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车blur是20年11月落地的,我第一次骑时已经12月末了。在16年到20年这段时间,我骑的是一辆美利达挑6,2016款。在20年春天,我开始认真考虑装一辆新车。小行程的整体基调不变,有机会最好是软尾,如果是29必须是17年以后上市的车款。且要具有趣味性,特别性,以及相对偏强的通过性。陆续看了一些车,包括scalpel 2013(26),scalpel 2013(29),安神adv 2014,epic ht2019,安神(adv)3.5,tallboy 3,tallboy 4,intense sniper,epic 2018,yt izzo,bmc twostroke,top fuel 2019等,当然也包括我最后的选择blur。经过考虑我发现,由于我能够长期放在身边的车只能有一辆,且我骑行的路线有不少难度较大,这辆车必须有足够强的通过性。因此,一众老式xc直接否决。此外,我希望它具有一定的休闲娱乐的味道,这对xc车来说通常意味着偏长的前伸和轴距,偏缓的头管角,偏大一点的行程,更宽的轮圈,轮胎,偏短的把立等。到了这里,epic和epic ht已经不在我的考虑范围里了。two stroke的车架造型和几何是我很喜欢的,足够激进,足够特别,唯一给它判了死刑的条件就是它那让人莫名其妙的27.2坐管——它意味着我对可能会使用的升降坐管的选择会大大减少。至于几辆林道车呢?很奇怪,我还希望我的新车骨子里是一台具有竞技血统的车,它应当是追求细节,追求圆满,追求速度的。因此,tallboy 4、izzo下台。出于对虚拟转点车架的偏爱,我又放弃了top fuel。至此,我开始联系sniper和tallboy 3车架。blur由于稍微过头了一点的竞赛味,暂时还是备选。在多方寻找后,我只找到一家店原价出售tallboy 3 L码车架,这对我的预算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而sniper更是已经没有L码车架出售。且由于疫情,从工厂订货也变得很困难。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作用,这时出现了一支blur cc L码车架,且成色相当好。那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与车主交流后大概两周,付款。出于我对这支车架使用年限的要求(至少5年)以及我的初始预算,我选择了这样一支几乎没有升级空间的车架以及我认为在预算范围内最大化性能的初始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