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yuan599吧 关注:11,164贴子:1,526,464

小喇叭广播了:日常感冒中医解决方案几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内容不是一起的,所以分楼归纳,各位客官见谅。


IP属地:广西1楼2018-09-06 22:15回复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红枣6枚 生姜3片
    1、桂枝加附子汤:感冒发烧,头痛,出汗,怕冷,腰酸重,鼻鸣干呕。
    桂枝3g、白芍3g、炙甘草2g、附子1g、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三剂。
    2、麻黄理中冲剂:感冒发烧,头痛,身痛,骨节痛。无汗,喘。饮食难入。
    麻黄3g、桂枝2g、炙甘草1g、杏仁2g、白术2g、党参2g、干姜2g、附子2g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两剂。
    3、加味小青龙汤:感冒被凉药误治,热退后咳嗽不止,饮食减少,痰喘。
    麻黄2g、细辛1g、附子3g、五味子2g、陈皮2g、半夏2g、茯苓2g、白术2g、干姜2g、炙甘草2g、桂枝3g、白芍2g
    开水泡服,早醒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两剂。
    4、桂枝二陈汤:感冒出汗,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痰。
    桂枝3g、白芍3g、炙甘草2g、陈皮2g、半夏2g、茯苓2g、生姜2片、大枣1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四剂。


    IP属地:广西2楼2018-09-06 22:15
    回复
      天,硬扛即可。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9-06 22:17
      收起回复
        二部一:
        1,桂枝汤,此方用于发热、恶寒、鼻塞、头或身痛、有汗、口不渴,无咳嗽。此汤需温服,药后要喝一小碗热的米粥,以帮助药力达到四肢末梢,之后全身会微微汗出,需盖好被子,或多穿衣服,以免再受风寒。并需忌食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麻黄汤,此方用于发热、恶寒、鼻塞、头或身痛、无汗、或喘、口不渴,有或无咳嗽。此汤需温服,药后不需喝米粥,并需忌食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用量需根据病情调整,适当加减更好。有心脏病者可用荆芥、防风、苏叶以代替麻黄。若能配合针灸,效果更佳。有网友批评我的鲁莽,说:“麻黄汤这样峻猛的药方,是这样随随便便在网上发出来给别人参考用的么?”其实,如果真正用过此方的人就应该知道,若能对证施用,疗效极佳。临床上我所治诸多风寒感冒,若适用于麻黄汤,用之往往半剂知,一剂愈,其效如神。取效的关键既在于选方,亦在于药量,否则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强烈建议要对证用方,用合适的药量,而不要滥服重剂汤方,以免伤损阴津。
        3,大小青龙汤,症见发热、恶寒、鼻塞、头或身痛、无汗,咳嗽,若伴有口渴、黄痰、黄涕、咽喉疼痛的用大青龙汤,若伴有口不渴、白痰、清涕的则用小青龙汤。此二方都需温服,药后不需喝米粥。二方皆名为青龙,龙得天地纯阳之气以生,藏于水而不离乎水。能明乎理,则方义自现。简单来说,大青龙汤偏重于治疗“寒包火”证,病人表现为外有表寒,内在火热,如病人正发高烧,却恶寒怕冷,即是此证。小青龙汤偏生于治疗外感寒湿证,病人感冒前多有淋雨或沾水之类的病史,其表现为咳嗽、痰多且色清白。
