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文史吧 关注:20贴子:999

徐州明代御史——张鹤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鹤鸣,字汝诚,直隶徐州人,民藉。嘉靖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生,隆庆四年举人,国子监生。万历八年(庚辰科)进士,万历十一年至万历十七年授浙江山阴知县,六年来政绩卓著,于万历十七年十月擢升江西道巡按御史。十八年,十九年巡按两关(河北燕云关,辽东山海关)万历二十年巡按贵州,同年十二月卒于贵州道上。享年47岁。入祀徐州乡贤祠。葬徐州子房山下,(徐州铁路电影院东冰场一带)墓碑现在徐州下淀村南小学校门前东路下。
张鹤鸣,兄弟六人,行二。徐州府志收录有《护城堤记》万历神宗实录记载其任职弹劾各官员的记录。


IP属地:江苏1楼2017-11-24 10:04回复
    张鹤鸣考进士的履历表


    IP属地:江苏2楼2017-11-24 11:16
    收起回复
      《兰台法鉴录》记载:张鹤鸣御史简历:


      IP属地:江苏3楼2017-11-24 11:20
      回复
        张鹤鸣御史是徐州赤松堂族人的典范,张家的荣耀。祖上出过这样一位进士,知县,御史。一直是后人楷模。


        IP属地:江苏4楼2018-06-20 11:49
        回复
          张鹤鸣的后人现在已经分不清是哪支了。大清雍正皇帝封张廷汉为鹤鸣侍应生,负责四时八节的香火。侍应生是公务员,有服装,有薪资,吃公家饭,专职负责祭祀礼仪的。
          张鹤鸣兄弟七个。张鹤羽,张鹤鸣,张鹤年,张鹤翔,张鹤随,张鹤笑,张鹤皋。祖父张玉,父亲张腾,母亲黄氏。张鹤鸣死后葬于子房山下,有九亩祭葬田,五通大碑。张鹤鸣林地因徐州修陇海铁路迁徙到南下洪货场,后又建货场,林地迁到下淀村南。族人多聚下淀村,后分居张圩子,蟠桃村。一支从下淀迁大同街。张集,高窑,也有一支是从下淀迁走。明清时子房山下祭祖,下淀村吃放。九亩公田收租的钱作为每年清明祭祀花销,一支延续到1953年。下淀张家一支掌管公田族产的账目。根在下淀村是张鹤鸣等五通墓碑在下淀村南。


          IP属地:江苏9楼2019-07-17 14:47
          回复
            徐州府志收录的《护城堤记》:张鹤鸣
            宋元祐间,黄水突至城,不浸者三版。适东坡守徐,多方防护城赖以全。及水涸,乃构黄楼以压之。复筑堤,由城南门以达云龙山麓,用戒不虞。徐之城在宋已危矣,而今之河益非宋之河也。昔出荥泽,由寿州入淮,出祥符,由淮远入淮。近以陵寝故,塞全河之水。统由秦沟直射城之东北,倾斜南下,二洪停壅,河身渐高。由外视城,形如仰釜。每夏秋之交,巨浸周遭,风鼓洪涛,势凭吞吐。浸灌既久,土脉皆润,地泉涌出,不雨而溢。于斯时也,孤城屹立,人人惟鱼鳖是惧。万历初载,中阳舒公总宪于徐,下车阅城,惊谓郡守刘候曰:“徐为天下襟喉,而洪水一至,被地浮天,所恃以全惟此城也。今破碎如此,万一决裂,祸延元元,不知谁执其咎。以扞其外。”候应之曰:“顺之夙有是心矣,苦于无备,二年以来,所省不经之费,储之官帑者二千五百金有奇,于用恐未充,奈之何?”公曰:“筮事之后,当别为区画,不可以时绌而濡迟也。“惟时晋阳张公为计部使者,公语之曰:”徐之城军民错处也,堤之筑,军民举安也,请以军便二千金助。至于力役,民劳其七,军劳其三,则其事易集矣。“晋阳张公曰:“诺!”议既克合,公遂与候登陡相度,务为一劳永逸之图。四周共二千六十丈,自城东南转角楼以讫东门,自鄢家巷以讫四大王庙堤,以石甃者一百七十五丈;自小土山东麓,以讫城东南之板桥,自黄茅岗绕西门经洪福寺,以讫鄢家巷,自四大庙以至东门堤,以土筑者一千七百丈。其尺度之高下,基面之广狭,石者与土异,当水冲者与浸流处异,地势高者与卑下者异。若堤之近水者多用汉人筑瓠子法,以竹笼贮石盘护堤根,以防冲啮。又自城西北北隅讫至东南城下,制濠制水柜以泄城内之水;即东南转角楼之下为减水闸一座,以时蓄泄。因户出夫,以四千六百五十名计,夫役日给之食,各艺给食而兼其直,加以竹木铁石费,五千两有奇。计经始于万历二年季秋,告成于明年季春间,以冱寒休暇者凡一月而讫事也。方公与候之肇斯举也,士民群然哗曰:”洪水滔天,民不堪命,实无所需,居无所定,妄兴大役,卒劳百姓。“公曰:‘人情难与虑始,当勿为摇也。”候曰:“以民事而任怨,顺之诚甘之。”遂毅行无阻。既而大役之直日可食二人,各艺之直日可食三人,兴造之中阴寓救荒之策,民始欣欣焉子来之恐后也,不日告成。逶迤袤亘云龙之麓,若白虎列序而峻踞也,汴泗洪流若苍龙承隅而蚴琭也。有基无坏,我墉言言。凡厥人士,瞻眺徘徊。属张子鹤鸣而记之如左。-----------张鹤鸣举人歌颂知府刘顺之修建刘堤。今人所见苏堤,实明堤也。


