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3,057贴子:1,155,013

学者不知,知者不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言若反,可能很多人,不同这种讲法,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一样道理,这句话意思是讲,我们不断学习,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获得真知,当我们获得真知后就不用学了,不学时候就是我们获得真知的时候。为学日益是越学越多,为道日损,损去糟粕,吸取精华,如我吃饭不是获得营养,拉出来才是获得营养,加油汽车不动,减油汽车才能跑动。干活的不赚钱,不干活的赚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04 22:53回复
    以上是道家精华,其理都是从太极图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04 22:54
    收起回复
      2025-09-27 20:45: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所以我要获得真知,要善于总结,发现规律,要善于除去心中不善,于获良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8-04 22:58
      收起回复
        要获真知,首先要学,穷学,学尽,其后要不学,要丢学。从中找到真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8-04 23:01
        收起回复
          穷学理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8-05 09:15
          回复
            知识是事物的暂时表象,就像现代科学只是暂时的应用科学,或许有了新的发现立马就会被推翻。由于表象随着时机不断变化,所以人们才会觉得知识无穷无尽。而且所知者越多,知识越失效。就像辟邪剑谱,大家都会,那么大家的起点都一样,又得必须有新的突破才能显胜于人。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8-05 11:06
            回复
              古人云“尝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所学”,大概是因为平日所学皆为渣滓,没有咀嚼的必要,所以思不出什么东西。但凡所学皆为哲理之源头,那么智思就像活水般源源不绝,且不会宥于一凼。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8-05 11:10
              回复
                如果对一问题没有穷尽,半途而废,就得不到真知,当然追求一理,心要专,心要明,心不明,要涮洗,让心明起来,老子讲,胜人者力,胜己者强,胜己是不容易的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8-05 17:04
                回复
                  2025-09-27 20:39: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胜己就是知己,知己者明,心明就得良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8-05 17:06
                  回复
                    老子又说,不出户知天下,圣人心明如镜,对物一照就得良知,所以修心是获得良心的重要途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8-05 17:08
                    收起回复
                      学是不知的,要用心反省才能知,也就是将学错的排除去,剩下真的,也就象吃是不会得营养的,要将吃下的消化排除,才能得营养,道理一样,也求心反省才能得真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8-05 22:43
                      收起回复
                        真理是从心内求,不是从心外求。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8-05 22:45
                        回复
                          道本质就是归一的,老子讲守一,对一系列关系事物的规律总结。产生的结果,一维向多维发展。认知事物是由认与知组成,认即是学,知即了解内部运行机制。因不了解事物而学习他,学习的知识是不断积累的,为道是对所学内容反复归纳总结,最后求一还返,是处于减少壮态。就象学习外语,学一门,增加一门知识,学通了便减少一门。其实根本缘于角度不同的认知。无欲与有欲。在衍生中,这句变成博学的人因不知而言知万物,知道的人因知不知万物而说自己不博学,引出知有崖。自知之明。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8-06 07:26
                          收起回复
                            要得道要经历三步。首先是不学,什么都不知,再次是学,最后又归不学,得道,又如车,不是车,车,首是一辆车,再次将车拆下来学习,不是车是一堆车零件,最后将车零件装成一辆车,获得车知识,看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道理一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8-06 11:00
                            回复
                              2025-09-27 20:33: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完成一事,必由阴阳共同完成,由阴升阳,又从阳降为阴,就完成一个认识过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8-06 1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