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理论吧 关注:92贴子:11,398

回复:异律同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们描述事物的工具的进步能够带动人类认识本身的进步。
打个比方,你现在有一个信息量为87的想法,但是你所知的最接近的表述只有信息量为80与100两种表述方法,如果采用前者,就会造成信息的浪费,而且容易形成保守化趋势;如果采用后者,实际上有13的信息量都是你不确定的猜想,是可能会形成谣言,造成误导,本质上无中生有的信息,容易诱发激进、武断冲动的心理。
这两种表述方式都不足够理想,所以我们有必要发展信息技术,多媒体工具,VR与人工智能等等,这些高端技术客观上都能够促成表述的精确化(这从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中即可见一斑),从而实现信息的利用与保真,最大程度地贡献于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从来都在经过从定性到定量,从粗估到精算的发展,为此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是社会革新极其重要的客观条件。


IP属地:安徽81楼2020-03-28 23:37
回复
    (接上)这应了我以前一句话:任何不定量的定性都是耍流氓。毕竟真理是有条件的,规律是人们为了处理特定条件下普遍事件的认识工具,不去明确这个条件就违背了总结规律的初衷。
    然而现实是,学术界的一些人为了虚荣擅自断言,键盘侠们盘踞自己的立场指点江山对错,这些都是缺少对理性的敬仰,把明明未知或至少不可断言的事物强行以是非极端区分的表现,是没有认识到人应该对无知保留意见而不是掩盖自己的无知。
    也许是社会发展的太快了,人们骨子里害怕着被别人说是无知,显得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然而很遗憾的,很多人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广泛的学习来充实自己,而只是在表面装装样子,用自负的断言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然而这究竟不是能使人上进的手段。
    人们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直面自己的无知,拥抱自己的无知,带着勇敢猜想,带着严谨实践,带着热爱解构,带着包容学习呢?


    IP属地:安徽82楼2020-03-28 23:52
    回复
      无视了不同人耐热能力的不同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仅仅是追求表面上“因为有的没有空调所以都不开”的“公平”,对于习惯了使用风扇和使用空调的不同人群采取一刀切的措施,难道真的就是公平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永远意味着,措施的统一化是不公平的,就像你给予有高素质与低素质的人同样的投票权,给予不讲文明的喷子和讲道理的网友同样的发言权,给予杀人犯和无辜公民同样的人权,这真的就是人们所在追求的公平吗?无视了家庭教育条件不同,兴趣特长不同,人生追求不同用成绩来衡量人的能力就是公平吗?还是说只是为了安抚认为自己遭遇不公所以试图扰乱秩序的一些人的保守措施呢?目的究竟是追求真正的公平还是给人们营造公平的表象巩固自己的权力?不要和我说应试相对公平,你能用量来衡量公平?或者你拿历史和现在做比对时有排除其他社会发展因素的干扰吗?现在只有一个,我们永远无法得知改换措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正因如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实践的权力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有资格观望是那些抱紧了现有利益的保守派占上风,还是热血却冲动的改革派占了上风,在一个视野从信息生产渠道上就被封锁的社会里,我不敢奢求冷静客观有胆识的政客现身,人们都只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行动着,有眼光的人恐怕大多为了保护自己躲避了起来吧。


      IP属地:安徽83楼2020-03-31 12:42
      回复
        我不敢把我不想学习的念头正当化,但是我认为大人们也没有起好榜样作用——如果说我们因为懒惰逃避眼前的挑战,错过了当下的机会,难道大人不是吗?大人难道就没有机会东山再起吗?面对现实中的机遇不敢挑战,因懒惰而逃避,遇人遇事,把自己不幸的元凶归结于当年没有好好努力,似乎把一切的罪责都推卸了到了过去的自己身上,于是当下一身轻松,也不会觉得自己当下的逃避才是自己没有办法摆脱不幸的真相。这种心态才是不幸的元凶,而不是学历。相信大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学历可以帮到你很多事,不过当然不能帮到所有事,嘛,这算是一个相当客观的评价了。我们没有理由将自己的不学习合理化,但是我们一定要向前看,未来不要把自己错误归结于当下的自己,最重要的是“我每天努力了,问心无愧”,就算你努力的不是学习,而是其他的东西,如果你相信这种东西就是你在追求的,你永远向前看,不后悔,保持着这样的心态的人,哪怕未来改变了方向,遭遇了不幸,他永远会关注自己“现在能怎么做”而不是悲叹“以前的自己没做好”。我觉得这种积极的心态比学历什么重要的多。


        IP属地:安徽84楼2020-03-31 12:43
        回复
          吞噬永远填补不了内心的空洞,自己在逃避的回忆只能直面现实找回。——观《海马》感想


