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3,569贴子:9,664,125

《伤寒论》设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此条意义非常。前面52条讨论了这么多,几乎都是直接给出答案、从不做解释,搞得《伤寒论》好像只是临床记录,是一堆经验,不存在任何理论。而此条破例性的开始讲述荣气、卫气关系,开始给出解释、提出具体理论,但碍于不知什么缘由张仲景之后就是对此视而不见。历来研究《伤寒论》的不乏天资聪明、博览群书的天才之辈,但就是因为太过聪明,太过博学,《伤寒论》的本来面目一直被蒙尘。如果稍微认个死理,稍微静心而不急于求成,耐心求证,“《伤寒论》一直都在讨论营卫”这个结论不难被发现。世事难料,冤枉了多少天才。
再换个角度看,前面讲述了一堆桂枝汤的局势,但就是不给出任何理论背景,此条破天荒的用荣气、卫气理论进行了一番解读,难道还不够吗?难道非要张仲景明言“桂枝汤就是从荣气、卫气来的”不可。


IP属地:甘肃1楼2018-05-24 09:36回复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6条是35条的继续发展情况、加重情况。这是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结果,不是凭空想当然的。如果能明白35条与36条之间的转换,那么36条这个”不可下“才能体会出味道,否则不过想当然的胡说。


    IP属地:甘肃2楼2018-05-24 11:30
    回复
      2025-07-29 17:19: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小柴胡汤和桂枝本来都是调和营卫的,古人治疗太阳病用的最多的方剂。


      3楼2018-05-24 18:47
      收起回复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1. 问:“半日许”是什么意思?有人用河图洛书、五运六气、阴阳八卦解释《伤寒论》,那么就要问了,这“半日许”在这些理论中会是什么解释。难道真的有“半个‘什么的解释吗?
        《伤寒论》条文里朴实的描述了一堆现实临床症状,如果非要把这”半日许“想多了,那么也是自己的事情,和张仲景无关。”半日许“即半日多、多半日的意思。与其他无关。
        2.如果不能理解”半日许“的事情,那么此条为何用桂枝汤也就是无法理解的。想想这个”半日许“,没坏处。


        IP属地:甘肃4楼2018-05-26 08:21
        收起回复


          IP属地:甘肃5楼2018-05-26 08:21
          回复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两条都在讨论小青龙汤,但围绕”渴“与”不渴“讨论了两种病情局势。如果你能明白背后理论,就会知道这其实是人体对抗疾病产生的两条完全不同的应对路线。也就是说这两条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最终答案。自己考虑。


            IP属地:甘肃6楼2018-05-26 08:22
            收起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7-02 11:40
              回复
                看的我云里雾里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7-02 12:24
                回复
                  2025-07-29 17:13: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觉得营卫的问题,是桂枝汤的精髓,也就是贯通内外来着。
                  由内而外,从而逐邪外出。 而这个过程同时也是调和营卫的过程。
                  而通过桂枝芍药的比例变化,或者加减处理,这个过程可以人为调整以适应不同情况。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02 12:27
                  回复
                    比如桂枝加桂,桂枝去芍药,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桂枝汤加术茯,小建中,当归四逆等等,都逃不开桂枝汤原方的影子,但又是一种衍生或变形。
                    只能佩服仲景的脑瓜子真是太灵光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7-02 12:31
                    收起回复
                      那条帖子上你的讲解,只看到通知,进入后就没有了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12-11 17:24
                      回复
                        你能否讲解一下卫气的运行机制呢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12-11 17:25
                        回复
                          我学了五年伤寒论,看过各大医家的解注,也确实找不到伤寒论与内经的关系,看到胡系恕数伤寒论就是伤寒论,就是八纲辨证,与内经无关,不是经络,后来治看伤寒论,也看过一下关于河图洛书五运六气,伤寒论是五运六气的高级理法篇等等,好像也是那么回事,但看了你的营卫气血十二经运行,直接解决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药物,剂量的问题,好像更有开拓性,是一个新方向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12-11 17:36
                          收起回复
                            病人白天头烦躁,昏沉欲眠,晚上多梦,眼花,口水多,不欲饮水,大便溏,手足不温,尿少黄热……这个该如何在伤寒或者杂病中辩证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12-11 17:45
                            回复
                              2025-07-29 17:07: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还在《伤寒论》里面。具体过程在71条到80条之间。从康平本来看,80条是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你说的这个“人白天头烦躁,昏沉欲眠,晚上多梦”就是这个阶段。也就是这个病例有了从71到80条之间的一系列变化。只是即时起病,只会发生在几个经络关键点上,而久病就累计多条经脉,有了这期间的连贯变化。
                              最有意思的其实在(81)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希望注意。


                              IP属地:甘肃15楼2018-12-11 18: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