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大侠吧 关注:9,389贴子:239,065
  • 2回复贴,共1

“铡美案” 《包公案》和《三侠五义》的交叉体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秦香莲三十二岁 状告当朝驸马郎 欺君王瞒皇上 杀妻灭嗣良心丧 逼死韩琦在庙堂 ”随着这句经典唱腔,铡美案被大家广泛认知。
这是包公故事里一个很有名的段落, 讲述了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 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家夫妇,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其实在明代《包公案百家公案》里第26回《秦氏还魂配世美》陈世美中状元不认妻子儿女的故事和现在铡美案剧情差距很大。那么现在的铡美案和包公百家公案又有什么区别呢?
1、包公案里陈世美没有做驸马。
2、秦氏不叫秦香莲。
3、陈世美“久贪爵禄,不念妻子”两年未回家,秦氏带两个孩子寻夫,在陈世美过寿的时候扮作弹唱女子在其同僚面前为其献琵琶曲,陈羞脸难藏散席后把秦氏抓来棒打一番赶出城去,觉得秦氏行为“羞杀陈门概族人”派骠骑将军赵伯纯赶到白虎山下一剑杀之,要接瑛哥、东妹回府,两个孩子不回。铡美案里是韩琦追杀秦香莲母子至破庙,见秦香莲母子可怜不忍杀害又无法交差自杀。
4、神仙觉得秦氏死的冤,唤土地判官看管秦氏尸首,不可损坏。化作法师黄道空教给瑛哥、东妹武艺。后闹海盗的时候天子张榜寻贤,瑛哥、东妹平海盗被封官。封瑛哥为中军都督,封东妹为右军先锋夫人,封母亲秦氏为镇国老夫人,父陈世美为镇国公。兄妹去白虎山敕葬母亲的时候,秦氏还魂要报当年被杀之仇,告到包大人台下。包大人怒,拟决世美罪名禀报天子,即差张千、李万去拿陈世美、赵伯纯到庭鞫问、拷打一番。世美俯首无语,一直实招。拯拟世美配辽东军,赵伯纯配云南军。
铡美案里是秦香莲到开封府状告当朝驸马杀妻灭子,被龙头铡所铡。
那么为什么流传下来会有这么多差距呢?
这是因为在三侠五义之前包公还没有铡刀,更没给展昭等人辅佐,无法用法器铡权贵。包公故事出于宋代,兴于元曲,明代经人整理成书叫包公案又叫龙图公案,清代经石玉昆借鉴包公故事编成三侠五义,三侠五义前二十七回以包公故事为主,把原来被严重神话了的包大人还原成普通人,更体现了包公清正廉明人性化的一面。其中包括四大门柱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的由来,公孙策的出世由来,包大人三口铜铡的由来,开封府三宝的由来,展昭辅佐包大人的由来等等,这些是在以前包公案里没有的,在三侠五义都有了明确的交代。清代包公戏借鉴了三侠五义里的故事情节,也引用了三侠五义里包大人的三口铜铡和护卫展昭。所以现在大家看到今天铡美案的样子。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9-06-19 13:17回复
    关于陈世美,涉及他的作品中,较出名的有《包公案》(明朝人安遇时作,里面有神话成分)和三侠五义的清代续书《续七侠五义》及其改编戏曲《铡美案》,这之间是继承延续关系,主角都叫陈世美,其妻都姓秦,都是中了状元后不要妻子。但两者中的陈世美差别也不小:
    ①籍贯不同。在《包公案》中,陈世美是“钧州人”(在河南),在《铡美案》中,陈世美是“均州人”(在湖北)。
    ②结局不同。在《包公案》中,陈世美是被充军发配,后者是被铡了。
    ③妻名有异。在《包公案》中,其妻叫“秦氏”,但没点名,后者则点出名字“秦香莲”。
    ④情节恶劣程度不同。在《包公案》中,陈世美派人杀妻得逞,在《铡美案》中情节轻些。
    ⑤身份不同。在《包公案》中,陈世美仅是一名状元,而在《铡美案》中,陈世美不仅是状元,还是驸马。
    至于陈世美其原型,应该是《包公案百家公案》作者编出来的人物,或者是明代《包公案百家公案》之前人物,绝不可能是清代人物,那位湖北老人“考证”出是他的老乡,显属荒谬,可能由于其结局不够理想(陈世美派人把秦氏杀了,性质如此恶劣,结果才判充军发配),大家觉得不解气,又给改编成判为死刑,被包大人铡刀铡了,更强烈地反映天网恢恢,恶有恶报。
    另补:明人写的《包公案》通篇不曾出现一个“铡”字,因为那三口极具威名的铡刀出自清代石玉昆的《三侠五义》。
    到了清代三侠五义的续书香草馆主人的《续七侠五义》里,出现包公审理陈世美秦香莲案,后来被改编成戏曲《铡美案》。


    IP属地:北京2楼2019-06-19 13:17
    回复
      伪考证:
      风传中历史原型为清代官员陈年谷,但这是明显的伪考证,因为陈世美是明朝小说《包公案》中的人物,明朝人写小说,怎么可能以清朝人为原型呢?
      很显然《铡美案》是根据明代《包公案》中的第二十六章改编的并无真实历史原型, 有原型也只能是明代之前人物,不可能前人附会后人去。
      (注:陈年谷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人,又名陈熟美。大概因为名字相近,有人据此生出原型是他的附会。)
      关于翻案:
      丹江口市的童德伦老人为解开陈世美之谜,花费了数十年心血,他认为:陈世美在历史上实确有其人,当地民间传说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发现的有关陈世美的碑文记载,陈世美都是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强加在他身上的所谓嫌贫爱富、杀妻灭子之事,乃系嫉贤妒能之辈所为。因此,均县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话。清代陈世美怎么会被宋朝的包公铡了呢?几百年来,《铡美案》虽然在世上演唱,使陈世美臭名昭著,但从现在搜集的大量素材来看,《铡美案》确属戏剧舞台上的历史“冤案”。注:由于明人安遇时小说中便出现过此人,因此,童老先生的考证明显是错的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9-06-19 1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