        4,小柴胡汤:外邪渐退,已不再发烧、恶寒,或有轻微的发烧,而不恶寒,或一阵子发烧,一阵子发冷,伴见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恶心想吐,且耳鸣或耳闭,或偏头痛的用此方。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狀,或莫名其妙地发烧,或女人经期感冒时,亦可服此方。
        5,麻杏甘石汤,此方用于发热、咳嗽、鼻塞、有汗或无汗、或咳或喘、口渴、黄痰、黄鼻涕的人。此汤需温服,药后不需喝米粥。多用于感冒风寒之后,外邪陷入肺中,出现肺热症状的,以咳嗽、喘急、发烧为主要表现。西医临床所见的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多属此方主治,且小儿多见。
        6,葛根汤,此方用于发热、恶寒、鼻塞、头或身痛、无汗,且伴有口渴、咽喉疼痛、颈项强硬的患者。此汤亦需温服,药后要如服桂枝汤一样喝点热的米粥,并需忌食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小儿如正在发水痘,伴有发烧、咽痛,用此方后既退烧,又祛水痘,邪气外透,病即转愈。
        7,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方用于素体阳虚或三阴体质患者,感冒发热,但热度不高,伴无汗、畏寒、肢冷、口不渴、清涕,舌淡红、苔薄白,或感冒持久不愈,或面色青白无华,只要确定是阳虚体质且外感风寒,多有良效。其方可以温养少阴元阳,使少阴温而阳气不脱,又能温开太阳卫阳,使太阳透而寒邪得散,阳气得足,敷布全身,内则涵养真阳,外则温经御寒,其邪自散,其病自愈。我认为,对于所有的寒性病证来说,都可考虑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来助阳祛邪。稳妥的用法是三味药各十克,水煎服即可。比如受寒感冒出现鼻塞流涕的病人即可用此方。再如各种肿瘤都是阴寒内聚之证,适当地拔一下寒毒,颇有益于康复。再者,心脏病、高血压、风湿、类风湿多与寒气内伏有关,此方颇可治本。感冒发烧本属小病,若经误治,时会出现急性心肌炎、急性肾炎,甚至休克,即是外邪被压入手足少阴层次了,此类病人亦可用此方。可以说,麻黄附子细辛汤就是祛逐手足少阴层次邪气的最佳处方,临床极为常用。
        8,麻黄桂枝各半汤,用于感冒日久未愈,正气略虚,邪气势减,但仍未解,此时营卫不和而复为表邪闭郁,病人表现为面色红润,身体发痒,时而恶寒,时而发烧,类似疟疾一样,但热多寒少,病情介于表实与表虚之间,若仅用桂枝汤治疗,则碍于表郁无汗,仅用麻黄汤,又恐出汗过多。麻黄桂枝各半汤既能调和营卫,又能开表发汗,融祛风散寒、透邪达表、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畅达阳气于一方,刚柔相济,因势利导,达到小汗邪解而又不伤正气的效果,颇合于感冒后期。若病友风寒感冒想自己用方,却分不清该用麻黄汤或桂枝汤,或者既有麻黄汤的症状又伴有桂枝汤的症状时,则可选用此方。
        若参照以上处方都不适合自己的症状,那就考虑是否属于虚人感冒,我在《选择中医》一书中提供了三个关于虚人感冒的方子,包括柴胡桂枝汤、玉屏风散及参苏饮,病友可根据感冒症状自己选用,此时需扶正解表,或补阳,或滋阴,或补气。若在感冒的同时,兼有他病,或以上所提供的十二个处方都不适合自己时,则需明医面诊处方,在此就不推荐读者滥服汤药。
