够实现气息释放的婉转曲折长度过程,那么就等同于你可以实现婉转曲折长度过程的语音效果。
                            别人展开说的过程,吸纳之后是释放,在释放的时候才会有释放的感觉。在不正常的意识下,你没有能力展开吸纳然后释放这个该有的正常过程。没有路径可走的前提下,你的意识内只能直接浮现出正在释放时的那种感觉状态,然后直接凭空的模拟生成这种状态。按这样的感觉姿态为起点,当然不能正常有效的去表现说的过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3-05-06 09:40
                            回复
                              说话过程完全就是呼吸过程,那么要发声的架势就完全是要出气的架势,因为有效展开出气的过程就是在有效的展开语音过程,所以能够很容易的展开出气过程去表现语音过程。说话过程就是呼吸过程,说话过程和呼吸过程就是重叠的,不存在不好说的情况。关注自始至终的语音过程,去发现说话过程和呼吸过程不重叠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口吃的原因。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3-05-06 1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