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吧 关注:148,710贴子:662,472

让艾走进千家万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中医小白到开了自己理疗工作室~感谢老祖宗留下的瑰宝,艾灸不仅调好了自己的诸多问题,还帮助到了身边很多人,知艾者福善灸者寿,开业当天注册贴吧,希望不定期分享关于艾灸的知识,希望更多的人受益于艾,感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7-16 13:07回复
    夏季艾灸注意事项
    进入夏天了,经常有艾友问:阳气这么足,还要继续艾灸吗?夏天艾灸实在是热,可以开风扇和空调吗?夏季艾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来来来,看这里↓↓↓
    Q1:夏季能艾灸吗?
    中医认为,现代人大都体寒、阳虚,即使没有大病,身体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亚健康问题。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中医主张的“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便是该理论的具体体现。
    Q2:夏季艾灸有什么好处?
    夏季,患者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艾灸,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是益气补阳的好时机,辅以静养,做到调养结合,效果极佳。中医实践证实,“冬病夏治”在慢性病(尤其是风湿类的疾病、哮喘等)、免疫力低下、过敏性疾病等调理方面,效果显著。而这些病症,非常适合夏天艾灸。
    Q3:夏季艾灸要注意什么?
    1. 注意防暑。
    在夏天高温时艾灸,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且艾灸本身就有温度,所以要注意进行防暑,不可掉以轻心。同时,还需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空气的流通。
    2. 防止感染。
    若因体质原因或排病现象,局部可能起疱,化脓后产生灸疮,不要把疮抓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3. 关于是否可以开电扇艾灸:
    夏天了,很多艾友都会问到这个问题。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再加上艾灸,会觉得更热。然而,艾灸确实不适合吹风。如果在艾灸时觉得太热,可以避开风口艾灸,也就是说,勿把风扇直接对着人吹。开着电扇,让空气流通,感受迂回的气流是可以的。原则是:一定不能感觉到身体明显有吹风或是寒冷。
    4. 关于是否可以开空调艾灸:
    原则上,艾灸是不能吹空调的,但是只要不对着空调吹,保持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中艾灸,是可以的。前提是,空调房间的温度不能过低,至少要保持在25度以上方可。
    另外,须要注意的是,做完艾灸之后身体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周围环境切不可忽冷忽热,否则不便于艾灸调理达成效果。因为高温度的环境中艾灸后,体表的温度和体内的温度比较高,体表毛孔张开,若突然进入一个温度比较低的房间,对调理疾病非常不利,这些寒冷因素有可能会直接进入到体内,反而让寒湿风邪有机可乘。因此,切忌艾灸后室内温差变化明显,不要太热和太冷,也不宜穿梭于温差较大的场所,这点非常重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7-16 13:12
    回复
      2025-09-26 20:25: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适应症
      灸法的适应症十分广泛,按其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 温经散寒: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等。
      2. 疏风解表: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 回阳固脱: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泻、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 补中益气: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 消瘀散结:外科疮疡初起(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瘰疬、乳痈初起,各种痛症、疖肿未化脓者(可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等症。
      6. 降逆下气: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证可灸涌泉穴调理之。
      7. 防病保健。《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穴、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可见,我们祖先早已认识到并重视艾灸在防病保健中的作用了。
      8. 淡斑、生发等。
      二、禁忌症
      虽然古往今来,使用灸疗的人多之又多,方法简便又安全,但应用时仍必须注意。
      关于“禁忌”穴位
      古籍中记载的禁灸穴位共有47个,这些穴位多分布于面部,重要器官和浅表大血管的附近,以及皮薄肌少筋肉结聚的部位。因此,使用艾柱直接对着施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如:在头面部穴位施灸会留下疤痕太难看;大血管浅表处瘢痕灸容易损伤到血管;还有一些穴位位于手或足的掌侧,如中冲、少商、隐白,这类穴位可能在用艾条直接施灸时较疼痛,易造成损伤等。
      如今,近代针灸临床认为,禁灸穴是我国古人中医临床时间的经验之谈,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通过人体解剖学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各部位的结构)以及艾灸方法的改进,古人所说的禁灸穴大都可以温和灸,这样既不会对机体有创伤,又能够使艾灸疗法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禁忌病症
      1. 中医范畴内的实热证或阴虚发热病症,如高热神昏、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患病期间不宜进行灸疗。
      2. 患有严重心脏病患者或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不宜进行灸疗。
      3. 处于孕期或经期的女性,腹部、腰骶部、乳头、阴部不宜进行灸疗。
      4. 重病、心血管疾病、做过植入性手术者、有过内出血者、装有心脏起搏器或金属患者不宜进行灸疗。
      禁忌时机
      主要是指不宜在过饥、过饱、大量饮酒、大渴、大汗淋漓、精神情绪过于激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进行灸疗。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7-16 15:33
