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分裂吧 关注:19,818贴子:185,565

回复:【科普】人格间的“小秘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虐型人格(一)
每一次被爱的感觉,都和痛苦有关——
受尽折磨,我才值得被爱
(1)什么是自虐人格
甘愿受苦,爱抱怨,喜欢自我伤害和自我贬低的人格特质。
(2)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
不习惯于“享受”和感到“愉悦”,会躲着好事走,自虐者更愿意呆在让他们感觉到痛苦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中,甚至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别人来帮助自己。


IP属地:上海19楼2018-08-19 20:41
回复
    (3)自虐人格的诊断标准
    在多种选择面前,专门挑选那种会令自己失望的人、或者(注定失败的)事情,哪怕更好的选择就放在眼前。
    努力使得别人的帮助都变成徒劳。
    好事发生的时候(比如说有成就),ta的反应是觉得沮丧、愧疚或者搞出点什么行为来,让自己感到痛苦。
    有意激怒他人,或者有意使别人拒绝自己,而后自己感到受伤、挫败、或者被羞辱。
    拒绝享乐。
    把自己人生重要的事情搞砸,尽管自己是有能力做好的。
    别人没对ta有要求,ta不请自来地为了他人过度自我牺牲。
    对于对自己好的人,毫无兴趣或者干脆拒绝别人。
    以上这些行为不是在身体、性、或者心理上被施暴时候做出的反应;不是在抑郁状态下的非正常反应。


    IP属地:上海20楼2018-08-19 20:56
    回复
      (4)自虐的分类:道德自虐&关系自虐
      道德自虐:潜意识期盼以自己所受的痛苦去折磨别人。
      道德自虐者认为:只有我足够隐忍,吃尽了苦头,我自己才是个“值得被爱的好人”。
      关系自虐:不计代价地维持情感或是人际关系,并通过和人的关系来界定自我。
      关系自虐者认为:我可以改变,可以牺牲,让我做什么都可以,但求你不要离开我,求你继续喜欢我。只有你不离开我,我才觉得自己是存在的。
      就像《悲伤与理智》中所说的:自虐就像是尝试去拥抱苦闷和痛苦,或是被苦闷和痛苦所拥抱。毫无疑问,你在拥抱时会感到胸闷,你要永远记住,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次拥抱都将以松手告终。


      IP属地:上海21楼2018-08-19 21:06
      回复
        自虐型人格(二)
        所有美好的事物,我都不配拥有——
        以自虐来修复心伤
        (1)自虐者的核心感受
        低自尊、罪恶感、容易激惹和愤怒、对自己和他人怀有怨恨、认定自己注定会被抛弃,以自己承受苦难为荣。
        (2)自虐人格的成因
        研究者普遍认为自虐人格的形成与童年创伤有关。人们发展出这种受虐的模式,是为了修复早在自恋形成期所遭遇的创伤性记忆。


        IP属地:上海22楼2018-08-19 21:16
        回复
          (3)可能导致自虐人格的童年创伤
          养育者都比较挑剔或常常使他们感到内疚
          儿童常感到要为父母负责(角色反转)
          曾遭遇过未经处理的丧失
          都具有创伤或虐待性的事件
          有抑郁的家族史
          并不是所有童年受苦的人,长大后都会形成自虐型人格


          IP属地:上海23楼2018-08-19 21:21
          回复
            (4)自虐人格形成的性别差异
            儿童期遭受虐待的女孩更容易发展出自虐行为;而受虐的男孩则更倾向于对攻击者产生认同,变成施暴者。
            (5)自虐者的防御机制:强迫性重复
            很多自虐者在童年吃的苦,长大后甚至会故意寻找甚至创造机会去吃一样的苦,这就是所谓的“强迫性重复”。自虐者的每一次强迫性重复,都是希望能够试着去修复和改变它。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道: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而这可能也是自虐者的心声吧。


            IP属地:上海24楼2018-08-19 21:28
            回复
              自虐型人格(三)
              爱中有痛苦,但爱不痛苦——
              你是值得被无条件地爱着的
              (1)自虐者是如何保护自己的?
              强迫性重复
              主动求虐
              否认
              自虐不一定是不健康的
              (2)自虐者不愿意被帮助的原因
              “我害怕如果我不痛苦了,不再因为你而受折磨,我就失去了被你爱的理由。”


              IP属地:上海26楼2018-08-19 21:42
              回复
                (3)如何与自虐者相处
                不要试图去拯救他们,他们真正需要的是:
                1)一个会照顾自己的榜样
                向他们传递这样的信息:我是个值得被尊重的人,你也一样。我不会因为你虐待自己,而给你更多的关照。
                2)鼓励他们为自己承担责任
                帮他们意识到,他们所受的苦,不总是环境和他人的错误,他们持续不断展现的“无助感”,也不是获得被爱的唯一方式。
                3)接纳他们的“自私”
                表现出你愿意和那个会照顾自己,不被他人情绪左右,懂得照顾自己需求的ta相处。让他们知道,他们不会因为自己能照顾自己而被抛弃,也不会因为伤害自己而得到更多关注。
                4)承认他们感受到的痛苦,但并不为他们的处境感到焦虑
                表达你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但除非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状况有所行动,你并不会像一个万能的拯救者一样,替他们去解决问题。他们需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IP属地:上海27楼2018-08-19 21:52
                回复
                  (4)如果自己是一个自虐者,该怎么办
                  你要练习一件事:知道自己所拥有的感受、想法、行为,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应该的还是不应该的,都是重要的,都是自己值得去珍惜的。
                  努力学习如何照顾好自己、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告知自己,快乐不一定是和痛苦相连的。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IP属地:上海28楼2018-08-19 21:58
                  回复
                    自尊篇——自尊水平的建立,低自尊者的英雄之路
                    (1)区分自我概念和自尊
                    自我概念:一个人心目中自己所有特征的总和。
                    自尊:我们惯常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我们赋予自己的价值。
                    eg:自我概念:我觉得我是一个内向的、爱运动的、专注的、诚实的人。
                    自尊:我大多数时候都觉得自己很糟糕,我不喜欢自己这个样子。
                    (2)高自尊者在失败后为什么很少气馁
                    高自尊者的人靠一种“个人策略”来减弱消极反馈的影响。他们会更关注自己的优点,而不是关注自己的错误。


