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魔法使吧 关注:5,173贴子:53,143

由月社妃引发的思考——对家庭与道德的解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最近入坑纸魔,被妃线刀的死去活来。她的成长经历典型到了已经能够引起我ptsd的程度,毕竟笔者平日在文字工作中一直致力于抨击的也是同样的东西。
感慨可能较长,且内容可能偏激。涉嫌对妃的剧透,望谨慎观看。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13 01:52回复
    解构法,其一。
    首先要明白一个基本,也是根源的问题。
    “情绪”是文明的语言体系内部构建出的一个概念。在语言出现之前,我们管那些东西叫“生物冲动”,其本质是化学激素的作用。
    对情绪进行定义,把这个叫愤怒,那个叫悲伤,实际上是给这些化学激素产生的冲动进行意义赋予的过程。文明的语言,本质是赋予符号现实意义。因为一些原因才会导致愤怒,因为一些原因才会引起悲伤。这是语言系统独有的赋值方式。
    为什么要谈到这个?
    原因很简单。
    刚出生的婴儿,它们所使用的沟通法则,并不是语言体系,而是一套源自人类祖先的,有生物本能遗传下来的,所谓的“母系语言”——简单的说就是哭闹。
    通过哭闹,引起母亲的注意。通过哭闹,表达自己的不安全感,自己的饥饿,自己的病痛,自己的不舒服,自己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母亲从哭闹中得知婴儿的状况,并及时的给予相应的陪伴、喂食和情绪反馈。
    这一套机制,在0-3岁的成长中会逐渐被抛弃掉,逐渐转变为通用的语言系统。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引路人,就是母亲(主)和父亲。父母是将婴儿引入语言的关键存在,也是让婴儿从只关心自己的原始需求,到开始了解和定义周围世界的存在,而其工具就是语言。
    好了,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婴儿没能以正常的状态进入语言体系中,会发生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
    于是,一个经常被玩家质疑、指责、困惑的设定的最大问题,也就因此迎刃而解。
    ——为什么月社妃从小对父母持冷淡的态度?
    答案很简单。排除掉错误的选项,留下来的真相只有一个。
    那就是,从她还是个婴儿的时期开始,他们就没有将多少精力放在培养她身上。
    她不是因为排斥,而对其保持冷漠。不是因为厌恶,而对其保持冷漠。(其实也有一定原因,但那是第二段论述的内容,此处按下不表)只是因为,她根本不知道如何表达情绪,甚至不能恰当地理解和区分那些情绪。
    她从小对语言的认知和学习,只能通过她自己去努力,去争取,去从零星的对话中琢磨。父母放弃了主动带领她感受这个世界,于是世界对年幼(0-3岁)的她而言变得异常的抽象和混沌,仿若一个不可理解,不可直视,不可区分的存在。
    这便是月社妃被隔绝的幼年。一个因双亲的不负责任所导致的,在孤立世界中摸索的婴儿的被遗忘的历史。没人能想起来,甚至她自己都不能够想起来。大脑会丢掉这部分记忆,于是我们只能从设定本身出发,通过弗洛伊德的理论还原这一部分真相。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1-13 02:22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13 02:44
      收起回复
        解构法,其一的补充。
        第一成长阶段(0-3岁)带来的初始社会人格。
        前文论述过,语言是符号的赋值,是具象的抽象,是纯粹逻辑的交流,而抽象思维也正是决定生物智慧的重要指标(IQ)。婴儿通过学习语言,来了解和定义世界。
        现在再来看看这一段时期本身的重要性。
        婴儿如何认识到父母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存在?
        答案是对原始需求和语言学习的回应。
        饿了,哭一声,可以喝到奶水;病了,哭一声,可以得到速效的医治;害怕了,哭一声,马上就能感受到怀里的温暖。这是原始需求。
        第一次喊出“妈妈”,会得到喝彩与关照,会看到欣喜与欣慰。试图读出书上的文字,却读错了音,可以得到欢声笑语,与正确的指正。这是语言学习。
        ——那么,我们悲惨的,可怜的,令人同情的月社妃小姐,她得到了什么?
