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l吧 关注:17,831贴子:203,018
  • 12回复贴,共1

震惊!IZIP或许是新手瓜车入门最佳车架?(六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23-12-12 21:57回复

    前情提要,上个帖子讲了SHOTWIND 24新品真挚热爱铝架,并且从多方面阐述了真挚热爱铝架的设计。
    前排特别声明,IZIP车架未给我(六子单车)任何赞助充值行为,对该车架写这篇小作文只是因为不忍其明珠蒙尘,因为车架几何等等都设计的非常好,我完全没想到能在这个价位见到做的这么好的产品!我希望设计师能够在未来做出更多优秀的产品!


    IP属地:广东2楼2023-12-12 22:02
    回复

      话不多说,直入主题。先贴几何图,我知道绝大部分吧友是看不懂车架几何的,只能看懂最基础的Reach和Stack以及计算STR值。
      首先只看这三个值有用吗?有用,但不完全有用,因为要看懂一台车的几何,还需要能看懂他的设计思路和取向。而不是看到STR值1.45就说:怎么这么激进?看到1.50以上的STR值就说这个车架好骑,这个车架牛P。所以,我对目前吧里的这个风气是非常不满的。
      其次,我看很多吧友会通过所谓的公式通过自己的身高、跨高、臂展去计算所谓的车架正确尺码或者是车架所需要的最小STACK和REACH,然后再用这个所谓的建议值去选车架,这种行为无疑是非常非常愚蠢的。因为很多车友甚至连跨高、蛋高都分不清,说出自己身高185跨高85的蠢话。
      再三提醒:所谓的公式顶多顶多只能参考,甚至参考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那些所谓的公式往往是用来挑大组车用的,在设计上瓜车和大组本质就有区别。就像你不能拿你大组车的飞艇数据,然后要求车店老哥给你调一台180大行程DH车,甚至要求调出来的车好骑。而且在参考之前,一定要搞清楚里面的名词到底是指代什么,以及怎么测量!


      IP属地:广东5楼2023-12-12 22:16
      收起回复

        来到真挚和IZIP的几何图对比,图一那台车是IZIP的L码它在尺码上和真挚L码非常接近,为了预防吧友们看不懂对比,所以随手用箭头做了指引


        IP属地:广东7楼2023-12-12 22:32
        回复
          好,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IZIP这个车架的几何很好,远超目前零售价在3000内的其他同行。
          1、打脚吗?亲,不打脚的哦。
          打脚对我六子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扣分点,因为城市闹市通勤时特别是上锁用户有时候低速行驶需要拐大弯可能会直接被前轮绊倒,运气不好就直接摔马路中间,万一后面紧接着是电动车甚至是前六后八呢?打脚对于平踏也是非常容易造成意外摔车的,特别是冬季地面结冰湿滑和高佬穿的大尺码运动鞋。
          如图下未严重打脚的典范:目前市面上大部分3000元内的车架都存在打脚问题,包括一些万元环赛大牌型号也有打脚问题。但是大部分严重打脚只发生在小尺码车型上,M码及以上打脚问题会得到缓解。但是个别品牌是我见过最SP的,从小尺码到大尺码全线打脚,在大码上甚至几乎无法正常拐弯,必须要求骑手做避让处理!不针对任何品牌。




          大家可以看到,严重打脚的车架基本是M码以下的车架,只有云岸和CAMP是全尺寸严重打脚,大家不妨也拿出尺子量量自己的车架。看看曲柄脚踏孔距离外胎多远。
          六子在这里给出一个自己的总结参考(不一定准确),S-SM码(163-173人群),在使用40C外胎和170曲柄时距离10CM是可以接受的程度,虽然打脚但是不会严重打脚,因为S-SM码人群鞋码主要是集中在36-43码鞋,脚踩在脚踏上外露不会太多,10CM是可以接收的范围。大于11CM就基本可以在大部分使用场景避开打脚的问题。
          M-ML(170-180),使用在使用40C外胎时距离12CM是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是最好再大些。
          ML-L码,最好大于13CM。
          最后一张图,云岸550尺码使用35C外胎和170曲柄的状态下,曲柄脚踏孔位距离外胎只有10.13CM。
          不得不说,真是低能设计。这个尺码的用户群体几乎无法正常拐90°弯,必须要做避让。
          以上结论不可套用在其他车型!特别是大组车和TT车这类,因为这类车型几乎不考虑这个用途,并且大家去看瑞克多、SL8、TCR的M码开始都是有尽可能的做避让设计。


          IP属地:广东17楼2023-12-12 23:14
          收起回复
            那么,如何在没有整车实物图的情况下买到一台尽可能不打脚的车架呢?
            你在车店里看到M码实车不打脚,但是你骑得是S码或者L码,买回来踩发现打脚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总不能买回来才发现打脚吧。
            看WHEELBASE(轴距),几何图里往往会提供。在这里我随手抽了零售端卖的非常好而且全国各地都开了门店的Giant 捷安特的产品的Giant revolt 0作为案例。(80分答案)
            因为这款车使用了可变轴距的技术,可以通过后叉固定桶轴杆的东西来调轴距,但是后叉调轴距不关前叉打不打脚的事情。但是这也是一个参考,大家买车直接看这个长轴状态下的wheelbase值,超过了长轴的都不会严重打脚,甚至打脚只是非常轻微到可以忽略。

            好了,基本参考值有了,我们来看什么叫做低分低能。什么叫做真正的重量级低能brain积水设计!GR02为了无脑迎合市场零售端用户看不懂几何,只会不带brain跟风看REACH、STACK和STR造的gravel bike,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我相信聪明的瓜友已经看出问题了。

