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3,923贴子:9,977,762
  • 0回复贴,共1

处处风波处处愁(重解牙牌令之四)6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
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说完饮毕。
“处处风波处处愁”典出明唐寅《题画》第二十四首:
芦苇萧萧野渚秋,满蓑风雨独归舟。
莫嫌此地风波恶,处处风波处处愁。
“铁锁”指三张牙牌中的五个三点,“孤舟”指中间牙牌的六点,“铁锁”、“孤舟”、都有不祥之兆。味道斋《宣和牌谱》谱诗前两句为“谿光万顷漫清秋,山外残阳红未收”,可见寓意不好。

铁索练孤舟
薛宝钗的牙牌令隐写南宋的国祚和帝系,将最后一句解读为南宋最后三年的态势最为恰当。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太皇太后谢道清率领宋恭帝赵㬎等人在临安向元军投降,标志着南宋政权已经灭亡。德祐二年五月初一(1276年6月14日),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赵昰登基,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年仅九岁的赵昰在流亡途中病逝。同月,陆秀夫、张世杰在冈州(今广东湛江硇洲岛)拥立七岁的赵昺为帝,五月改元祥兴。六月迁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将领张弘范指挥元军抵达崖山,对宋军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张世杰下令将千余艘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索连接起来;船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湿泥,缚上长木;将赵昺乘坐的“龙舟”停泊在战船中间,诏示将士与战船共存亡。元军采用火攻之策,因宋军战船涂泥,未能奏效。二月六日,元军发起总攻,宋军大败。因“龙舟”夹在战船中间动弹不得,无法突围。生死关头,陆秀夫背起八岁的赵昺投海自尽,随行的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至三月十九日,崖山海战结束,南宋亡国。
自德祐二年五月开始,南宋的最后两个幼帝一直过着颠沛流离、惶恐不安的生活,不论走到哪里,都面临元兵的围追堵截。最后,南宋的国祚终结在崖山。这就是牙牌令“处处风波处处愁”的真正 的 含义。
从上述史实看,作者将骨牌名“铁索缆孤舟”改为“铁索练孤舟”是有意为之。练,百度百科解释:通链,链子,即用绳索或铁链将战船连接起来。缆,《康熙字典》解释,《玉篇》维舟索也,即用铁索将船拴在岸边。由此可见两字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第六十二回宝玉等人过生日,湘云的酒令中再次出现这个骨牌名,其中的“练”字已改回“缆”字。
《红楼梦》两次出现“铁索缆孤舟”的牙牌副儿,都与南宋历史有关。崖山海战的前四年,即德祐元年(1625年)七月,宋军和元军在长江曾发生过焦山之战(参见本作者《须要铁索缆孤舟》一文)。当时宋军主帅张世杰使用“铁索连舟”战法,被元军火攻之术破解,此战导致南宋水军覆没。


IP属地:北京1楼2022-07-24 21: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