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历史吧 关注:11贴子:4,138

前燕、后燕北燕史 2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初的鲜卑,从它“远窜辽东塞外”①看,其最初的活动范围比较偏东,应在汉辽东郡的北方,而没有西达辽西、右北平等郡的北方。乌桓则分布在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今归流河西南地方。但从燕“北邻乌桓、夫余”②的记载看,鲜卑和燕还不直接相邻,中间还应隔一乌桓,所以它才不为汉人所知,故整个西汉时期,中国史书对鲜卑没有记载。但它既与乌桓相接,就不可能远至西伯利亚,或大兴安岭北麓。后来向西南推进,活动在饶乐水③上,东接辽水④。
西汉武帝时,破匈奴左地,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乌桓遂南移至老哈河流域,鲜卑也跟着向西南推进,居住在西拉木伦河流域。


IP属地:辽宁1楼2023-11-08 06:11回复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年),乌桓从塞外转入塞内,除了上述五郡之外,在广阳、代郡、雁门、太原、朔方五郡之内也都居住了乌桓。自乌桓南下入居上述十郡的塞内以后,蒙古草原的形势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乌桓的分布地区,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各地,既经乌桓自动放弃,这些地区就被从北方南下的鲜卑人所占据。
    鲜卑最初的人口不会太多。东胡强盛之时,“控弦之士二十余万”①。以每户五人出一控弦之士计算,东胡盛时的人口达到一百余万。后分为三支,一支入匈奴,一支为乌桓,一支称鲜卑。“以此估计,鲜卑人口大约不过三、四十万”②。 随着鲜卑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的加入,鲜卑不断发展壮大,鲜卑人口也在增多。


    IP属地:辽宁2楼2023-11-08 06:12
    回复
      鲜卑人口的第一次扩大,是在东汉和帝以后。《后汉书》载:“和帝永元中,大将军窦宪遣右校尉耿夔击破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自此渐众。”①十余万落,以每落五人计算,即达到六十万人,已超过鲜卑原有的人数。加上鲜卑原有的四十万人,共约百万人。可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发展。
      鲜卑人口的第二次扩大及鲜卑三大部族的划分是在东汉桓帝(147年-168年)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并“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①。这时应当又有一大批游牧民族隶属于鲜卑之下。《三国志》记载,东汉桓帝时,檀石槐“乃分其地为中东西三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接夫余、貊为东部,二十余邑,其大人曰弥加、阙机、素利、槐头。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为中部,十余邑,其大人曰柯最、阙居、慕容等,为大帅。从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为西部,二十余邑,其大人曰置鞬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等,皆为大帅,而制属檀石槐”②。这三部计有六十邑左右,每邑应该是一个部落,每个部落以平均二万人计,这时鲜卑统治下的总人口约一百二十万。


      IP属地:辽宁3楼2023-11-09 05:51
      回复
        也是在这个时期,“慕容”部始见于史籍。乌桓鲜卑“氏姓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①,是这个民族的特点。关于慕容之名的来源史料上还有一种说法:“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②现在看来,早在檀石槐时期即已出现“慕容”之名,因而以“步摇”的音转为慕容部名称来源的说法显然不符合逻辑。


        IP属地:辽宁4楼2023-11-09 05:51
        回复
          鲜卑人口的第三次扩大,是汉末曹操破乌桓后。曹操破乌桓,尽徙乌桓于中原,鲜卑又南迁至乌桓故地,当时乌桓的余部亦隶属于鲜卑之下。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隶属于鲜卑统治下。其中有的是被鲜卑人虏去的,有的则是自己逃亡去的。《后汉书》记载:“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鲜卑寇抄,杀掠不可胜数。”①可以肯定,汉人被鲜卑掠去者为数不会太少,而这些被掠去成为鲜卑奴婢的汉人,大都融入鲜卑族中。《后汉书》记载:“汉人逋逃为之谋主。”②说明有部分汉人投奔鲜卑。《史记》载:“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因以为号。”③徒役之人大都为汉人,逃入鲜卑及其先人东胡,可能始于秦代,但当不限于秦代,特别是汉代鲜卑强盛和汉直接交界后,汉人入鲜卑者当更多,这说明鲜卑的民族构成中有汉人。


