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4,041贴子:9,980,516

回复:批驳一种观念——泛道德主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就是一片菜帮 : 还记得孔夫子曾经主张“有教无类”,有一次感叹“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即奴仆与女孩子不好教,而朱之则认为不然“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端起架子来管理他们,用慈爱的态度来使他们驯服)这么一个千古难题就被朱夫子给解决了,朱子更胜孔子耶?


33楼2017-11-10 11:45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7-11-10 11:53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7-11-10 11:54
      收起回复
        红楼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7-11-10 12:07
        收起回复
          道德绑架何时都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7-11-10 12:15
          收起回复
            其实提倡道德主要是为了绑架别人的,轮到提倡道德们自己就都和外语考试中语法一样都是特例。


            IP属地:浙江38楼2017-11-10 12:23
            收起回复
              我好像不能发帖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7-11-10 13:49
              收起回复
                我向来认为道德这个东西,是约束自身的,可能大众有随波逐流,如过马路,我们只看见了大众,那么小众呢?我是一定要绿灯才会过的,因而我会发现,因为我在等,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与我一起等,小众会聚成大众吧,我想应该为小众鼓掌,而不是他不道德所以我也不道德。
                那三人成虎不会发生在如今,及至书里面,人多谓宝钗好,我想这贾府低头不见抬头见,能够眼见为实,何必道听途说呢。
                又有杂书劝勉,我是反感某类论调的,即你也如此凭什么教我,你宝钗也看了,凭什么要我别看,这让我想到某类家长教育子女考高分,及至家长当年也没有考过,因而子女反驳家长当年也是学渣,为什么要我当学霸。
                宝钗是作为过来人劝导黛玉的,北静王也是劝导过宝玉,别误入歧途,这本是好的,不是你也在闯红灯,凭什么不让我闯,我们提倡的是不闯。
                而体统即是行为规范规矩,往小了说是各自家风,往大了说是国家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贾珍需要女眷来接待女客,否则不成个体统,那万国来朝,元首夫人也要会见各国夫人,否则也不成体统,对于员工和学生来说,体统是服从单位学校规定安排,别问中学生为什么头发不能过肩,不能化妆,按书中,晴雯也是不理解为什么说她是狐狸精。
                道德绑架,如捐款,普通人捐100,富人捐10000,有人说富人为富不仁,为什么不捐十万百万,那么这个富人真的不道德吗?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7-11-10 14:17
                收起回复
                  楼主举的很多例子,在我看来可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学校的分班,根据你的成绩划分快班和慢班,相对于以权势、财富来划分的圈子、阶层,按照分数来划分,已经是最公平不过的形式了,正如高考分数决定你进哪类大学一样。
                  如果你为人父母,你小孩成绩很好,你自然希望你的孩子能跟成绩好、刻苦上进的学霸在一起,大家一起比学赶超,而不是让孩子跟学习成绩差、偷懒迟到的学生在一起,上课敷衍,下课后就邀着一起去网吧,这大概不符合因材施教的道理吧。
                  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很好,却被分到了差生居多的慢班,成绩有可能受影响,对你来说,是不是“有教无类”的泛道德主义伤害了你?
                  比如你就是个工地搬砖的,你没啥文化,却叮嘱小孩好好读书,小孩跟你抬杠的时候说:“你自己也没读什么书,什么本事也没有,不像谁谁谁的爸爸,有钱,是霸道总裁,谁谁谁天天都是让他爸爸的司机送到学校”,你难道不能说:“是的,爸爸没本事,所以爸爸想让你好好读书,爸爸天天搬砖,想着你以后能坐办公室,舒舒服服,不要像爸爸只能在工地上”!
                  至于说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审美问题是很主观的,贾府的人从书中来说,先熟悉黛玉,再见到宝钗,不是道听途说,确实是打过交道,总不至于宝钗初到贾府,大家就讨论谁才适合做宝二奶奶吧,从这个原因出发,出于讨好王夫人的心理,都昧着良心说这话。
                  比如说林青霞是第一美人,很多人都质疑,说林青霞被捧得太高BLABLA。
                  在我来看,必须强制说林青霞第一美是不妥;但同样,你说林青霞丑得比路人都不如,白送都不要,肯定不对,看林青霞的合影就知道了,首先得承认林青霞是个美人。


                  IP属地:湖南41楼2017-11-10 15:59
                  收起回复
                    看到很多吧友的观点和总结都很好,我没有说的他们也说到了,最后做一个总结,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有的人生性豁达大度,有的人生性敏感多疑,如果发生了争执,我们不能说这么敏感还来混什么贴吧,因为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大度,这是一种宽容。然而贴吧的规则对于这两者是一样的,这叫宽容而不纵容;另外一点,是要讲究理智地分析问题,多看书多讨论而不要人云亦云,最后,为提出真知灼见的吧友再次点赞。


