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丝拳会馆吧 关注:129贴子:549

回复:初级缠丝拳教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峨眉通背缠拳三十六闭手(纯阴架)在青城龙门道家内部也称“天罡太极拳”,中国武术史上尊之为内家拳之母。


23楼2016-05-25 20:43
回复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而知理,武而练胆与决断能力。文通武备,古选良才之唯一标准。
      中华民族智慧而勇武,武乃古优秀的帝王将相必具备的素养,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刘彻,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张良、岳飞、王阳明......那个不是英明神武、天下之圣贤!
      文人骚客习武有成就者也不少,杜甫、李白、辛弃疾、施耐庵、南怀谨……


    24楼2016-09-16 22:38
    回复
      早晚兼职创业,时尚阳光产业!
      欢迎加盟支持我们重庆人开的连锁武馆!
      真正的零投资,空手就可创业!
      传统内家武术-道门缠丝拳全国连锁武馆-欢迎加盟!
      一切都是浮云,健康才是全部!
      http://cq.58.com/meirongbaojain/27462729691186x.shtml?PGTID=0d000000-0000-050c-b456-a093c1251484&ClickID=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时代青年最励志的声音!


      25楼2016-11-28 09:29
      回复
        友情分享:峨眉武术——有记载于春秋战国
          可以说,有人类活动,就有了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斗争。有争斗就自然有技术技法的经验总结和习惯养成,包括中华民族始祖炎帝黄帝之间也是从部落斗争中逐渐求得和谐统一的。可以肯定,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绝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口头过招就能解决问题的,中华武术那时必然就已经有了。
          在我国武术界,峨眉系列与少林派、武当派鼎立而三始于明代,而他们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得更为久远。可是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能够找到这三派起源的记载寥若晨星,198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史》汇总各方面资料和众多专家学者调研成果,基本归纳出了三派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目前关于这三派的起源,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少林派相传是南北潮时期来华的古印度高僧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传授的,武当派相传是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初创的,而峨眉派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司徒玄空创编的通臂拳。
          春秋战国时期,不少文人方士隐居峨眉山。有位武士司徒玄空,号动灵子,耕食于山中,在与峨眉灵猴朝夕相处中,模仿猿猴动作,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学徒甚多。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尊称为“白猿祖师”或“白猿道人”。《中国武术史》记作“战国白猿,始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1989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武术大全》称为“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2001年版《乐山志》载为“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编峨眉通臂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而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中记载,女侠越女应越王勾践之召赴朝廷途中,持剑与“自称袁公”的老翁以竹过招,“袁公飞身上树,变为白猿”。按这种说法,“白猿公”的传说春秋时期就有了。赵晔是东汉文士,那么白猿公的形象至迟在东汉出现。具体时间就难以考订了。北宋前后主张通过呼吸吐纳运动脏腑胸隔增大肺活量的内丹流派逐渐兴起,这与符合现代科学规律的健身气功已经日益接轨。南宋时期主张修炼武学内丹积极出世为民请命的全真龙门派系便是当时持这类新观念的佼佼者,并因为与元朝统治阶层的友好关系而在随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兼并了包括峨眉道派在内的各大教系。古老的峨眉通臂拳因而受龙门道内丹功法的影响逐渐分流为以修炼丹田经络内功为主的通背拳系列(经脉学说认为背部督脉等诸阳经主要担负御侮防身功效,故内家武学领域亦称疏通诸阳经脉增进武术功力的大周天功法为通背法门或通背之道,现代内家武学的源流)和之前以修炼胳膊腿脚筋骨为主的通臂拳系列。后来,通臂拳技击思想被少林系列武术吸纳,极大地丰富了少林武术;通背拳武学理念因明代抗倭寇名将唐顺之(1507-1560年,江苏武进人)先生名著《荆川先生文集》中《峨眉道人拳歌》的广泛宣传,逐渐衍生或充实了近现代各内家拳流派。其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这与“白猿祖师”的说法一脉相承。 其千古绝句“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言其技法大要,民间亦称通背缠拳。
          通臂拳在民间长期流传中,逐渐形成了以形体特征为主的“通臂猿猴”、“白猿通臂”、“六合通臂”、“猴拳”等流派和以内息意劲为主的“无极通背”、“通背缠拳”、“火龙掌”、“心意拳”等流派,现今成都、重庆、攀枝花、广安、荣昌、镇雄、大足、叙永、江津、内江、合川等地以缠丝拳为名广泛流传的峨眉化门(缠闭门)功夫即是相对最原生态的通背缠拳;明朝唐顺之之后百余年间由峨眉道人传到焦作一带的无极通背缠拳又经李春茂、博公道长、董秉乾、蒋发等教导或影响陈王廷而衍生出陈氏太极拳,并直接影响现代武术格局。如今以形为主的通臂拳中,虽然还有“猿猴出洞”、“猢狲撩阴”、“醉猿探臂”、“白猿献果”等动作,但已逐渐舍去猿猴特征造拳,发力时“浑圆”、“通背”、“顺肩”、“甩臂”,于闪、展、腾、挪、拍、起伏转折中,表现胸背吞吐、缩颈夹腋、甩膀抖腕、双臂交换云舞、丁步蹲身、勾手、拧腰切胯等特点的动作逐渐变少,所以它跟猴拳既有血缘脉络也有明显的差异。通背之道除拳术外,还有通背内功、应手拆手、通背掌、白猿奇势大小连环,以及白猿刀、无极单刀、双刀、通背连环棍、五行子午棍、通臂连环刀、白猿剑、缠闭枪、双剑、单剑、短剑等练法。