          IP属地:安徽85楼2020-04-06 21:42
          回复
            对人进行心理分析,见微知著落实到实践上


            IP属地:安徽86楼2020-04-09 20:46
            回复
              再次申明,所有的观点,所有的理论,都只是方法论,是事实的侧面,是干涉存在的因素之一,如今的结论不妨碍以后探索其他角度的突破口。


              IP属地:安徽87楼2020-04-09 20:49
              回复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IP属地:安徽88楼2020-04-09 20:51
                回复
                  有意识行为受控于思维,思维归属于人格,人格属于惯性纵属性的存在,因此有意识的行为是人在还原过去的生存环境的行为,在意识层面上体现为价值观或是是非观。
                  与思维相对的是感知(横)、环境(零)、视点(一)。
                  感知是纯粹当下的事件,表现为人对环境做出反应并且被环境所改造。
                  感知与思维形式上冲突(思维抗拒被感知改造),内容上统一(思维来源于感知的改造)。
                  环境不过多解释,分为感知对象(口语中所说的环境)(横轴)、思维对象(记忆等)(纵轴)与各个象限,例:生理(身体本能)、家庭、交际圈、文化、时代。
                  视点指抛去一切内容后的意识参照点,是“我”之所以为“我”的本体原因,是理想模型,可靠性难以确认,是理论图像推算的结果。


                  IP属地:安徽89楼2020-04-09 21:05
                  回复
                    我有必要把个体、个体的人格、个体的能力、个体的生理区分开来
                    事情还要从看到的一个故事讲起
                    一个人会接受不了恋人的死亡吧,更极端一点,当你知道你的恋人是将死之人,你对他/她的好感可能一落千丈,或者没有一落千丈却产生了一种不愿承认的复杂心理。
                    这里就有一句话老生常谈“我们喜欢的不是对方,而是我们印象中我们预期的那个对方。”所以当你得知ta要死了,或者别的情境下,发现ta改变了,发现ta有你所不能接受的一面,你会吃惊,你会愤怒,你会逃避,你会麻木,只因为这一切超出了预期。
                    为什么我们说大人比小孩子在爱情方面要来的成熟,因为大人知道婚姻终究有不合,但是可以磨合,可以去容忍,ta们知道ta们要负责的是一个法律意义上并且延伸至现实中的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小孩子总是抱着美好的幻想,认为对方真的就是所谓“闪光点”的集合,自己不会变,对方也不会变,然而这终究是幼稚的。
                    也许大人也并不是完全成熟,也许并不是接纳了对方,而是因为生活种种,两人的界限模糊了,而不是自己的内心真的成熟了。那么,到底怎么样才不是爱上自己眼中的幻想,而是热爱这个真实的世界呢?
                    那个故事的结局还是很浪漫的,主人公认识到如果自己只愿意接受那个活在过去的自己的幻想中的那个死期没有被注定的人,自己也不过是一个自作多情的人,也明白了不管对方的寿命是只剩三个月,还是三年,三十年,ta就是ta,所以只要以一如既往的态度对待ta就好了。
                    我们不能因为仅仅是爱着一个眼中的人格,而是要接受个体本身。
                    而能力,又是另一方面。能力的存在,更多的,和利益,和社会关系这样冷漠的词眼关联在一起。
                    只接受个体的能力,对方就是剥削对象,是工具人,与物品无异。“人只有被需要,才能被称之为人。”这是主人公发出的另一个感慨,某种意义上揭露了利益下个体的存在,被个体的能力存在取代的事实。显然的,这样不符合人道主义和人性关怀。因此我们需要尊重的是个体,不是个体的能力。
                    个体的生理与个体的区别则要更好懂一点,但是又有异于“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的差别,这里有必要明确下,作为个体本身的存在不是能以其精神的存在一言蔽之的,关怀个体是对对方作为一个存在本身的敬意,而关怀精神是对对方精神状况的照顾。前者可以说是普适于整个世界的大爱,是以平等的姿态与对方对话,后者是以“精神状态更佳者”这样高高在上的姿态给予施舍。
                    以上。仅仅是因为存在而去尊重,而去热爱,这样的爱是无私的爱,普适的爱,也是冷静的爱。这是我对自己不以价值评判存在的态度的宣告,是我聚圆为点、破穿表象的顿悟,是我对世界保持好奇与活力的源泉


