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吧 关注:10,093贴子:50,742

以前的帖子被删了 就继续写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63讲 伤寒论的门槛儿
从2022年初到现在,我花了大约10个月的时间,把谭杰中的庄子和中医体系比较系统的学了一下,包括2013年的庄子课、中医的四张地图、医道课、伤寒论偷偷教、伤寒论慢慢教,还有其他一些零散的资料。感觉也就是最近这一两个月开始,才有一点摸到了伤寒论的门槛的感觉。


IP属地:重庆1楼2022-10-09 17:28回复
    有一次我妈电话里给我说,她最近咳嗽的有点厉害,痰很多,清白的,吐出来像泡泡一样,很快就变成水状了。没有风怕冷的感觉,吃饭睡觉也跟平时差不多,大便小便也跟平时差不多。我如果是在半年前遇到这种情况,基本是甘草干姜汤或者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就开出来了,理由是肺寒或者是金匮要略里讲的饮病。


    IP属地:重庆2楼2022-10-09 17:29
    回复
      中医把人体里有用的水称为津液,我们嘴巴里的唾液,血液里的血浆,组织之间的组织液,都属于津液的范围。这些津液里面含有很多营养成分、代谢废物和一些免疫细胞;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就这样的一些液体,放在杯子里蒸发掉一般的水分,剩下的肯定是黏黏的、比较浓稠的一坨东西了,这个东西就基本是属于中医说的痰的范围了。根据这些痰所在的位置不同,胸腔里能咳出来的,就是我们说的常规的痰;留在淋巴里的,就是淋巴结节;留在肌肉中的,可能是脂肪瘤之类的东西。


      IP属地:重庆3楼2022-10-09 17:29
      回复
        因为这里说的是咳嗽,我们还是说能吐出来的痰。刚刚提过水蒸发后留下的比较粘稠的部分是痰,但由于水蒸发的方式不同,形成的痰的状态也不同。比如一杯水放火上烧,留下的痰颜色偏黄,质地粘稠,遇到这样的痰我们一般是判断肺有热;一杯水就冷冷的放着,时间久了一样会蒸发掉很多,留下的痰就基本没有颜色,质地比较稀,遇到这样的痰我们会判断肺有寒。
        但我妈的描述的情况是痰吐出来像泡泡一样,很快就变成水状了。这种看起来像水一样的痰,更像是被搅动起来的水,上面泛起泡沫的样子;因为它的质地并没有明显变粘稠,所以我觉得并不是经历水分蒸发的过程,还停留在水本身的状态。


        IP属地:重庆4楼2022-10-09 17:29
        回复
          然后我就问我妈两个问题,一个是:你觉得整个后背、脖子有僵硬或者麻木的感觉没?她体会了一下说没有。第二个问题:你用手指抠肋骨下面的肉,看看有没有感觉有点不舒服。她体会了一下说右边好像稍微疼一些,左边问题不大。
          问这两个问题是因为,我怀疑她身体的水循环出问题了,那些咳出来的痰是跑出正常轨道的水,而咳嗽是因为水多了影响到了肺,肺通过把水咳出来自救。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的止咳的话,给肺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大。


          IP属地:重庆5楼2022-10-09 17:29
          回复
            中医认为人体水循环有两条大的途径,一个是膀胱经,一个是三焦水道。人体肚脐正对到后背的地方叫命门,在命门这地方有一团能量(中医叫命门火),能把身体里液态的水变成气态,气态的水沿着背部的膀胱经往上走;在脖子的位置有三个穴位,叫风池风府,它们像是外界的风进入人体的窗户,凉风吹进来就把沿着膀胱经走的气态的水冷却了,重新变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继续沿着膀胱经上升到头顶,然后像花洒一样浇润身体的各个组织。这整个过程非常像自然界中下雨的过程,至于到底是不是真有那么一回事,谁也说不清楚,因为中国的古典哲学就喜欢用取类比象的解释问题。


            IP属地:重庆6楼2022-10-09 17:30
            回复
              命门火把水气化后,还可以走第二个途径就是三焦水道。气化的水就是沿着三焦往上走,汇到胸腔区域,最后成为胸中大气的一部分。在中医系统里面,人体的淋巴循环是归属到三焦的,而身体两侧肋骨下面这一块,属于三焦的区域。所以三焦水道有问题时,肋骨下面按下去就会特别疼。
              我妈的话,后背和脖子没有僵硬的感觉,说明膀胱经那条水路是正常的。肋骨下面按去有点痛,就提示三焦有问题。三焦在伤寒论的系统里属于少阳,少阳问题还有其他的症状是口苦、咽干、目眩、喜呕。我逐一问过我妈,她说早上起床时有一点点口苦,但吃了饭就没有了;其他的症状都没有。
              最后我给我妈开的小柴胡汤,三副药后,痰和咳嗽的问题就基本消失了。


              IP属地:重庆7楼2022-10-09 17:30
              回复
                伤寒论的体系,前半部分是六经辨证,后面金匮是脏腑辨证。我翻看了以前我治过的病例,感冒基本上是用六经辨证处理,但感冒以外的其他病,几乎全部是用金匮的脏腑辨证在处理。
                谭杰中讲,伤寒论的辩证体系里面,六经辨证是优先于脏腑辨证;但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单纯的以为六经辨证就是用来治感冒的。经过这10个月的学习,才发现六经辨证的效率确实是远高于金匮的脏腑体系的。而且翻看最近2个月我开出的处方,用药也基本是15味以内,很少出现以前那种动不到就30味药以上的大方了。


                IP属地:重庆8楼2022-10-09 17:30
                回复
                  有一个笑话,一个人吃饼子,吃到第8张饼子的时候饱了;他就说,我以后只吃第8张饼就好了。我在几年前也看过谭杰中的东西,但当时对他的体系基本是无感,粗粗看过就过去了。我现在在这里推荐谭杰中讲的中医,但我确实不知道谭杰中的东西是单纯的第8张饼,还是包括了总共的1-8张饼。


                  IP属地:重庆9楼2022-10-09 17:31
                  回复
                    咳嗽,携水气小青龙,小青龙汤加减,初学见笑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10-09 22:38
                    收起回复
                      咳嗽流鼻涕,属于肺开窍于鼻子。根源在肺,而肺气的根源在肾气。你妈这种证,额年纪大的人,按照黄帝内经的五七六七的年龄,肾气已经不旺盛了。年纪大的人肾气都不足,把肾气补足,肺气自然足。你这样治病只是治标,如果遇到病情反复的,或者用药效果不好的咋办?有没有想过用真武汤温肾阳?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10-10 08:50
                      回复
                        只看谭杰中的还是不够的。推荐你两个中医天花板:黄元御医学全书,唐容川医学全书。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10-10 08:52
                        回复
                          额,天花板对于初学有些太高了,还得打一些基础,那么左季云,张锡纯,胡希恕,倪海厦,曹颖甫,岳美中等等,太多了,有时间有精力多涉猎。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10-10 08:53
                          回复
                            又见楼主发帖,一定要记号一下认真拜读。小柴胡那么多加减,也治咳的,楼主只用了原方么。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10-10 12:52
                            收起回复
                              感谢老师的持续更新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2-10-10 14: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