        自2012年底开始,中国东部地区普遍出现了阴霾天气。不少人出现感冒、咽痛、音哑、咳嗽等症,这是阴寒湿邪外侵,与肺气相搏,正不能胜邪,邪气郁于肺窍,发为诸症。需尽量减少户外锻炼,以减少呼吸污浊空气。若无汗、咳嗽、有痰、畏寒,可考虑用小青龙汤开表祛邪。若有发烧,则可用乌梅白糖汤敛降木气。若咽喉干痛,则用桔梗甘草汤加玄参治之,若音哑则加诃子亦颇有效。
        总之,治疗风寒感冒一定要把握一个大原则:要把邪气往外赶,而不是往里压。打开肌表毛孔,让邪气自内向外透出,才是正法。中医认为,邪之来路亦即邪之出路。因此外感邪气,需开表祛邪。比如牛进了屋子,正确的方法是打开门窗,从里面向外赶牛。若关紧门窗去杀牛,估计屋子也被牛给毁了。若滥用寒凉药物,封闭毛孔,试图在体内杀邪攻邪,这是错误的治疗。一则寒凉伤阳,导致正虚无力祛邪;二则正虚则邪气易于内伏,结果邪气自表入里,轻微的外感表证被治成三阴虚寒重证。治风寒感冒的正确思路与方法:不能闭门留邪,要解表透邪;解表之法甚多,汤药、针刺、艾灸、推拿、拔罐、刮痧、外敷等都可,不拘定法,随人方便而施;若兼正虚需补正,正不虚则直接祛邪;感冒时最好服些热粥,且需清淡饮食,注意休息,以补益中焦,调和营卫;发烧不可怕,滥用寒凉药压邪入里更为可怕。
        另外,风寒外袭而感冒,若不想吃药,还可以用热水泡脚,或蒸桑拿,出一身透汗。或用电吹风吹暖风烫烫风池穴和风府穴。或喝生姜红糖水或热米粥发汗。此法温补中阳,增加中焦生化之源,汗出而营卫自调。或用纸捻刺激鼻粘膜打几个喷嚏。或肚脐贴敷中药。小儿亦可用汤药煎好洗个热的中药汤液澡。还可用贴敷疗法,亦能速愈。一则,生姜、大葱白及麻黄各适量,共捣烂如泥状,贴于肚脐,上置热水袋熨之,并盖被取汗。二则,胡椒、丁香各7粒,碾碎,与大葱白共捣烂如泥,涂于手心,双掌相合,夹于大腿内侧,再盖被取汗。用此二法需配合喝点热米粥,多盖被子,汗出而感冒自愈。
        发烧、咳嗽的处理:
        风寒感冒多会伴有发烧,因此,有人担心地问我,孩子感冒发烧到了38.5度,要不要用退烧药?我的观点是:不用。单纯用西药退烧只是缓解症状,并没有从根本上治疗感冒。且发烧是人体正气抵抗邪气的自保反应。正确的治法是解表祛邪。让邪气退出机体,则不治烧而烧自退,标本同治,故能速愈感冒。再者,中医退烧非常快,完全不需服西药。至于会不会烧坏脑子,我认为若实在担心,或者对中医有所怀疑,不妨及时服用西医的退烧药。这也是人之常情,我完全可以理解。
        我治疗发烧常喜用陶华的柴葛解肌汤,此方内含大青龙汤、升麻葛根汤、小柴胡汤、桔梗甘草汤及芍药甘草汤五个方子,能同时兼顾外感邪气的表、里和半表半里三个病理层次,从而发而越之、清而透之、引而领之,直令邪热无所循形。临床上若是善用此方,并适当加减药叶、调理剂量,并煎服得法,最善退感冒高烧,用后一般不会热退复热。其方:柴胡40克,葛根30克,白芷10克(后下),羌活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5克,白芍10克,黄芩6克,生石膏50克,连翘30克。加水适量,大火煎开20分钟,加白芷,再煎3分钟即可。可每半小时服一次,至烧退为止。一般药后两小时开始微微出汗,高热即渐退。此方屡用屡效,疗效确切。
        再者,感冒发烧并不需要慌张,不妨先试着自己解决。且退烧的方法还有很多,可艾灸大椎,或风池,或身柱;或针刺合谷、外关;或针刺大椎、风池、风府;或针刺风池、足三里;或点刺耳尖放血;或大椎、肺俞拔罐;或上后背刮痧,重点在风门、肺俞一带;或点刺少商、商阳出血;或十宣点刺放血等,善用诸法都可迅速退烧。我曾治一朋友的感冒发烧,先针风池、风府、大椎,用泻法,即出汗,再针合谷、太冲、外关,针入数分钟即觉烧退,留针半小时已经完全康复。而且,此类病例特别多,几乎我的家人、朋友感冒发烧,我都喜用此法退烧,实在是快捷方便。若不懂针刺,则项后之穴就不建议针刺了。此外,还可以用灸法,我自己偶有发烧,喜让家人为我灸天柱穴,灸时不久即汗出,而其热立退。若用过上法仍不能退烧,建议及时请明医面诊一下,以免耽误了病情。
