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3,076贴子:1,155,238
  • 37回复贴,共1

道德经非常深奥及难于领悟,想结合韩非子的《解老》和《喻老》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德经非常深奥及难于领悟,想结合韩非子的《解老》和《喻老》来理解,刚看了一点,非常的震撼和佩服,韩非子才是解老的第一人。韩非子也有至高的智慧,不愧为一代圣人,他是法家的最高点,也是中国智慧的一个高峰。
有学者说道法同源,讲道家和法家是一脉相承,也有人说:道家分化为庄子和韩非子两个流派,都是说两家的渊源是很深的,他们都是一种务实及科学的思想理论,还有方法体系。
在新法家的网站上,看到这样一段话:继承韩非子的卓越思想,在老子的光辉照耀下,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发展,构建一个更适合现代社会的思想理论体系,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实现民族的强大崛起。
这一段话是现在的回忆,可能有些偏离原话,但基本意思还是一样的。所以说:法家是一种务实高效的强大力量,是社会的根基、强盛的基础,有卓越的价值。他值得我们去推崇及践行!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9-04-16 17:13回复
    看你适合哪一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4-16 17:23
    回复
      2025-10-07 04:38: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想回归本源,寻找老子最深刻的智慧,希望自己可以深入领悟《道德经》,道德经是讲给圣人和君主,以及社会精英的。普通人难于领悟,看有些人解的又虚又玄,偏离了老子的核心根源与智慧。现在结合好几本书去理解道德经,居然发现:朱元璋的解读都比那些学者好。大家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吧!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9-04-16 17:57
      收起回复
        仅凭想是不行的,遇事越多也就越有体会,但问题在于我们只能做到后知后觉。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4-16 19:02
        收起回复
          我少读书你不要骗我


          5楼2019-04-16 20:10
          回复
            韩非歪批老子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4-17 20:33
            收起回复
              或许道德经只是想讲一些简单的事,很多人借他的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IP属地:重庆7楼2019-04-18 08:46
              收起回复
                韩非子若真理解了道德经,就不会是法家了。
                法家即不是无为,也不清净,更不会不敢为天下先...


                8楼2019-04-18 10:20
                回复
                  2025-10-07 04:32: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天下道理相通,庄子读出了逍遥,法家读出了峻法,兵家读出兵法,阴谋家读出了权术,各位吧友各有心得,说明真理伟大,道德经不朽。对法家,韩非不熟不懂,期待楼主的解读。


                  9楼2019-04-18 10:31
                  收起回复
                    回复 贴吧用户_5A1GSVM :我搜了一下解老,你说的大概是第一句: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生于德。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我觉得,韩非是从修身的角度讲德。不像法家,有点像道家。无为,无欲,无功,不用也就是德不向外,有德不用,即不德,不德就是有德。好像也对,但挺绕人的。我觉得,老子的意思不是讲修身,他的逻辑很简单。上德不德,就是圣人不仁。任天地,百姓自然。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统治者跟天道一样自然,没人知道有他,或者只知道有这么个人,他却把什么事都干了。天道不言,无为无不为,不德而有玄德。做好默默无闻的统治者是他的天然本职。大家都知道英国有个女王,她基本不干事,国家稳如泰山,按老子的标准,她这就是有德。


                    10楼2019-04-18 13:40
                    回复
                      下一句,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韩非没有解释,直接忽略。我想,是因为这句按他上一句的解释完全对不上。因为,他说,德者内也,得者外也。这话本来也不对,德者得也。德是万物包括人从道那里得到的自然本性。德是从道而得。德是内在的,向外的德不是德。不失德是要保住自己内在的德,所以不失德怎么就是下德无德呢?


                      11楼2019-04-18 14:28
                      收起回复
                        德是万物从道那里得到的自然本性,这个说的非常好,佩服,我是才想到的。我觉的不是最根源的,最根源的可能是接近虚无的朴,德是朴的外环层次。德有基本的几个方面,又可划分为内在与对外,对内是实现自我:安康宁静,对外是无私少欲,互利共存,协同发展。顺道适为(少为)是处世的基本方式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9-04-18 15:15
                        收起回复
                          不德与不失德,韩非子的解释是:外得,古时候,得写作德,就是说不放弃外部得(外在的虚名和利益等等),我理解不了的是下面几句,觉的韩非子的观点不能彻底说服自己,又没有自己的观点,一直卡在这里,希望看到你的解说。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9-04-18 15:26
                          收起回复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是几个阶段,失道的标志是什么?是讲以德治国,树道德模范。德需要教化施予,统治者眼里,只有自己有德,道德模范有德,广大百姓无德。后来德喂不饱肚皮,模范越多,盗贼不已。失德后讲仁爱,仁爱比虚伪的德更实际可行。于是以仁治国。后来仁也不行了,因为仁不敌利益,为了利益父母君王也敢杀。失仁后讲义,义就是义理之辩,义重还是利重,人还有点正义感,社会勉强维持。但是义其实是力量决定的,谁强大谁正义。强权即公理。于是失义后讲礼。礼,实际此处忠信最薄,是乱的开端。这层面纱,一旦揭开就是刀枪。
                            老子正是这样一步步揭开了人类文明,道德演化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不就是这样吗?


                            15楼2019-04-18 17:32
                            收起回复
                              2025-10-07 04:26: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老实说,这章困扰了我很久,看权威注解,不是把不失德给删了,就是解释为刻意求德。无以为解释为无目的。有以为就是有目的,自觉和不自觉。乱七八糟的,纯属诛心之论,使人昏昏。老子会这么无聊,没见识吗?有目的无为不可以吗?读了道德经然后无为不可以吗?谁也不是生而知之。想不通后来放弃了。过了五六年再读,觉得老子重视不言,希言自然,悠兮其贵言。无以为不就是不以为,不言吗?原来跟着专家,想的太复杂,按自己的想法就通了。
                              有人理解,太好了!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谢谢你的理解。


                              16楼2019-04-18 22: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