          IP属地:辽宁5楼2023-11-10 05:52
          回复
            鲜卑人口经过多次扩大,其组成成份相当复杂。有些只是混合一起,并未完全融合,有些则已经互相通婚逐渐融合了,出现所谓“胡父鲜卑母”等状况。因此,魏晋时鲜卑的族源已是多源了,其主源应为东胡系,但还包括匈奴、拓跋、丁零、乌桓、汉人等。


            IP属地:辽宁6楼2023-11-10 05:52
            回复
              第三节 慕容鲜卑的崛起
              一、慕容鲜卑入居辽西
              东汉桓帝时,檀石槐分其地为中、东、西三大部。其中部大人之一就有慕容部,《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谓此为慕容氏之始。如果是这样,则“慕容”原为大人之名,后世始演变为氏族之名。
              曹魏初年,慕容廆曾祖莫护跋率领部落到达沿海之滨的辽西地区。慕容部此时的分布当在西拉木伦河的上游,即今河北省平泉正北至西拉木伦河的西段地区。其依据是《魏书》所记檀石槐时鲜卑中部大人中的慕容的所在地,在自右北平①以西至上谷②塞外之地。《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云:“汉桓帝时,鲜卑檀石槐分其地为中、东、西三部,中部大人曰柯最、阙居、慕容等,为大帅,是则慕容部之始也。”③因而,慕容部由鲜卑族分化出来,原始居住地在右北平西北草原中是很明确的。


              IP属地:辽宁7楼2023-11-11 06:03
              回复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政权虚与委蛇,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景初元年(237年), 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命司马懿率军四万征讨公孙渊,公孙渊被杀于梁水①,辽东四郡为魏所占据。
                在这次讨伐公孙渊的战役中,莫护跋亦率部参加。由于从征有功,公孙氏被灭后,曹魏政权封莫护跋为率义王,莫护跋始定居于大棘城之北。莫护跋被封为率义王,是慕容鲜卑尊奉曹魏政权的标志。


                IP属地:辽宁8楼2023-11-11 06:04
                回复
                  关于棘城,由于在文献中记载不多,尤其是没有明确的座标,所以众说不一。以往大体有两种说法。一是《通典》称:“汉徒河县①之青山在郡城东百九十里,棘城即颛顼之墟,在郡城东南百七十里。”②《太平寰宇记》即沿袭此说。因唐柳城郡治即今辽宁朝阳市,所以,此后研究东北史和乌桓鲜卑史比较有影响的如金毓黻的《东北通史》、马长寿的《乌桓与鲜卑》都根据《通典》将棘城推定在今锦州市附近,徒河之青山在今义县附近。二是王绵厚、李健才编者的《东北古代交通》则认为“柳城东南一百七十里的棘城,应置于今辽西义县以南大凌河西岸的七里河一带”。韩宝兴在《辽东属国考—兼论昌黎移地》一文又认为“棘城与大棘城应是子母城”,把棘城置于今葫芦岛市女儿河北岸台集屯英房子村汉城址“英城子”,把大棘城置于今锦西县台集屯镇西北小荒地古城址。


                  IP属地:辽宁9楼2023-11-12 06:01
                  回复
                    1996年,田立坤先生发表文章,对棘城位置提出了新的观点①。他认为,棘城位置应符合以下七个条件:第一,棘城应有早于三国时期的遗存。第二,棘城临河。第三,棘城当距龙城不远,且在龙城之东或北。第四,棘城距“棘城之北”亦应很近。第五,棘城附近有黑石谷。第六,棘城当处在大凌河谷这条交通要道上,而且地势亦比较开阔。第七,棘城做为前燕的第一个都城,附近应有丰富的魏晋及前燕后燕北燕时期的遗存。综合以上因素,他认为,北票三官营村战国遗址即棘城。田立坤先生的观点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我们倾向于此说。
                    辽西地区自战国以来汉文化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且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地带,大、小凌河流域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宜农宜牧,这对慕容鲜卑以辽西为根据地,进而逐鹿中原具有重要意义。