        感冒后期,或感冒失治,或误治,或治而未愈,邪气未能完全透出,郁于肺内,发为咳嗽,久久不能断根。或有痰或无痰,此病临床上也较为常见。西医多诊为气管或支气管炎。这是素体肺虚,邪气伏于肺脏,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司。邪气上撞于肺,发为咳嗽。需注意不可再过于开表,当以疏散风寒,宣肃肺气为法,汤药可用金沸草散,配合六经辨证,多有良效。或辅以针灸,亦可速效。
        金沸草汤:法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生姜20克(切开),大枣10克(切开),前胡10克,荆芥10克,旋覆花10克(包煎),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杏仁20(打碎),白芥子10克(炒捣),麻黄10克。水煎服,日一剂。一般一二剂可效。上方即六安煎、桔梗汤加旋复花、白芍、甘草,再合荆芥、前胡而成。其加减法众多,有痰无痰,因虚因实,因寒因热,各有不同,要在辨证论治。我临床治一般咳嗽多喜用此方进退,多有不错效果。在此推出,以方便诸位患咳嗽的病友。临床上还见有感冒愈后,仍留一个咳嗽的尾巴,伴有痰。我读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学到一个方子,名为清咽宁肺汤,其方:桔梗10克,炒山栀,黄芩,桑白皮,生甘草,前胡,知母,贝母各5克,水煎服,有效。


        IP属地:广西4楼2018-09-06 22:17
        回复
          除了抢楼 撩妹 谁认真看完?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9-06 22:19
          回复
            二部二:
            风寒感冒的错误治疗:
            按中医理论,感冒是风寒外邪侵犯了肌表,人体阳气奋起抗邪,表现为发烧、头痛、身痛等不适症状。正确的治疗思路是解表祛邪,把汗孔打开,把邪气祛出机体,使邪气与人体和谐共处。西医把外来邪气看为病毒,其治法是关紧门窗,以人体为战场,用药物专事杀灭病毒。结果病毒灭了,人体正气也弱了,反而更易感冒。每每听人说起孩子感冒发烧,去医院排队打吊针,花了不少钱,孩子反而越治越容易感冒,精神萎靡了,面色苍白了,食欲也差了,手足也冰冷了。这是错误的治疗,用挂水治外感,是把病邪使劲地往机体深层压,邪气内伏,种下了将来生大病的种子,实在是得不偿失。邪气内伏三阴,久之可能引起的疾病很多,包括各种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各种肾病、心脏病等,都可能与此相关。以白血病为例,分析其病因,不外两点。一则素体阳虚,此多由父母遗传所致。二则受寒感冒后被误用或滥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把外感邪气直压入三阴层次。肝统血,脾生血,血生精,精养肾。邪入三阴,郁而化火,内灼肝脾肾,终至恶病发生。
            中医治疗感冒发烧,其疗效极快,多能一天即愈,远非西医西药所能比拟。可惜为什么父母宁肯把孩子送去医院,选择又慢又毒害孩子的挂水,反而不肯接受一下又便宜又有效的中医呢?答案我想还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中医。认为中医是老祖宗的东西,不属于科学,而西医是科学。在他们看来科学的一定是正确的。岂不知科学的西医治疗感冒最是害人不浅。特别是如果病人属三阴体质,风寒邪气被抗生素压入体内,极易出现身体内在的不适,奈何机器检查一切正常,常规医学只能作为精神病来处理。结果原来的疾病病未愈,又被灌以抗精神病西药。每每有此类病人说起其患病经历以及治疗过程,唏嘘感叹,令人伤感。本来一两付药可以治愈的感冒,结果花去数万元,病却越治越重。如此医学,怎么可能保证全人类的健康?
