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们看战争的结尾那一段。
《三国志•徐晃传》:【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三国志•武帝记》:【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
《三国志•陆逊传》:【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逊径进,领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是岁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时间段很明显,徐晃击败关羽的时间,最起码是和东吴拿下荆州的时间相当,不存在是东吴先得到荆州,关羽才兵败的话语。就不可能说你背后一被夺下,你前面就完全没有力量吧。 很多人表示东吴,是偷袭荆州,实则不然《三国志•董昭传》: 【……太祖曰:“善。”即敕救将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围里闻之,志气百倍。羽果犹豫。权军至,得其二城,羽乃破】
很明显,关羽是知道的,并不算偷袭。
而且在回援的时候,关羽又出现了军事上的错,《三国志•吕蒙传》:【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於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春秋》中有个类似的战倒。说是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人在黄池,探字回报说是首都姑苏城陷落,夫差马上就杀了这个探字,为的就是不走漏消息,防止军心震动。真不知道为什么,熟读春秋的关羽,把春秋都读到哪里去了?
最后《三国志•潘璋传》:【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
我们再说【糜仕】二人的背叛,纯属关羽自己不处理好内部关系,能量和自己关系不好的人,镇守自身的后防,这种事情怕是正常人都干不出来,更何况,这二人在长坂坡那般落寞的时期都没有投降,曹操这个时候都已经是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反而去投降就能看出关羽,处理事情确实有误。
我们做个总结论,关羽1至4,我们可以看到,关羽的武力在三国当中远远谈不上很多人鼓吹的第一,但可以达到前五确实是一流。
可是统帅连一场胜利战绩都没有,又怎么能吹嘘呢?充其量也就是二流到一流。
《三国志•徐晃传》:【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三国志•武帝记》:【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
《三国志•陆逊传》:【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逊径进,领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是岁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时间段很明显,徐晃击败关羽的时间,最起码是和东吴拿下荆州的时间相当,不存在是东吴先得到荆州,关羽才兵败的话语。就不可能说你背后一被夺下,你前面就完全没有力量吧。 很多人表示东吴,是偷袭荆州,实则不然《三国志•董昭传》: 【……太祖曰:“善。”即敕救将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围里闻之,志气百倍。羽果犹豫。权军至,得其二城,羽乃破】
很明显,关羽是知道的,并不算偷袭。
而且在回援的时候,关羽又出现了军事上的错,《三国志•吕蒙传》:【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於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春秋》中有个类似的战倒。说是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人在黄池,探字回报说是首都姑苏城陷落,夫差马上就杀了这个探字,为的就是不走漏消息,防止军心震动。真不知道为什么,熟读春秋的关羽,把春秋都读到哪里去了?
最后《三国志•潘璋传》:【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
我们再说【糜仕】二人的背叛,纯属关羽自己不处理好内部关系,能量和自己关系不好的人,镇守自身的后防,这种事情怕是正常人都干不出来,更何况,这二人在长坂坡那般落寞的时期都没有投降,曹操这个时候都已经是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反而去投降就能看出关羽,处理事情确实有误。
我们做个总结论,关羽1至4,我们可以看到,关羽的武力在三国当中远远谈不上很多人鼓吹的第一,但可以达到前五确实是一流。
可是统帅连一场胜利战绩都没有,又怎么能吹嘘呢?充其量也就是二流到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