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理论吧 关注:92贴子:11,398

一篇普通的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无所目的无所主题,记录一下想到的东西方便清理内存时腾出空间。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1-28 17:52回复
    哲学的核心和出发点,绝不是世界本原的问答,而是思考者的原则——哲学,反映的是一个灵魂真实的生存状态,把它归还给那种思考方式,就像解开了它的密码,那之后才是真相。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1-28 18:02
    回复
      关于突破自身知识的瓶颈,自我质疑只是很基本的一步,再往下,必须要反思自己思考的动机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因为思考动机动机先于思考决定了思考方向,获取信息的方式则决定了思考的上限,因为一切思想的材料来自于认知。
      之前我思考,往往处在一种由痛苦引发的状态,比如说是自我实现,这种动力十分强大,但是从中诞生的思想带有严重的偏见,它甚至可能越过理智使你抗拒某种事实,这就是执念。欲念是思维必须的动力源,但是执念像是污染严重的化石燃料,个体发展后,应该要强大到能掌握自己的欲望,把它作为工具。
      然后是方式,科学的根本是眼睛,它把一切都转化为可视的方式,这也注定了科学的世界会以光速为因果律的上限。弦论,量子理论验证了超光速的因果,告诉我们物质和能量的界限是由认知方式决定的。人们对于物质的结构只能无穷趋近于光子,但是切换一下方式,一下就越过了光轨的因果律。
      如果科学要再发展下去,无中生有的与有化为无的正反将会成为主旋律,这印证了弦论的分形,契合了相对的哲学思想。不过这一点早就已经被我收纳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了,谁让我是个古怪的圆论者呢。
      思维是一个意识载体上信息交融的象,信息,是超越于光的因果律的,因此我已渐渐发掘了第六感——这个说法有点玄,科学的讲,就是把意识中的杂物尽可能清空,再辅以一定的波形相抵手段,提高大脑中信息的频率,频率的提高,就意味着能量增加速度加快,这时候思维象会变得极其灵动,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分析也会极其敏捷。
      总而言之,对于思维方式的研究还是要以我之前提出的“信息频率说”为基础的,不然很难理解...但是那玩意只记在笔记上,我懒得码到电脑上...这个奇葩学说大概是弦论的一个哲学变形,目前啥都能解释,连坐禅的原理都被我解析了...(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我还没有验证过,有心情再说吧)


      IP属地:安徽4楼2019-01-29 17:28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安徽6楼2019-01-30 19:22
        回复
          从幻境中走出来,个人觉得冥想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要学习冥想,就要锻炼集中力,因为外界信息对于集中力的分散效果很明显,所以还是觉得入门从听音乐开始修行比较好


          IP属地:安徽7楼2019-01-31 09:27
          回复
            不能强求不理解的人理解,无论是从人本还是实际效益,哪怕是出于对人最起码的尊重,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信息接受能力。信息接收能力不是多解释就讲得通的,这个要考量到个人的成长阶段。处在某种执念影响下的人会自觉屏蔽特定的信息,他们认知到的世界就是被变形过的,他的认知里大概就没有构建这种逻辑的事实素材,讲了一大堆可能只是对牛弹琴...


            IP属地:安徽8楼2019-01-31 09:28
            回复
              逻辑推演只能从公理推定理,虽然也可以逆推,但是公理一定会成为瓶颈。
              我平时的思考方式是从事实中提炼共性,再辅以适当的逻辑推演。事实是骨架,逻辑是血肉。
              但是转念一想,我们最后还是在编制自己的偏见认知下的符号宇宙...
              不往下讲了不往下讲了,再往下讲,就又要涉及到自觉遗忘,立体观念,和语言之锁之类的话题了,不要跑太偏。


              IP属地:安徽9楼2019-01-31 09:34
              回复
                摘抄一段凹凸兄的话,刚好能诠释我构建的“知-识-思”观
                神经系统是一张网,一个碗,一种容器。然后兜住了某种能量,我就出现了。