        27楼2018-05-25 16:26
        回复
            巴渝民间有种武术叫“缠丝拳”,此拳阴毒狠辣也叫“残门”。从荣昌传过来的,当年枇杷山余门那些旧时的顶尖武师如胡洪涂、杨少秉看了后惊叹道:“短命拳”,为何?因为太要命了,打死打残或内伤别人,其家人门人会来寻仇的。
            余方各所教这种拳就是缠丝拳,具有上拿晴下拿阴的阴毒。犹其专制刚猛跳跃的拳法,因为这种拳手、掌、肘、腿象蛇一样顺着人体的逢隙劲就抖出来了,专打人的最薄弱处。
            这种拳高桩步活,步法讲究:相思步,歩跟步,打人如亲嘴(象跳舞一样的步与实战靠人贴身)。其拳理:掌手如磁一样缠在人身上,粘手就发,引手落空,借力打力,只要对方有缝隙,身法进,手、足、肘向对方要害或穴位击打,轻则内伤,重则取人性命。这种拳手不离腮、肘不离怀,对方来拳不招不架,硬来我呑(让),对方懈劲我吐(发力),顺着对方胳膊空隙向蛇一样他脸或喉戳击,对方来拳我进身一手缠着对方的腕助你的力量前使,另一手击你两肋或胸(镶力),这样封、控制了对手,掌臂多用抖弹一下就发出去了,这种合力打人,力道甚是恐怖。
            因老武师们是心口相授,讲究螺旋缠绕,拳法无处不划圆...练到极致,落地无声,手、肘的圆划的近似无,可能这就是暗劲的境界吧。他们练此拳,步幅轻快,围着人转如亲吻,掌,肘、腿围着人薄弱部位,劲一抖就发。走起拳来身,臂一缩一伸的发力,中国武术的缩伸文化的体现,缩劲抖弹而出,犹如炮弹穿膛一样威力,千钧打一力。其拳讲究“劲从屈储中生”,故行拳走架,步活,身裏,手臂一缩一张。


          28楼2019-12-17 11:57
          回复
            峨眉通背缠拳修炼法要(一)
              功家常说:“短打无路被人欺,缠丝无步被人跌”,足见练步功夫在峨眉缠闭门之重要。缠门练步功夫有內练和外练之分。
              峨眉通背缠闭门外练步下功夫有练步拳技法,招式朴实,身灵步活,形态优美,风格新颖。缠丝拳艺练步法分:定身定步、随身随步、轻身轻步、舍身舍步四个层次。定身定步 :练步初级阶段练定式,步法招法严格按规定练习;起脚划弧进,落步紧拧身。随身随步 :熟练后渐入佳境,熟能生巧,能随身随势灵活变化;进先动前脚,退先动后脚。轻身轻步 :沉劲入地意劲应潮为练法;至沉至重之法终将化为至轻至巧之道以期灵动致用。舍身舍步 :内家拳为道家“无中生有”法门,功臻化境,乃还于虚以生万法,方为大家。
              峨眉通背缠拳既为内家功夫,自然更加注重步法的内功修炼。要求弟子通过“起步不过寸,落地自无声。千斤应地潮,泛起随步撑”的内功行步诀时时勤修,养成平时行走时自觉练步的一种修炼方法,要求丹田抱满、混元整劲、虎背熊腰、沉劲应潮,缓步凝劲趟泥而行。即保持长臂猿、大猩猩或直立狗熊走路含胸、拔背、肩撑、肘横、虚腋、圆裆、收臀的模样,即背后以命门为中心领起督脉约向后顶起撑圆,并如“米”字形向四正四奇八个方向分张开(上方从命门起沿督脉向上经大椎、玉枕、百汇向天上领起冲出与星星彩云相连,是为“天应星”;下方从命门起沿督脉下段经尾闾向前勾起至会阴,分开汇合两腿诸经络下沉涌泉直至与地下深处相连,是为“地应潮”;从命门上下延伸通联整个背部督脉并向两侧带脉方向横劲撑开前裹蓄积整体劲力不懈,是为左右向;“米”字的斜向四点即指以整个背部力为大本营,劲力沿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斜向经四肢伸展撑开混元一体)。
              在保持上述混元整劲的情况下缓步向前行走,步履似轻柔亦似凝重。唯两手手指张开如各扣抓摁住一氢气球状,即诗中言空手却各抓拿了一把锄头之意;行走时开胯圆裆如骑在牛背上一般;双脚开立势如一座桥,领着整个人向前行走于齐胫(泥浆)、齐膝、齐腰甚至齐胸深的泥水池中,要有水不流动而整个人体桩架荡着泥水的阻力前行之效。内家拳明家曰:“行拳当如空气中游泳”,即此之意,会心人细细品玩之。 诀曰:“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练步有成,脚下灵活而有根劲,始可以练单操、组合招式以及套路。
              (转自百度 “峨眉缠闭门”吧)


            30楼2021-04-15 18: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