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吧 关注:45,440贴子:207,117

黑洞中隐藏的5个公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正式披露。
黑洞,这个神秘莫测,看不见摸不着,能吞噬一切物质,甚至连光都不放过的宇宙怪兽,第一次不再活在科幻大片的虚拟设想中,真正与我们见面。
成功拍下的黑洞照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据科学家声称,对深空天体的观察能力,相当于在纽约能数清洛杉矶的一个高尔夫球表面的凹痕。
对于物理学家来说,可能他们需要照片来证实自己的理论。
但对于数学家来讲,他们无需任何照片,这100多年来,他们通过对公式的演算就能推导出黑洞的各种性质。
这5个与黑洞相关的数学公式,才是破解黑洞真相的密钥。


1楼2019-04-12 17:13回复
    01
    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
    发现黑洞?


    2楼2019-04-12 17:14
    回复
      很少有人比发现黑洞存在的这个人更讨厌黑洞:他就是爱因斯坦。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著名的“引力场方程”。
      本来希望大家用这个方程能认真理解物质是如何引起时空弯曲的——就像一个铅球放在弹簧垫上,就会引起弹簧垫表面会向下凹陷。
      但没想到这个弹簧垫上一个月后直接破了个洞,史瓦西在场方程中找到了第一个非平坦时空的准确解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密度足够大的物体,它最终将在时空中形成一个被称作奇点的“无底洞”,即黑洞就是场方程的一个解。


      3楼2019-04-12 17:15
      回复
        我们来看下场方程,里奇曲率张量减去二分之一的度量张量与里奇标量的乘积,与能量-动量-应力张量成正比。
        也就是说,如果已知一个恒星、一个黑洞甚至一个宇宙,可以算出物质能量浓度周围的曲率。
        按照广义相对论,物质决定时空如何弯曲,而光和物质的运动将由弯曲时空的曲率决定,当曲率大到一定程度时,光线就无法跑出去了,黑洞的概念也就由此而生。
        那黑洞究竟长什么样子?
        如果一切都如广义相对论的预期,那么我们看到的黑洞图像将会是:
        一个圆形“剪影”被一圈明亮的光子圆环所围绕。
        观测黑洞的剪影非常重要,因为它的形状和大小是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决定的。
        科学家一直很渴望在黑洞这样极端的引力环境中,检验广义相对论的有效性。


        4楼2019-04-12 17:16
        回复
          02
          史瓦西半径公式
          黑洞的大小?


          6楼2019-04-12 17:18
          回复
            史瓦西,不仅是使用广义相对论方程证明黑洞的确能够形成的第一人,更是首次发现了史瓦西半径存在的人。
            爱因斯坦使用传统的直角坐标系去破解自己的场方程,最终得到了一个近似解。这让向来具有强迫症的史瓦西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他另辟蹊径地引入了一个类似于极坐标系的坐标系,使得场方程变得更优雅明确,并导出了场方程的第一个精确解。
            这个解给出了一个静态球对称黑洞(即史瓦西黑洞)的描述,并定义了任何具有质量的物质都存在的一个临界半径特征值,即“史瓦西半径”。


            7楼2019-04-12 17:18
            回复
              没人吗?


              9楼2019-04-12 17:23
              回复


                14楼2019-04-13 10:34
                回复
                  03
                  黑洞熵公式
                  黑洞有“毛”吗?


                  15楼2019-04-13 10:35
                  回复
                    这个公式让我们了解黑洞本身的性质。
                    如果往黑洞里倒一杯热茶会怎样?
                    20世纪70年代,作为“熵+定律”的忠实粉丝,惠勒向“经典黑洞”提出了质疑。
                    热茶既有热量又有熵,但一切物质被黑洞吞下后就不见了,造成总体的“熵值”似乎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这不是有悖“熵+定律”吗?
                    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经典黑洞”,奉行的是“黑洞无毛定理”,也被戏称为“黑洞三毛定理”。


                    16楼2019-04-13 10:36
                    回复
                      04
                      黑洞温度公式
                      黑洞温度有多高?


                      18楼2019-04-13 10:39
                      回复
                        传统上认为,黑洞有进无出,任何东西都不能从黑洞的视界之内逃逸出来。
                        当贝肯斯坦提出黑洞熵概念后,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人一定是疯了!
                        当年的专家们都确信“黑洞无毛”,可以被三个简单的参数所唯一确定,那么,黑洞与代表随机不确定性的“熵”应该扯不上任何关系!
                        霍金一开始也表示不相信:如果黑洞具有熵,那它也应该具有温度,要有温度就一定要向外发出热辐射,这怎么可能?
                        然而与贝肯斯坦战斗、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后,霍金发现原来“黑洞不黑”!
                        承认了贝肯斯坦“表面积即熵”的观念,霍金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著名的“霍金辐射”:原本经典理论上“一毛不拔”的黑洞在黑洞量子力学中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发射黑体辐射!


                        19楼2019-04-13 10:40
                        回复
                          根据熟知的热力学公式,温度可以看作是使得系统的熵增加1比特所需要的能量。因此,从黑洞熵的表达式,可得史瓦西黑洞的温度:

                          C表示光速,h是普朗克常数,G是牛顿引力常数,π是圆周率,而k是玻尔兹曼常数。
                          这个公式表明,一个黑洞犹如一个具有温度的热体一样发射辐射,其温度只与它的质量有关。
                          黑洞的质量越小,其温度就越高。
                          通过这个黑洞公式,热力学,力学和量子力学被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成了霍金的成名之作。


                          20楼2019-04-13 14:41
                          回复
                            05
                            黑洞行为
                            拉马努金公式


                            21楼2019-04-13 14:42
                            回复
                              1919年,印度的贡伯戈讷姆。
                              拉马努金躺在病床上,他的女神在梦里给了他最后一个公式——模θ函数。
                              这个公式令同时代所有的数学大师都不解,没有人能看懂它描述的啥。
                              2012年,这个神秘的公式终于被破解,科学家发现它有助于研究黑洞行为。
                              然而在100年前,还没有一个人知道黑洞是什么!
                              一个世纪后的拉马努金,又用他自学成才的数学天赋再一次征服了宇宙。
                              这个征服宇宙的神秘函数,本质上是模形式。
                              拉马努金猜测,在输入特殊值时,也许能这样描述模θ函数:它和模形式毫不相像,但特性类似,这种特殊值称为奇点,靠近这些点时,函数值趋向无穷大。
                              如函数f(x)=1/x,它有一个奇点x=0。随着x无限接近0,函数值f(x)渐增至无穷大。
                              这位对数学有着野兽般直觉的天才相信,对于每一个这样的函数,存在一个模θ函数使得它们不仅奇点相同,奇点的函数值也以几乎同样的速率趋近于无穷。


                              22楼2019-04-13 14: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