      回复
        施灸顺序:“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渐下,次后从头向右渐下,~先上后下。”
        (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针灸上》)
        施灸的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 → 后下部;先灸背腰部→后灸胸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阳经穴位→ 后灸阴经穴位;施灸量先少→后逐步增加。如不按顺序施灸,先灸下部,后灸头部,患者可能会出现头面烘热,口干咽燥等不适感。在施灸时还需结合病情,因病制宜,不可拘泥。
        “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灸慎之。”
        (《西方子明堂灸经》)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7-17 08:23
        回复

          施灸注意事项
          1. 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温开水(水温应高于体温),艾灸时注意保暖,夏季艾灸吹空调、风扇不宜正对风口,温度最好保持在25度以上。
          2. 一旦出现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让病人平卧休息,饮些温开水,片刻即可恢复。
          3. 施灸过程中应不时地用手置于施灸部位,以感知病人局部的受热程度,便于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避免烫伤,尤其是儿童艾灸时。
          4. 艾灸过程中会通过皮肤蒸发一部分水分,灸后适当多饮水(水温烫嘴皮子为宜)或多食稀粥,有助器官排泄体内毒素。
          5. 有灸后身体不适者,如身热、头昏、烦躁等,让患者适当活动,饮少量温开水。
          6. 施灸后可能会出现上火、皮肤瘙痒等,有的会出现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的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7. 灸后要保持心情平静,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这样才有利于使艾灸达到更好的疗效。
          8. 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3小时后再洗澡。
          9. 灸后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饮酒、不吸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蛋白。不可饮食过饱,但可以少吃多餐。
          10. 灸后部分人会出现大便干的情况,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进行调理。
          11. 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节制,睡眠要充足。
          12. 不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每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
          13. 运动是最好的一种调养方式。灸后的运动可以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14. 一些慢性病症应在常规用药的前提下结合艾灸疗法,一些急性病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积极就医的同时,结合艾灸做辅疗。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7-18 14:41
          回复
            关于艾灸的返病现象
            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有的人感觉见效很快,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其实有无疗效要看是什么病,病程多久等。另外人与人的体质也有不同,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有返病现象很正常,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斗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要坚持做艾灸。或是出现返病现象后,咨询专业人士,以判断疾病的情况。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7-19 13:57
            收起回复
              三伏灸取穴指南:小暑到立秋,成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最盛的时候。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借助机体肌肤腠理开泄的时机,对患者施以具有温阳益气之功效的艾灸,能够起到鼓舞整齐,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调病的目的。
              此法对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症、冻疮等,具有良好的调理、预防作用,又称为“冬病夏治”。
              艾灸取穴:肺俞穴、膏肓穴、脾俞穴、肾俞穴、中脘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7-20 19:32
              回复
                不孕症艾灸指南:不孕的医学定义为一年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没有成功妊娠。主要分为原发不孕及继发不孕。原发不孕为从未受孕;继发不孕为曾经怀孕以后又不孕。根据这种严格的定义,不孕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大约影响到至少10%~15%的育龄夫妇。引起不孕的发病原因分为男性不孕和女性不孕。
                艾灸取穴:内关穴、关元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7-22 11:16
                回复
                  2025-09-26 20:19: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动脉硬化艾灸指南:动脉硬化是动脉壁增厚、变硬而缺乏弹性的病理变化的总称。脑血管动脉硬化一般表现为脑力与体力衰退,轻者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下降等,重者发展为认知功能障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可表现为心绞痛。艾灸相关穴位,可以通调心脉、活血化瘀、软化血管,防治动脉硬化。
