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萌吧 关注:607,476贴子:2,891,958
  • 6回复贴,共1

被锁贴了,重新发一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s://tieba.baidu.com/p/5929801637?pid=122624096145&red_tag=1189656083#122624096145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一下吧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18-10-30 00:27回复
    序章:票与雨水
    要先说拉票几个的必要元素,容许我先以暴雨的形成来作一个比喻: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雨水是怎样形成的?
    有什么因素决定雨量的多少?
    空气中的水汽越多,下的雨量也会越多,但空气中的含水量是有极限的(受大气温度影响),就算把一个空间中所有的水汽全部变为雨水,通常也只会带来10-20毫米的雨量,但有些大雨(暴雨),可为广泛地区带来超过100毫米的雨量,究竟为什么?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了解暴雨形成的必要条件了:
    1.外来水汽的补充(常指西南季候风),季候风的出现令海洋上温暖及潮湿的气团被带到陆地,空间大气的含水量因此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利降水的出现。
    2.冷空气的配合,海洋的气团虽然令大气的含水量增加,但要令降水出现,通常还需要北方空气的配合。当暖湿的气团遇到较冷的气团时,暖湿的气团会因为密度较轻而往上升,把水汽带到半空,水汽在半空因为温度低于零度而凝结成水,形成云。
    3.较高的地面温度,有助暖湿的空气更快升上半空,云的高度也因此越变越高,形成积雨云。
    科普就到这里结束,说这些究竟跟拉票有什么关系呢?
    票数好比大气中的水汽,如果大气的环境没明显变化(温度稳定在一个固定范围水平),大气中的含水量也会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的范围中;同道理,一个群体的圈子范围没明显变化(成员数目长久维持在一个范围之内),那群体能转化的潜在票数也会维持在固定的范围之中。
    正如大气的含水量会受温度限制一样,群体能转化的潜在票数也会因为受其圈子的范围影响,而出现局限,单靠不同的圈内群体(作品社群,人物讨论区等等),能转化对角色的支持票也是相当有限,这也是说明圈内群体的局限性。
    暴雨能造成庞大的雨量,是因为其形成相当依赖外来水汽的补充;同时,如何令一个角色的支持票大量增加,也同样需要圈外群体的协助。
    暴雨的比喻,应用在投票上,可以这样形容:
    1. 外来水汽的补充=圈外群体的票数
    2. 北方冷空气的配合=带节奏的萌二
    3. 较高的地面温度=炽热的讨论气氛
    要素的强弱,决定了暴雨能带来多少雨水,也同时决定了拉票的成效有多大;而另一重要条件是,要素能否互相配合。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18-10-30 18:25
    收起回复
      序章(续)
      这一节主要说明群内票源被局限的原因。
      每一套动画,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剧情,人物塑造,故事背景等,这些细节决定了整个动画故事的风格,与此同时也间接显示动画作品针对的观众层面(例如魔卡主打儿童及少女,海贼王等民工漫则比较针对少年观众等)。动画作品制定目标观众,是marketing中一个重要元素:targeting and segmentation。动画本身也是市场的产物,作品动画化令作品的原著及周边销量更高,原著作者因而挣取盈利,动画制作公司也因此有利可图,无论是原著还是制作公司,大家都是在一种互惠互利的情况下看待作品动画化这件事的。
      正因为动画本身的市场特性,动画要做得成功,就必须要符合市场的规则。动画制作的资源相当稀少,不论是人力或是资金都非常有限,也因为如此没有制作公司能制作一套动画,能照顾不同大众的口味。
      动画有着对其观众的针对性,也说明了作品只能针对某一部分的圈子,优先照顾这圈子的人的需要,呈现他们认为“优秀作品应该要呈现的元素”给他们,成为动画作品最重要的目标。而对于非针对的圈子,由于他们不是动画的针对对象,作品并不会对他们的需要有太多考虑,对圈外的吸引度也会因而降低。
      也正因为动画本身对观众的筛选,注定作品只能为一小群人而服务,而作品的讨论圈子也主要由属于这些群体的人而组成。作品讨论圈子的观众范围在一开始就已经受限。