            IP属地:江苏10楼2019-07-17 15:26
            回复
              万历绍兴府志大事记:万历十一年,知府萧良干约山阴知县张鹤鸣,会籍知县曹继孝修葺三江闸,始以锡固,以榫卯石磊砌。同时还复建山西小闸。张元忭有“修三江闸记略”。
              从此文献看出张鹤鸣是万历十一年在山阴知县任上做知县。
              万历十七年十月徐图、樊玉衡、张鹤鸣任江西道巡按御史。(据明神宗实录)。
              万历十八年九月张鹤鸣上书弹劾萧大亨西市易马。
              万历十九年十一月皇帝听从御史张鹤鸣言,解除了辽东总兵李成梁职务,以宁远伯进朝见。(据明神宗实录)


              IP属地:江苏11楼2019-07-17 15:35
              回复






                IP属地:江苏12楼2020-03-30 23:13
                收起回复
                  张腾------张鹤鸣之父,赏赐“文林郎”,母亲黄氏赏赐“太孺人”称号。


                  IP属地:江苏13楼2020-03-31 11:37
                  回复
                    张贞观撰文,张鹤鸣丹书重修徐州儒学宫记的石碑,在徐州文庙出土。江西道巡按御史张鹤鸣书,这是万历十七年的事。按神宗实录记载:万历十七年张鹤鸣擢升江西道巡按御史。


                    IP属地:江苏22楼2021-06-28 22:08
                    收起回复
                      石碑在徐州博物馆,有图片的朋友贴一个,以飨读者。


                      IP属地:江苏23楼2021-06-28 22:10
                      收起回复
                        张缵的儿子四个:长子张伟,次子张希,张朋,张轲。大女儿-------张皇后(佚名),小女儿张妙芬。墓志发现的。张皇后的女儿箫美娘,即隋炀帝的萧后。徐州张氏赤松堂这支无法确定是张希,张朋,或张伟哪个的后人。
                        张弘籍是西晋(司空)张华的后人,张华是留侯张良的后人。徐州的张氏赤松堂上追张弘籍,张次恵,张华。张华是河北方城人,张弘籍的姐姐张尚柔是梁武帝箫衍的生母。居住南京江宁区秣陵镇。张缵在梁的朝堂上和梁武帝是姑舅表亲。右仆射,其儿子也在南京。所以,徐州赤松堂张氏大概率是从南京江宁来徐州的。


                        IP属地:江苏25楼2022-06-21 23:45
                        回复
                          张缵在梁时时右仆射,侯景之乱初委派他去接湘州刺史,他从南京乘坐扁舟,携带二女去江陵(荆州)赴任,实际是去夺梁武帝孙子箫嚓的兵权的,到荆州被扣,箫嚓躲着不见他,也不交兵权。根据这段历史记载,他的儿子仍留在南京。箫嚓借用江北北魏的力量,再续西梁,称帝。他虽指使手下杀了张缵,查抄家产,后还是借用张缵的名望显其正宗,后把张缵的大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箫岿为后。这个张皇后就是徐州张家说的,张家出过娘娘,皇后。


                          IP属地:江苏26楼2022-06-22 08:00
                          回复
                            徐州赤松堂张氏子孙,总说自己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人,子房山上的子房祠是我们的家庙,祠堂。上千年的守护,香火不断,都是传说,没有根据。子房山张良庙的官府记载,只是明朝宣德年间平江伯陈瑄,率民众祈雨路过子房山,本来是去东边(金山桥)的黑龙潭去祈雨的,手下说子房老爷的卦很灵的,不妨试试去,上山后拜了子房老爷,不一会,果然大雨倾盆。陈瑄出资修子房庙。其实,上山是有子房祠的,是个家庙,规模不大。子房庙是从明代兴起,兴旺发达,但在这之前的近千年都是张鹤鸣的先辈们供奉的家庙。


                            IP属地:江苏27楼2022-06-22 08:14
                            收起回复
                              徐州赤松堂张家和张子房的关系:张子房---张不疑----张典----张默----张金-----张千秋----张嵩----五子:壮,赞,彭,睦,述。张壮---张裔---张皓---张宇(北平范阳太守居方城)张宇的孙子张孟成----张平----张华,字茂先,西晋司空,爵位:壮武公。张华生二子:张祎、张韪。张祎生张舆(袭壮武公爵)---张次惠(宋武帝刘裕时期的濮阳太守)---张穆之(员外散骑侍郎,交趾太守),张安之。张穆之生张弘籍,张尚柔(女)这样算下来。徐州赤松堂张氏是张弘籍的后人,张弘籍上追西晋司空张华。而张次惠,张穆之,张弘籍,张缵在留候世家的传承都有记载。这样徐州的赤松堂张家是张子房后人就续上关系了。
                              张缵有四子二女:长子张伟,字子业,次子张希,字子颜,三子张朋,四子张轲,大女儿:张皇后,小女儿张妙芬。


                              IP属地:江苏28楼2022-06-22 09: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