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吧 关注:28,318贴子:221,738
  • 12回复贴,共1

数学系的胡思乱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了两年大学,年少轻狂收敛了不少,怀疑却也日渐增多了。怀疑自己,怀疑别人,怀疑爱情,怀疑理想。怀疑自己说的每一句话,总要加上“我觉得”“也许”之类的句首发语词;怀疑每件概念,总希望有严格的定义,有了定义却又觉得与常识中的概念不同。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学数学的副产品。

第一遍看红楼梦时,看到黛玉之死那么伤心,简直要哭出来。后来再看这一段,总觉得高鹗扭扭捏捏令人作呕。再后来,高鹗写的干脆看也不看了,红楼梦于我只有八十回。改变的原因,是我对“好文章”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是看了诸多不利于续书的评论,以至于在阅读续书前就有了第零印象,期待的就是发现其中的恶心之处?按王小波的观点,前一种说法大概是错的,因为它对我实在是太有利了。
我大概是高中才开始大规模听流行音乐,第一盒磁带是舍友买的周杰伦。当时觉得整盘磁带里有一首歌最好听,后来一查才知是后弦的《昆明湖》。然后有一次陪人买mp4,我在小音像店里逛来逛去,发现那些名字中只有一个叫周杰伦的我还听过几首,于是就随手拿了一盒《黄金甲》(这名字简直可以和《哈利波特与黑巫师》媲美)。买了回去。回去后,所有人看到磁带就说,你喜欢周杰伦啊。我不置可否地笑着听了几遍这种话以后,就真的喜欢周杰伦了。
我不知道甲对乙和甲乙之间关系的了解,有多少是取决于乙本身,又有多少取决于丙丁戊己对乙和甲乙之间关系的评价。心理暗示实在具有可怕的威力,这方面的实验或故事我们知道很多了。

但是什么是“事物本身”呢?所谓一个人看到的一件事物,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经过眼球折射成的像。所谓一个人摸到的一件事物,也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施加给人身体的力。事物本身是不能被人观察到的,人只能观察到事物存在的一些结果。但这样一来何谓“事物本身”就是一个玄而又玄的东西,甚至它的存在都成为问题。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是,从果是不能反推出因的,就像秋天(因)会落叶(果)但落叶不只发生在秋天。从诸如像、力这些结果,推出事物的存在,实在是很糟糕的逻辑。
我能想到的解决方案,是把事物就定义为我们通常认为的它的结果的**。比如一个苹果,就可以定义为它在我们眼中的结果,即一个红色的近于球状的像,和它在我们手中的结果,即一个握紧就会感觉到的力,和它在我们口中的结果等等诸多结果的**。这样一来,感觉(即事物的结果)就是比事物更本质、更基础的概念。


1楼2011-10-23 10:06回复
    哈哈,你不知道数学系是什么样子。
    这么说吧,拿上学期做例子,我们寝室就两个人上课,就一个人做作业。
    大家都想着经济、金融、管理、dota。
    不过数学系学生也许有个共同点就是狂傲,我想这是个中性词。


    3楼2011-10-23 10:15
    回复
      2025-09-15 14:27: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晕,这么一篇文章还有和谐。不说也能明白吧,被和谐的那俩字是**。


      4楼2011-10-23 10:17
      收起回复
        数学系学的东西跟高中数学关系不大,高中学的倒是跟工科数学,也就是所谓高数比较相近。我两年来学的最多的就是“道路连通且局部连通的set局部道路连通”之类的东西。跟高中数学完全两码事。
        我高中时特别喜欢鲁迅,也经常去鲁迅吧,但是后来觉得在那里整天都是吵架,就不去了。后来我想,一个人的性格和喜欢它的人的性格总是比较相似的吧。鲁迅本人也是喜欢吵架的,简直有点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意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战士”。我自己呢,我不喜欢吵架。


        9楼2011-10-23 11:24
        回复
          貌似《黄金甲》是流行很广的D版?现在还记得,第一首歌是黄金甲,然后是夜的第七章,听妈妈的话。周江郎才尽了吧,我很忙出来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了。写不出来就不要写么,自己糟践自己。


          11楼2011-10-23 11:27
          回复
            哈哈,百年难遇的数学天才又能怎样。
            何止是数学,现在中国整个做学问的环境就不好。我们班主任是两年前回国的博士,搞方程的。那天他跟我说回国后连一篇文章都没认真读过,整天就是各种填表。另外一个将近七十的老教授,跟我抱怨现在无博可导。我认识一个助教,硕士生,但是好多东西连我们本科生都不如——但就是这种人,还能拿奖学金,可想而知其他硕士生水平如何。国外招博士现在不喜欢要中国的研究生,他们认为中国本科生教育已经很差了,要是一个人在中国读了研究生,那就简直无可救药。


            13楼2011-10-23 11:32
            回复
              嗯,感觉鲁迅真的是匕首一样的作家。我高中时看他的文章的后果就是写东西句句带刺,尽是反讽,甚至说话也是这样。他生在那个时代也算是幸运了,早生的话报纸等媒体不够发达,晚生的话看看老舍就知道了。


              15楼2011-10-23 11:34
              回复
                也许吧。我现在觉得周的歌最好的还是止战之殇,半岛铁盒那个时代的。


                16楼2011-10-23 11:36
                回复
                  2025-09-15 14:21: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哈哈,我爸妈也是这样。当时我要选数学,我爸妈也很不高兴,找来很多援军,包括我的老师、他们认识的大学教授等等建议我报工科。父母毕竟希望自己孩子稳定吧,嵇康给他孩子的遗书不也很不像他本人的作风么。但是他们还算比较开明吧,只是给我建议而已。那你是什么专业啊。


                  19楼2011-10-23 11:44
                  回复
                    你说得对,教育抹杀了很多天才人物,不过也未必是通过你说的方式。丘成桐(香港数学家,也许你没听过)小的时候特别爱玩,甚至曾经辍学大半年,在田野里乱窜。要是在咱们这儿,早就打黑工去了吧。


                    20楼2011-10-23 11:48
                    回复
                      按我们老师的说法,现在的教育方式不问前因后果。比如我们学数学,偏微分方程,就是凭空出来一个方程,然后凭空出来一个解法。至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方程,这个解法是怎么想到的,一点都没有触及。但事实上偏微分方程在历史上是很有物理背景的,实际应用中也以物理应用居多。现在这种讲法,到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恐怕都不会想到用偏微分方程来做。但是只有这么不考虑前因后果地教,学生才会听课,为了拿高分。


                      22楼2011-10-23 11:52
                      回复
                        回二十三,我觉得好多选择还是自己能左右的吧,只要看淡一些东西,舍得一些东西。无欲则刚。
                        当然,也许我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我还没去工作。


                        26楼2011-10-23 22:36
                        回复
                          我啊,北X大。
                          我现在觉得还好,一面学着专业的东西,一面看些自己喜欢的书。


                          28楼2011-10-23 2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