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吧 关注:62,409贴子:1,282,908

巫蛊之祸与宣帝之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聊点与诸葛亮没关系的东西。
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爆发了一场震骇朝野内外的大案。此案持续时间之久、株连之广、影响之深,都可以说是西汉之最。此案由治巫蛊而起,所以称为“巫蛊之祸”。事后武帝对太子冤案进行平反,筑思子宫,建归来台,族灭江充与苏文等人。经历巫蛊之祸后,太子势力几乎被消灭殆尽,幸存孑遗人员也只能苟全而已。此案又直接关系到武帝的立嗣,随着太子刘据的死,刘弗陵成为武帝的继承人。霍光的辅政,又直接影响力昭宣两朝的政治。
对于这起大案,有必要从太子身上讲起。
武帝在二十九岁时,卫子夫生下了刘据。武帝对这个儿子非常喜欢,【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穀梁》。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卫子夫也因此直接封后。对于太子的成长教育,武帝倾注了大量心血。也正因为武帝的【从其所好】,久而久之,在太子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这个势力集团,有以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为首的军事集团,以皇后卫子夫为首的后宫势力,以及群臣中拥护太子的宽厚长者。
太子才能出众,又颇得人心,本是非常理想的继承人,然而太子的为政理念与武帝存在巨大的分歧。首先【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武帝好用峻法,任酷吏,而太子宽厚仁恕,多为人平反冤狱,赢得了许多大臣与百姓的拥戴,却引起了围绕在武帝身边酷吏的不满。再有,武帝征伐四夷,多兴兵革,以至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太子对此经常加以劝谏。【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随着太子羽翼的日益丰满,而且太子与武帝观念的分歧越来越大,终于使武帝对太子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武帝本人不认同太子的政治能力与处事风格,【嫌其材能少,不类己】。加之王夫人生子闳,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
髆,卫皇后宠益衰,竞争对手的增加使得卫皇后与太子常常感到不安。


IP属地:江苏1楼2019-01-16 21:31回复
    吃瓜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1-16 21:33
    收起回复
      然而即便如此,此时武帝对太子依然充满了爱护。武帝每次外出巡幸,就由太子主持国事,由卫皇后主宫内事。等武帝回来后太子再禀告他的处理。甚至有时候武帝都不需要太子作汇报。因为政见的不合,卫皇后常常告诫太子,让太子顺着武帝的心意行事,不要自作主张。武帝听说后认同太子的做法,而否定卫皇后。
      在太子与皇后地位不稳常不自安的时候,武帝发觉这种不安的情绪,主动跟太子的舅舅,大将军卫青主动表明态度,袒露心迹:【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武帝此语时非常坦诚的,直言对太子治国理念与才干的认同,【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说明太子的性格与主张完全符合武帝的要求与主张,武帝并未因为父子的分歧而对太子产生偏见。最后又通过卫青安慰了惶虑的太子与皇后,让他们不要有不安的情绪。这个谈话充分说明武帝对太子的充分认同。不过,武帝这样的雄猜之主,这段谈话也许也有些许婉言提醒的意味,选择与卫青说这些话,即是告诉卫后与太子你们的卫氏势力联系有点太紧密了。
      因为在此之前,元狩六年,霍去病去世的那一年,霍去病上书为太子发声:【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位师傅官。陛下恭让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职而言。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原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于是刘闳、刘旦、刘胥几位皇子都被封为诸侯王而就封国去了,远离京师,自然也降低了对太子的威胁。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非常铁杆的卫氏一党,而且素为武帝宠信,他的话非常有分量。
      有卫皇后主宫内,外家卫青霍去病为强援,加上丞相石庆父子为首的宽厚长者的拥护,太子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但这一切随着霍去病与卫青的去世而发生改变。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太子最有力的支柱不复存在。由于太子厌恶法家酷吏,武帝一死,那么这些酷吏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于是深酷用法者都拼命诋毁太子,太子所倚仗的外家卫青也已去世,所以他们肆无忌惮地竞相欲构太子。所谓三人成虎,这些人又结党构陷,于是【太子誉少而毁多】。


      IP属地:江苏3楼2019-01-16 22:40
      收起回复
        对太子的构陷可以从苏文与常融之事窥见一斑。
        武帝与诸子的关系颇为疏远,甚至皇后都很少能见面。太子去宫中拜见皇后,很长时间才出来,或许太子是与皇后有什么密谈。黄门苏文就向武帝诬告说太子是与武帝后宫人嬉戏。这是很严重的罪过了,后来昌邑王短短二十余日被废,有一条罪名就是与昭帝宫人淫乱。然而武帝虽然不悦,却没有惩治太子,反而给太子增加了二百宫人。
        苏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就整天盯着太子,只要太子有什么微小的过失,就立马添油加醋向武帝报告,甚至无中生有地诬告。有次武帝有个小病,让常融召太子过来。常融报告说太子脸上有喜色。武帝听闻默然不语。等太子到后,武帝偷偷观察太子的脸,看到还有流泪的痕迹,却强颜欢笑、故作轻松宽慰武帝。武帝很奇怪,一问真相大白,于是诛杀常融。
        卫皇后让太子直接上诉武帝,请诛杀苏文等。然而太子宽和,认为只要自己不犯错,怕什么诬告,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是也。不过虽然这次太子免于诬陷,但长年累月的诽谤与谮毁,武帝难免也会逐渐动摇,与对太子积累不满。加上卫氏集团的强大让武帝非常忌惮,不免联想自汉初至今外戚干政的往事,而愈发坚定打击卫氏的想法。


