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80,179贴子:16,465,269
  • 11回复贴,共1

人的执念来源于哪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的执念,是人的情感,在内就是人的精神,在外就是他的精神面貌。
人活着总有各种执念,挥之不去。在内纠缠着自己,在外影响着别人。
但这执念从哪里来?产生于何处?我们需要搞个清楚明白。
执念就是情理的交锋,它们都属于人们的精神。
人有感情也有理性。
日久生情,情也来源于理中,情到浓时就是无以言表的欲望,无名之欲望。
那,理又源于什么?源于独立于自己精神之外的那个“没有精神”的客观。


1楼2018-10-30 12:22回复
    客观没有精神?这是唯物论者的通病。
    客观的精神也是内在的,主观者只能观察到他的外化,也就是精神面貌,唯物论者称之为物性。
    西方人的世界观,多数就是只看到了这个物性,而不能感知其中的精神。理性就是如此,从客观统一的世界中被主观分离出来,又进入了人的精神中。
    这样的理性,缺乏了中国人讲的灵性与悟性的统一。
    比如,看到一个美女,西方人多只讲:beautiful、very beautiful;中国人讲的就多了:娇艳如花,如花似玉,冷若冰霜.....额,太多太形象了。这就是有灵性的表达。
    理性就是如此,而缺乏感性与灵性。他仅做为一种知识,如果存在于人的精神中,其实是与人性不容的。
    理性进入人的精神后,下不能感知,上不通情欲;就会形成与人性的斗争。


    4楼2018-10-30 12:58
    收起回复
      因此,执念来源于哪里?
      来源与主观与客观的不一致,来自于客观的精神是内在的,不容易让主观轻易观察到,也容易形成主观与客观的不统一。
      唯物者,一直想否定客观精神,也大批教育污染了人们的精神心灵。让人们更加远离了有灵性的生活,也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主观的人们的执念丛生。
      唯物者不是也讲辩证么?怎么就不把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先搞清?


      5楼2018-10-30 13:07
      回复
        西方人把人的精神拆得七零八落,总不能完整。
        中国人讲精神,为何总讲人的感情?
        讲感情才是人的精神的完整。讲感情道理孕育其中。
        西方的科学技术,把人的精神拆成了感性、知性、理性,一层高于一层,最高级的那个就叫理性。
        然而,这不是真。理性下难通感上难通情,只有理性没有感情。唯有辩证才能将理性回归到感性,但又几人能熟练地玩这种里格儿愣?黑格尔玩了一下后,马克思把它玩得成疯。普通人就更是难以懂。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理性,就是一堆没有感情的知识,你不习练,不能达到乐的境界。知识越多越反动。
        理性越多,执念越深。


        6楼2018-10-30 13:27
        收起回复
          西方科学就是这种理性的激进,你不仔细体会,难以察觉它与人性的争执冲突。
          黄金大米引起的方舟子与崔永元的争执,就是理性与人性的冲突的一个反映。
          这是纯粹的讲理,还是在争执人情?有理,不一定就能通人性。


          8楼2018-10-30 13:40
          回复
            理性是人类处理人性精神问题的一个机器一个环节,它不是人类精神的宿营地。
            而情感中的所谓的西方学说的下意识,才是人类精神的宿营地。
            而下意识主控的就是欲望主控的才是人性。
            人处理事物,第一个觉醒的就是欲望和下意识。只有下意识与欲望得到宁静,人才能没有执念。
            理性,只有日久才能生情,情浓才能成欲。
            无感知的理性,是空洞的知识,难以形成人的真感情。当欲与理性发生不平衡就突显为执念冲突。


            10楼2018-10-30 14:03
            回复
              欲望就是执念?
              或许可以如此简单认知。
              人在千万年的进化道路上形成了所谓的人性,人性也关联了许多相关的欲望,这些是欲望是于客观世界统一的,不能因为人理性的觉醒认知到了人性,就讲人性欲望是人的执念。
              这种执念是人的先天形成,没有理性的觉醒,那是自然的统一的,不成为什么执念。
              而,一旦人的理性成熟觉醒后,它就与人性的天然形成冲突矛盾。这也就形成了对执念的认知。
              因此,执念不能简单理解为是欲望,是人性。
              如是人基本都有的欲望,为何有人执念重,有人执念轻?执念是后天成形,一个无知儿童只有天真。
              一个疯子打把伞,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只蘑菇。无人性的理性的执念已深入他的灵魂。


              12楼2018-10-30 14:34
              收起回复
                执念,也是理性对自身反噬的结果。理性,也是人类精神的一部分。


                13楼2018-10-30 14:40
                回复
                  理性,是人类后天的发育。不完全通有人性。
                  只有与人的精神能相通的客观理性,才能安全无虞地下沉到人的下意识中。
                  符合客观道理的理性成为了人的下意识与欲望,人的第一反映才不至于与客观冲突,才不会在理性区域形成执念。
                  而,一旦与客观不符合的理性下沉到欲望中,人的执念就再也难以根除。
                  每每欲望第一起念就是与客观的理性的冲突。
                  此时,你再讲理,就是咋都讲不通。执念的根除,就需要更多的日久,更多的情浓。


                  14楼2018-10-30 14:52
                  回复
                    用中国话讲一下执念就是:你过去对一事物掌握的理性知识,因日久生情变成了欲,但那个理其实你没悟明白,是片面的会与客观新认知发生矛盾,一时脑子抽筋转不过弯来。这就是执念。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8-10-30 16:55
                    收起回复
                      唯物论,讲精神第二性就是这种执念。以至于严重束缚人们的精神。在信息科技爆炸的年代,不解这种执念,无异于玩科技就是玩火自焚。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8-10-30 17:09
                      收起回复
                        唯物——唯有物,是一元论吧,那精神就不是本原,不是本来就有的吧?啥时候有的呢?唯物论也讲不清楚,索性就不讲了呗(自欺欺人的理性)。于是各种对精神的怀疑论也就产生了,怀疑宗教,怀疑道德,怀疑一切非物质的东西的存在,反正物质决定了精神,形式色色的物质决定了人们形形色色的精神。也许物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就会好,物质少了人们的精神就会差;贪官也许贪多点精神就会满足....了吧?!。总之,唯物论更相信物质决定一切,既决定你的精神也决定你的幸福更决定你的一生。这实际的后果就是恶性的循环,精神的极度空虚,物质生活低的没有出头日,因无望而空虚;物质生活高的因放纵物欲,刺激过度,也精神空虚;所有人都在怀疑别人的精神,怀疑自己的人生。物欲排山倒海地来了,第二性的精神哪里能成为对手,只有卑微地服从。
                        @free1for_me


                        20楼2018-10-30 17: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