            我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女儿感冒发烧,挂水数天烧未退,再继续挂水,突然出现了腰部剧痛,小便红色,急查已经变成了肾炎。转院再治,渐至肾衰与心衰,病危。再转院治疗,最终病愈,但之后体质明显下降,大不如前,且反复感冒。此太阳邪气内伏少阴,留下病根。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千万别再给孩子挂水了。也曾诊治过一女病人,感冒后往来寒热,明显是小柴胡证,但其人不信中医,认为吃中药太慢,要求入院急诊治疗。挂水三天,寒热终于尽退,但面色晦暗,精神萎靡。仲景早有明训,素体血弱气虚,腠理开,外感风寒则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正邪分争而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药方对证可一剂而愈,奈何病人认为西医快,一定要选择挂水治疗。中医将此归属十不治之人,我也是无可奈何。还曾治疗一男病人,自述半年前感冒,挂水后出现心动过速,之后即呼吸困难,反复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心慌,乏困,两胁肋时有刺痛,胃胀。五个月时间体重骤减30斤,近十日有尿失禁。化验结果一切正常,被医生诊为植物神经紊乱,用过安定。但病人不相信自己是精神问题。用麻附细合麻子仁丸加味,一付而症减。因此感冒风寒后,滥用挂水,其害极大,罄竹难书。所以感冒发烧,就选择中医。
            当然,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发烧,有时用抗生素治疗亦能见到疗效。如果病人属阳明体质,阳气旺盛而引起高烧,抗生素确能退烧。但多数情况下病人的阳虚偏于不足,属于阳虚的三阴体质,此时用抗生素治疗感冒,虽然感冒的症状不见了,但并不是感冒被治好了,抗生素寒凉之性反把邪气压入三阴层次。表面上的病愈其实是假象。用抗生素后如果出现面色苍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手足冰冷、更容易感冒等症状,就是阳虚于内的表现,若反见孩子出现多动或烦躁易发脾气,这是内阳不固,心阳受损,风飘于外了。
            近年来多有感冒发烧挂水后死亡的病例报道,且多发生在南方。分析其原因,南方靠近赤道,天气炎热,人体汗孔开泄,阳气易于外浮。阳浮于外则内阳必虚,易见面色苍白无华、手足冰冷、畏寒喜暖之征象。阳虚之人若感外感,阳气奋起抗邪,内阳益虚,猝然遭寒凉药液灌入体内,阳气急缩,邪气内入,反致夭亡。国内某日新闻:某博士感冒挂水而猝死。这是外邪被抗生素直压入手少阴了。这样的病症按中医来治十分简单,打开门,把邪气赶出去就可以了,开表祛邪。西医不懂此理,以杀灭为能事。岂不知邪气无门可出,只能向三阴层次深入。即使病人其时不死,亦造成邪气内伏,早晚还会生出大病来。迷惑于所谓科学的西医,岂不悲哉。草木的根在地下,人的根则在身半以下。根不可伤,根伤则命悬。初春时节,最忌下半身穿衣太薄。风寒外袭,轻则伤风感冒,重则寒着筋骨,久而成痹。若阳气过伤,下焦渐虚,相火反浮,高风飘摇,最是危险。一旦中风,则灵智尽损,生机猝遏。俗语“大风吹倒无根树,伤寒最死下虚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预防感冒:
            风寒感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一则,平时注意适当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二则,在任何季节里,如果天气变冷需及时加衣,要保持暖和。三则,春天不要过急脱去棉衣,以防受寒,更不要在早春就露出大腿,最易感冒外寒而生病。四则,有流感来袭时要远避病人,邪之所凑,易伤正气,故需避邪。五则,若稍有不适,及时针刺或艾灸,或服汤药,可扶正预防感冒的发作。六则,平时重视针灸保健,扶住正气,邪不可侵。一般将要感冒时怕冷,眼皮重,身重,咽痛等症状。
            预防感冒的小窍门:用餐纸捻细,刺激鼻腔,主动打几个喷嚏,让后背微微出点汗,可以有效地预防感冒的发生,即使是感冒早期,此法亦有效。外邪侵袭,肺气郁闭了,身体会自动打喷嚏,这是自我祛邪反应。如果邪气太重,或者机体的抵抗力不够强,我们可以主动打喷嚏来祛邪。打喷嚏是宣通肺窍的最好的办法。再者,针灸可以让自觉要感冒的人迅速正复邪退而康复。我临床治疗过数例感冒前兆患者,病人自述可能要感冒了,已经有些轻微的不适。针灸之后,正气一复,邪气即退,而感冒也最终没有发作。此即所谓的“治未病”,邪气初客,未及深入,可从太阳之表直接祛除出去。我一般针泻大椎、风池、风府、外关诸穴,良效。
            大病重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本来正气已弱,若再被阴寒邪气外袭,则内外夹攻,正气不支,病情会出现反复,甚至会导致不可逆的后果。我曾治疗一肝癌患者,病情渐趋康复,过年走亲戚高兴,在车上吹了风,引起感冒,之后健康即每况愈下,百般调治,终未能回天。推而广之,所有虚损病证都要预防感冒。