        IP属地:江苏4楼2019-01-16 23:03
        回复
          虽然和诸葛亮无关。但我过来顶顶。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1-16 23:30
          回复
            给司机点面子。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1-16 23:30
            回复
              暖暖帖。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1-16 23:31
              回复
                司机你继续写啊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1-16 23:35
                回复
                  还没写完吧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1-16 23:35
                  回复
                    我还想看呢!快写快写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1-16 23:35
                    回复
                      巫蛊之祸这么大的西汉案件,从头到尾要写很久的。司机辛苦啦。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1-16 23:36
                      回复
                        太监了吗?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1-17 09:01
                        回复
                          这时候就爆发了公孙贺案。案件经过是这样的: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擅自使用戍卫京师的北军的军费一千九百万,事发下狱。而当时武帝在下诏追捕号称“京师大侠”的朱安世,却一直抓不到。于是公孙贺便自告奋勇抓捕朱安世,将功来赎儿子公孙敬声的罪。武帝同意了,而公孙贺也如愿抓住了朱安世。然而朱安世手眼通天,能量很大,居然笑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在狱中上书告发公孙敬声与武帝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使巫者在甘泉驰道埋木偶人,祭祀诅咒武帝。于是公孙贺父子都下狱处死,举家族灭。一同牵连的还有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等人。
                          公孙贺的身份非常敏感。他的妻子是卫君孺,他是卫皇后的姐夫,又是卫青的旧部,从卫青征匈奴,并且公孙贺位居丞相,地位颇高,是卫氏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除公孙父子外,另外牵连被杀的阳石、诸邑两公主是卫皇后的女儿,卫伉是卫青的长子。卫伉在太初五年就已经被剥夺宜春侯爵位,此时仍被冠罪追究,可见武帝对于卫氏的清洗力度非常大。
                          当然,公孙贺被杀,除了因为武帝打击卫氏的原因外,也有其它的因素。武帝在下御史的诏书中说:【故丞相贺倚旧故乘高势而为邪,兴美田以利子弟宾客,不顾元元,无益边谷,货赂上流,朕忍之久矣……又诈为诏书,以奸传朱安世,狱已正于理。】武帝在这里指责公孙贺的是他个人的奢侈踰法,以及政治上的无能。结合公孙敬声【骄奢不奉法】的记载以及私自挪用北军钱的行为来看,这些指责应该是真实的,而这恰恰又是武帝所重点打击的行为。元朔初,武帝任用酷吏义纵为长陵及长安令,打击列侯与贵戚。义纵【直法行治,不避贵戚。以捕按太后外孙脩成子中,上以为能。】天汉、太始年间,由于贵戚近臣奢侈不法,武帝任江充为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贵戚近臣多奢僣,充皆举劾。】
                          另外,朱安世一事也颇值得玩味。天汉二年,武帝下诏关都尉:【今豪杰多远交,依东方群盗。其谨察出入者。】武帝对于游侠豪强的打击是一直不遗余力的。武帝令绣衣使者暴胜之逐捕群盗,甚至连刺史郡守都一并牵连诛杀。此次长安大搜,一些豪杰之士也是打击的目标——比如京师大侠朱安世。这件事中疑点重重。第一,为何武帝高度重视,急下诏追捕朱安世不能得,而公孙贺似乎却颇有信心能抓捕朱安世以赎子?这恐怕是公孙贺与朱安世早有关系,对其颇为熟悉,所以才能胸有成竹地顺利抓捕。第二,为何朱安世一介平民,却能够在狱中上书,书呈武帝?这恐怕是背后有人相助的关系。
                          背后的相助者自然是公孙贺,或者说卫氏集团的敌对力量。【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与广利辞决。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屈氂许诺。昌邑王者,贰师将军女弟李夫人子也。贰师女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刘屈氂与李广利为亲家,共谋立昌邑王。虽说这段对话发生于征和三年,但在此时应该已经有所勾结了。我的猜测,背后相助的或许就是昌邑王党或是江充之流的酷吏。
                          在武帝正意欲打击卫氏的时节,公孙贺还接连撞上禁踰侈、结豪强、巫蛊之事,可谓非常作死了。不过即便如此,武帝在历数罪名的诏书中却并未提及巫蛊,可见巫蛊从一开始就隐含着借由不相干的名义治罪莫须有的意味。


                          IP属地:江苏14楼2019-01-17 09:52
                          回复
                            追完了目前的楼。司机继续加油。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1-17 11: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