                    42楼2017-11-10 16:20
                    收起回复
                      学习固然很重要,但道德品质却更应该提倡,《弟子规》总则: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古人是将文列为末,将孝悌,谨信,泛爱,亲仁排在文之前,古人是很有远见的,不能总是强调赶超,而是应该强调谦让的重要性,德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美德是互相谦让的,敬老爱幼的,扶贫恤寡的,人类社会的安定繁荣需要德来推护,如果将竞争列为第一等重要的,你看近几十年来的年轻人变成什么样子了,老人摔倒不扶,过路互抢红灯,路人不让汽车,汽车不让路人,因为强调竞争,学习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名校的有跳楼的,有压力太大上吊的,因为强调了竞争,国与国之间不断闹矛盾,相互之间互相竞争发展核武器,有朝一日人类会毁于自己的竞争(核武)。另外,孔子的因材施教是按学生的天份爱好来按排的,比如某某学生有什么特点,适合学什么,而不是分好学生与坏学生,坏学生也要努力把他带好,而不是隔开他,让他不要拖累优秀的学生,是要让优秀的学生来带不优秀的学生,让不优秀的学生变优秀,这才是人类社会,否则,只顾好的,壮的,优秀的,罔顾老的,小的,病弱的,跟自然界的**有何分别?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7-11-10 16:43
                      收起回复
                        强调赶超,重视竞争,会削弱同情心,人与人之间会变得冷漠,会逐渐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会邈视弱小,最终会导致弱肉强食的结果,纵然有着非常傲人的成绩,出众的仪表,如果没有道德观念做为底线,有何美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7-11-10 17:13
                        收起回复
                          湛江12岁女孩扶起跌倒大妈反遭恐吓 热心路人为女孩作证
                          2016年10月31日下午4时左右,一名年约12岁的小女孩骑着自行车在安铺建设大道行走。这时一名50岁左右的大婶也骑着自行车与小女孩相向而行。突然,“啊”一声惊叫响起,大婶不知因何从自行车上跌下来。此时,小女孩距离大婶约2米远。小女孩听到声音后,停下车,看见大婶躺在地上,立即跑过去扶起她并把洒落在地上的物品收拾起来。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周围的行人大为惊讶。大婶紧紧地抓住小女孩,声称是小女孩将她撞倒,让小女孩赔钱。小女孩先是一愣,接着吓得浑身发抖,脸色发青。行人均停下脚步围观。
                            71岁的老伯莫景民正在店铺里喝茶,亲眼目睹事情经过。他愤愤不平,立即跑过去,大声地对大婶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自己跌倒,根本与小女孩无关。”接着,莫景民转身告诉小女孩:“不用担心,你先回家,万事有我在。”小女孩觉得很委屈,眼泪都快掉下来。莫景民见状,继续安慰她,让她先行离开。
                            该妇女看见小女孩离开,便不依不饶地缠着莫景民,指着他问:“她是你什么人?”莫景民答道:“我和她素不相识。既然你要赔钱,那我和你去派出所评评理。”站在一旁的李先生也看不过眼,上前大声地对该妇女说:“你有儿子有孙子吗?你这种人,讹诈贪钱,连一个小女孩都不放过,你孙子在看着你呢!”周围的行人也纷纷一起指责该妇女,“人家孩子好心扶你起来,你居然恩将仇报!”“学生做好事,反而被冤枉,你良心过意得去吗?”“做这么缺德的事,小心报应”……
                            在众多群众的指责下,该妇女觉得理亏,不好意思再纠缠下去,于是骑着单车灰溜溜地离开了。


                          IP属地:湖南45楼2017-11-10 19:50
                          收起回复
                            觉得泛道德主义近乎于拉大旗做虎皮,对具体情况不做具体分析,而是用一种现成的伦理道德或者名人圣贤的言论对某件事或某人的行为生搬硬套横加指责,以达到某种目的。吧里以前这样的帖子不少,有拿屈原批黛玉的,有拿古人批宝玉的,之乎者也,好像很高深的样子。红楼书里这样的情景也很多,明明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做到,大道理连篇。


                            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7-11-10 20:05
                            收起回复
                              道德的本质是慈悲心,同情心,怜悯心的泛化,所以才会有尊老与爱幼的提法,是社会舆论(圣人提出的,能使人们自觉尊循的同情弱势群体的社会大众监督压力),离开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的所谓道德都是受到强势群体所利用的伪道德行为。弱势群体包括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孤寡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17-11-10 21:11
                              回复