      IP属地:中国香港13楼2018-11-02 01:06
      回复(1)
        谢谢大家对我的意见,要写的实在太多,有时候我可能吹很多与主题无关的要点,请多多见谅呢


        IP属地:中国香港15楼2018-11-02 01:15
        收起回复
          不同的作品设定了不同的目标观众,以动画这种市场化的产物而言,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而这群目标观众中,有多少会积极的参与剧情的讨论,参与各色各样的人气投票,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理论上,针对所有的目标观众及照顾着所有观众的需要当然是最好,但事实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同一个社群的成员,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需要及渴望。无论是对番剧的类型(例如校园故事,异世界冒险)、剧情的风格(清新治愈 vs 战斗热血)、对人物的性格要求等等,即使是同一层面的观众群,在这几方面都会表现出明显差别。
          Targeting 及 Segmentation 只是动画筛选观众过程的第一步,但不是到这里就结束。经过第一步筛选的观众群,数目仍然很多。最重要的是,仍旧很难在他们所有人中找到需求的共同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动画是为观众服务的市场产品,为观众带来感觉上的刺激、对剧情的共鸣、及更深一步对当中世界观及人生经历的体会,这才是动画为人服务的宗旨。动画制作如果没有依赖目标观众需求的共同点,这套动画作品肯定不会成功,因为作品没法向目标观众保证看完这套作品他们会得到满足。未能聚焦观众共同点的作品,心中希望的是吸引更多来自不同群体的观众群,运用更多不同的故事背景、述说风格,但背景与风格的不统一,结果反而令故事的主题模糊不清,细节中出现很多矛盾之处。
          可以说是两头不到岸,未能吸引观众之余反而坏了好感。
          因此更进一步的筛选是必须的,这就是concentration(凝聚),在凝聚范围内的目标观众,才是作品真正要服务的人。这些观众也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意见领袖,对大部分的人气投票抱着积极参与的态度;也会经常与他人进行关于番剧情节的讨论,是作品社群中最核心的观众群。
          总结就是,segmentation决定了路人观众的范围(散),concentration决定了忠实粉丝的范围(死忠)。


          IP属地:中国香港20楼2018-11-04 00:00
          回复
            我在这里基本可作一个结论,观众的层面,可以分为三种:非圈子(在作品针对范围以外的目标观众)、半圈子(经segmentation筛选的观众,但非concentration范围内的观众)及全圈子(经segmentation筛选的观众,同时也在concentration范围内的观众),在这篇文中所提及的群内投票,指的是全圈子范围内的目标观众。
            全圈子是经过至少两重筛选而被选中的产物。情况跟刨铅笔差不多,可以想象所有观众为一只铅笔,铅笔刨就是番剧本身。铅笔经过不断的使用不断地刨,最后越变越短;就与番剧进行的观众筛选一样,一开始观看的人数很多,经过不同阶段的筛选,追番的人数慢慢的下降,而最后的人则形成作品最核心的圈子(也即是全圈子)。由于大多的观众已经在不同的阶段被筛选出来,最后能形成作品核心圈子的人数不会太多,能转化的票源当然也自动受限,这就是群内票被局限的主要原因了。
            群内票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它绝对不是可有可无,应该说,群内票是所有票源当中最重要的!我一开始的时候以暴雨形成的要素来比喻不同的票源,
            暴雨顺利形成,要素就必须配合。同样令票数的威力更大,不同的票源也必须配合起来。那什么方法可以令这些票数配合?就必须要靠群内的群内票带动。更详细的内容,这里就不论述了。
            群内票显示的热情与激情,与群外票所暗示世界的庞大与广阔,都让我对如何拉得一手好票产生兴趣。在一起着眼现在的群体时,对外面世界更大的群体,我们也要去接触及拥抱,准备好了吗?一起出发!
            (序章完)


            IP属地:中国香港21楼2018-11-04 01:27
            回复
              第一章及第二章主要讲述群外拉票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在群外群体拉票,及各种不同群外拉票手法的利弊。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8-11-04 01: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