                IP属地:安徽10楼2019-01-31 09:36
                回复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语言就是搭桥,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使用语言的人都想要把自己与那个目的地架通起来。
                  明明不想要他人理解,却还在拼命搭桥的人,从内心渴望得到一个知音,但是那个知音是他构筑出来的,搭了一辈子桥,最后还是郁郁而终。
                  有岛在先,有桥在后,先有人,才要说话。要是真一个人闷骚,都快把怎么说话都忘记了哩。
                  幻境者靠幻境编造出心中的伊人,朝着虚无缥缈的方向前进,其他人拜访你都不应,一个劲搞自闭。
                  我的眼光就很现实了,我才没有那种海市蜃楼呢。架起望远镜一看——哎呦,那里有座岛,虽然有点远,但是反正我造得快。
                  造到一半看对方鸟也不鸟我,怎么又是一个搞自闭的人...
                  但是也罢,正常情况桥是两人合力造的,但是我这个人就是闲的慌,一个人造也能把它造完,反正你的岛位置就在那。
                  造完了,再自闭的人也不能好好自闭了——因为我们两座岛通了,你就不是孤岛了。
                  我就是这么个造桥的人


                  IP属地:安徽11楼2019-01-31 09:51
                  回复
                    哲学家没啥好狂妄自大的。普通人工作,讲的是效率;哲学家讲的是回溯再推演,讲的是拓宽可能性。两者各有所长,应该彼此尊重......


                    IP属地:安徽12楼2019-01-31 09:54
                    回复
                      人格,是一个人思维的全部立体信息架构,不可用平面去堆叠。
                      生存环境,是动荡的自变量。
                      思维,是人格与生存环境得以发生矛盾的基础,是把客体主格化的有色眼镜。
                      整个矛盾过程中已有人格与生存环境共同决定人格的发展方向。
                      对人进行分析时,既要关注人格,又要关注生存环境(包括健康状况)。


                      IP属地:安徽14楼2019-01-31 10:15
                      收起回复
                        基本情绪象:信息溢出为痛苦,信息清理为舒畅,信息不足为无聊,信息收集为快乐。


                        IP属地:安徽15楼2019-01-31 10:24
                        收起回复
                          摘抄一段凹凸兄的话
                          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就是整体与割裂的关系
                          我们非要把我们认识到东西从整体区分开来,让自己容易理解,吸收,就注定了主客的分裂产生。包括所有的矛盾,对立现象,都是割裂引发的。


                          IP属地:安徽16楼2019-01-31 10:31
                          回复
                            关于我提出的光轨论
                            所谓光轨论,是波论的一个部分,其内容围绕物质与能量的界限——光展开,意在说明光速因果论的本质是人用眼睛得到的认知来源于光,从而印证波论中“物质能量皆波形”的观点。
                            巧的是本吧简介里“合则物质,缺则能量”的意思刚好是以光轨为参考系的。
                            由以上内容引出物质与能量作为波形时的特殊性,物质现而为具形,能量附而为升维。从而亦得出“多维的世界是低维以阀值的分界为基础自我纠缠产生的”,这点可以印证弦论的分形,也为人类寻找更高的认知方式提供了可能性的依据(既然人们可以产生跨越时间的记忆,可以通过想象推知四维世界,那么人一定具有某个更高的认知阀值把相对于眼睛的高维认知低维化)。
                            现在我提倡的立体思维,原初思考等理念都是在对这个阀值进行突破。但是根据阀值的性质,越过阀值的维度信息不可能出现在思维中,所以从根本上可以直接否认将世界母弦化的可能。刚巧又可以从主客体角度去解释的,可以推知第一维度就是主客体分裂的维度。不可能同时看到母弦和象恐怕是有无之间唯一的一对完全对立的事实。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1-31 12:58
                            回复
                              把“我思故我在”这个当成严谨命题来证明的本来脑子就有点问题
                              话都是有语境的,哲学命题的语境就是哲学家本人的思维方式
                              要理解这句话,就不能死抠字眼,要去了解一下笛卡尔本人
                              笛卡尔是个数学家,他所热衷的行为集中表现于思考(几何证明与怀疑)几乎不和实践扯上关系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很明显是想表示自己的存在感是通过思考而不是实践来显现的
                              将这句话中“我”与“思考者”放在一起,我们可知笛卡尔本人潜意识里认同自身作为思考者的身份,而不是现实肉体的身份。
                              那么实际上是“思考者不能唯一不能否认的就是自己在思考这件事本身”,被笛卡尔本人对“思考者”的理解改造过后,就有了“我思故我在”。


                              IP属地:安徽19楼2019-02-01 13: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