                    IP属地:安徽90楼2020-04-12 10:33
                    回复
                      4.12
                      1、我很清楚我要追求什么,要舍弃什么,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来,而不是在自我压抑中沉沦。
                      2、站在舆论背后的一些人,依仗着舆论的绝对正确性放肆自己的偏执、嫉妒、懒惰横行。明明每次灾难来临,受难最大的是自己,但是却丝毫不采取措施,以“责任”的名义找出各种各样的替罪羊。最轻松的事就是把一切迁怒于恶,最不能解决问题的事也是把一切迁怒于恶。政府是可悲的,国际关系是可悲的,网络发言是可悲的,每一个对自己的无力深信不疑的民众都是可悲的,大家都害怕自己的价值观被质疑,所以毫无立场地躲进了舆论的保护伞。也许,恐惧,是一切执念的源泉。


                      IP属地:安徽91楼2020-04-26 06:50
                      回复
                        4.14
                        1、人因始终恐惧自身弱小暴露而傲慢,
                        人因狂妄独断自身天生无能而菲薄,
                        自信之人以包容反对的公正诠释力量,
                        谦逊之人以朝夕不辍的努力彰显虚怀。
                        2、存在作为存在本身就亦应当得到平等的尊重,即使是丑陋的,卑鄙的,愚蠢的事物,也应该在因为其特质得到恰如其分的待遇后从态度上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作为单纯的存在。人可以有好,但是不建议有恶,这是对世界保持敬畏的体现。
                        3、你知道闭眼有两种吗?一种是大脑的注意力从视觉上移开,一种是注视自己黑暗的内眼睑。前者人往往会沉浸到另一种感官的刺激或是不可抑制的思维中去,后者人在黑暗中感受到流入内心的真正平静。


                        IP属地:安徽92楼2020-04-26 06:59
                        回复
                          4.16
                          1、遇事第一反应还是心中为自己辩解,然而没有人需要,我自作多情,我还太过脆弱,以致误入幻境。
                          2、我在考虑大学专业:我私下以为专业会影响到我的研究平衡,不过我并不反对以一带多的发展模式。从实用(各种意义上)的角度我想学设计。
                          3、想起自己极度疯狂时的狰狞笑容,我感到害怕。我怀疑我我在我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地方压抑了一些情感,亦或是我本来就该是一个狂热的疯子。
                          4、令人兴奋的是,我完成了《心》的构思...我太喜欢这部童话了,不仅仅是创意,它象征着每个人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它是浪漫的、诗意的、无邪的,全然不像我之前压抑忧郁的风格...我需要好好斟酌,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而且我需要一些写童话的练习,否则我无法驾驭。


                          IP属地:安徽93楼2020-04-26 07:12
                          回复
                            4.17
                            1、多梦侵扰着我的睡眠,还有清晨的鸟啼与母亲准备早餐的声音。
                            很抱歉,如果我不嗜睡的话我会喜欢这种声音的。
                            调整作息,从明天开始试着喜欢它们吧。
                            2、真正的才华赋予人使命感(也许是虚荣),因此人在追求自己的提升时会真诚地对待考验,而面对工作,因为当下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谋生,这种动机的偏离本身不会导致敷衍,真正导致敷衍的是双方没有选择去互相理解而衍生了不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是能够间接限制生产的。
                            3、对性既不能深陷其中,也不该心怀抵触。真正的纯洁应该是在包容中用艺术将其升华。我又联想到,所谓人性的欲望本来都是无色的,在构成价值与行为之前,它们都有着无穷的可能,文明的进步应该要能引导而不是压制这些欲望,为心灵之纸涂抹美的色彩。
                            4、现代社会暗涌着嫉妒、傲慢、懒惰、无意识、恶趣味,我知道那些人只是压抑的牺牲品,但是对他们表示理解的同时我必须要避开寻衅滋事者早已架在周围的枪口。
                            5、我不认为了解一个人的内心能与了解一个人等价,虽然我已经通过心理分析与人格模拟理解了各种各样的人,但是我同样对这个人的生活(哪怕是虚度的)保持尊重,不了解一个人的生活仍不能算了解一个人。但是我觉得人不应该因此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附庸,也许人人陌路...所幸同理心使人类的本心相连。


                            IP属地:安徽95楼2020-04-26 07:30
                            回复
                              4.18
                              1、我把零的对应品质与一的对应品质暂定为推理能力与集中力。
                              2、突然想到,人无意识地重现过去常常把自己变成自己最不希望成为的样子,这可真是可笑。
                              3、加工情报时,不能割舍情报的完整性有时会限制演算与简化从而导致整体效率反而低下。
                              4、身体健康是一个人莫大的财富,思考者更需要它来提供一个强力的、敏锐的身体。身体的调整需要尊重生理的周期律,可以引导,不能强求。建议起手一样健身项目,多睡眠,多冥想,多饮水,饮食平衡。
                              5、不急不躁,因势利导。
                              6、我得想办法纠正我的驼背。


                              IP属地:安徽96楼2020-04-26 08: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