            冬天阳气内藏,卫外减少,若感风寒邪气,则易感冒。正常人感冒后汗之即可缓解,但临床所见一些三阴层次的疾病,如肿瘤、肾病、风湿骨痹、虚劳等一旦感冒,则病情会有极大的变化,需引起特别重视。本来三阴内藏伏邪,若再外感,则内外邪气互相勾结,伏邪欲动,外邪将入,与正气相搏,则病反致多变。我曾治疗一大肠癌女病人,数年来身体康健,未见任何不适。病人自觉身体康健,于夏天用冷水洗澡,结果引起感冒,外邪入侵,直入少阴,引动伏邪。导致癌症发作,最后虚咳数月而终。其时我在奥地利工作,等我回国后见到病人时,其已近晚期,瘦骨嶙峋,命在旦夕。虽用中药加针灸治好了咳嗽,但油枯而火熄,回天无力。叹哉,悲哉!人之将去,吾不能救之。再者,冬天一定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严冬之时阴盛之极,此时天地之间阳气敛藏,地面以上全是寒气。人生天地之间,感而应之,阳气亦深藏于肾水之中,而体表阳气大减。因此,若有感冒风寒,则肾中所藏之阳不得不外浮祛邪,如此即是扰动了阳气之藏。故需增衣保暖,减少触冒风寒的机会。冬伤于寒,则精不敛藏,至春易生温病。


            IP属地:广西6楼2018-09-06 22:21
            回复
              这一部最后发不上来,说是广告,不过是涉及用针的,大家不会,哇哈哈哈。


              IP属地:广西8楼2018-09-06 22:29
              收起回复
                最后一部。




                IP属地:广西9楼2018-09-06 22:30
                收起回复
                  最后一部的文字补充:
                  注3:大柴胡湯, 應用時機就是小柴胡湯的症狀加上便秘. 附方: 苓桂術甘湯: 幾乎所有的暈都有效,包括內耳、前庭神經不平衡、低血壓…等。
                    暈車(上車前就吃或用濃縮藥粉填在肚臍,再上貼透氣膠布亦可;吃了不但不傷胃,反而胃口大開又健胃)。
                    芍藥甘草湯: 中藥的止痛藥,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簡單安全有效。全身一切攣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經、小朋友半夜哭鬧、治腹痛如神、爬山回來小腿肚痛。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腳痛、結石痛、腳無力…等,皆可緩解。
                    麥門冬湯: 熱咳,乾咳—咳嗽無痰,喉嚨痛、沙啞,或扁桃腺發炎。也是常說話者,最佳保養藥方。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脹氣、消化不良、吃壞東西(肚子痛、拉肚子)。
                    胃苓湯: 拉肚子、水洩、上吐下泄(包含某些霍亂)、一吃就拉。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幾乎都是水。
                    (注: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湯* 孕婦平胃散、胃苓湯不可吃)
                    葛根芩連湯: 急性腸炎、一切細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飯)。拉肚子來勢洶洶、肚子會絞痛、大便黏稠、肛門重重的,一直想拉卻老是覺得拉不干淨,口會渴,嘴巴也會幹。
                    小柴胡湯:感冒的中間期(已經不再發燒、惡寒,或有輕微的發燒,而不惡寒)口苦、咽乾、目眩、心煩、胸脅悶痛、食慾不振、有想吐的感覺。眼睛、耳朵、咽喉不太舒服、耳鳴、淋巴結節。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狀時,亦可服用。往來寒熱(發燒時不惡寒,惡寒時不發燒,但兩者明顯交替發作) 莫名其妙的發燒。頭痛(痛在太陽穴附近)。
                    小建中湯:小兒脾胃不好,吃飯不好,身體素質差,易感冒,生病的保健方,可經常服用,且味道甜而不苦,小兒喜吃,若無飴糖,可用蜂蜜或紅糖代替,量以入口甘甜為度。大人也可食。
                    方藥組成:
                    1.桂枝湯:桂枝10克生白芍10克生薑二片炙甘草10克紅棗十枚,服用此湯藥後需要喝一點粥,來幫助藥力達到四肢末梢,如此就可以將感冒病毒清除於體外
                    2.麻黃湯:麻黃5克桂枝10克杏仁5克炙甘草10克(如果有心髒病者,就不可以用麻黃,可用荊芥12克防風9克浮萍9克代替麻黃。以下有用到麻黃者,同理。量酌情加減)
                    3.葛根湯:葛根15克麻黃5克桂枝10克生白芍10克生薑二片炙甘草10克大棗十枚同時這個處方我們也可以給正在發水痘而發燒的小孩吃,在退燒的同時可以將水痘逼出體外,小孩服用後的第二天會全身起水痘,看似很嚇人,其實病已經好轉,病人燒退,體力也同時會好轉,當病人燒退同時胃口恢復時就可以停藥了。
                    4.大青龍湯:是麻黃10克杏仁10克石膏20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生薑二片大棗十枚
                    5.小青龍湯:麻黃10克生白芍10克乾姜5克細辛5克桂枝15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半夏10克