            为了无brain迎合零售端市场的:大stack、小reach、大str值,做了一台低能车。于此同时,我们来看目前市场最现代几何的美利达SEILX是怎么满足大stack、小reach、大str值的满分标准答案。


            IP属地:广东20楼2023-12-12 23:52
            收起回复
              写的好累,还不能有太强的攻击性,感觉没啥人看啊先这样吧,洗个澡睡觉了


              IP属地:广东21楼2023-12-12 23:56
              收起回复
                2、设计好,通过设计满足了现代几何gravel车架的大stack的要求。巧妙的通过头管、结合头管角度和前叉为车架偷了25mm的stack,大家可以看到在崔克cheakpoint上也有这个设计。



                为什么说这个车架在几何好的同时还尽可能的提升了工业美学设计?
                大家请看美利达selix新款和老款的对比和IZIP的封面图,
                新款selix同比老款selix在保证有大stack的同时还对立管连接处进行了设计延长了立管长度把连接处叶对应上移,并且不影响美观度,izip同样也有这个设计。通过这个设计让车的上管尽可能的水平而不是过度倾斜,虽然对短腿星人没那么友好了,但是极大的保证了美观度。毕竟,大部分人骑车都是骑帅不骑快,一个好看的外观总能卖出去更多的车。




                大家会看到老款selix长得非常像山地车架,甚至直接可以说是29er dropbar moutainbike
                如图:小吧主五车按照selix几何 做飞艇后仔细调出来的山改瓜,可以看出来整台车的几何调性和老款selix不说很想,基本可以说是一样

                导致整车好骑不好看的很大因素就是因为过度倾斜的上管。


                IP属地:广东40楼2023-12-13 09:43
                收起回复
                  3、原生桶轴、配件强泛用性、焊接挂点以及挂点齐全


                  说实话1500块钱的车架能够给到前后桶轴我个人是非常满意的,以为前后桶轴走OE报价算上运费也要快30块钱了。也就是说安装1.5K的零售价,单单桶轴的价格就接近去掉了3%。
                  其次就是挂点齐全、这个车架真挚一样用的都是6系铝材,优点是便于加工,而且为了提升强度,挂点使用的也是焊接工艺而不是拉铆。焊接工艺使挂点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载。
                  最后就是配件的强泛用性了,后叉三角空间可以容纳山地车直装卡钳,前叉和云岸同模具同厂,虽说刚性不足、做工也差了点,但是这个价格真的没办法要求太多,以及前叉支持180碟片,低预算用户在使用线拉碟刹时也可以获得足够的制动力!


                  IP属地:广东53楼2023-12-13 22:03
                  收起回复
                    那么,该夸奖的都夸完了,那么这个车架的缺点是什么呢?
                    毕竟,1.5k的价格给了一个非常好的几何和高兼容性,那么,古尔丹,代价是什么呢?


                    IP属地:广东54楼2023-12-13 22:05
                    回复
                      缺点:
                      1、为了更加美观选择了头管进线方案,并且选用了不适合的双开口上碗进线方案。


                      头冠内走虽然带来了更好的美观度,但是大部分购买这个车架的用户手里往往并没有太多的闲钱去支付高昂的头管内走线系统带来的维保成本。就单独拿Giant、Merida这两家车店的更换线组费用,头管内走算上佳威研磨线组的物料价格,单独一次更换线组的维保成本价格会去到120-200元(特别是内外线组共同更换)。
                      更弯折的进线带来的额外阻力,众所周知,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处于这一阶段。我们还有大量的零售端用户购买不起昂贵的油碟系统或者是小山村、城镇没有技术去支持使用油碟套件。只能选择相对廉价、便于自我维保的线拉系统,例如禧玛诺SORA 双盘套件配禧玛诺或者zoom或者promax 机械线拉碟刹。线拉碟刹本身就是握力器,而且头管进线方案同比传统半内走和外走还额外增加了两个拐点,这将导致刹车手感雪上加霜。万幸,180mm碟片可以弥补一部分。


                      IP属地:广东55楼2023-12-13 22:19
                      回复
                        OK,来点建议,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来点其他头管内走方案的图

                        懒得找图了,爱看不看吧,烦呐,反正只是实例。
                        图中的头管走线方案也是被各大厂商使用的方案。例如FSA 的arc系统。
                        孔位开在把立下端的好处是上方俯瞰把立投影面可以完全遮盖住线管,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是把立充当遮盖物,能够挡雨,只要不是很大雨或者洗车的时候对着冲,雨水不会流进去,造成腕组报废。
                        目前的双开口方案没有把立充当遮盖物,下雨水全进去了,可以目测,爱雨骑的哥们这套腕组寿命不会太长,加上头管全内走带来的额外维保成本,更换碗组还需要重新切油管。算上手工费和腕足本身的价值,维保成本可能会去到150-250.各人建议哪怕是腕组报废了开始叫了也坚持用,直到线组也需要更换,去车店维保的时候一次性搞定两个问题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整车使用周期内的维保成本。
                        2、OK,最大的缺点讲完了,来点能给这个车架锦上添花的建议。
                        建议用户到手后期更换707的前叉,你会获得更好的前叉刚性


                        IP属地:广东56楼2023-12-13 22:32
                        收起回复
                          好了,这个车架到此为止,1.5K的价格能够买一个几何很好的车架无疑是非常划算的,在我看来,他会是真挚热爱的下位替代品或者说在6000元自组的区间内可以爆杀其他竞品。他就是瓜车界的蜜雪冰城,它不嫌哥们新入门没钱,哥们也别嫌它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我是六子,想要关注更多的瓜车知识可以关注我的B站/抖音和小红书,ID:六子单车。
                          这个小作文就到这里了,希望这位设计师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就酱,散会。


                          IP属地:广东58楼2023-12-13 2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