        漠视。
        漠视。
        漠不关心。
        那两个出生起就一直在身旁,高大而熟悉(来自血缘关系的本能感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好像是个不会回应自己的一切反馈的存在。
        不管自己做什么,不管自己如何哭闹,得到的永远是无视,敷衍,厌烦。明明是尿布要换,却不知为何往嘴里怼了个奶嘴。发现自己不喝,随即又不耐烦的丢到一边,或许还要骂上几句多事,然后转头去关心另一位年长一些的存在。
        ——原来如此,他们是“不可依靠”的东西。自己的基因所告诉自己的,一定会有的,人人都能享受的安全感,对自己来说并不存在。
        这就是一切的解释。这就是唯一合理的可能性。
        0-3岁的月社妃,没能正确认知到父母的存在,没能正确学习到语言的法则,没能正确了解到世界的定义与现实的抽象。
        在这未被修正的扭曲中,她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来到了下一个成长阶段。
        4-7岁。
        至此,月社妃的原初始人格已然定型。其关键词是——
        安全感缺失、情绪认知缺陷、情绪表达缺陷、语言能力缺陷。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1-13 02:50
        收起回复
          手机码字,有时候会出现各种意料外的错误,因此可能会反复删楼重发,还请不要在意丢失的楼层去了哪里(飘走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1-13 02:51
          回复
            解构法,其二。
            不可避免的兄妹相恋。
            弗洛伊德的理论时常与性欲挂钩,在其诸多著作都能窥见一斑。其中一个关键论点,乃是3-5岁的首次性觉醒,与随之而来的恋母/恋父情结。
            这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可在百科上查询到,此处谅我不再赘述。我本人对此观念持中立态度。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在于,如果这个理论正确,将其套用到月社妃身上会发生什么。
            恋父情结如何消解?若是在正常的环境中,她将受到来自父母的指正。向父亲寻求的关爱有其限度,过度是不被容许的。向母亲表达嫉妒,表现出竞争,这同样是不被容许的。于是在教育中,这一情结被自然地压制,直到被规则意识的建立彻底地覆盖。
            那么,月社妃呢?
            她有恋父情结吗?也有,或者说我们假设其有,这是讨论的前提。但是,她会是对自己的父亲产生这一情结吗?
            ——这怎么可能??那个过于高大的东西甚至带不来一丝安全感。
            谁能带来安心和温暖,带来为数不多的关怀,并能让她认识到两性的差异,然后像百科上所说那样按部就班地产生恋父情结?
            答案只有一个。
            四条琉璃,她的兄长,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从这里也能侧面看出琉璃对妹妹的态度。与父母的漠视和不负责不同,想来也许他在尚且年幼之时,就意识到妹妹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吧。因此给予了适当的关怀与回应,陪同她嬉闹玩耍,或许还对其抱有一定的好奇心。
            其实并不需要特别地给予多少。仅仅是适当,放在正常的家庭中也只会被认为是一个常见的哥哥应有的态度的程度。
            ——但对于月社妃而言,那已宛若猛毒。
            自己的世界中,唯一的能稍微带来些许安全感的人。愿意与自己进行少许交流的人。不是漠视,而是关注着她,哪怕是带着好奇的人。
            于是,不可避免地,月社妃爱上了。爱上了身为兄长的这个存在。她依赖他、需要他、寻求他。他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她对语言的认知靠他补完,她对情绪的感知透过他的反馈和镜像原理来了解。这个是快乐,那个是悲伤。咧嘴笑的时候,就代表了开心。捏 紧拳头,大吵大闹的时候,是在发脾气。伤心了,就会有透明的水从眼里留下来。
            这便是月社妃的4-5岁。两年,或者接近三年的时间中,她终于明白了世界到底是怎样在运转,情绪到底是什么,她自己到底是什么,语言到底是什么。
            然而已经晚了。她早已确信父母是不可信任,且不安全的存在,且对方从来都没有否定过这一点。
            她早已经,只能对哥哥表露自己内心的一切了。
            就在这漠视与温柔并存之中,一个错误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1-13 03:25
            收起回复
              今天先到这里,剩下的睡一觉起来再谈先把经常被人质疑的某个点和兄妹恋的始源说清楚,后面再慢慢补充完整个14年的人生历那之后就解构掉家庭与社会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1-13 03:29
              回复
                顺便提前打个预防针,为了学习和接近rkr的文风,导致写的时候很多理论的东西被以一种很奇怪的表述方式给一笔带过了,这可能引起一些误会比如有人可能会问月社妃语言学习发展比同龄人更晚为啥会表现的很聪明,答案是她是发展和学习的对象被替换了(父母→哥),起步还是一样的,学习的过程也没有被拉特别长(一般是2-4岁,妃的话大概晚熟半年?)最终会影响到的是她的人格发展,而不是智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1-13 03:44
                收起回复
                  写的真好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1-13 09:55
                  回复
                    妃线从哪一章开始啊,都玩到第四章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1-13 10:15
                    收起回复
                      解构法,其二的补充。
                      从前述内容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月社妃早年的成长经历中,父母一直处于一个缺失和疏远的状态。天性中对父母的求爱未能得到回应,导致月社妃的初始人格对二人的存在本身产生了错误认知。那不是父母,而是别的什么陌生而高大的东西,最好不要去接近——这大抵是她对二人的最初印象。
                      那么,父母自己对这一点保持怎么样的看法呢?
