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的尽头吧 关注:470贴子:354,525
  • 0回复贴,共1
身在苏城的人,很少能像异乡客那样,敏锐地感受到苏州秋天的不同,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吧!
在苏州,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界限模糊、不甚明朗。夏季与冬季,像是奔放不羁的浪子,洒脱直白,焦炙得热情,寒栗得刺骨;而春季与秋季,如同撑着油纸伞的女子,内敛柔情,那回眸一笑的温柔,自是明媚到心底。
每年的夏秋,似是被一场一场的雨给搅得紊乱了。还在困惑这拍着窗沿的夏雨怎得如此乒乓乱坠,一出暖屋,便被一阵不合时宜的凉意奇袭,不禁感慨,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瞧瞧,连苏城的市井小民都混沌了。
往年,苏城的秋雨,不似今年的诡谲、变幻,而是如江南的雨那般,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而斜斜,绵绵而潇潇,似烟似雾,似幻似梦。有人说,秋雨中的苏城最有味道。古镇、青石板路、廊棚好像都是为着秋雨而搭设的背景。站在廊棚下,听滴滴答答的雨打在古老琉璃瓦上,打在青石板上,总有一种平平仄仄的韵律感。看柔柔的雨丝顺着屋檐串串珠儿似地洒落,淅淅沥沥地落在烟雨濛濛的河里,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苏州的秋雨是轻盈淡雅的。“润物细无声”,你放眼看去,整个天地笼在袅袅的烟雾里,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苏州的秋雨,像极了苏城的山水,是淡淡的,清清的,当柔柔细雨飘过古朴的小镇,小镇便有了一种古典的忧郁,美得让你心动。苏州的秋雨是充满灵性的。即使你不是诗人,也会被这诗意的景象感染,因为空灵的天幕,无垠的湖面,缠绵的烟柳,都如诗如画。你的心灵会在这当中得到净化。
也有很多人,不爱秋雨的忧郁与凉薄,而是钟意被枫叶染红的秋,丰满而烂漫。明净高爽,清淡悠闲,平淡、宁静、豁达是秋天的品质。在天平山自是能欣赏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林。感受树叶从眼前飘落,落在地上,脚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响;或是落在小溪流中,听着淙淙的水声,看着它远去。
天平的秋自然是能见着此番景色。山野间带着一种成熟的色调,显得葱郁,丰富和深沉,文正公子孙种下的枫树在这时节将山林装扮得光鲜绚丽。这是视觉上的饕餮盛宴,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投射出了点点光斑,树叶摇曳,光影婆娑。还有绿色草地上相间的落叶,自是让人觉得心情舒畅。
自登天平道拾级而上,登至观枫台,又是另一种景象。近处山脚层林尽染,远处田野广袤无垠,当然还有高远的碧挂,置身其中,不得不让人感慨造物主的伟大,人类的渺小。仁者乐山,山的仁,在于它的包容,于是成片的枫树能从千百年前存货至今,班驳的树干正式历史留下的痕迹。它们应该还会无声地记录所发生的一切,善待它们,变会随着秋风轻轻歌唱,则会枯死、老去……
有人生活得讲究精致,非天山第一瓢融水不饮;有人活得慵懒恣意,一碗香醇的桂花酿,也能酣畅。洒脱如我,自然是后者,甘到木渎古镇做回“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的隐士。木渎是隐于山水间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借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概述,也不为过吧。
独椅天池山脉,掩映于群山之中的白象湾,至今仍是一片纯净地,或许是看遍了群山的花开花落,草长莺飞,当来到白象湾,那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清幽秀绝的安然于静谧,让人瞬间融化在天地间,忘却俗世的忧愁。秋有圆月映湖心,如此优美的桃源声色,怎能不令人留恋往返?想起苏州的秋天,还有什么呢?清晨掩着船娘倩影的薄雾。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桥下浆划水面的潺潺声,船上船娘动听的歌声,桥上顽童的嬉笑声,百千齐作,便是一首最美的乐曲。划一艘小船,穿梭在石桥下面,好不陶醉。船行水上微微晃荡,船桨在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哼着一曲江南水乡小调,任风拂面的清爽,眼前的古桥也似在轻歌曼舞,不断变换角度向你展示绰约的身姿。凝于舌尖上的瓜果香。
春来花似海,秋熟果如蟠,东山是名满江南的花果山。每到秋季,果实便盈满枝头,四处飘香。漫步其中,看万绿丛中点点透红,诗情洋溢,画意盎然。苏州的秋, 不似郁达夫笔下北京的秋那般肃杀与凄凉。它是慢慢地、缓缓地踱入人们的生活中的。
就算你啥都不想干,那么去坐一坐街角桥畔的老茶馆,要上一壶香煞柠的碧螺春,嚼一颗回味甜甘的青橄榄,品一曲软糯回转的吴语评弹,在秋意正浓的午下,体会一番苏州人精致而优雅的生活情趣也是不错的选择。
沿用一句时髦的话语:约吗?苏城!不见不散,你不来,我不老!!!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5-10-29 12: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