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术吧 关注:651贴子:145,769
  • 6回复贴,共1
胡塞尔说:我的哲学著作才是世界第一哲学。


IP属地:广东1楼2019-05-25 14:07回复
    胡塞尔在思考什么?他为什么要研究现象学?现象学究竟有什么内容?胡塞尔思路的切入点在那里?要理解这个死胡塞尔的思想,我们必须先首先了解他的思考来源。哲学无非就是追问“存在”是什么?胡塞尔毫无例外的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IP属地:广东2楼2019-05-25 14:15
    回复
      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这似乎是一段根本不需要多加思索的道理,马克思以为后现代的哲学家们都借助于自明性来认识世界,因而哲学只须直观认识就行了嘛。马克思根本无视哲学历史的渊源,他哪里知道,哲学历史走到现在这条路大家早已疲惫不堪了,而胡塞尔的现象学根本就不是马克思所认为的那个样子:“现象乃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这早已背离了胡塞尔的根本意图。
      那么是不是象贝克莱所说:“存在就是被感知”,现象乃是来自主观感知呢?这也是不对的,显然,贝克莱忽略了那个外物的作用。那么胡塞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IP属地:广东4楼2019-05-25 15:01
      收起回复
        如果我们要理解胡塞尔哲学,马克思是逃不了的,必须把将马克思拿来比较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据马克思的哲学观点,马克思会说:“我们不看玫瑰花,花仍然是红色的,世界如果没有意识存在,天空上的雷声依然会隆隆地响,太阳的强光依旧会把石头晒热”。假如大家没有哲学常识,我们根本不会发现他的思想存在着什么问题。然而胡塞尔必然要问马克思:“你认为颜色、声音、冰热等等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吗?颜色只是光子的不同波长进入你的眼帘通过视觉神经转化为色彩被你感觉,雷鸣只是气体的震荡传入你的听觉才会转化为声音,石头的硬质和热度却是那些激烈波动的能量所表现的形式,那些波动的不同形式让你的手感受到了硬质和温度的存在,一旦抛弃了主体,你以为客观世界仍然像你想象那样保持着它们本来的现象?没有主体,现象必然消失,剩下来的必然是一个不可定义的世界。因而我批判过去的那些哲学家,正是因为他们割裂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关系,它们必须当以一体来看,那些主客分立的哲学思想,全部都是离经叛道的。


        IP属地:广东5楼2019-05-25 18:23
        回复
          现象是怎么构成的?世界有本质吗?马克思的物质观念是不是客体的本质?显然不是,物质只是现象,你马克思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那只不过是意向的选择,黑格尔说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哩!这些都是意向的选择,客体只有运动着的形式,没有本质,本质来自主体的规定。


          IP属地:广东8楼2019-05-25 21:10
          收起回复
            现在,胡塞尔搁置了真理,也就搁置了那个客体的追问,同时也搁置了主体从何而来,因何而生这样的问题,他认为这些本质性的问题只能陷入无穷追问,且本质只是意向的选择,因此只有从现象着手,世界的本质也许就不言自明了。要研究现象的构成,须先研究主体的结构,胡塞尔最着重的就是这个意向性。
            那么什么是意向性呢?首先举例来说,我来到一家仿真机器人的公司,我看到老梅也来在这家公司参观,于是,我想走近老梅身边与他打招呼,可是两个安保人员突然走过来拦住我,说不要靠近仿真样品,这时我才明白过来,老梅原来只是一个仿真的机器人,于是,我的意向从老梅这个活生生的真人的现象突然转换为机器人的现象,我的意向从真人转向了机器人,我似乎了解了这个假老梅的本质,他就是一个机器人,里面一定安装了好多机械,可是那些安保人员告诉我,这个人只是一个缴光的三维影像,于是,我的意向又转换到了三维影像的现象。原来这个老梅只是一个三维影像,我的意向从真老梅到机器人再到三维影像,老梅的本质不断变化,意向总是根据处界传达给我的信息而做出选择,那么最后这个三维影像的老梅就一定是个三维影像吗?这很难说。


            IP属地:广东9楼2019-05-25 23:42
            收起回复
              回复 订餐号 :搁置真理的争议并不是放弃真理,现象学是另辟途径,追问什么是“真”的过程,从而走向了心理主义。例如你咬一口苹果品偿到了甜美的滋味,你总不能说,这个苹果是欺骗你的,你是在吃一大堆原子,然后是你自己的感觉功能产生了味道。一旦你把两者分开,你就是在采用形而上学的视觉看世界,虽然这种逻辑理性的分析法帮你获得清楚的认识,但是你的意向性就会转向虚无的观念,从而使事物失真,因为“真”没有理,有理的则不真,所以追问终极真理没有意义,人活在意义之中,苹果具备鲜甜的滋味是一个事实,这便是它的“真”。从这里可以看出,现象学反而走向了非理性主义,重新建立“真”的观念。从而为理性主义与心理主义划分界线。


              IP属地:广东18楼2019-05-27 15: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