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吧 关注:225,602贴子:6,071,750
  • 6回复贴,共1

[台风探讨]山竹的那些值得探讨的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点相信不少朋友都心里有数,个人只是希望抛砖引玉并对其中一些点尝试作出自己的判断,暂时就想到了这些,欢迎讨论和补充:
(论坛版:http://bbs.typhoon.org.cn/read.php?tid=78371&fid=10&page=1
含有未给出判断的点主要有:1、3、4、5、9、11)
(1)山竹菲东巅峰时W环庞大却一度几乎没有CMG及以上的对流,后面在下垫面等条件逐渐转好的情况下,还逐渐紧缩以至于一度不合格,直到进入菲东北暖池加上吕宋岛地形抬升才逐渐扩展并出现CMG环。
其强度上限很大程度上被这一特征给压下来了,众人所一度期待而如今看来不切实际的:超14三巨头并直抵尼莫级水平,可能已经化为空谈(AMSU好像分析过160kts?)。
(2)山竹第一次(第二次也有些像)眼壁置换迅速,两个眼墙存在“融合”的特征,且内眼的眼温没有跌到WMG以下,还留下了诸多完整的底层扫描,这可能是所谓的“无缝置换”的实例之一。诚如是,则是讨论“无缝置换”以及建立相关理论的宝贵资料。
(3)山竹15N前维持平西-西南西运动,从15N开始西北折并刚好到了18N而登陆菲律宾东北角,转折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东环副高向南扩张并在系统东南侧西伸,且山竹自身的强度略有加强而促使内力牵动。但这种报复性的西北折几乎将其路径修正回了西折前的预测,这种形似”弹簧“的现象可有先例?此外,其东南的“尾巴”对于阻碍东环副高的南伸作用不大的原因我个人的判断是:”尾巴“因其不是Du立系统而不具备对抗副高的实力。
(4)山竹撞山过程中内眼受两条纵向山脉切割,出南海时一度崩溃,却在南海加强过程中死灰复燃,并且发生紧缩,还又出现了风眼合并的趋势,高层形态也迅速好转。也因此“外眼”固然风力相当猛烈,原以为可能是空洞的内眼也带来了不俗的影响。死灰复燃的原因是什么?就其调整阶段相当松散的结构看,能否视为一般意义上的眼壁置换?
(5)山竹一生的高低层状态滞后都比较明显,我个人戏称为“高ping战士”,属于正常现象还是另有原因?
(6)山竹进入南海后无论高层或低层形态都比较差,但风力依然猛烈,并且恢复很快。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与第4条合并,考虑到有疑惑者较多,故提出——这个问题个人曾解释为地形凑巧且北半圆所受破坏不大(超台底子),除下垫面(还被移速抵消了一部分影响)外的环境优良,山竹后续发展时的卷绕特征(受坛友启发)等。
我觉得只因形态而看轻山竹的朋友不在少数,克服这种片面的思路和刻板印象或许是提高分析精度的方法。
(7)第二次置换时山竹的内眼有在”外眼“中逆时针旋转的感觉,或许早有相关理论而个人不清楚。
(8)山竹进入南海后路径持续北抬,甚至在登陆前雷达图上出现匪夷所思的西北-西北偏北折,尽管在登菲前西北折时各机构就开始纷纷将路径北抬,但对于其真正明显北抬的动力不明确,猜测与强度恢复、西脊南缘收缩与东环副高维持稳定有关。
由于副高间有互动调整,这种情况应该不符合天鸽回顾里提到的”越强越西“经验(尽管这一经验使用的表述可能并不到位,且其本身有待更多检验)。
(9)眼壁置换时期TC的定位只能供参考,但是眼壁置换的TC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做到更准确的定位?还是说眼壁置换后TC路径会出现自动”修正“,所以准确定位并无价值?
(10)与第5点有点类似但不一样,山竹的高层形态与雷达扫描结果不一,山竹的西北部分比前者厚得多,高
层形态可以解释为IR云图的迷惑性——结构调整期里,混乱的卷云系使云顶亮温的分布不同于常态。
(11)超大环流山竹的风力并不俗,比如横澜岛就录到179km/h(约49.7m/s)的持续风,但是山竹在掠过HK正南后澳门、珠海的陆地及海岛等CPA更低的地方风力则相对显得逊色了,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双眼墙结构下内眼实力受到削弱而强度不足,且相对显得松散(有缝隙、空洞等),那么山竹的气压分布应该是怎样的呢?


1楼2018-09-17 19:34回复


    2楼2018-09-17 19:37
    收起回复


      7楼2018-09-17 19:41
      回复
        个人的启示(语意表达可能有不够到位的地方):
        山竹过后看来,这篇回顾里对于“狼来了”效应的担忧显得或许有些多余,宁可十防九空,强化防灾演练,或许是更合理的选择,去年的天鸽就算是对珠三角各地做了一次提前的演练。
        至于为什么说“或许有些”,就我昨天个人观察,一些人的防灾意识存在不足(或许也有着客观的理由)。比如,回南强阵风吹起来空中碎片杂物横飞的时候,还接连有不少人在大马路上到处晃悠。又比如,山竹登陆前晚上和登陆当日的早上,风没明显起来时,我身边一些朋友和路人也纷纷质疑其威力,也不见得不是16妮妲和17天鸽两次红台的副产品。
        山竹这次人员伤亡低(暂时来说),除了是动员力度大,也有一部分运气成分在,比如TC巅峰(南海巅峰)在海上,在临近登陆(南海巅峰后几个小时内)的过程中逐渐减弱,还比如,这些晃悠的人没“中招”。
        顺着这个意义来说,天鸽和山竹都是来得早也来得”巧“,尽管有诸多难以用只言片语表达的痛苦和惋惜,警示作用斐然。


        9楼2018-09-17 19:45
        回复
          完毕
          本楼兼后续补充之用


          10楼2018-09-17 19:56
          回复(8)
            (12)去年天鸽时提到了”狼来了“效应,本次各路自媒体的狂欢没留下一地鸡毛,是凑巧运气好(经典走位)。尝到甜头后的他们可能学会更铺天盖地和无中生有的宣传,纵然由于防御到位,损失得到大幅缩小控制,人们也在各种层面上充分感受了TC的恐怖,但仍然在暗中埋下隐患。或许有着重新审视一番“狼来了”效应的必要。


            22楼2018-09-17 23:39
            收起回复
              (13)登陆前北跳,疑似有迁移以及旧中心与新中心(雷达上反映为短时间的旋转空洞,随后又消失了)的互旋(合并?),看上去中心逆时针绕某个点旋转了半圈,如果GIF放慢一些就一目了然了
              顺便一说,客观上也是个小弹簧。


              28楼2018-09-18 00: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