                    IP属地:上海29楼2018-08-19 22:07
                    收起回复
                      (3)什么是整体自尊?人们是如何通过两步确定自己的自尊的?
                      研究者Crocker提出,整体自尊是我们对于自己的完整评价。
                      确定自尊会经历两个步骤:
                      1)先确定对自己来说很重要、或者说可以决定自己自我价值的领域。
                      2)在自己选择的这几个领域中,对自己作出评价,形成“整体自尊”。
                      所以,如果一个人把自尊和一些不可控因素想联系时,会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中,比如:将自己的自尊感建立在别人是否认可我、别人是否觉得我好看、别人怎么看待我之上。
                      心理治疗师阿尔伯特爱丽丝曾说:这个世界上有三种必须会阻挡我们成长的脚步:
                      我必须把事情做好
                      其他人必须要对我好或喜欢我
                      我所做的事情都应该是容易的
                      这三种必须可能会让我陷入不断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之中。


                      IP属地:上海30楼2018-08-19 22:18
                      回复
                        (4)文化对于自尊的影响
                        在个人主义社会中:当人们发现自己有独特的价值和个人成就时,会让人自我感觉良好。
                        在集体主义社会中:人们在产生归属感,自己觉得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不错的时候,会感觉良好。
                        (5)如何让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
                        1)明确你的生活里面,哪些事情和方面对于你是重要的?
                        2)在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调整你对自己的预期,察觉自己的念头。
                        3)调整对他人的预期,不要试着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4)及时寻求帮助。低自尊者会认为自己是孤军奋战的,很少想到别人可能会给予自己帮助。
                        5)做一个自己的优点记录本。
                        6)及时地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6)有点记录本应该包含的问题列表
                        1)你有过什么成就,不论他们多么渺小
                        2)你有什么天分或才智,不论他们多么渺小
                        3)其他人喜欢或欣赏你哪些方面?想一想他们会夸你什么。
                        4)你有哪些你所欣赏的人的品质?
                        5)**有哪些缺点?
                        6)一个关心你的人会怎么评价你。


                        IP属地:上海31楼2018-08-19 22:29
                        收起回复
                          抑郁性人格(一)
                          活在暗无天日的凛冬中——
                          贫瘠、荒凉、丧失生命力
                          (1)抑郁人格的显著特点
                          悲观:总是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可能存在的风险,过高估计负面影响,过低估计积极的影响。
                          性情忧郁:长期闷闷不乐,愁容满面。
                          无法体验快乐
                          (2)抑郁人格的典型形象
                          林黛玉:看到落花会流泪,遇到好事会预想事情变糟,无法体会快乐。
                          (3)区分哀伤和抑郁
                          哀伤:遭遇负性事件时,体验到的是凶猛、短暂的哀伤情绪,像扑面而来的潮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退潮。
                          抑郁:遭遇负性事件时,体验到的是丧失生命力,像暗无天日的漫长的冬天,感到贫瘠、荒凉、毫无生气,延绵不断。
                          “抑郁者会刻骨铭心的记得自己做错的每一件事,每个细节,就好像自己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失败者。”


                          IP属地:上海36楼2018-08-22 15:12
                          回复
                            抑郁性人格(二)
                            耻于自身人性的需求——
                            我不够好,我有缺陷,我是罪恶
                            (1)抑郁者的核心感受
                            坚信自己品质恶劣,经常为自己“人性的需求”悔恨不已。他们会刻骨铭心地记得自己犯的每一个错误,不断地在大脑中想自己做的不好,但看不到事情积极的一面,或者自己已经有的东西。
                            抑郁者的核心感受是:“我不够好,我有缺陷,我自作自受,我是罪恶。”
                            (2)抑郁者核心感受的成因
                            内摄:认同自己的父母或是所处的环境,而认为自己是糟糕的。
                            自我攻击:攻击自己是相对安全,而且可控的。
                            理想化:通过美化他人来贬低自己。


                            IP属地:上海37楼2018-08-22 15:20
                            回复
                              (3)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抑郁者
                              1)遗传因素:生理的遗传,和父母之中有人有抑郁症。
                              2)分离——个体化过程:丧亲、父母紧紧抓着孩子不放。
                              3)当儿童陷入困境的时候,家庭成员视而不见。
                              4)忌讳表达哀伤的家庭氛围
                              5)不允许有自己的情绪
                              当遭遇丧失时,一个孩子的哀伤不能被表达、不能被处理,或家里不允许他表达哀伤,就可能变成抑郁。
                              人们在抑郁状态下,容易将自己的负面情感投注到自己的身上,而不是觉得别人糟糕,抑郁者憎恨自己的程度远超出自己的实际缺点。——弗洛伊德


                              IP属地:上海38楼2018-08-22 15: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