                    6.小柴胡湯:柴胡15克半夏15克黃芩15克黨參15克生薑二片大棗十枚炙甘草10克如果同時有嚴重的痛經問題,可以在方中加入茜草15克,生白芍25克
                    7.麻杏甘石湯:麻黃5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石膏24克
                    8.大柴胡湯:柴胡15克炙枳實9克生薑4片黃芩9克芍藥9克半夏9克大棗10枚
                    9.葛根芩蓮湯:葛根20克炙甘草6克黃芩9克黃連9克
                    10.白虎湯:知母18克、生石膏40克、甘草6克、大米一撮兒
                    11.射干麻黃湯:射干9克麻黃12克生薑3片細辛、紫菀、款冬各9克五味子6克(碎) 大棗7枚半夏9克
                    12.麥門冬湯:麥門冬20g 半夏8 g 甘草6 g 大棗4枚 黨參15 g 大米一小把
                    13.苓桂術甘湯:茯苓25g、桂枝15g、白朮20g 甘草10g
                    14.芍藥甘草湯:生白芍20g 炙甘草20g
                    15.平胃散:蒼朮15g 厚朴10g 陳皮10g 甘草5g 生薑2片大棗2枚
                    16.胃苓湯:蒼白朮各10g 厚朴8g 陳皮8g 桂枝8g 茯苓15g 豬苓10g 澤瀉8g 甘草5g 生薑2片大棗2枚
                    17.小建中湯:桂枝10克生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生薑3片飴糖40克
                    18.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1方(即桂枝湯)基礎上加厚朴6克杏仁6克
                  後注: 1.本文是根據張孟超中醫師(圖表部分)和皮沙士中醫師之良方十貼由博主整理彙編而得。
                    2.本文簡潔明了,即使不懂中醫者,仔細對照亦可自選方藥治療,且小兒常見外感多不出以上幾種情況。所用方藥多選用醫聖張仲景之《傷寒雜病論》,常有“一劑知,二劑已”的效果。且大多方子不怎麼苦,甚至還很甜,小孩容易接受。
                    3.方中煎藥所用水,每一劑可用水兩碗約1200毫升(一般礦泉水瓶差不多兩瓶),大火熬剩下約400毫升即三分之一,大人每次200毫升,小孩減半,每3小時一次,情況嚴重者,比如藥後1小時情況還無好轉,可1小時一次,直到緩解為止。方中半夏均為清半夏,買回來需用水另外沖洗幾遍,大棗要掰開。
                    4.服藥期間,應飲食清淡,如米粥之類,且禁食牛奶、可樂之類飲料及一切生冷。每次治療應遵循“中病轍止”的原則,也就是,病好了,就要停藥,尤其發汗類藥(麻黃…),發汗過多,會傷身體水分(12、17平日用於保養時除外)。
                    5.歡迎複印流傳,廣結善緣。 願所有小孩從小遠離西藥抗生素的危害。
                    願所有家長學會保護孩子和自己遠離抗生素的危害。
                    願所有國人能夠相信中醫,支持中醫,使用中醫,受惠於中醫,遠離病痛之苦……
                    建議:如屬於無經驗者請在臨床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按此方法治療!


                  IP属地:广西10楼2018-09-06 22:31
                  回复
                    完成,打完收工睡觉觉~~~


                    IP属地:广西11楼2018-09-06 22:31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9-06 22:33
                      收起回复
                        有生儿子的秘方么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9-06 22:35
                        收起回复
                          发到伤寒吧里,那里大神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9-06 22:50
                          收起回复
                            小护士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9-06 22:59
                            收起回复
                              有把到兰州这正妹的方子么?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8-09-06 23: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