                  艾灸取穴:内关穴、丰隆穴、三阴交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7-22 11:23
                  回复
                    子宫肌瘤艾灸指南: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本病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及压迫等症状。子宫肌瘤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由于子宫肌瘤生长较快,当供血异常时,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肌瘤愈大,缺血愈严重,则继发性变性的可能性愈大,所以对子宫肌瘤应当有足够重视。艾灸调理此病效果良好。
                    艾灸取穴:关元穴、归来穴、气海穴、子宫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7-23 14:10
                    回复
                      崩漏艾灸指南:女性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突然出血、来势急骤、血量多者为“崩”,又称“崩中”;淋漓下血、来势缓慢、血量少者为“漏”,又称“漏下”。两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
                      病因:本病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常见病因有血热、血瘀、肾虚、脾虚等。热伤冲任、迫血妄行,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肾阳亏损、失于封藏,瘀血阻滞、血不归经,均可致冲任不固。
                      艾灸取穴:次髎穴、关元穴、中极穴、三阴交穴、隐白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7-24 11:39
                      回复
                        肾病综合征艾灸指南:简称肾综,是指有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本病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腰痛”的范畴。中医认为水肿、蛋白尿等症为水精输布失调之故,而肺、脾、肾是水精输布过程中的主要脏器,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
                        艾灸取穴
                        大椎穴、肾俞穴、水分穴、关元穴、足三里穴、
                        辨证加灸
                        风水相搏型:眼睑先肿,继而四肢,甚则胸腹,皮肤光亮,按之不凹陷,小便短黄,多有血尿,兼有发热恶风,咳嗽,肢痛,喉核赤肿疼痛;舌苔薄白,脉浮。
                        加灸:风门穴、肺俞穴、
                        湿热内侵型:面目浮肿,小便短赤,多有血尿,皮肤疮毒;舌较红,苔薄黄,脉滑数。
                        加灸:曲池穴
                        肺脾气虚型:浮肿不著,或无浮肿,面色少华,倦怠乏力,易汗出,易感冒;色胆,苔白,脉缓弱。
                        加灸:肺俞穴脾俞穴
                        肾阳衰微型 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㿠白或灰滞;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加灸:百会穴关元穴
                        肝肾两虚型: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形体瘦弱,腰酸膝软,足跟疼痛,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健忘,耳鸣耳聋,咽干舌燥,入夜尤甚,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红,苔少而干,脉沉细。
                        加灸:肝俞穴太溪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7-25 10:40
                        回复
                          糖尿病艾灸指南: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的一种常见的新陈代谢障碍性疾病,隶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为特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又分为糖尿病1型和糖尿病2型,继发性为数不多。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代谢的紊乱,使血糖、尿糖过高。进而又导致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多见于中年以后,男性略高于女性。
                          病因:禀赋不足,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病机:阴精亏损,燥热过盛。
                          病位: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艾灸取穴:膈俞穴、脾俞穴、大肠俞穴、天枢穴、阳池穴、足三里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7-26 14:21
                          回复
                            乳腺增生艾灸指南: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是一种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此病最初的表现症状是常感乳房分外肿胀,并隐隐作痛,疼痛的表现常不稳定,在月经前可加重,也常在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时加重。
                            艾灸取穴:
                            肩井穴、肝俞穴、痞根穴、膻中穴、阿是穴、乳根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7-29 10:15
                            回复
                              2025-09-26 20:13: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中伏晒背,向老天借阳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07-29 1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