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吧 关注:62,513贴子:1,283,003
  • 2回复贴,共1

为薛能、苏轼辩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苏轼历来被当作黑转粉的典型,但其实苏轼从一开始就是个亮粉,而且粉得很明显。
薛能作为著名亮黑,发表过许多对诸葛亮讥讽、诋毁的言论,所以他***算是大快人心。但是,作为儒雅随和、心胸宽广的亮粉,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嘲讽古人活该,这样太过于恶毒了。我们应该惋惜一下。(他怎么没跟崔司徒一样哩。)
薛能对诸葛亮情有独钟,写过不少关于诸葛亮的诗,但无一例外都是贬损的。摘取部分如下:
《早春书事》:百蛮降伏委三秦,锦里风回岁已新。渠滥水泉花巷湿,日销冰雪柳营春。何年道胜苏群物,尽室天涯是旅人。焚却蜀书宜不读,武侯无可律余身。
《筹笔驿》:葛相终宜马革还,未开天意便开山。生欺仲达徒增气,死见王朗合厚颜。流运有功终是扰,阴符多术得非奸。当初若欲酬三顾,何不无为似有鳏。
诗题下自注:余为蜀从事,病武侯非王佐之才,因有是韵。
《西县途中二十韵》:葛侯真竭泽,刘主合亡家。陷彼贫功吠,贻为黩武夸。阵图谁许可,庙貌我揄揶……
《游嘉州后读》: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IP属地:江苏1楼2019-01-14 11:11回复
    古人不像现在的很多键盘侠,不是闲地没事黑着玩的。薛能为什么对诸葛亮苦大仇深,狂黑不止呢?除了他脑子不大好之外,晚唐的时代背景也是他贬抑的原因。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来,王室渐衰,纲纪不振,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强藩各凭军事实力割据,背后又有为虎作伥的知识分子为其谋划。就蜀地而言,因山川形势险峻和封闭,加之物阜民丰,天府之国,极易形成割据。宪宗时刘辟据蜀而叛,唐王朝一度甚至未敢加兵,此后不乏拥兵割据之辈。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成为很多晚唐人的心愿。薛能将诸葛亮视为阻碍统一的分裂分子而大肆贬低,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不光是薛能,当时其他的诗人,比如李商隐、温庭筠等也同样颇有微词。
    李商隐在《井络》一诗中写道:
    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阵图东聚燕江石,边柝西悬雪岭松。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将来为报奸雄辈,莫向金牛访旧踪。
    “可能先主是真龙”一句,质疑了刘备的正统性,将其视为杜宇一样的地方割据势力。
    而温庭筠在《经五丈原》中也说到: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下国卧龙”也同样是对蜀汉正统性的否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将蜀汉视为割据势力,将诸葛亮视为附逆的党羽,薛能借古讽今,痛骂诸葛亮,也是情有所出,可以理解的。(可以理解,该骂照骂。)


    IP属地:江苏6楼2019-01-14 16:00
    收起回复
      薛能其人,《唐才子传》中谓其孤傲刻薄,颇为自恋,以一流自居,却没什么高论:【耽癖于诗,日试一章为课。性喜凌人,格律卑卑,亦无甚高论。尝以一流自居,罕所拔拂。时刘得仁擅雅称,持试卷造能,能以句谢曰:“千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盖讥其无变体也。量人如此,非厚德君子。】
      【晚节尚浮屠,奉法惟谨。资性傲忽,又多佻轻忤世。】
      薛能在《荔枝诗》序中写道:【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与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简单翻译一下:杜甫老年住在蜀地,却不写荔枝诗,难道是想写但没这个水平写吗?白居易写诗写了,立意太低,还不如不写。还是我来写吧。将来要是谁的荔枝诗最好,大概就是我喽。
      我无言以对。。。。。。虽然他的《荔枝诗》公认写得不咋地。。。
      薛能又有《论诗》一首:【李白终无取,陶潜固不刊。我身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
      服气服气


      IP属地:江苏7楼2019-01-14 16: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