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吧 关注:337,766贴子:3,257,248
  • 3回复贴,共1

[水]重新审视美国战列舰的水下防护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般讨论美国战列舰的水下防护,尤其是SD和Iowa的水下装甲防护,都认为其水平远高于欧洲同行。而且还认为,蒙大拿取消了内置倾斜连续装甲带的设计,在水下防弹上是一种倒退。
这实际上是因为对SD和Iowa的装甲带具体厚度不了解所致,往往假设其厚度变化是均匀的。实际上我前几个月得到的一份资料显示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这是Warship International 2016的一篇小文章,上面的表对应的下面这个图上的装甲带分段,因为图模糊,我加了点红线方便看。
实际对照图纸可以发现,美国战列舰水下装甲带厚度的变化远远不是均匀的。因为电子期刊清晰度所限,我不能准确读出图上标注的数字,但利用大致比例尺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其实SD的310-104mm水下装甲,实际是从水下延申5米。在此之下其实只有35.6mm-25.4mm,厚度完全是,甚至还不如欧洲水平。
而这个5米,还要排除装甲带大深度内置,因为到了104mm的末端已经是到舰体内部4米了,跟KGV那种外置装甲比弹道高度就必须还原,如果算一个15度,就相当于KGV那种外置的水下延申个4米,考虑战时KGV吃水增加幅度远大于SD,那么这个差距是极小到可以忽略的,跟黎塞留来比,实际差距大约在1.5米左右。
因此它的实际优势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大,只是说防护面积大了一些,成功防御的概念高了一些,但和欧洲船一样,都并不具备完全防御日本91弹的能力,和其中最好的KGV来比,差距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可以说对欧洲战列舰取得全面优势的,其实是Iowa。这主要是因为最下面这一块的厚度,由35.6mm-25.4mm,提高到了58.4mm-41mm,还是明显比欧洲水平好一些的。
但是,和大致同样位置具有100-50mm的大和型相比,Iowa的水下防弹能力依然是不及的。


IP属地:北京1楼2019-06-13 23:48回复
    刚想研究一下蒙大拿的问题,意外发现,其实通行的蒙大拿装甲资料是错的
    下图出自William H. Garzke - United States Battleships, 1935-1992 (1995, Naval Institute Press)
    该书是美国战列舰的权威资料,而且比弗里德曼的美国战列舰设计史实际上晚出10年,能够获取的资料是更多的,书中的数据实际上也是比绿皮书丰富得多的。而书中对蒙大拿装甲结构的描绘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内部的这道装甲带,厚度变化是67-183-83-56-25,延伸至舰底
    从文献新旧程度和资料详实程度看,我认为这才是蒙大拿真实的防御结构,而这个内部装甲带的厚度,除了最底部的一截,都是和Iowa的水平保持相同水准的。而最下端的削弱也很好理解,如前所述,美国人并没指望靠5米以下的部位抗弹,这里就是一个鱼雷装甲。蒙大拿的TDS深度大大加深了,而Iowa的TDS在水槽实验中暴露出了刚性过强,连接处撕裂等问题,更新的设计有意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变为更具弹性的25mm


    IP属地:北京11楼2019-06-14 04:05
    收起回复

      怎么评价美国水下防护呢?一方面是他弹道覆盖面的确比欧洲那种布置要大些,但是另一方面,美制水下防护系统的最大问题是,只要6寸以上的具备延迟引信炮弹,击中他的侧舷,就能造成燃油(TDS液舱)和储备浮力(TDS外侧空舱)的双重损失,需要进行几百吨的反舷注水。
      这种液-液-空-甲-空的布局,在1938年后的美国战列舰上是通用的,所以基本上都存在着这个问题,蒙大拿的外侧装甲带延伸长些,实际能在这个系统外挡住一些炮弹,但蒙大拿在这个方面也就欧洲平均水平,还不如黎塞留。
      它的燃油和一个空舱是完全暴露在外的。这种设计在其他地方是被禁止和淘汰的,只有老船翻新加bugle不得已才这样。如果把它放到大西洋式的作战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任何一场低烈度的战斗都造致燃油的重大损失而影响其后的行动部署,假设他在PoW位置上,被俾斯麦和欧根胖揍一顿,油可能就不够继续跟踪直接要跑了,假设他在俾斯麦的位置上,打完丹麦海峡可能就没油高速行进了。当然你可以认为是美国人油多够这么玩,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合理和巧妙的设计。
      反过来看KGV,上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RN在纳尔逊级的设计上发现的问题,因为KGV要追求更全面的防护,更积极的外海调动,不能接受任何炮弹都能传进没有装甲保护的TDS的液舱和空舱,造成燃油和储备浮力的损失。

      KGV和SD对比的话,KGV的设计吃水要比SD浅,而实战因为超重,两者吃水是差不多的,甚至KGV吃水还更多些。所以上图这个粗糙的比较,在深度上是大致对应的,可以清楚的看到两种设计手法的优劣。


      IP属地:北京26楼2019-06-14 12:40
      收起回复

        要更细致的比较,我也可以做一个吧,型深比例和满载吃水与实际数据对应
        可见,其实能绕过KGV主装的水下弹,打到SD上,也只能击中36mm-25mm的部位了。换成衣阿华,就是58-41或56-25的部位。
        不要忘了KGV里面还有38mm的雷甲。前卫是44mm。
        所以综合来看,我不觉得SD或衣阿华的水下防雷,比KGV有什么优势。相反在保护燃油和储备浮力方面有极大的劣势。


        IP属地:北京29楼2019-06-14 13: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