                    IP属地:辽宁10楼2023-11-12 06:02
                    回复
                      二、慕容鲜卑的崛起
                      莫护跋死后,由其子慕容木延统摄其部。魏正始五年(244年),魏明帝曹睿派军征讨高句丽,慕容木延率部参加征讨。魏军攻下高句丽都城丸都①,大获全胜,慕容木延因功被封为大都督左贤王。
                      慕容木延死后,又由其子慕容涉归继之。慕容涉归又率部迁于辽东北居住。辽东郡治所在襄平,辽东北当在今彰武之北、边栅以外之地。慕容涉归东迁的原因不明,唯《晋书》记载,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慕容涉归叛晋,寇昌黎、辽西二郡,平州①刺史鲜于婴讨破之。第二年,安北将军严询败鲜卑于昌黎,杀伤数万人。②慕容涉归的东迁可能与此战事有关。慕容涉归死后,其弟慕容耐篡立,他为人寡恩薄情、处事不公,部众因此怨恨渐起。太康六年(285年),国人杀慕容耐,拥立慕容廆为首领。


                      IP属地:辽宁11楼2023-11-13 05:40
                      回复
                        刚刚上任不久的慕容廆又攻伐辽东。西晋太康六年(285年)东伐夫余。夫余王依虑自杀,其子弟走保沃沮①。慕容廆屠杀夫余居民,又掠虏万余人而归。次年夏,慕容廆再次进攻夫余,夫余王依虑子依罗求援于西晋,西晋护东夷校尉何龛遣督护贾沈率兵护送依罗归国。慕容廆于半路截击,反而被晋军击败,遂复夫余。依罗复国后,慕容廆仍不断掠虏夫余人,然后卖往中原地区。晋武帝采取相应对策,一方面以官物赎还夫余奴婢,一方面则下诏司冀二州,禁止买卖夫余生口。
                        当时慕容鲜卑的实力,还不能与西晋抗衡,而且宇文鲜卑、段氏鲜卑力量方强,经常侵掠慕容鲜卑。在这样的形势下,西晋太康十年(289年),二十岁的慕容廆权衡利弊,决定向西晋乞降。四月,慕容廆遣使请降,五月,西晋诏拜慕容廆为鲜卑都督。同年,慕容廆“以辽东僻远,徙居徒河之青山”。“廆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294年)定都大棘城”① 。


                        IP属地:辽宁12楼2023-11-13 05:42
                        回复
                          慕容廆定都大棘城后,不断吸收汉文化因素,“教以农、桑”,使原来的畜牧经济逐渐融入农业经济。辽西原无桑蚕业,慕容廆与晋接触后,“求种江南,平州桑悉由吴来”①。
                          在国家的治理上,慕容廆也摹仿西晋,“法制同于上国”①。 中原的先进思想文化、农业生产技术及货币、日用杂物(图一、锦州李廆墓出土铜釜线图。图二、李廆墓出土铜甑线图。)、生产工具、兵器也大量输入辽西,为其所用。这些都加速了慕容鲜卑的汉化过程,国力大大加强。


                          IP属地:辽宁13楼2023-11-14 05:56
                          回复



                            IP属地:辽宁14楼2023-11-14 06:07
                            回复
                              西晋永平元年(291年)起,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一场历时十六年之久的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天下随之大乱,刘渊、李雄、石勒等先后起兵。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亦卷入到战乱之中。如鲜卑拓跋部、段部、宇文部,都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以及刘渊、石勒为敌。白部鲜卑则依附于刘渊,与西晋王朝相对立。此时,慕容廆则采取了观望政策。并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自称鲜卑大单于,但仍然尊奉晋朝,未公开与其相抗。


                              IP属地:辽宁15楼2023-11-14 06: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