                      从蓝宝石之章父亲自己的陈述中可以看到,他们在决定诞下二胎之前,从来没有确信过自己有能力去抚养第二个孩子。从现实的案例分析其实也不难理解,经济原因,事业原因,时间安排原因,乃至性格原因,很多复杂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不负责任”这一态度背后的推手。
                      不论最终到底原因为何,其结果就是,他们将自己为数不多的爱全数倾注到了长子琉璃身上。
                      一开始的疏忽,导致了月社妃最初人格的错误成长。然后,作为结果,他们得到了一个无法正确表达感情的女儿。而这进一步加剧了夫妻二人对她存在的漠视——这或许是出于对她反天性表现的恐惧,或许是出于不理解,又或许是出于不想费心思,哪怕造成这一结果的就是自己——于是一切顺理成章地陷入了死循环。
                      4-7岁,是孩童的初始人格在与同龄人的社交和大人的指引中,得到矫正与适应的重要时期。而在这个时期,由于不想面对和不负责,妃的父母依然处于缺位状态。
                      于是,月社妃的人格缺陷,就这样保留了下来,随着她的恋兄情结一起。
                      她的父母没去在意,没去理解,没去关注。错误永远得不到修正,悲剧的种子早在一开始就已经埋下。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1-13 13:02
                      回复
                        解构法,间章。
                        这一节来理一下月社妃整个成长的时间线,以及几个关键的节点。
                        游戏内琉璃重回岛上,开启整个故事的时候,月社妃正就读于鹰山学园3年级,带入一般情况推算其年龄为14岁上下。倒推回去,2年之前醉酒袭击事件爆发引起家庭分裂,当时月社妃为12岁。钢琴事件在那之前,且根据文本描述同时也是夫妻不和的开始,推算其间隔不超过2年(从非子女原因引起的家庭不和最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矛盾,实际上往往不需要2年),这里我们就把它锚定在10岁。而至于月社妃对钢琴产生兴趣的伊始,考虑到父母对妃的钢琴兴趣从未有过任何经济支持,因此合理的推测是进入小学之后,大概在6-7岁。
                        妃的其它成长经历并未在游戏文本中得到描述。前文中通过推论得到了0-3岁以及3-5岁两个特殊时期的经过,因此5-10岁之间矛盾的日渐激化将会是后文重点分析的内容。这也是我选择在这里分析时间线的原因。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1-13 14:02
                        回复
                          解构法,其三。
                          四条夫妻的心理侧写与矛盾激化的起始。
                          四条夫妇是一对怎么样的人?
                          先从父亲说起。
                          蓝宝石之章前2节的开头,在陈述月社妃家庭的不幸时,对夫亲的形象描写提到过一个关键词——懦弱。
                          这种懦弱不只是情绪表达意义上的懦弱。父亲的两通电话里,无论是那否定现实的荒诞妄想,还是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的无下限开脱,都直接刻画出了一个拒绝面对、拒绝负责、拒绝承担的糟糕透顶的大人形象。而也正是这两通电话,给正在享受自己短暂的小确幸的月社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二次心理创伤,宛如撕裂她的伤疤,再往伤口上撒盐。
                          一个沉溺于幻想,不愿面对现实的人。一个为自己的责任开脱,把一切过错推到他人乃至受害者身上的人。这就是四条兄妹的父亲。
                          再来看看母亲。
                          妃母对自己的这个女儿究竟怀着怎样的感情?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她并不爱自己的这个女儿。这是前文的论述中已经阐明的观点。
                          然后建立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月社妃在家庭中的位置。
                          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儿,但她确实客观存在。而且当时恐怕已经表现出了优秀的学习能力,或者至少已经有了一定的征兆。
                          一个极为糟糕的心态开始在妃母心中扎根——**。她感受到了威胁。
                          妃母开始恶意针对自己的这个女儿,对其恶言相向。她在试图建立威权,试图向对方证明自己是一位“大他者”,一个不容撼动的规则。
                          根据对整个时间线的推算,这大致是在月社妃6岁时开始有的行为。那时她刚进入小学,开始正式接受系统性的义务教育,这恰好是一个小孩初步展现其学习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时期。
                          其次注意到一个蓝宝石中交代的背景。
                          少女时期的妃母对钢琴同样怀有相当的热情,也以此为目标付出过努力。然而出于自身原生家庭的原因,她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那她的女儿呢?
                          根据时间线得知,女儿在刚进入小学到第二学年之间的某个时间点对钢琴产生了兴趣。此时妃母对她的恶劣态度和竞争心态已经开始形成,二者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而这个特殊的爱好无疑是埋下的定时炸弹。
                          她不可能忍受自己敌视的对象,在自己不能完成的梦想上,变得比自己还要优秀,哪怕那是她的亲生女儿。
                          终于,在一次生日上,妃母一怒之下将女儿的所有爱好全部付之一炬。那之中甚至包含有来自哥哥的最宝贵的礼物,伴随其它手稿一同化为了飞灰。
                          对于妃母来说,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威权建立,是自己大他者力量彰显的结果。而对于月社妃而言,这是一次对人格尊严的彻底践踏,对其存在价值的全面否定。
                          两人的关系至此彻底破裂。那一年月社妃大约10岁。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1-13 14:13
                          回复
                            其实还可以和夜子的家庭经历联立,对比分析。这两边的家庭环境极端得可以当反面典型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01-13 14:38
                            收起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1-13 14: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